人民閱讀:軍旅美術的又一次集結

軍旅美術的又一次集結

解放軍報· 劉 紅

庚子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上下開始了一場全民總動員的疫情防控戰役。新中國成立以來,面對災難,軍旅美術從來不曾缺席。從“抗擊非典”“抗洪英雄讚美展”“心繫汶川”,再到今天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其主題無不全方位地表現在國家和人民危難之時,我軍廣大指戰員為祖國安寧、人民幸福而作出的奉獻和犧牲,展現出人民軍隊的使命和擔當。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3批次4000餘名軍隊醫務人員星夜集結,整裝列隊,奔赴湖北抗疫一線,成為軍旅畫家筆下的重要題材。孫立新的《2020·熱血出征》、羅田喜的《戰疫》、李如的《2020·緊急馳援》、夏荷生的《馳援》、王大為的《戰疫·馳援武漢》、曹天龍的《東風抗疫——待發》、趙建華的《風月同天》等作品,都以即將乘飛機奔赴抗疫一線的官兵作為主題。其背景或是晴空萬里,或是風雪瀰漫,或是燈火闌珊,凝練的筆觸,莊嚴肅穆的氣氛與場面,藝術再現了人民子弟兵的陽剛之氣和威武之風,彰顯出人民軍隊“召必至 戰必勝”的英雄氣概。

在最危險的地方,人民子弟兵捨生忘死、迎難而上,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勇毅寫下軍人擔當。孫浩的中國畫《兵·永遠站在前面》,剛健的線條和灑脫有致的筆觸共同構成了畫中三位人物的身姿,墨色淋漓下,兵的血性、兵的情懷、兵的堅定都呈現在觀者面前。在多年的繪畫實踐中,駱根興始終追求一種與自己內在生命相融合的精神張揚,從《鑄堤》到《存在·2008·北川》,再到眾多重大主題作品,他把真誠的情感和感受融進藝術創作中,並探索出與這種精神情感相適應的表達方式。作品《拯救時刻》通過對不眠不休的軍隊醫務人員與時間賽跑、用醫者仁心構築起堅固生命防線的刻畫,使人物在特定環境下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面貌,傳遞出大愛和生命的力量。

同樣是拯救時刻,李翔的《凌晨》卻另闢蹊徑。畫家沒有直接描繪病房搶救的緊張時刻,而是將視覺定格在凌晨時刻一位醫護人員身上。他以其平和、溫婉的筆觸,不動聲色地敘述了前線醫護人員連夜奮戰的故事。清冷的色彩,墨色如無聲的音樂緩緩流動、暈染。畫家用筆輕盈,線條靈動,更讓人無法忽視的是作品深切的悲憫情懷。“悲憫”是軍事美術的審美品格之一。它建立在作者對普遍生命的終極關懷之上,也是畫家良知與道義的藝術表現。

從美學角度來說,軍旅美術的特殊性不只在於題材選擇上的特定性,更在於它是以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核心價值追求的一種風格範式。苗再新的《印痕》、黃夢媛的《你的樣子》運用寫實手法,在觀念表現的理性結構中融入詩意,通過刻畫醫務工作者臉上被面罩勒出的印痕,把武漢救援前沿的最新動態定格成具有歷史意義的畫面。

曹文惠的《抗“疫”ICU》中的主人公蔡醫生,是畫家的同事,奮戰在武漢某醫院ICU的高危病房。畫面上身著厚厚黃色防護服的他,聚精會神地給病人治療,面罩遮蔽了面容,病房的安靜、病人依賴的眼神與他的從容、臨危不懼共同構築起畫面的情感基調。曹文惠說,特殊的隔離時期,沒有專業工具,她只好把皺巴巴的亞麻布貼在牆上起稿、作畫。

此外,陳琳的《武漢抗疫一線》、徐兆前的《共和國衛士》、翟書同的《爭分奪秒》、陳林的《凌晨三點》、侯天白的《別樣芳華》等,這些作品大多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通過對一線艱苦環境和動人形象的傾心刻畫,反映了軍隊醫務工作者無怨無悔的精神境界和昂揚英姿。

這次疫情中,火線入黨與請戰書也成為畫家筆下的亮點。莊明正的《英雄本色》、張姝的《請戰》、鄔江的《誓言》、孔平的《黨旗飄揚——方艙醫院成立醫務人員和患者臨時黨支部》、李振的《一場特別的入黨儀式》等作品,展現了那些普通卻不平凡的醫務工作者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畫面上那面鮮豔的黨旗,為肅穆的場景增添了一抹光亮的色彩。那是對初心的堅守,昭示著青年一代不畏艱險,國難面前勇擔責任的情懷,噴薄著戰鬥的青春力量。

王利軍的《出征》、王一帆的《抗疫勇士》、劉麗的《眾志成城》、周武發的《全力保障》、陳芳桂的《壯美逆行》等,都是人物群像作品,畫面通過大型軍用運輸機、集裝箱車以及大量的救援物資,架構一個個場景性和指向性更趨宏闊、精神更為凝聚的時刻。畫面中的筆觸、色彩,讓人深深感受到在這些英雄的背後,是舉國同心、同舟共濟,是眾志成城、無堅不摧的決心和信心。

從生活中普通的事件裡,挖掘人類最深厚的感情,找尋最獨特的視角,從而在藝術中體現核心價值觀和人文精神,這是軍旅美術在不斷求新求變的探索中,所傳達出的深刻內涵和圖像特徵。陳樹東的油畫《守衛》,用凝練、概括的藝術語言描述了武警戰士構築起一道疫情防護牆,其筆觸的強度與力度、肌理與色調的豐富和渾厚,達到了真實的藝術效果。竇鴻的《冰冷血熱》,描寫的是火箭軍部隊醫院的醫務人員,不但白衣執甲奮戰在重症監護室,還發揮專長,在冰天雪地裡與武漢人民共同消毒、共迎春天。趙猛創作的《戰“疫”、站位》中,3名戰士矗立在武漢火車站的廣場上。他們肩靠肩、背對背,神色堅定從容,形成一道堅固防線。

在此次創作中,還有不少作品記錄了疫情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葛炎的《火神傳說》、張明川的《當驚世界殊(火神山醫院)》等作品,不僅是兩所醫院以令世界震驚的速度建設情況的縮影,更是對夜以繼日為抗疫做貢獻的勞動者的讚歌,表達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必勝信念。

總的看,這次以抗“疫”為題材的軍旅美術作品,無論是從哪種視角,採取何種形式,都把人民軍隊愛黨愛國為民的熱血情懷融入軍事文化的血脈之中。這也證明了,軍旅美術在我軍90多年發展、傳承中,不僅僅是單純地作為時代的“見證”與“記憶”,更多的是對於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釋放。

軍旅美術,再次以集結的方式,走在新時代的春天裡。(文 / 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