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為什麼叫做“易安居士”?

天香雲外飄


“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的自號,出自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至於為什麼起這個號,應該和她的身世經歷有關。

李清照出生於名門,他父親李格非也是當時名人,他又是獨女,後來嫁給青梅竹馬的趙明誠,應該說她的前半生是比較幸福的。而後來,國破夫死家滅,獨身難逃,生命軌跡發生了巨大變化。晚年的李清照是不幸的。

據考證,李清照在早期應該是沒有這個號的,這應該是她經歷變故南下以後為自己取的。而陶淵明的原句,是寫自己歸隱之樂,家室雖小,能容身足以自樂 。而李清照晚年應該也是渴望擁有一個能夠讓自己停留,讓自己溫馨的所在吧。這個號,或許就是她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安慰和一種渴望吧。





無心隨墨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倆情投意合,如膠似漆,感情篤深,“夫如擅朋友之勝”,常投詩報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兵攻破北宋都成汴京,徽、欽父子二皇帝連同3000餘趙氏宗族同時被俘,北宋亡;在外勤王的康王趙構成漏網之魚而得以倉皇南逃建立南宋,是為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臨安(今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陪都臨安,才定居下來。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南逃顛沛和流離失所,備受逃亡之苦中又使李清照經歷丈夫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淵明,取其《歸去來兮辭》一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而自號為“易安居士”, 併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故人又稱她為李易安,後人把她獨具一格的詞體稱作“易安體”。

易安:易天下亂為安定,不久是思安。這個號很有水平!



精衛填


叫“易安居士”的原因:

李清照從《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譯文: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這句,取“易安”二字,號“易安居士”,以表達代表自己對詩中生活的嚮往。

“易安”的解釋:

易安,其實代表了李清照的心之所向。如同《歸去來兮辭》的詩中所說,哪怕在一間小的陋室,卻可以有著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生活,這是李清照所向往的生活。


吃瓜群眾代表雷哥


“易安居士”

李清照,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淵明,取其文《歸去來兮辭》之題名書房為“歸來堂“,取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而自號易安居士。


做個山神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的由來 李清照,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而,她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並自號為“易安居士”。


還咳咳咳天籟


李清照年少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妻二人性情十分相投,喜愛賦詞作詩,且都喜歡收藏金石。

但好景不長,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和丈夫只好分開南下,趙明誠也無奈接受湖州太守的任命,在赴任途中中暑去世,李清照也飽受流離之苦,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全都在逃亡中流失。

在國破家亡後,李清照經歷了太多的挫折,飽受了太多的逃亡與顛簸之苦,更加盼望國家早日迴歸太平,生活安穩,因而十分仰慕陶淵明的淡泊,寧靜,取《歸去來兮辭》中的“審容膝之易安”的“易安”二字為住處命名“易安室”,並自號“易安居士”,其後,她的詞體也被後人稱作“易安體”。


美文控J


李清照,南宋時期的山東濟南人,號易安居士。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喜歡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士趙明誠結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而且,兩人都喜歡收藏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了黃河。在混亂的局勢中,李清照和趙明誠分別,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染病身亡。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他隨弟弟遷到杭州,才算定居下來。

幾年的顛沛流離生活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趙明誠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金石字畫散失殆盡。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此,她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並自號為“易安居士”。


珵潔


一次次顛沛流離,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淵明,取其《歸去來兮辭》一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而自號為“易安居士”, 併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