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從來不問劉備“為什麼我們的箭那麼少”嗎?這種“雞湯”怎麼破?

靖歌閣娛記


這種雞湯文的目的無非是要強調自己先要對集體有貢獻,然後才考慮個人利益。為了避免本槓精挨太多罵,我首先要表個態:就是我堅決支持這種觀點,畢竟有了集體,才有個人;大碗滿了,小碗才有。



上面大道理說完了,下面本槓精要開始抬槓了

1.諸葛亮不問劉備為什麼我們的箭的那麼少的原因那是因為諸葛亮知道劉備窮的叮叮噹噹響。問了一點屁用都沒有。

劉備靠著十幾個人,7,8條槍拉起的一支隊伍,幾十年間被曹操乾的如喪家犬一樣東奔西逃。老婆孩子都丟了幾次,一天天的還恬不知恥的將仁義二字掛在嘴上。

在三國時期40歲就已經算是可以自稱老夫了,那個時候二十六七歲的諸葛亮還在南陽。自以為懷揣經天緯地之能,可惜沒人認識他。

近在咫尺的他的舅舅蔡瑁,不把他當回事兒,他的姨夫劉表也沒把他當回事兒。於是諸葛亮便每天過著“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睡生夢死的生活。



我如果用狼狽為奸這個詞形容劉備和諸葛亮的話,估計得被人罵死,所以我決定用珠聯璧合,這個人見人愛的詞來形容他倆的關係

劉備:孔明,我去找你三次,給足你面子,讓你風風光光的出來當官。

諸葛亮:得了劉哥,咱倆誰也別說誰,你來找我三次,也把你自己真心求賢的名聲給傳出去了,這叫雙贏。

於是在劉備東躲西藏的喪家犬的隊伍當中,又多了一個諸葛亮。



2.當劉備成了暴發戶,一人得道便雞犬升天了。

都是劉氏宗親,一家人。劉備先是把劉表的荊州給糊弄到手裡去了,然後又將劉章的益州給巧取豪奪了。

得虧劉備當時沒進益州之前,劉章對他兵給糧給錢呢。

進了益州,,奪了人家的老窩,,打開府庫一看,直接放下了劉備的鈦合金龍眼(一定注意,我用的是個龍字,不是個狗字)

大封群臣,大擺宴席。以至於連軍費都花乾淨了。

後來劉巴就給劉備出了個主意:通過貨幣貶值掠奪人民財富。這個招也是屢試不爽。

按理說這個時候兵也有了,錢也有了,糧也有了,是不是應該繼續揮舞,光復漢室這個大旗,動一動?畢竟漢獻帝還在人曹操手裡攥著呢。



3.關二爺為什麼走了麥城?他老人家難道不知道孫劉聯合抗曹,這是既定國策嗎?

關二爺是忠於漢室的。當他看清楚劉備的嘴臉之後,一個忠,一個孝,一個大義,一個小節?咋整?沒法選哪。

與其說關二爺是敗在麥城,不如說關二爺是選了麥城這個地方作為自己百年之後的墓地。

4.說點更跑題的話:

主席曾經教導我們:只有有效的消滅敵人才能更好的保存自己。

而某個光頭估計他是這麼想的:只有有效的保存自己才有可能去消滅敵人。



你看這就是偉人和梟雄(如果某光頭算梟雄的話)的不同之處。

5.如果您能看到這兒,那我估計您更不明白,我這一篇寫了些什麼東西,因為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寫了些什麼東西。但有一點我估計大家應該能夠很清晰了:東方國家強調集體利益,西方國家保護個人利益。這本身就是平等的兩個概念,只是不同的執政方式。沒有誰對誰錯這一說。

所以諸葛亮不問劉備,我們的箭為什麼那麼少,那是他的問題,他為什麼不問?

同樣劉備也有問題,作為一個領導者,為什麼不把箭都造好,讓手下能夠無憂無慮去開天闢地?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你以為是海馬呢?

