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純流量卡-物聯網卡的一點個人看法

經常在知乎、貼吧或者一些熱門論壇看到網友們對物聯網卡或者所謂的純流量卡的愛恨交加之情,極度批判的、大力推薦的,或者發帖求助的,諸如:“求推薦真正好用靠譜的物聯卡?”、“有沒有好用一點的物聯卡?”等等,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物聯網人,一直想就這些問題給予一些看法,可是我這個人比較懶,而且大家知道的,學工科的人文筆一般都不咋地,不能像文科生一樣妙筆生花,怕寫出來語句不通丟人,所以在知乎裡很少寫東西,最近上知乎的時間多了點,因為從事這個行業,推薦這方面的問題也比較多,正好今天週末閒著無事,就以一個過來人嘗試著寫點關於物聯網卡的看法吧,希望直白通俗的大白話能為想買物聯網卡網友們提供點參考。

說起我從事物聯網這個行業,一是因為所學專業類似,二是因為被騙多了。。。對,沒錯,就是被騙多了,交了不少智商稅,我這個人一根筋,就想一探究竟,就進入了物聯網行業,多年來,各種內幕、套路基本也都一清二楚了,老話說做什麼都要付出成本,果然沒錯。

關於純流量卡-物聯網卡的一點個人看法

先來看看物聯網卡到底是什麼?被此卡傷過的網友們經常戲稱它為“跑路卡”、“智商檢測卡”。其實,簡單來說,物聯網卡就是由三大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提供,基於物聯網專網,用來滿足智能硬件的聯網、管理,以及集團公司的移動信息化應用需求的流量卡。可以看出,物聯網卡確實是一種正規流量卡,只是不是給手機流量用的而已,主要是面向企業應用的,比如像現在車聯網終身免費流量、共享單車等上面用的都是這樣的卡,只有流量功能,沒有電話、語音功能,所以也被稱為純流量卡。

既然物聯網卡是面向企業的,那為什麼又流向個人手機流量市場呢?這就是賺錢問題了,一是三大運營商那麼多流量用不完,放著也是浪費啊,就走這樣一條灰色通道,變相的批發給物聯網企業,或者一些集團公司,企業將流量批發過來以後,除了剛才所說的自用以外,將多餘的流量組件流量池,也學運營商一樣設置各種流量套餐,通過大大小小的代理商再轉賣到個人用戶,通過其中的差價賺取利潤,就是現在最流行的理念-----合作共贏嘛。

所以物聯卡行業還是有好公司的,確確實實能讓網友享受到物美價廉香噴噴的流量卡的,但是所謂一顆老鼠死壞一缸醬,別說這個行業老鼠屎堆成山了,口碑被弄臭了,逐漸讓網友害怕遠離物聯網卡,就差人人喊打了,讓誠信經營向合作共贏的公司也跟著倒黴。

思考良久,關於行業內部的一些內幕和套路,還是不一一細說了,不想被同行背後唸經和夢裡追砍啊。。。怕怕。。。我就簡單說說購買物聯卡的一些購買經驗吧,因為經營物聯卡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頭條、貼吧等等各種各樣的渠道,那麼如何選購呢?我就自己的智商稅繳納經驗和從業經歷,主要想說下面幾條:

一、關於物聯卡品牌

物聯卡大大小小品牌眾多,有經營六七年之久的,也有剛剛進入的,不能說老的就好,新進入的就不好,但總的來說還是推薦入行比較久的,至少有個2年以上,這樣大幅度可以避免踩雷,畢竟做的久的可以說明一點,不是想收一筆智商稅就跑的那種,具體品牌就不寫啦,免的被說是做廣告,想了解的可以加我V-X私聊。

二、關於物聯卡套餐與套餐虛量

相信網友們一定看到了,鋪天蓋地的廣告,五花八門的套餐,看的真是頭暈眼花繚亂七八糟啊。。。剛才有說到,什麼都是需要成本的,流量都是物聯網公司從三大運營商處批發來的,以集團的形式採購,價格相對便宜,但也不會便宜到能整出什麼9.9包100G,19.9元包200G甚至無限流量的地步來,公司不是活菩薩,他需要批發成本、需要公司運營成本、需要人工成本、需要房租、再加分給大大小小、一層兩層三層的代理商佣金,這麼便宜的套餐請問如何有利潤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你們應該懂的,全是忽悠全是套路,要麼就是虛量一大半,要麼就是後臺設置個限額,這樣的卡用到一定流量時候直接限速到幾百K,相當於廢了。所以,只有那種有合理價格的套餐才是正正規規做生意的公司。

