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無法忘記的電影是哪一部?為什麼?

兵傳媒


我小的時候,物質貧乏的年代,沒有電視機,人們最大的娛樂是看電影。而當時的電影可沒有現在的那麼多選擇,多是革命戰爭片或者是印度片。

記得我讀小學二年級,星期六晚上吃過飯,爸爸媽媽就帶上我和三歲的弟弟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次看的是印度片《奴裡》。

故事是講過貧窮約伐木工古拉姆約女兒奴裡和尤索夫真心相愛,卻遭到心腸歹毒的老爺巴希爾和壞蛋福拉德一夥的殘害,巴希爾更強姦了奴裡。後來,古拉姆,奴裡,尤索夫相繼悲慘地死去,最後,奴裡的愛犬卡羅為主人報了仇。

影片中女主角的美麗善良是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但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巴希爾強姦奴裡那一幕。因為當時我只有八歲,看到雷電交加的晚上,巴希爾潛入奴裡的家,對她進行施暴。然後,奴裡不堪受凌辱,冒著大雨跳河自盡。那些場景音樂令我感到恐懼害怕,晚上睡覺時耍把被子蓋過頭才能睡。

後來,我媽媽帶我去書店,看到有這本圖書,把它買了回來,珍藏到現在。好的電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過了這麼多年,我再翻看這本圖書,仍然被男女主角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所感動。更被義犬卡羅為主人報仇所忍受的痛苦而淚目。

不知為什麼,人有時候的記憶是很奇怪的,有些東西一瞬間就忘記了,有的卻是無論過去時間多長,依然歷久彌新。就如《奴裡》這部電影,可說是已經入心入肺了。也許故事太悽美動人,令我過目難忘。






愛美的信徒V1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時我才十三歲,那時候還太年輕,還不懂什麼叫“三姐妹”,還不理解什麼叫“體制化”,更不明白老布在離開監獄後為什麼要自殺。那時候的安迪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英雄,更準確的說是一個“悲劇英雄”,因為他在蒙受十九年不白之冤後,終於越獄了。

時隔好幾年再次看這部史詩般的鉅作後,我開始漸漸明白體制化對人性的改變,體會到老布最後自殺的迫不得已和無奈。當瑞德說著“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時,我的心不禁跟著也顫抖了一下,那種絕望與無奈讓我對當時的自己有著一種莫名的憐憫和悲哀。

那時候的《肖申克的救贖》於我來說就是黑夜中前進的一盞明燈,安迪是我為自己打雞血的偶像,他是希望、信念、執著的象徵,我一直用“希望是個好東西”來鼓勵著自己,不要輕易說放棄,要像安迪一樣永不放棄。

當時,從自身的成長角度看,這部電影給我提供了助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最近我再一次重溫這部經典電影,不再有亢奮抑或是悲傷的體驗,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在肖申克這座監獄裡,一個銀行副總裁的安迪,一個蒙受不白之冤十九年的安迪,一個最終變成太平洋小島上船主的安迪,這一段人生旅程,是他的救贖之路,那麼,他到底救贖了什麼?

對於肖申克監獄的獄友來說,對於安迪的好友瑞德來說,包括被槍殺的湯米,安迪的所有行為,讓他們體會到在厚重石牆外的一絲絲自由。可以在屋頂上喝著啤酒幹著活,可以在廣場上聽到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可以在圖書館聽漢克威廉姆斯的經典唱片,可以在“老師”的教導下進行識字考試,這些時刻都讓他們重溫著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自由身份。

對於肖申克監獄來說,因為有了安迪,“三姐妹”被以惡制惡了,監獄裡有了音樂和圖書館,典獄長等人的醜惡臉面被揭下,監獄裡變得乾淨了一些。

我起初覺得,這是肖申克的救贖,在監獄裡,安迪完成了對其他人,對監獄的救贖。

但轉念一想,這樣的救贖也太過表面,生活環境發生了改變,但人的內心深處呢?真的也變化了嗎?除此之外,對於安迪他自身而言,救贖又在哪裡呢?

