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伊拉克到底欠了科威特多少錢?

李運高1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主要是出於經濟原因,但是毗鄰的海灣國家也有長期的領土衝突。襲擊的決定是基於消除伊拉克鉅額債務的必要性:伊拉克主要通過貸款為1980-1988年與伊朗的戰爭提供資金,到1990年欠海灣地區債權人約370億美元。它認為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應將這些貸款視為向伊拉克支付的款項,以保護阿拉伯半島不受伊朗擴張主義的影響,但他們拒絕放棄這一債務。

與此同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指責科威特為出口而過度生產原油,壓低了價格,剝奪了伊拉克重要的石油收入,並傾斜鑽探到共同邊界的魯邁拉油田。在科威特拒絕取消債務後,薩達姆威脅要重新引發一場關於戰略上重要的布比揚和瓦巴群島所有權的長期爭論,要求科威特將對這些島嶼的控制權移交給伊拉克。這是一系列領土爭端中最新的一次:薩達姆聲稱科威特本身是伊拉克歷史上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入侵前的幾年裡存在著爭議,一個貧窮但軍事實力強大,另一個富有但軟弱。

科威特長期以來一直處理自己的內政,但英國仍然對安全和外交事務負責。作為全世界整個非殖民化的一部分,他們賦予科威特獨立性,幫助他們制定和通過憲法。

但是,科威特理所當然地成為伊拉克的一部分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 它不是源於薩達姆。它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存在了幾代人。

科威特是阿拉伯環境中的一個小的,基本上是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弱國,泛阿拉伯主義是當時的意識形態,他們大聲贊同這一點,試圖與更大的阿拉伯世界認同。他們利用國際政治和金錢來鞏固他們的獨立性。

歷史上,科威特存在問題。在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美索不達米亞以兩大塊統治君士坦丁堡。其中一個在北部,由巴格達統治,另一個在南部,由巴士拉統治。科威特是南部大塊頭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英國接管美索不達米亞的任務時,它變得獨立了。他們選擇在科威特,沙巴建立統治家庭,主要是因為他們傾向於通過當地精英儘可能地統治。

在科威特於1960年代獲得獨立時,伊拉克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他們聲稱科威特歷史上是伊拉克的一部分,應該繼續成為伊拉克的一部分。事實上,在科威特獨立後不久,英國人不得不投入部隊並向科威特市派遣了幾艘驅逐艦,以阻止伊拉克入境。

在70年代出現了石油爭端,伊拉克人向南移動並佔領了科威特北部的幾個油田。

兩伊戰爭開始後,科威特人積極資助伊拉克對伊朗的戰爭努力,支付了大約100億美元的貸款,由此產生了糾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幫助支付伊拉克對伊朗戰爭努力的阿拉伯國家已經向伊拉克註銷了貸款,但由於各種而導致科威特拒絕放棄貸款。


走進伊拉克


直接賬面數字為140億美元,不過這些錢基本上都是金融貸款,讓提供給薩達姆買武器的。

霍拉姆沙赫爾城附近所遺留的伊拉克廢棄坦克

說這個問題的時候得簡單闡述一下科威特的國情:科威特領土很小,僅有1.78萬平方公里,不過就在這個比北京市稍微大一點的地方,卻蘊藏著世界總儲量10%的石油和天然氣,排名在世界第4位。在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時候,科威特通過賣石油賺得盆滿鈈滿,到現在還是世界人均第7富國。這也是他被伊拉克盯上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英國人來之前科威特和伊拉克一樣都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不過後來分別獨立了而已。