好了,本槓精說完了。大家可以提出不同意見,但嚴禁人身攻擊。謝謝。


少校柳下惠


我來回答這個話,我哥初中畢業時,家裡很窮,父親見一個兒子畢業了,那就是一個勞動力,第一是不用再養他讀書什麼的,減少了負擔。第二是兒子可以工作,拿工資補貼家裡。

可是我這個哥,那是吊兒郎當,不務正業,不但工資領的沒有補貼家裡,而且工作從來不穩,幹幾個月就不幹,跑回家啃老。

父親就罵他不中用,他也頂嘴,說你也沒有用,別人當官,你為什麼當不了官,別人發財,你為什麼發不了財,可以把老爸氣瘋了。

這就是說,諸葛亮明知劉備沒有箭,關羽明知他沒有兵,去問劉備,不是把劉備氣死嗎。

明知沒有,就要想辦法幹到有,問有用嗎,眼睛都看得見,既然沒有,就要努力幹到有。


黎家第一湯


沒啥好說的,對我個人而言。

我出身山腳下的農村,父母種地和工地苦力,沒有任何資源和人脈幫我,也就是說一窮二白。

但,我很感恩曾經給我洗腦的領導,導師,講師,因為,對於一個高中畢業後在工地幹苦力出來的人,沒有任何動力任何資源任何能力來勝任高薪高職高管,所以,我只能努力,經歷苦難要放棄的時候,是這些雞湯讓我堅持下來了。也讓我從一個工地日薪35元到倉管1800元月薪,再到2500元的業務員走到月薪1.5萬的業務主管,到現在年薪50多萬。

我感恩那些雞湯讓我學會成長,學會在艱難困苦沒有能力的時候,選擇努力學習改變,商務禮儀,工作日常,電話銷售,談判技巧,風水知識,送禮知識,談判技巧,談判思路等等,讓我越來越值錢,也為我帶來了越來越好的生活和收入條件。(家裡出現意外花了很多錢,都是公司賺的,並且公司老闆也到家裡看望,更讓我認同。我知道,老闆從我身上賺的錢一定比我從公司拿的多,但我現在也參與公司的成本利潤核算,其實老闆給我的待遇已經很不錯了。至少,這家公司給我提供了培訓學習機會,當我成長起來了,也給我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待遇)

現在,也經常看到遇到很多人說給多少錢幹多少錢的活,做多少錢的事。這是人各自的心理和想法,我沒任何想去改變他人的想法,我只會選擇彼此認同的人共事。目前,我也提拔了做的好的幾個人晉升,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拿更好的收入。

工作艱辛,業務類工作更艱難,我們可以在網上死磕公司給錢再幹活,但生活不會跟你瞎扯淡,每天衣食住行沒有一樣生活給你免費提供,那麼難的生活你不一樣將就著過,一樣一邊謾罵著抱怨著,一邊堅持著努力著活下去?與其這樣,何不放下最低等的成見,努力呢?

最後,如果你家庭優越,那麼恭喜你,我所說的跟你無任何關係。如果家庭一般的,又怕老闆從你身上賺錢太多的,請注意,你這樣想這樣做,那麼你這一輩子都是被剝削的人。

我個人認為更好的聰明或者有智慧的做法,在你被剝削的時候,傻傻的學著提升著,努力幹著,努力賺著,等你的資本差不多的時候,你已經學會了處理各種事情(在你被剝削的過程中學習到的),也可以做老闆去剝削別的人。如果沒有這個過程,那麼只能祝願你的白日夢真的有“夢想成真”的那一天!


林中賽車


諸葛亮從來不會問劉備。

為什麼我們的箭那麼少?

張飛從來不會問劉備。

兵臨城下我該怎麼辦?

關羽從來不會問劉備。

為什麼我們的兵那麼少?

看小仙如何懟,不對,是看小仙如何破?

以下回答有風險,面對上司要謹慎。

如果準備要辭職,背熟當前懟TM!

你是劉備嗎?你不是,你也不是皇叔吧,你們家院子裡也沒有有一棵大桑樹吧?

我也沒在南陽隱居過,我沒有高臥隆中,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可我也享受過您三顧茅廬的待遇吧。三顧茅廬是沒指望,一天被你罵三回倒有的吧。還有平常您有點好臉色我就謝天謝地了。

劉備有兩個兄弟,都是武藝蓋絕天下,跟劉備忠心耿耿,過命的交情,你在公司有這樣的兄弟兼下屬嗎?諸葛亮是不問劉備我們的箭為什麼那麼少?可前題是,諸葛亮把自己這份窮家當都交給諸葛亮了,上到自己,下到兄弟關張,唯諸葛亮的計謀是從,這軍費籌備到武備製造諸葛亮一手安排,他問得著劉備嗎?