還記得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湯米被殺,安迪被關禁閉兩個月後,在石牆邊跟瑞德的對話中,提及了自己對妻子的愛和悔意,他說:

“老婆說她很難了解我,我像一本合起來的書,她整天這樣抱怨。她很漂亮,該死,我是多麼愛她啊。我只是不擅表達。對,是我殺了她,槍不是我開的,但我害她離我遠去,是我的脾氣害死了她。”

瑞德安慰說“你不是殺人犯,你或許不是個好丈夫而已”,安迪接著說,“沒錯,是別人乾的,卻由我受罰,大概是我命薄。誰都可能遇到黴運,剛好輪到我,我被捲入龍捲風,只是沒想到颳了這麼久。我告訴你我要去哪裡,芝華塔尼歐,在墨西哥,太平洋邊的小地方,那是沒有回憶的海洋,我要在那裡度過餘生。在海邊,開一個小旅館,買條破船,整修一新,載客出海。人反正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

這個段落,過去我看過很多遍,一直覺得這是安迪決定越獄前的某種儀式,他交代了很多事情,跟老友告別,他覺得19年的贖罪足夠了,決定要親自改變命運。

但是現在,我不這麼看了,我覺得那一番對話,代表著安迪對自己的救贖。他的救贖不是生命形式的改變,也不是生存環境的改變,而是靈魂層面真正意義上的自我重新認知。

在肖申克監獄的19年時間裡,安迪的執念有兩個,一是自己是無罪的,二是生活必須是有希望的。倘若湯米不被槍殺,而是幫助安迪翻盤,無罪釋放的安迪回到社會,他是不是會重新拾起過去的身份。

然而,湯米被殺,安迪在瑞德面前的那一長段的自白,是他對自己過往生活的重新理解,他推翻了自己過去的形象,直面自己和妻子之間的問題,接受在這件兇殺案裡,他所承擔的那部分責任。

在自身遭受了巨大磨難的前提下,他看到的是自己的責任,沒有推卸給任何人,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反思。我是感覺,從這一刻開始,安迪救贖了自己靈魂,找到了他自己。

這個時候,我跟自己說,安迪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勵志英雄,不應該僅僅是眾多獄友的救贖者,他是肖申克監獄中,一個真正自己救贖了自己靈魂的人,一個讓內心那麼多強烈衝突最終得到和解,讓生命歸於平靜的人。

這是他完全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也是“救贖”真正體現的地方。

人不是一定要接受命運的安排,也不是一定要反抗命運的安排,而是在命運發生的當下,看清楚自己的本色,明白自己為什麼處在命運這個關口下。唯有把自己看明白了,才會在“命運”的面前,做出屬於自己的最合適的選擇。

其實人生的結局,哪有好壞對錯,當一個船伕,或者當一個銀行家,都不過是命運呈現的不同模式罷了。真正重要的應該是,成為船伕或者銀行家,是自己心甘情願下的選擇。

人生也沒有實現不了的美好之說,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自己關於美好的獨特定義,真的順應內心做了選擇,終究會達到那個終點。

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用別人對於美好的定義,來設定自己的人生。那些時刻伴隨自己的內心衝突,無不在提醒著我們“當下的選擇是有問題的”,我們一邊抗拒去面對這個衝突,用各種方式來試圖合理化“內心衝突感”,另一邊用意志力的方式強迫自己帶著衝突繼續往前走。

親愛的朋友,你是這樣嗎?


逝憶先生


最難忘的電影是“魂斷藍橋”,難忘的不是電影的內容,是和緋聞女友第一次在一起看電影,相距幾個位置。

初中年級組織看電影,我們看著世名片,然後明白了一件事,男人喜歡這個女人,女人也喜歡這個男人,這可以很正式的定義為“愛情”。明白了這就是愛情,我一時身體發酥頭腦發麻。

後來,他她經常互相對視,靜靜的對視,做完題沒事就互相看,想找含情脈脈的感覺,可感覺總差點意思,於是就回憶電影裡的愛情,發現需要接個吻的動作。就接個吻,早自習來的早一些,發現她也來的早,就主動的吻了她一下,速度很快,她吃了一驚,後面又有同學進教室,所以來不及表態。

後來感覺需要表達羞惱的矜持,就用眼睛使勁看我,我感覺自己幹了一件征服的大事有些得意,只用眼角餘光籠罩,不再正眼回看她,一本正經的讀書。

結果,她看的太使勁,被監課老師發現,被點名罰站,知情人嬉笑我也跟著笑,她哭了,不再站立扒在課桌上哭,老師莫名其妙寬容了。後來,她眼淚汪汪的繼續看我,下課了我趕緊溜走。

