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伊拉克到底欠了科威特多少钱?

李运高1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但是毗邻的海湾国家也有长期的领土冲突。袭击的决定是基于消除伊拉克巨额债务的必要性:伊拉克主要通过贷款为1980-1988年与伊朗的战争提供资金,到1990年欠海湾地区债权人约370亿美元。它认为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应将这些贷款视为向伊拉克支付的款项,以保护阿拉伯半岛不受伊朗扩张主义的影响,但他们拒绝放弃这一债务。

与此同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指责科威特为出口而过度生产原油,压低了价格,剥夺了伊拉克重要的石油收入,并倾斜钻探到共同边界的鲁迈拉油田。在科威特拒绝取消债务后,萨达姆威胁要重新引发一场关于战略上重要的布比扬和瓦巴群岛所有权的长期争论,要求科威特将对这些岛屿的控制权移交给伊拉克。这是一系列领土争端中最新的一次:萨达姆声称科威特本身是伊拉克历史上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入侵前的几年里存在着争议,一个贫穷但军事实力强大,另一个富有但软弱。

科威特长期以来一直处理自己的内政,但英国仍然对安全和外交事务负责。作为全世界整个非殖民化的一部分,他们赋予科威特独立性,帮助他们制定和通过宪法。

但是,科威特理所当然地成为伊拉克的一部分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它不是源于萨达姆。它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存在了几代人。

科威特是阿拉伯环境中的一个小的,基本上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弱国,泛阿拉伯主义是当时的意识形态,他们大声赞同这一点,试图与更大的阿拉伯世界认同。他们利用国际政治和金钱来巩固他们的独立性。

历史上,科威特存在问题。在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美索不达米亚以两大块统治君士坦丁堡。其中一个在北部,由巴格达统治,另一个在南部,由巴士拉统治。科威特是南部大块头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英国接管美索不达米亚的任务时,它变得独立了。他们选择在科威特,沙巴建立统治家庭,主要是因为他们倾向于通过当地精英尽可能地统治。

在科威特于1960年代获得独立时,伊拉克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他们声称科威特历史上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应该继续成为伊拉克的一部分。事实上,在科威特独立后不久,英国人不得不投入部队并向科威特市派遣了几艘驱逐舰,以阻止伊拉克入境。

在70年代出现了石油争端,伊拉克人向南移动并占领了科威特北部的几个油田。

两伊战争开始后,科威特人积极资助伊拉克对伊朗的战争努力,支付了大约100亿美元的贷款,由此产生了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帮助支付伊拉克对伊朗战争努力的阿拉伯国家已经向伊拉克注销了贷款,但由于各种而导致科威特拒绝放弃贷款。


走进伊拉克


直接账面数字为140亿美元,不过这些钱基本上都是金融贷款,让提供给萨达姆买武器的。

霍拉姆沙赫尔城附近所遗留的伊拉克废弃坦克

说这个问题的时候得简单阐述一下科威特的国情:科威特领土很小,仅有1.78万平方公里,不过就在这个比北京市稍微大一点的地方,却蕴藏着世界总储量10%的石油和天然气,排名在世界第4位。在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时候,科威特通过卖石油赚得盆满钚满,到现在还是世界人均第7富国。这也是他被伊拉克盯上的主要原因。在历史上,英国人来之前科威特和伊拉克一样都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不过后来分别独立了而已。

科威特地理

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最开始是处于中立地位,并试图做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调停人(1982年之前),也就是两边都不帮,安心卖石油的那种。结果就这样伊朗还把科威特得罪了,一方面科威特是一个二元君主制酋长国,而霍梅尼当时要在中东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结果在科威特闹了不少的恐怖袭击。另一方面两伊战争期间伊朗远比伊拉克国力强大,但是却被伊拉克一点点压着打,结果伊朗就在波斯湾搞起了“无差别油轮袭击”(1983年左右的事),多次袭击科威特油轮和科威特在布延岛上的驻军,结果就把科威特从一个中立国家打成了支持伊拉克的国家。PS:其实在两伊战争当中除了科威特之外,沙特等遭受伊朗袭击的国家也支持了伊拉克。

两伊战争当中,美国中途岛号航母战斗群为科威特油轮护航

在整个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给了伊拉克140亿美元的金融贷款,给伊拉克采购各种军火。不过贷款嘛,欠了总是要还的,如果赖账就成了中东的众矢之的。然而伊拉克的国力本身和常年被美国支持的伊朗完全不是一个体量,所以即便打完了两伊战争之后,伊拉克也到了满目疮痍的地步:经济下滑、炼油业摧毁,基础设施很大部分瘫痪,基本上除了军力保持了以外,丧失了还款能力。

1990年,沙漠盾牌行动中科威特的 M-84 坦克

此时萨达姆的意思是:这次伊拉克跟伊朗的战争不是两国之间的简单战争,而是伊拉克为了整个伊斯兰世界向伊朗开战,并从伊朗手里保卫了阿拉伯国家。因此按照萨达姆的意思,科威特和沙特这些曾经支援伊拉克、战后又沦为债主的国家应该免除伊拉克的债务,结果科威特拒绝了。

伊拉克展出的69式坦克

而且因为1988年之后,伊拉克希望依靠当时如日中天的石油业重新恢复经济,例如当时沙特就在欧佩克内主张应该联合提高原油价格,以助力伊拉克恢复经济,使其重新具有还款能力。但是科威特不愿意,因为科威特在80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自己建立了大量的石油下游产业,油价再低也能赚的盆满钵满。结果最后88到90年这段时间内,因为科威特占据了大量欧佩克内部的石油出口份额,导致了伊拉克根本无力提高油价,最后伊拉克经济在两伊战争之后还是没恢复过来。

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国第三装甲师坦克

也就是一堆经济账逼着伊拉克不得不对科威特实施军事行动。再加上当时科威特很富有,军事实力差,而且石油工业体系完善。占领科威特对巴格达来说是一步险棋,但毕竟富贵险中求嘛,这只能说伊拉克没看准美国在中东对科威特的保护国待遇了。


铁匠工坊


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朗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双方都宣布是战争的胜利者。战争给伊朗和伊拉克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伊朗和伊拉克在边境地区8年的血腥厮杀。除了没有使用核武器,其他武器统统在战场上亮相。包括动用毒气进行你死我活的战争。战争巨大的消耗让两伊政府举步维艰。虽然他们的石油储量丰富。但是也让伊拉克财政捉襟见肘。长期的战争让伊拉克负债累累。光外债就有700多亿美金,其中欠科威特的外债就有140多亿美元。而战争让伊拉克元气大伤,产油设备遭到严重破坏,海上油路中断,石油产量锐减,石油收入不及战前的1/5,伊拉克特别缺钱。

两伊战争刚结束。傻大木就希望科威特免除伊拉克的债务。因为伊拉克实在是一穷二白。科威特却富的流油,但是科威特断然拒绝。伊拉克领导人恶向胆边生。于1990年明目张胆的入侵科威特。把债主变成伊拉克的第19个省。这让国际社会哗然。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直接出兵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从此伊拉克就战火纷飞。国家风雨飘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