科威特地理

兩伊戰爭期間,科威特最開始是處於中立地位,並試圖做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調停人(1982年之前),也就是兩邊都不幫,安心賣石油的那種。結果就這樣伊朗還把科威特得罪了,一方面科威特是一個二元君主制酋長國,而霍梅尼當時要在中東對外輸出伊斯蘭革命,結果在科威特鬧了不少的恐怖襲擊。另一方面兩伊戰爭期間伊朗遠比伊拉克國力強大,但是卻被伊拉克一點點壓著打,結果伊朗就在波斯灣搞起了“無差別油輪襲擊”(1983年左右的事),多次襲擊科威特油輪和科威特在布延島上的駐軍,結果就把科威特從一箇中立國家打成了支持伊拉克的國家。PS:其實在兩伊戰爭當中除了科威特之外,沙特等遭受伊朗襲擊的國家也支持了伊拉克。

兩伊戰爭當中,美國中途島號航母戰鬥群為科威特油輪護航

在整個兩伊戰爭期間,科威特給了伊拉克140億美元的金融貸款,給伊拉克採購各種軍火。不過貸款嘛,欠了總是要還的,如果賴賬就成了中東的眾矢之的。然而伊拉克的國力本身和常年被美國支持的伊朗完全不是一個體量,所以即便打完了兩伊戰爭之後,伊拉克也到了滿目瘡痍的地步:經濟下滑、煉油業摧毀,基礎設施很大部分癱瘓,基本上除了軍力保持了以外,喪失了還款能力。

1990年,沙漠盾牌行動中科威特的 M-84 坦克

此時薩達姆的意思是:這次伊拉克跟伊朗的戰爭不是兩國之間的簡單戰爭,而是伊拉克為了整個伊斯蘭世界向伊朗開戰,並從伊朗手裡保衛了阿拉伯國家。因此按照薩達姆的意思,科威特和沙特這些曾經支援伊拉克、戰後又淪為債主的國家應該免除伊拉克的債務,結果科威特拒絕了。

伊拉克展出的69式坦克

而且因為1988年之後,伊拉克希望依靠當時如日中天的石油業重新恢復經濟,例如當時沙特就在歐佩克內主張應該聯合提高原油價格,以助力伊拉克恢復經濟,使其重新具有還款能力。但是科威特不願意,因為科威特在80年代石油危機的時候自己建立了大量的石油下游產業,油價再低也能賺的盆滿缽滿。結果最後88到90年這段時間內,因為科威特佔據了大量歐佩克內部的石油出口份額,導致了伊拉克根本無力提高油價,最後伊拉克經濟在兩伊戰爭之後還是沒恢復過來。

沙漠風暴行動期間美國第三裝甲師坦克

也就是一堆經濟賬逼著伊拉克不得不對科威特實施軍事行動。再加上當時科威特很富有,軍事實力差,而且石油工業體系完善。佔領科威特對巴格達來說是一步險棋,但畢竟富貴險中求嘛,這隻能說伊拉克沒看準美國在中東對科威特的保護國待遇了。


鐵匠工坊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雙方都宣佈是戰爭的勝利者。戰爭給伊朗和伊拉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

伊朗和伊拉克在邊境地區8年的血腥廝殺。除了沒有使用核武器,其他武器統統在戰場上亮相。包括動用毒氣進行你死我活的戰爭。戰爭巨大的消耗讓兩伊政府舉步維艱。雖然他們的石油儲量豐富。但是也讓伊拉克財政捉襟見肘。長期的戰爭讓伊拉克負債累累。光外債就有700多億美金,其中欠科威特的外債就有140多億美元。而戰爭讓伊拉克元氣大傷,產油設備遭到嚴重破壞,海上油路中斷,石油產量銳減,石油收入不及戰前的1/5,伊拉克特別缺錢。

兩伊戰爭剛結束。傻大木就希望科威特免除伊拉克的債務。因為伊拉克實在是一窮二白。科威特卻富的流油,但是科威特斷然拒絕。伊拉克領導人惡向膽邊生。於1990年明目張膽的入侵科威特。把債主變成伊拉克的第19個省。這讓國際社會譁然。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直接出兵把伊拉克趕出科威特。從此伊拉克就戰火紛飛。國家風雨飄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