後來讀大學了,兩人不在一起,我專門去找了她。兩人見面熟悉的很,學校當時晚上放電影“青蛇”,一起吃了頓飯看了個電影,後來操場散步,被人起鬨,說這是戀愛。後來,她問我以後準備怎麼養活自己,我不覺突然冒出“寫字”的回答,她驚悚。後來她建議去跳舞,我硬著頭皮上,企圖迅速學會,但明顯心不在焉,除了留下兩手相握的快樂,其他感覺不佳。女生天生比男生早熟,同齡在一起感覺更加明顯,一時自慚形穢,後來也沒有再見面。據說她在美國。


大V百曉生


至今為止我看過三遍的電影屈指可數,意大利愛情電影《美麗人生》算是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那麼它到底有何魅力讓我如此痴迷和推崇?說完我的三次觀影體會就會一見分曉。

第一次觀影,那是在2006年。當時,在上學,宿舍裡面有了一臺唯一的臺式電腦。平時大家逃課或者早退回來後,喝點啤酒,吃點花生瓜子,坐在一起看《亮劍》。那時候最火爆的電視劇就是亮劍。有一次我一個人在宿舍,就打開電腦。搜索喜歡的電影,因為我覺得,電視劇節奏太慢,戰線太長,沒有電影過癮。

當時胡亂點開了《美麗人生》這個片子,最初以為是喜劇片。因為男主人公圭多,是一個信口開河,邋邋遢遢,語無倫次的搞笑人物。他和朋友開著小汽車,騙人家雞蛋那一段落,確實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所以,剛開始,笑得地方很多。後來,他製造機會和女主人公多拉接觸,並毫不掩飾的表達了他對她的愛戀。甚至連我想和你做愛這樣的話都脫口而出。確實讓我覺得這個呆瓜,真是搞笑。

後來,看到一半的時候,同學們回來了。人多嘴雜的,根本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看電影。隨之放棄,當時,記住了電影的名字和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想著以後抽時間去網吧看完它。

第二次觀影,那時我已經畢業了,在城中村居住。那時候,省吃儉用買了一臺華碩筆記本電腦,從那以後,工作的時候就不再去網吧了。當然,週末休假,一個人宅在房子裡,就是看電影,看綜藝節目。

一個下雨的晚上,買了快餐和飲料後,想著好好的看一部電影。東挑西選,最後沒有合適的,想來想去就又想到了那一部沒有看完的《美麗人生》。從新看,從頭看。這一次,搞笑的地方,再也沒有人打擾我了。想笑就笑,很放的開。

這次的感受就是,圭多不僅僅是個幽默的人,還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一個沒有智慧的人,很難幽默,即便是會講笑話,也只能一時幽默,而做不到事事幽默。同時他還是一個眼力勁很好,機靈的人,他能在納粹的嚴密監視下找到生存的空隙,還能通過教孩子們語言,避免了自己的孩子被發現。真是一個膽大心細,智慧勇敢的人。這樣的人,是有擔當的。

這次觀影,我真為圭多捏一把汗,時刻擔心,他和他兒子被納粹抓走,甚至槍決。雖然,那個曾經的納粹朋友多次幫助了他,但是他的生命仍然危機重重。那時候,我想,如果我能救他們該有多好啊。

第三次觀影,那是我小孩子兩歲的時候。那也是個午後,愛人帶著孩子去院子裡,找小朋友玩耍。而我利用著難得的機會,又看了一遍《美麗人生》。這次,我沒有笑,我哭了很多次。我在想如果我處在這樣的複雜危險環境下,我該做?我能比圭多做得好嗎?我能有他那樣的智慧來保護我的孩子嗎?

