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淺談“自媒體人的自我修養”

本文約 3100 字,閱讀約 6 min

我自己在平臺寫文之前,只是作為媒體的受眾,選擇性的接收網上信息。而寫文或者做視頻之後,開始慢慢的向別人傳播一些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我對於自媒體有了新的認識,也因此寫了這篇文。

我很久之前,就想寫一篇“媒體受眾的自我修養”,寫一寫自己在上網過程中的一些所感所得,今天就一起在這篇文章中談一談吧。

媒體受眾與自媒體人

  • 不喜歡,OK,但給彼此留些餘地可好?

我自己平時也會在網上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網上遇到一些志趣相投的人真的很開心,但有時候也會有一些困惑。

我有次特別氣憤,因為在一篇文章的評論區看到有人噴我挺喜歡的一個公眾人物。我能理解公眾平臺下,很少有人一點負面新聞都沒有,但是那篇文章明明是給喜歡那個公眾人物的人看的,在評論區看到負面評論也就罷了,讓我很不能理解的是,評論的言語粗穢不堪,甚至我去翻了那個人的主頁之後,發現他的主頁有大量噴那個公眾人物的話。

無比鬱悶的我,很氣憤的跟朋友吐槽,“自己不喜歡別看就是了,在喜歡的人面前說那個人哪裡哪裡不好,甚至是侮辱,不覺得很沒有風度嗎?而且,還在很多關於那個人的文章下各種的惡意評論,我真沒辦法理解這種操作。”

我朋友嘆了口氣,說“這樣的人太多了,甚至還有那種職黑,專門黑別人的。”

我涉世不深,見識不多,不大懂很多圈子的“潛規則”,也不懂其中的糾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理解這些行為,但看到還是會不開心。

這感覺,就像是你很喜歡吃螺螄粉,已經儘量不給別人帶去困擾,但有人聽說你愛吃螺螄粉後,就一直在你面前唸叨,說螺螄粉怎樣怎樣的差勁;就像是你喜歡吃油條,結果有人只要看見你吃油條,就對你說油條哪裡哪裡不好;就像是你喜歡穿熱褲,結果只要你穿上,就有人對你惡意評論;就像是······

我支持言論自由,你不喜歡我喜歡的事情,也沒關係,但給彼此留一些餘地可好?

不喜歡,不看相關的內容就是了,何必在評論區去惡意評論呢?也不必因為自己不想看見而言辭鑿鑿的在自己的文章中批評。

一般會看相關內容的人都是喜歡或者感興趣的人,你在這樣的圈子裡大刀闊斧的說這個主角怎麼差勁,怎麼糟糕,群起而攻之下場是意料之中啊。

  • 網上的事情是非真假,很難決斷

網上的新聞很多,來源渠道也很多,有很多時候,各說一詞,真的很難判斷是非真假,這種時候,自己先保持靜默,耐心等待比較官方的新聞出來,再加以評論。

在電影《搜索》中,都市白領葉藍秋在醫院查出淋巴癌晚期之後,在公交車上拒不與老大爺讓座,結果被小記者楊佳琪錄了下來,後來新聞出來之後,葉藍秋被網友人肉,最後不堪打擊放棄治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白淺談“自媒體人的自我修養”

《搜索》劇情

18年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發生時,最初的視頻裡,看似是女司機逆行造成的事故。於是網上開始鋪天蓋地的指責女司機,後來撈出的黑匣子才知道是公交車的一名乘客錯過一站導致的悲劇。

女司機也是受害者,卻因為媒體的不夠謹慎,大眾的不夠冷靜而再受傷害。

作為媒體人,在這方面更該對消息的真實性保持嚴謹的態度,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這篇報道寫出去之後,會對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而作為媒體的受眾,在消息剛出來的時候,或者靜默等待官方消息,或者自己去求證,稍微等待片刻,我們也不會損失什麼的。

  • 你看到的是媒體想給你看的一面

媒體往往會放大某一面,你看到的也僅僅是媒體想給你看到的,這也造成了主觀上你接受的信息會比較單一。

我很喜歡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因為它講了幾個家庭,不同立場,不同參與者的故事,解答了“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從不同角度來講解,使得觀點不是那麼片面。


小白淺談“自媒體人的自我修養”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

經常會看到娛樂圈中的消息,會對某個演員的性格,作品等方面進行解讀。但其實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實際上自己並不瞭解那個演員,有時候也只是把影視劇裡的形象和性格代入到了演員身上,有時候是被新聞帶著跑。

