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浅谈“自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本文约 3100 字,阅读约 6 min

我自己在平台写文之前,只是作为媒体的受众,选择性的接收网上信息。而写文或者做视频之后,开始慢慢的向别人传播一些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自媒体有了新的认识,也因此写了这篇文。

我很久之前,就想写一篇“媒体受众的自我修养”,写一写自己在上网过程中的一些所感所得,今天就一起在这篇文章中谈一谈吧。

媒体受众与自媒体人

  • 不喜欢,OK,但给彼此留些余地可好?

我自己平时也会在网上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网上遇到一些志趣相投的人真的很开心,但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困惑。

我有次特别气愤,因为在一篇文章的评论区看到有人喷我挺喜欢的一个公众人物。我能理解公众平台下,很少有人一点负面新闻都没有,但是那篇文章明明是给喜欢那个公众人物的人看的,在评论区看到负面评论也就罢了,让我很不能理解的是,评论的言语粗秽不堪,甚至我去翻了那个人的主页之后,发现他的主页有大量喷那个公众人物的话。

无比郁闷的我,很气愤的跟朋友吐槽,“自己不喜欢别看就是了,在喜欢的人面前说那个人哪里哪里不好,甚至是侮辱,不觉得很没有风度吗?而且,还在很多关于那个人的文章下各种的恶意评论,我真没办法理解这种操作。”

我朋友叹了口气,说“这样的人太多了,甚至还有那种职黑,专门黑别人的。”

我涉世不深,见识不多,不大懂很多圈子的“潜规则”,也不懂其中的纠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理解这些行为,但看到还是会不开心。

这感觉,就像是你很喜欢吃螺蛳粉,已经尽量不给别人带去困扰,但有人听说你爱吃螺蛳粉后,就一直在你面前念叨,说螺蛳粉怎样怎样的差劲;就像是你喜欢吃油条,结果有人只要看见你吃油条,就对你说油条哪里哪里不好;就像是你喜欢穿热裤,结果只要你穿上,就有人对你恶意评论;就像是······

我支持言论自由,你不喜欢我喜欢的事情,也没关系,但给彼此留一些余地可好?

不喜欢,不看相关的内容就是了,何必在评论区去恶意评论呢?也不必因为自己不想看见而言辞凿凿的在自己的文章中批评。

一般会看相关内容的人都是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人,你在这样的圈子里大刀阔斧的说这个主角怎么差劲,怎么糟糕,群起而攻之下场是意料之中啊。

  • 网上的事情是非真假,很难决断

网上的新闻很多,来源渠道也很多,有很多时候,各说一词,真的很难判断是非真假,这种时候,自己先保持静默,耐心等待比较官方的新闻出来,再加以评论。

在电影《搜索》中,都市白领叶蓝秋在医院查出淋巴癌晚期之后,在公交车上拒不与老大爷让座,结果被小记者杨佳琪录了下来,后来新闻出来之后,叶蓝秋被网友人肉,最后不堪打击放弃治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白浅谈“自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搜索》剧情

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时,最初的视频里,看似是女司机逆行造成的事故。于是网上开始铺天盖地的指责女司机,后来捞出的黑匣子才知道是公交车的一名乘客错过一站导致的悲剧。

女司机也是受害者,却因为媒体的不够谨慎,大众的不够冷静而再受伤害。

作为媒体人,在这方面更该对消息的真实性保持严谨的态度,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这篇报道写出去之后,会对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而作为媒体的受众,在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或者静默等待官方消息,或者自己去求证,稍微等待片刻,我们也不会损失什么的。

  • 你看到的是媒体想给你看的一面

媒体往往会放大某一面,你看到的也仅仅是媒体想给你看到的,这也造成了主观上你接受的信息会比较单一。

我很喜欢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因为它讲了几个家庭,不同立场,不同参与者的故事,解答了“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从不同角度来讲解,使得观点不是那么片面。


小白浅谈“自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情

经常会看到娱乐圈中的消息,会对某个演员的性格,作品等方面进行解读。但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实际上自己并不了解那个演员,有时候也只是把影视剧里的形象和性格代入到了演员身上,有时候是被新闻带着跑。