請問我什麼時候享受過這待遇,你這弓箭從採購到分發,我能插上言嗎?您這軍費從預算到下撥我能發表什麼意見?我不問你弓箭的事,你讓我自己上山鋸竹子嗎?所謂既要馬兒去打仗,又給馬兒不喂草,你以為我們打三國志遊戲呢?

關羽,張飛是不問劉備兵少將弱的事,那跟劉備是一個頭磕在地上,三滴血倒一個碗裡的異性兄弟,那有啥家底都相互明鏡似的,用得著問那麼多嗎?打了天下人家劉備恨不得跟倆兄弟平分,那兄弟打仗不等於給自己爭嗎?這用得著多問嗎?我跟你,就算我願意把你當兄弟,你也得肯啊,這上下級的規矩您沒少強調,越權行事也沒讓你少教育,這請示彙報少了,慢了,不得讓你擠兌得跟孫子似的,什麼事我能做主啊?不問你行嗎?

這決策的事什麼都說了算,這敵人打到城下,我不請示您,請示誰?不請而戰,贏了功過相抵,輸了搞不好我小命就完了,當然跟你請示清楚。讓我出戰,我當然得跟你問兵員配備情況了。打仗這麼重要的事,兵員,武器,後勤哪樣不行也是問題,總不能白白拿公司的人馬去送死吧?

老大,再不要跟我舉這個例子了,咱現在不是東漢末年了,也不是天下大亂。你我不是君臣兄弟,咱們公司也不是黑社會性質起家的蜀國,咱們別指望自己有主角光環,皇室龍脈,也別以為自己是呼風喚雨,能掐會算的諸葛亮,更別相信彼此的哥們義氣,忠肝義膽,法制社會,現代經濟,還是權責明晰,尊重市場規律吧,如果你硬要用這種雞湯式的口號來行事,我。。。。。。

(如果你要辭職不幹了請接1,否則2)

1:我相信,公司也不會有什麼前景,員工也是敢怒不敢言,與其這樣渾渾噩噩地打爛仗,不如早點各謀出路,所以我不幹了,你繼續灌你的鬼雞湯吧。

2:我,我也只能把我的意見講出來,雖然說出來會讓你對我有意見和看法,但是不說出來會很其他很多員工一樣憋在,影響公司業績。但是既然我選擇了這家公司,我會盡自己努力去做,希望能看皮決策層調整公司管理制度的一天,而不是靠一堆雞湯來忽悠大家的前途。

以上回復如何,喜歡或不喜歡,可以說出你的想法,我是 @無事仙 ,關注我,我們可以聊聊。


無事仙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諸葛亮從來不問劉備,

為什麼我們的箭那麼少?

關羽從來不問劉備,

為什麼我們的士兵那麼少?

張飛從來不問劉備,

兵臨城下我該怎麼辦?

於是一一

有了草船借箭、

有了過五斬六將、

有了據水斷橋嚇退曹兵……

因為,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而孫權也不是去借箭的,而是趁著大霧去挑戰。曹操不敢出戰,只能用弓箭亂射,結果孫權的軍艦上到處都是箭,就這樣回去。

關羽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得知劉備到了汝南,就根據之前同曹操的約定,之間從許都去了汝南。曹操顧及自己的名聲,沒有阻攔。

大家打開地圖,會發現汝南就是今天的駐馬店下屬縣城,就在許昌南面不遠。

而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是繞著許昌兜了個大圈,先去西面,再去北面,然後從東面南下。

關羽又沒瘋,他為什麼這麼做?