他和兒子總是利用遊戲,這種方式來處理危機。他用盡所有語言和表情都有比保護孩子,讓他純潔的童年不收到戰爭的汙染。最後,他死了,用他的死亡,換來了孩子的生存。最後,孩子和母親見面了,戰爭的密佈陰雲散去了。

孩子和媽媽都笑了,可是此時此刻誰有能想到圭多在哪裡?那個幽默智慧的男人,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偉大的父愛,偉大的父親。

不同時期,看同一部電影,卻走著不同的體會和感受。這可能就是電影帶給我們的成長吧。



大收藏家穆陽


我是一名90後的女士,我後來通過新買的電視看過電影胭脂扣張國榮拍的,十二少和如果一個是家庭富餘的陳家少爺一個是青樓花魁的如花,都是繞不過塵世間的生活只是圖於一時快樂了在一起呢,,看了這個電影我真為如如花感到不值呢,如果十二少真的捨棄家業在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為了如花對她的真情而放棄本來美好小家業就娶了如花或則是不顧母親反對保護如花,搬出去過苦日子倆人也要在一起,而如花呢也是,當初就是愛也愛了經濟收受到阻礙最後發現兩個人的生活無法面對,,十二少就是死也沒和她一起去呢,結果她在來到陽間尋找她的情郎十二少,最後發現他早已老去不是原來的他了,家業沒了容貌也毀了,只留下當初的那個送給她的最值錢的胭脂盒子,她以為有了之前的那些東西以後都過的更好的,可是沒有,最後她絕望的燒了屋子走了哎我一直無法忘記如花走時的那個猶如青煙慢慢離去的樣子讓我無法忘記。


帶你走近小丁的生活


要說最難忘的電影就是《少林寺》了,那時候我才十幾歲,2毛錢一張電影票總共前後看了八遍!以至於每一個情節都深深的刻畫在腦海,至今難以忘懷,每一次看都血脈噴張熱血沸騰,電影散場回家的路上還在模仿著電影中人物的動作,嘴裡喊著:嘿、哈……,回到家和其他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也是電影中學來的武打動作相互打鬧嬉戲,以至於到了痴迷武術的程度,天天練拳、練俯臥撐、練鯉魚打挺……

現在年紀也大了,每次看電影都是陪著孩子們去看,也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能讓我像《少林寺》那樣如醉如痴。


老漁翁497


兒時沒見過世面,當看到超人時,根本不知道怎麼拍的,以為美國真有個飛人;後來看鐵甲威龍時,完全滿足了一個少年的機械人夢想!直到終結者2審判日,那種震撼,至今想起仍激動不以!!私以為不會再有能帶給我類似感覺的片子了…

現在的所謂大製作說實話都無法帶給我任何觸動,反到是類似恐怖遊輪一類以劇情取勝的片子反到讓我記憶深到。還有需要一提的是機械姖,其結尾讓我對智能機器人好感全無!!


CYCLONUS


一部讓我無法忘記的電影——《遍地狼煙》。看了好幾遍,每次看完,耳邊總是迴盪著,那完美的配樂,腦海裡面總是浮現著,驚心動魄緊張的面,每一個人的每一句話。電影看的時候,彷彿能讓人聞著槍味兒。

更難得的是,影片試圖與內地文化趣味相融通,而且是經互聯網洗禮,而不斷翻新之中的內地青年文化趣味,使得這部標榜“槍戰+愛情”的影片,與市場上日漸式微的一眾港式風格快餐形成區別。值得一提,影片的節奏很好,情節也比較的曲折,是一個很好的片子。

這個電影的畫面精緻,電影一開始就讓人入戲。音效很好,戰爭場面壯觀,剪輯更不用說了,細膩,感人。還有一些意識流的剪輯,直戳觀眾的萌點。而且節奏是很快的,沒有拖沓的地方,情節緊湊,表演接地氣,人物鮮明,很好看的一部電影。

開篇30分鐘確實不錯,節奏快,剪輯凌厲,雖然演員的演技很出色,不過並不影響觀眾對前面三十分鐘的喜愛,人物、臺詞都不囉嗦。令人屏息的槍戰巷鬥中,重現了港片繁榮時的景象,臺詞幽默風趣,雖然有些稍顯刻意,但成功的擊中了觀眾的笑點.男女主角,分別是從獵戶少年,成長為頂級狙擊手的牧良逢,和風情爽直的好女人柳煙,之間有纏綿的愛情,影片講述轉讓兩對情侶(除男女主角之外還有日本一對情侶(善良的日本護士和日本神槍手“鬼影”)),兩大高手對決, ,故事發展也很合理。張弛有度吧~