關於虛量,相比三大運營商的流量,物聯卡的套餐確實都存在虛量的問題,所謂虛量,是指實際能用到流量得在標的套餐基數上打個折,比如套餐說是100G,如果虛量20%,那就是你實際能用到的是80G,

其實本來沒有這些虛量的,只是後來做的人多了,惡性競爭,低價競爭,搞的現在都學壞了,不然再正經做生意的也沒辦法活下去啊。有良心點的正規公司虛量一般在15%-20%樣子,心黑點的呢就在30%左右,不要臉的公司呢,那就有可能50%以上,你100G的套餐實際能用到的可能50G都沒有。所以購買前,得問清楚他們的套餐虛量能有多少。選擇虛量小的購買。

三、關於物聯卡實名制。

一定要選擇實名制的卡,一定要選擇實名制的卡,一定要選擇實名制的卡,重要的事說三遍。國家為打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早些年就讓三大運營商所有的手機卡必須實名制,不然停機。物聯網卡也是從三大運營商處正規批發來的,肯定也要服從國家政策。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政策執行力還是非常強的,就拿這次疫情來說,沒有這樣的執行力哪能這麼快控制疫情,這裡為祖國點贊!!!!!!!我愛你,祖國。所以,既然國家讓實名制,那就必須實名制。運營商處的後臺會經常掃描用卡狀態的,那種所謂不用實名制的卡,基本活不長久,特別是經常變換地點使用的、或者換手機、換卡槽使用的,更是死得快,沒用多久基本就掛了,當然,裡面購買套餐錢和餘額都沒法拿回來了,這就是“智商稅”的一種。

購買前,可以向賣家索要充值公眾號,查看“關於公眾號”,點開查看賬號主體的公司,可以看到公眾號的註冊時間,大概瞭解下公司的信息,百度查查是否有負面消息,然後往前翻翻公眾號發佈的消息,就大概可以知道公司在物聯卡行業運行了幾年了。

五、關於充值。

這也是個很重要的套路啊。大家都知道,運營商正規的手機卡都是預付費的,提前充值消費。但是物聯卡水深啊,所以,你懂的。物聯卡的套餐購買一般有2種形式。一是根據流量,直接訂購相應的套餐支付,二是先在平臺充值,然後用餘額去訂購套餐,往往都不是正好把錢用完的,三是年衝的,一次性購買一年的流量套餐,這裡推薦第一種方式,降低跑路風險,雖說錢不多。

重要的來了,很多網友可能會發現,有些平臺公眾號經常會推薦,什麼618優惠啊,雙11優惠啊,衝100送100,甚至送200。。。或者送流量,反正極度吸引人的條件,讓你心癢癢啊,以為是撿到了大便宜,此時智商在線的網友一定該知道怎麼做吧?權當放屁,這樣的十有八九是撈一筆錢跑路的。。。當然不排除那萬分之一是真的大發善心真優惠的。。。概率無限接近於0,哈哈

陪娃去了,今天就寫這麼多吧,後續有空再補充。

文筆不行,寫的有點囉嗦,儘量把想表達的表達了,請各位多指教,多交流。

關於純流量卡-物聯網卡的一點個人看法

接著上面寫點:

突然想到的一點:儘量找一級代理商購買物聯卡,不要找那種小代理商,不過這個確實很難分辨,因為很多小代理商沒有權限,比如用卡遇到問題了,不會處理,要退餘額了,廠家也不理他,你也只能吃了虧,其實不是他們不想給你處理,是實在沒能力處理,有苦難言啊。這裡沒門門道道特別多,有的代理層級非常多,一層又一層,售後更是沒辦法保證的了。所以一定要擦亮你們的火眼金睛,物聯卡這樣的流量卡找了好商家就是舒舒服服用,享受比三大運營商便宜的多的流量,遇到不良的賣家,虧是吃定了,最後祝大家都能用上滿意的物聯卡,為大家謀福利的好公司也是有不少的,或者這麼說,想好好賺錢,順便為大家謀福利的好公司也是不少的,好好挑選吧,可以多泡泡知乎啊、貼吧啊看看大家選的。

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