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是不是未來二十年的熱點?

東虢林哥


新農村建設是未來20年發展的熱點之一。這毋庸置疑。主要原因是如下幾點。

一是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的需要。破除過去聯產承包的小農經濟格局,整合碎片化土地,提高耕地的保有量,實現連片開發。是實現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新農村可以將居住分散、零星的農戶集中起來,節約大量的土地。

二是合村並鎮的需要。現在農村老年化嚴重,十室九空,空心村隨處可見,分散、零星的居住環境無法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所以、新農村建設勢在必行!

三是改變農村發展滯後、緩慢的狀況,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需要。

基於以上三點考慮,國家加強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所以未來20年是新農村建設的高速發展期。

那麼,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有什麼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筆者在與農民的接觸中,總結了三點需要注意的事項,不知正確與否?是否值得引起大家的關注,我不好說。但還是想提出來與大家分享,不足之處請斧正!

第一新農村建設完成後,居住環境大大改善,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勢必有大批的農民選擇回鄉創業,就業。而農業規模化和機械化的推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減少了很多環節。意味著很多的創業機會和就業崗位消失。創業環境的惡化和就業崗位的減少。勢必掀起第二輪外出打工的高潮。新農村有可能成為新的空殼村。

第二山區和丘陵地區,在我國佔有很大的比重。陡坡田多,土地碎片化嚴重。阻礙了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大型機械無法耕作,小、微型農機具效率不高。在山區的陡坡地,小型璇耕機一天只能耕幾畝地,相當於過去二具耕牛犁地的面積。而且需要1-2名壯勞動力操作。生產效率低下,成了推廣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障礙。地理環境決定了農業的發展只能依靠小規模的農場和合作社。這種情況下,農民居住在新農村、會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他們必然不願搬離祖居,新農村建設的住房成了空置房。

第三、二十年後,現在種植的老年人已無力耕種,有什麼可行的措施,能讓新一代新型農民自願留在農村發展。如何培養和留住年青人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大道豐邑


新農村不能說是未來二十年的熱點,是發展的必然形式

我先闡述下農村未來20年發展的未來

一:農村人口發展方向,農村人口必越來越少。國家方面的方針未來要不斷的提高城鎮化水平,這就要求大量的農村人口往城裡轉移。國家大勢浩浩不可擋。而主力軍就是農村年輕人群。帶來的後果就是農村的消亡,城市的房價升高

二:農村農業發展方向,隨著農村人口的大量流出,農村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少,土地面積不變,務農人口變少,不可避免的農業就要走機械化發展,這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帶來的後果就是農村個體務農的消亡,務農的單位變成了合作社,農業公司。

三:農村土地發展方向,中國擁有5000年的歷史,曾經的村莊部落的形成是由於戰爭的流離失所人口走到土地肥沃的地方就紮根生活,隨著時間的發展慢慢形成如今的格局,未來20年,農村年輕人口流入大城市,剩餘老人隨著時間流逝,生命凋零,最後農村消失。在這種趨勢下,未來農村肯定要走行政兼併路線,這就誕生了新農村。未來可能現在的行政單位鎮會變成行政的最小單位,一個鎮的人口集中在一個生活圈裡。





村草的農村生活


未來20年,中國農村將是一個讓人激動的地方,首先隨著農村人口主體轉化,年輕人的缺失會導致人口的減少,有些鄉村會合並,消失改革勢必會在10年內變更,隨著工業發展,土地減少,耕地會越來越寶貴,糧食會是國家發展的最大問題,我相信未來20年經濟發展會轉向農村,投資會有所收穫!

當然農村的最大問題在於體制,和中國固有的地制,國家必然會在不久開展土地改革,農民會從土地解放,實際是失去土地,土地必然由國家轉租給公司經營,以維持糧食的安全,而且會對其監管,意義就在於這種關係最後會導致國有糧食企業直接控制土地,如果國家開放土地市場,允許私營投資,當然需要時間,隨著現代化推進,糧食及其拉動的加工業,物流,倉儲,旅遊都將形成體系,到時,投資農業風險小,收穫會很大。


蘇北人在寧夏


什麼是新農村?表面上新路新村新瓦房,但地荒人竄經濟需輸血。此為新農村。表面上空心村,只有無勞動能力者聚居,社長,會計,保管,代理人留守,但糧多豬多社隊企業多,地不荒蕪分紅多,農副工為國造血,此也是新農村。第二種新農村未來二十年將成為熱點。舍此,農業何去?


用戶79332323030


看發展的速度


用戶71744886351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