山海影視剪輯


功夫這部電影相信大家肯定都看過,以星爺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想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很難得。這部電影也算是星爺的經典之作,裡面的那些經典臺詞到現在小編還記憶猶新。星爺的電影總是這樣,讓你看一遍你就無法忘記,裡面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足以給你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周星馳在各種公共場合中都說過特別喜歡李小龍,十分喜歡功夫,長大後的他為了兒時的夢想他拍了這部電影。為了拍這部電影,邀請當時的如日中天的洪金寶來做武術指導,裡面的包租公和包租婆都是真正練過功夫的。

他到了中年仍然記得少年時候的武俠夢,裡面刻畫的小人物的卑微形象也十分讓人心疼,裡面住在樓裡的那些苦力,包括一直幻想著出人頭地的星爺,為了出人頭地想盡各種方法甚至想去加入黑社會,星爺的電影總是這樣,小的時候看的時候什麼都不懂滿臉都是笑,但是後來你經歷的許多事情之後你看星爺的電影就會莫名其妙的想哭。這部電影嚴重的被大家所低估,而且特別特別耐看,你看了一遍又一遍仍然覺得是那麼的好看,我想在多年之後仍然會有人翻出來這部電影再細細品味。

對於這部傾注了周星馳全部心血與所有思想和慾望,讓星仔變成了星爺的作品,怎麼讚美都不為過。練武是為了警惡懲奸、匡扶正義。除了劇情略顯單薄,其餘的包括鏡頭、剪輯、配樂、特技等等,所有細節無不精雕細琢。請大家多多點贊支持關注。


ailinlin協會


大家好,我是雞腿妹影視,一個愛看電影的雞腿妹。愛看電影的我向來不喜歡看驚悚片,但是有一部喪屍片卻讓我無法忘懷。它的震撼和它詮釋的現實意義讓我愛上了,沒錯,就是這部《釜山行》。一開始是害怕,看到最後卻只剩下感動。它結合了美國喪屍大片的震撼和對人性的考驗。

整部電影速度很快,一名被感染的乘客為了逃命躲進正要駛離首爾的列車,不料半路發作,攻擊了一名女乘務員,隨後這輛駛向釜山的列車變成了亡命列車,比死亡更可怕。

影片中有一個公路管理部門的官員,是整部戲中典型的面對災難時自私自利的反面人物。他催動列車員立刻發車,不等剩下的人,又在主演們救人回來時,威脅大家不要開門,還將列車員推出洗手間,他卻趁機逃走。因為他,毀了一節車廂的人。

大叔為了愛妻和未出世的孩子,赤手空拳勇闖車廂與喪屍搏鬥,眾人千辛萬苦回到安全車廂時,卻被拒之門外。最後為了給妻子和其他人爭取更多逃生時間用自己的身體抵擋喪屍,大叔被感染了,成了第一個被貪生怕死的人直接害死的人。

一對棒球小情侶,上車剛就坐時女孩含蓄表白,男孩卻刻意躲避。隨著情節的推動,其他隊員都犧牲之後,兩人相依為命。在女孩生命的最後關頭,男孩選擇抱著她一起變成喪屍。

火車上的雞蛋姐妹,言語刻薄的妹妹,在看到姐姐被感染成為喪屍之後,決定與車上不顧他人死活的人同歸於盡,於是,她打開了安全車廂的門,喪屍們瞬間湧入車廂。

男主為了女兒一直與喪屍搏鬥,心力交瘁。最後帶著女兒和孕婦跑上安全車廂,本以為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不曾想被感染的官員此刻坐在駕駛室裡。男主在與他搏鬥過程中被咬,為了讓女兒得到安全,在意識還清醒時,跳下了火車。

父愛如山,男主沒有給女兒準備驚喜的生日禮物,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陪她,但在生死關頭,用生命護女兒周全。最後,活下來的只有懷孕媽媽和小女孩秀安。國家軍隊在不確定從感染區出來的生存者是否被感染的情況下,下達了擊斃命令。幸運的是,女孩此時唱起了在學校典禮上為父親唱的歌,正是這一段歌聲讓她得到了生機。

在觀看這部電影時,內心緊張、心塞、生氣、感動,更多的是對人性冷漠的寒心。但影片的結尾還是向我們展示了正義的力量。

比喪屍更可怕的是人性,比人性更可怕的是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