可能有些人只是單純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圈子的評價自己不喜歡的演員之類的,但當別的人看見,可能就是另外的心情,另外的解讀了。

就像學生時代做語文的賞析一樣,調侃“作者本人來了,都不一定能夠解讀出來”。

也因此,我不大喜歡寫關於娛樂圈的內容,即便寫,也儘量提示,只是針對作品,影視作品,不代入演員(有時候會私下吃瓜)。

我之前看到過一篇自媒體人談及不同媒體有不同的見解的現象,他說到,不同的媒體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是好事,因為你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綜合這些信息去判斷,而如果所有媒體都是一種聲音,真相很容易被掩蓋。

也因此,更加覺得,不僅媒體需要冷靜客觀,媒體受眾也需要冷靜理智。

自媒體人也是要“恰飯”的

在我自己開始寫頭條之前,我看到有推薦影視劇的文章或者視頻的時候,會挺奇怪,為什麼一部劇還沒劇終,甚至剛開播就已經有人喊著“強推”的口號?最後爛尾了,不是會很尷尬嗎?

自己註冊頭條後才知道,其實平臺是會有這樣的活動的,寫相關的內容會有機會獲得獎勵。當然,也有筆者是自己很感興趣才會寫相關內容的,就像我們得到個消息也會和朋友分享一樣。

可憐我當初年少無知,看到推薦之後,興沖沖的去看了多少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劇啊。

尤其是我還有個破癖好,看了開頭就要堅持看完,哪怕是二倍速。。。


小白淺談“自媒體人的自我修養”

但我並不排斥這樣的活動,雖然我只是把寫文做視頻當做愛好,但肯定是有人是特別正經的在做,甚至是把這個作為職業。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努力“工作”,也無可非議吧。

有些自媒體可能會接一些廣告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可能產品並不是那麼的好,但如果不接廣告,可能自己會損失一千元甚至更多,而他的粉絲也不會知道自己放棄了什麼。

所以,這種時候,就需要自己冷靜點,看好自己的錢包啦~

如果買了產品,覺得用戶體驗有點差的話,也別噴得太狠了(手動狗頭保命)。換位思考一下,就像你工作的時候,老闆只和你談夢想,不談薪資,你什麼感受?

我在這個圈子裡的新發現

  • 那些不容易

我一向覺得沒有了解過,就應該儘量給對方留些餘地,因為你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故事,也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付出。

就像我以前,看一篇文章,會嫌棄寫得真是太淺顯了,看一個視頻偶爾在心裡默默吐槽這個轉場做得也太生硬了吧。

於是,我自己動手了。

然後,第一個視頻,做到了凌晨兩點······

花了幾個小時寫好的文,寫出來,自己都不太想看······

  • 那些感動

雖然在這個平臺,大家都互不相識,但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很暖心的話。

我前天晚上,看到我關注的頭條主下,他的粉絲給他留言,說這麼晚了還在更新微頭條,真是太辛苦了。

我看到的時候,覺得很暖心((⊙o⊙)雖然不是寫給我的)。

平臺上也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小白,彼此之間會發一些鼓勁的話,互相打氣,分享經驗。

也會看到在頭條上求助的,有些話,說出來也覺得很讓人感動,可能我比較容易感動吧。

我的初心

大千世界,一人千面,千人一面。

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千千萬萬的人卻有相同的一面。

有在家庭裡的角色,有在職場上的身份,也有在情感方面的位置。

我自己也是這樣,扮演不同角色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經歷和感受,也因此,我給自己取名千面。

初衷就是想分享一下我扮演不同角色的時候的不同感受,不同收穫。也許無意間就吐露了你的心聲,又或是你朋友的心聲,又或是你父母的心聲,又或是你的孩子的心聲······

不過註冊百家號和頭條號後,才知道,垂直寫作更容易積攢粉絲,獲得收益,但自己還是想寫比較綜合的方面,有時候寫一寫在家裡,和親人相處的一些感悟,有時候寫一寫自己在社交方面的成長,又或許寫一寫我看的一本好書一部好劇,又或許只是單純寫一次邂逅,一場夢。

我總覺得,人因為是多面的,而有些可愛,我也不希望我的文章變得太局面,因為我知道,目前我是沒有能力把某一方面做得很通透的。

我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儘量的保持理智,不是一味的追求熱點,能夠給別人正能量,一束光。

這也是我的初心吧。

希望關注我的人也監督我。我會繼續成長,努力成長為自己想要變成的模樣。

本文謹代表我的一些感想,如有冒犯,敬請諒解

所提及的影視作品,故事等,只是單純感悟,不代入演員等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