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盛極一時的吐蕃王朝為什麼沒有出兵佔有富足的川蜀,反而與唐朝不斷爭奪隴右?

今古言堂


先從地形上說,四川是盆地,吐蕃騎兵戰力優秀,在強盛的時候把大唐按在地上摩擦,這一摩擦就摩擦了一個世紀,,迫使大唐只能焚燒草原,以減輕吐蕃騎兵補給壓力,而四川盆地不適合騎兵發揮優勢,如果進軍四川,就好比請君入甕,大唐完全可以發揮地理優勢,把吐蕃騎兵關起門來摩擦,所以吐蕃不傻,就是臨時佔領四川,也無法站穩腳跟,遲早被耗死。從文化跟民族特性上,吐蕃不是農耕民族,四川的肥沃土地對他們還不如隴右的肥沃牧場跟戰馬資源有吸引力,而且隴右是鏈接西域的要道,如果佔領隴右地區,就能切斷大唐與西域各國的聯繫,減少大唐對西域的影響力,這才是吐蕃想要的。


肝興霸


我是曹城少年,我有小小見解。

吐蕃王朝和大唐帝國基本上是同時強盛又同時衰弱的。

在講吐蕃王朝的攻擊的目標之前,先介紹隴右和川蜀的地理位置。

在唐太宗年間,把全國分為十道,其中把隴山以西,包括甘肅、青海大部分和新疆的絕大部分為隴右道(古時候以西為右)。

先說地理環境,這個地方有祁連山脈可謂是水草豐盛,在西漢的時候是匈奴的天然牧場,匈奴人以此為基礎,侵佔了距離長安城很近的河套地區,長安城時時受到草原匈奴人的威脅,稍有失誤,就會讓富饒的長安灰飛煙滅。另外,這個地方距離西域各國很近,方便匈奴人對他們的威懾。這個地方對於遊牧民族是個天然的樂園,地理位置絕佳。

在後來的漢匈大戰中,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漢家男兒,把為惡邊疆的匈奴人予以重創,匈奴人只能北撤,在匈奴人中有歌謠為:“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可見這個地方對匈奴人心中的地位的重要性。

在漢朝的時候,大敗匈奴之後,讓西域各國看到了遙遠的東方有個文明而富饒的帝國,他們深受匈奴的迫害,願意歸順大漢,以求庇佑。從此,西域成為中國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唐朝的時候,設為隴右道,就是為了更好的管理西域地區。

吐蕃王朝的領導者也是看到了隴右的價值,更主要的是吐蕃也是類似草原遊牧部落,軍隊騎兵為主,隴右作為一個天然的牧場,自然不會放棄,就像是惡狼嘴前的一塊肉,但是吃不到,這讓吐蕃王朝很是抓耳撓腮的。在“安史之亂”之後,唐帝國無力控制隴右,讓吐蕃鑽了空子,最後,吐蕃不但侵佔了隴右,還以此為跳板,直接攻佔了長安,長安的淪陷是多麼的令人悲傷。

再看看川蜀地區,就是現在的四川地區,周邊是山脈綿延,進入四川盆地之前是愁攀巖啊,盛唐詩人李白,一首《蜀道難》已經把蜀地的地理特徵描繪的生動形象了。而作為以騎兵為主的吐蕃,在這樣的地方不能有效的發揮騎兵的作用,而四川的守軍只需要把持重要的關隘,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作為一個優秀的軍事家,自然不會隨便的選擇這樣的攻擊路線。