可能有些人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圈子的评价自己不喜欢的演员之类的,但当别的人看见,可能就是另外的心情,另外的解读了。

就像学生时代做语文的赏析一样,调侃“作者本人来了,都不一定能够解读出来”。

也因此,我不大喜欢写关于娱乐圈的内容,即便写,也尽量提示,只是针对作品,影视作品,不代入演员(有时候会私下吃瓜)。

我之前看到过一篇自媒体人谈及不同媒体有不同的见解的现象,他说到,不同的媒体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好事,因为你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综合这些信息去判断,而如果所有媒体都是一种声音,真相很容易被掩盖。

也因此,更加觉得,不仅媒体需要冷静客观,媒体受众也需要冷静理智。

自媒体人也是要“恰饭”的

在我自己开始写头条之前,我看到有推荐影视剧的文章或者视频的时候,会挺奇怪,为什么一部剧还没剧终,甚至刚开播就已经有人喊着“强推”的口号?最后烂尾了,不是会很尴尬吗?

自己注册头条后才知道,其实平台是会有这样的活动的,写相关的内容会有机会获得奖励。当然,也有笔者是自己很感兴趣才会写相关内容的,就像我们得到个消息也会和朋友分享一样。

可怜我当初年少无知,看到推荐之后,兴冲冲的去看了多少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剧啊。

尤其是我还有个破癖好,看了开头就要坚持看完,哪怕是二倍速。。。


小白浅谈“自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但我并不排斥这样的活动,虽然我只是把写文做视频当做爱好,但肯定是有人是特别正经的在做,甚至是把这个作为职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努力“工作”,也无可非议吧。

有些自媒体可能会接一些广告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可能产品并不是那么的好,但如果不接广告,可能自己会损失一千元甚至更多,而他的粉丝也不会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

所以,这种时候,就需要自己冷静点,看好自己的钱包啦~

如果买了产品,觉得用户体验有点差的话,也别喷得太狠了(手动狗头保命)。换位思考一下,就像你工作的时候,老板只和你谈梦想,不谈薪资,你什么感受?

我在这个圈子里的新发现

  • 那些不容易

我一向觉得没有了解过,就应该尽量给对方留些余地,因为你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故事,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付出。

就像我以前,看一篇文章,会嫌弃写得真是太浅显了,看一个视频偶尔在心里默默吐槽这个转场做得也太生硬了吧。

于是,我自己动手了。

然后,第一个视频,做到了凌晨两点······

花了几个小时写好的文,写出来,自己都不太想看······

  • 那些感动

虽然在这个平台,大家都互不相识,但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很暖心的话。

我前天晚上,看到我关注的头条主下,他的粉丝给他留言,说这么晚了还在更新微头条,真是太辛苦了。

我看到的时候,觉得很暖心((⊙o⊙)虽然不是写给我的)。

平台上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小白,彼此之间会发一些鼓劲的话,互相打气,分享经验。

也会看到在头条上求助的,有些话,说出来也觉得很让人感动,可能我比较容易感动吧。

我的初心

大千世界,一人千面,千人一面。

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千千万万的人却有相同的一面。

有在家庭里的角色,有在职场上的身份,也有在情感方面的位置。

我自己也是这样,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也因此,我给自己取名千面。

初衷就是想分享一下我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的不同感受,不同收获。也许无意间就吐露了你的心声,又或是你朋友的心声,又或是你父母的心声,又或是你的孩子的心声······

不过注册百家号和头条号后,才知道,垂直写作更容易积攒粉丝,获得收益,但自己还是想写比较综合的方面,有时候写一写在家里,和亲人相处的一些感悟,有时候写一写自己在社交方面的成长,又或许写一写我看的一本好书一部好剧,又或许只是单纯写一次邂逅,一场梦。

我总觉得,人因为是多面的,而有些可爱,我也不希望我的文章变得太局面,因为我知道,目前我是没有能力把某一方面做得很通透的。

我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尽量的保持理智,不是一味的追求热点,能够给别人正能量,一束光。

这也是我的初心吧。

希望关注我的人也监督我。我会继续成长,努力成长为自己想要变成的模样。

本文谨代表我的一些感想,如有冒犯,敬请谅解

所提及的影视作品,故事等,只是单纯感悟,不代入演员等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