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的祖先曾是最底層的墮民,完全喪失人權與尊嚴

很多人都知道,在印度有著根深蒂固的階級制度,即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把印度人分成了4+1種人:四大種姓,以及四大種姓之外的人。被排除在四大種姓之外的人,即為“不可接觸的賤民”,又稱“達利特”。

在種姓制度下,達利特喪失了人民基本的權利,已經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達利特處於印度社會的最底層,他們不能接受教育、不可以穿鞋、只允許從事最卑賤的工作等等,如果達利特不小心觸碰到上等人甚至會受到懲罰。很難想象,都已經2020年,竟然還有這種沒有人權的人存在,最讓人難受的是,賤民的身份是世代相傳的。

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也存在著類似“達利特”這樣的人民,他們被稱之為“墮民”。

六小齡童的祖先曾是最底層的墮民,完全喪失人權與尊嚴

一、墮民的由來

古代中國將人分為士、農、工、商四大類,這種以職業來劃分社會階層的制度,雖然各階層的排序會受到外部和內部的影響發生改變,但是這種等級劃分制度可以說伴隨著整個封建社會存在著。

大約在唐宋年間,在這四個階級之外又出現了一種更為低賤的階級,即為“墮民”。所謂墮民,顧名思義就是墮落在最底層、最黑暗角落的人。

六小齡童的祖先曾是最底層的墮民,完全喪失人權與尊嚴

關於墮民的由來,常見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 1. 背鍋俠

“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兵臨長安城下時,唐玄宗帶著貴妃楊玉環和宰相楊國忠及一干人等巡行蜀地,而留在長安城內的百姓因為遭受到了戰火的荼毒,遂將怒火轉嫁到了梨園戲曲行業。憤怒的百姓認為強盛的大唐長安之所以會失陷於叛軍,就是因為皇帝被這些“戲子”蠱惑,整日沉迷於鶯歌燕舞,最終導致國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些人就是罪魁禍首。

據傳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唐肅宗將他爹架空軟禁了起來,還把這些陪唐玄宗作樂的“戲子”發配到江浙沿海一帶,貶為墮民。之後,只要國家出現衰亡,人們都會將“戲子”們貶斥一番,而統治者為了轉移人民的矛盾,就順著民意將這些人貶為墮民,如此循環往復,墮民階層就徹底紮根在社會之中了。

六小齡童的祖先曾是最底層的墮民,完全喪失人權與尊嚴

唐玄宗時期梨園景象

  • 2. 叛亂者

兩宋時期政府與人民的關係相對於其他朝代還是比較和諧,極少出現農民起義等事件,同時人民對於國家的認同感也是比較強,北方的金國和蒙古大軍南下時,南宋人民進行了激烈地反抗。這其中也出現過一些臨陣脫逃的軟弱份子

,他們中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南宋守將焦光瓚。

在金軍大舉南侵之際,焦光瓚帶領其部下不戰而降,導致南宋不得不調整策略。雖然金軍在這次入侵中沒有討到什麼便宜,但是焦光瓚這種不戰而降的做法著實給南宋統治者上了一課,如果金軍再次入侵時出現第二、第三個“焦光瓚”的話,南宋的這半壁江山將危若累卵。

所以在金軍退兵之後,朝廷決定“殺一儆百”,告誡滿朝文武及天下百姓,叛國之人將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朝廷一紙詔令將焦光瓚及其部下貶為墮民,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之後的元、明、清三朝也採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俘虜、叛將、前朝舊部等叛亂者。

  • 3. 戰犯

蒙古人滅亡南宋統一中國後,開始在元朝境內實行四等人制度,將原本生活在南宋境內的人民劃分為最低等的階級,蒙古人作為統治者則可以橫行全國,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歧視、壓迫漢人的制度

,例如漢人殺了一個蒙古人需要償命,而蒙古人殺死了一個漢人僅需賠償一頭驢;漢人不許出任各部門中的正職;蒙古人可以無償向漢人索取錢財物資等等。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以漢族人為主導的統一政權又重新出現在中原大地上。此前遭受蒙古人壓迫的漢人對蒙古人進行大肆的報復,大批的蒙古人向北逃亡,而生活在江浙地區的蒙古人,由於種種原因沒能逃走,他們為了避免被殺,嚮明庭哀求:“願世為漢人奴”,從而被貶為墮民

六小齡童的祖先曾是最底層的墮民,完全喪失人權與尊嚴

從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出,墮民的產生大多是因為戰亂以及朝代更迭原因所導致,可以說他們是民族矛盾的犧牲品,是統治者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人為製造的一種階級分化。他們的產生並非某一朝代所獨有,在朝代更迭時往往會產生一批新的墮民。