這就是為什麼吐蕃一直攻佔隴右,而不進攻四川的原因。

人生漫漫,願你歸來認識少年。我是曹城少年,祝你順心康健。


曹城少年


唐朝時候的吐蕃王朝也是當時世界的一霸,很多時候強大的唐王朝也要甘拜下風。

吐蕃和唐朝一直在爭奪隴右,爭奪的目的是控制河西走廊。控制河西走廊的目的是控制西域到長安的“絲綢之路”。這條路是條鋪滿黃金的路,控制了這條路,吐蕃就會有金山銀山。

當時的四川確實是富足,但也僅僅是富足罷了,連唐朝的經濟中心都不是,反而是唐王朝比較偏遠的地方。

兩者從經濟上比較,吐蕃看上的只能是隴右。

還有地理上的,出兵隴右,地理上更方便。而要從青藏高原到達四川盆地,路反而很難走。


故紙匯


隴右對於吐蕃來說就是一塊必爭之地,案板上的肥肉。川蜀之地卻如同雞肋一般

唐朝在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長安去往西域的必經之地就是隴右。吐蕃的西北擴張被堵,東北擴張更實現不了。隴右對於吐蕃來說適於大規模戰鬥,西域面積遼闊,一旦割離唐朝統治,吐蕃的的統治面積就會擴大很多。

吐蕃也從沒放棄對四川的騷擾,但是四川和吐蕃交界的區域,不利於大規模作戰,而且補給缺乏,易守難攻,短時間內不能攻克,基本就很難成功了。吐蕃出兵隴右時,唐朝就會派兵襲擊吐蕃後方城池。基本上大規模戰鬥都是在甘肅青海一帶進行的。

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四川不好打,所以結果也總是出乎意料的。唐廣德元年,吐蕃趁著月色,奪下了四川戰略要地維州,維州三面環水,難以攻打,打不進去只能靠別的辦法了。據說吐蕃20年前派了一個女人作為間諜,等她生了孩子作為內應開城門。

“維州據高山絕頂,三面臨江,在戎虜平川之衝,是漢地入兵之路。初,河、隴並沒,唯此獨存。吐蕃潛以婦人嫁此州門者,二十年後,兩男長成,竊開壘門,引兵夜入,遂為所陷,號曰無憂城。從此得併力於西邊,更無虞於南路。”

這時大唐已經經歷了安史之亂,管理鬆散,軍隊戰鬥力衰弱。優秀的將領不被信任賦閒在家,吐蕃攻克了四川的大門。周圍軍隊來不及救援,都被陸續拿下。涇州刺史高暉又投降了敵軍,引導蕃軍深入內地,長安一時震驚,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力量抵抗。吐蕃軍隊第一次攻入長安,成為了他們與大唐抗爭最偉大的勝利。他們很清楚這種情況持續不了太久,佔領長安15天之後,帶著戰利品回吐蕃去了。

“吐蕃既立廣武王承宏,欲掠城中士、女、百工,整眾歸國”,“吐蕃剽掠府庫市裡,焚閭舍,長安中蕭然一空”。

所以說四川這個地方適合偷襲,並不適合強攻,但是吐蕃並不適合打持久戰,他們所需要的還是土地,食物,財富和生產技術


若水陽明


因為吐蕃國這個古代國家就是在今天的西藏地區,21世紀的今天,西藏自治區包括青海甘南川西北藏區加起來的藏族人口都不及一千萬,何況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時代青藏高原的人口豈不是比現在更少的可憐?這樣的人口基數,青藏高原極其不利於進行大規模農耕生產的自然條件,如何供養一支非常強大的農業遊牧軍隊?又如何跨越和克服橫斷山脈以及川西北極其惡劣的地質條件來對四川巴蜀地區進行類似蒙古人滿洲人那樣的強力騎兵打擊和征服?古代打仗,說到底打的還是錢糧草料和人口資源以及馬匹的資源,青藏高原非常不適合大規模生聚人口,如何能養的出一支極具規模和力量的騎兵?而且交通奇差後勤補給也是大問題。


清風玄骨


地理問題,吐蕃的軍事力量並不是所說的厲害,唐朝統治西域安史之亂後退出西域,吐蕃在真空期進入,從吐蕃跟西域回紇的爭奪中看出吐蕃對於全方位的作戰遠不如唐朝,吐蕃也不如草原胡人,只是天然的地理讓吐蕃立於不敗之地,他隨時下高原突擊你,倒是唐朝很難跑到高原突擊吐蕃,當年蒙古騎兵總體也是放棄高原作戰,


皖——七殺76


現在也是先修青藏鐵路的,


粟贇


因為隴右是戰爭必爭之地,是西漢王朝必喉嚨


運河古畔


麻煩你先去走躺川藏公路再來問為什麼好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