二、統治者對墮民的奴役

墮民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屬於最低階層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甚至都不如街頭乞丐,因為乞丐只是一種臨時的身份,如果有朝一日乞丐發達了,他們依然可以融入整個社會,他們依然可以參與科舉考試、參軍、耕種等等。但是墮民卻不同,他們只能從事家奴、賣唱演戲、買賣破爛等特定職業,不得融入到平民社會,不能參加科舉、不能參軍等等。

以上僅僅是身體上的奴役,與對其精神的奴役相比,又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統治者對墮民精神的奴役,主要有以下幾點:

  • 墮民不可以衣著色彩光鮮豔麗的衣服,要從外表上直接區別出來。比如說男性常年頭戴狗皮帽,婦女們則將頭蓄長約八寸之大束頭髮,挽成高髻,插如意簪。他們常年穿黑色的衣服,甚至不敢穿稍顯複雜、華麗的款式。
  • 墮民不可直呼平民的名號,相反墮民往往被冠予“惰民、惰貧、丐戶、小百姓”等賤稱,此外墮民與其它平民交談時,必需擺低姿態,低頭哈腰。
  • 墮民的身份是世代相傳的,墮民只能與墮民婚配,他們生下的兒女也只能為墮民。
六小齡童的祖先曾是最底層的墮民,完全喪失人權與尊嚴

在統治者的雙重奴役下,墮民們無時無刻受到來自人們的歧視,墮民居住過的地方,普通人哪怕是露宿街頭也不願前往借宿,即便發生了改朝換代的事情,他們依然無法擺脫身份的限制。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的先祖就屬於墮民,他們是蒙古遺民的一支,後改漢姓為“章”,由於當時朝廷規定其不準科舉、不準進入上流社會,所以只能做一個任人欺辱的戲子。好在章家的祖先天賦異稟,通過演“猴戲”名震一時,江湖上人稱“活猴章”。

六小齡童的祖先曾是最底層的墮民,完全喪失人權與尊嚴

三、墮民的未來

在印度,種姓制度已經持續了長達數千年之久,階級地位已經深入骨髓,對他們來說,人分階級才是正確的,不分階級才是全天下最不可思議的事。

以一個現代人的角度,很難想象,中國古代為什麼有人願意“永世為奴,不得翻身”。所謂殺人不過頭點地,但是墮民階級,卻讓子孫後代永世為奴,這對每一個新生的孩子,何其無辜,何其殘忍。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墮民是沒有未來的。

對於我們來說,或者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但對墮民來說,他們卻心甘情願的選擇活下來,為了一個沒有未來的未來而活著。幸運的是,新中國的建立,成為了他們黑暗中的一道光,讓他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未來。

由於統治者強加在墮民身上的兩道枷鎖,使得墮民從心底上認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魯迅先生曾經記載過一則關於墮民的故事,他的母親曾對家裡的墮民傭人說:“民國了,以後我們都一樣了,你們可以不用來了。”不料這位墮民婦女聽後臉色大變,小心翼翼地說道:“您說的是什麼話?……我們是千年萬代,要走下去的……”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反對剝削反對壓迫,要做自己命運的掌舵人。經過近千年的沉澱,墮民們已經對自身的遭遇產生了麻木的自我適應,他們安於成為下等人,並且還認為成為下等人才是理所應當的事,解放他們就等於否定他們。

不過枷鎖一旦打破了,重獲自由也不過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六小齡童的祖先曾是最底層的墮民,完全喪失人權與尊嚴

清末時期的墮民

四、墮民的根源問題

對現代人來說,墮民階層,是一種畸形的社會關係,它剝奪了人作為人的基本權利。中國自古以“仁孝”為指導思想,而墮民階層的產生是與之衝突的,所以歷朝歷代都有過解放墮民的政策。但是,每一次社會動盪不安時,就會有新的墮民產生。墮民的產生從根本上來說,是統治者為了轉移社會矛盾所建立的一個階層,是統治者無能的一個表現。

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真實的情況往往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對墮民來說,真正的奴役不是對其身體的奴役,而是統治者在其精神上添加的枷鎖,使其喪失了人最基本的權利、尊嚴以及他們的未來。話又說回來,如果有一天我們面對滅頂之災時,你會選擇被關在動物園,還是選擇殊死相搏?或者,在過去中消亡與在未來中重生相比,後者更加艱難,但至少還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