實際上,關羽南下沒有遇到阻攔,他斬的幾個將領都是杜撰的。

甚至蔡陽也不是關羽殺得。當時蔡陽奉命攻打汝南的劉闢、龔都、劉備,被劉備所殺。

唯一張飛在長坂坡退敵,倒是有的。

當時曹純五千騎兵在長坂坡追上劉備步兵,將其輕鬆擊潰。

劉備見情況危急,丟下幾萬老百姓,自己逃了。

由於逃得匆忙,連妻子甘夫人和幾個兒女也顧不上了。

當時劉備為了大軍突圍,被迫留下張飛的騎兵斷後。

張飛只有幾十個騎兵,只能敗中求勝,在長坡橋旁邊虛張聲勢,命令幾十個騎兵在樹林中來回跑動。

因為曹純只有5000人,兵力有限,又是深入敵人境內作戰,當然要謹慎一些。他看到對面可能設伏,就暫時停止前進。

此時趙雲保護甘夫人和劉禪逃過來,但劉備兩個女兒被俘。

張飛接到趙雲以後,就破壞了長坡橋,趕忙逃走了。

其實,張飛此舉對他自己並沒有危險。因為他是騎兵,就算曹純不中計,直接殺過來,張飛也可以騎馬帶著幾十個部下逃走。

如果張飛是步兵,你看他敢不敢這樣虛張聲勢?

這就那句肯尼迪著名的“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要問你為這個國家做了什麼”,都是用來洗腦的斷章取義。

肯尼迪原文是:

所以,我的美國同胞們,不要問你的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應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

我的世界同胞們,不要問美國將為你做些什麼,而應問我們應該一起為了全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麼。

最後,無論是美國公民還是世界其他國家的公民,請用我們要求於你們的關於力量和犧牲的高標準來要求我們,本著我們唯一可以指望有所回報的善意良知,依著能最終裁決我們功業的歷史,讓我們著手領導我們所熱愛的國家。在祈求神的賜福和神的幫助的同時,也能深切體認,在這片土地上,神的工作必定也是我們自己所應承擔的使命。

其實,這是肯尼迪鼓舞民眾一起為了人類的自由而努力,而不是說民眾應該無條件的為美國奉獻!


薩沙


諸葛亮從來不會問劉備。

為什麼我們的箭那麼少?

張飛從來不會問劉備。

兵臨城下我該怎麼辦?

關羽從來不會問劉備。

為什麼我們的兵那麼少?

於是——

有了草船借箭;

有了拒水當陽橋;

有了過五關斬六將;

趙子龍接到進攻的軍令時,手上只有十幾個士兵,

收貨成果時已經有了十座城市,

多了2萬多兵,三千匹馬。

軍令上只是寫著:攻下城池。

——如若萬事俱備,你的價值何在?


這是在一段時間內刷爆了朋友圈的心

靈雞湯,曾一度被一些公司老闆奉為聖典,乍看之下的確很有道理,但只要再看一眼就立馬發現了哪有不妥之處:

諸葛亮和劉備是古代君臣之典範,諸葛武侯27歲出山直至仙逝五丈原,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前後《出師表》感動了無數讀者之熱淚,舌戰群儒、鎮守荊州、西定川蜀、六出祁山,諸葛丞相勞苦功高。

關羽張飛世之虎將,號"萬人敵",隨先主於患難之際,討黃巾、伐董卓、滅袁術,即使劉備生死未卜之時依然選擇過五關斬六將,距古城以待兄長。誅顏良斬文丑,華容道義釋曹操。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當陽斷後退萬軍、漢中敗張郃、義釋嚴顏。他們用自己的能力書寫了一個個傳奇。

趙雲數次救主於萬軍之中,長坂坡上七進七出,長江惡水孤身救主、智取桂陽以身犯險,不爭不搶,從來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

上述四人能力出眾,忠肝義膽,每個管理者都想要這種人才,但是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了禮賢下士、三顧茅廬,才有了臥龍先生的死而後已;

有了桃園三結義,才有了關羽張飛的生死相隨不離不棄;

有了食則同席、寢則同榻,有了古城桃園四義相會,才有了忠勇無雙趙將軍。

將心比心,以誠待人,誰都不是笨蛋,想讓馬兒跑又想讓他不吃草,哪有這種事情呢?

我是濁酒慰平生,愛酒愛劍更愛生活。


赤縣祝子云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經典的橋段,那就是人盡皆知的“草船借箭”,講述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曹操多疑的性格,在沒有制箭材料的情況下,完成了三天獲得十萬支箭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面對艱苦卓絕的環境之下,諸葛亮面對三天造箭十萬支的任務沒有發出一句抱怨,反而是簽了軍令狀,最終出色的完成了這項任務。《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這段故事情節,令許多領導深深喜愛,他們經常在無人的深夜中幻想,如果自己能有這樣一名優秀的下屬該有多好啊!於是,在第二天的會議中,他下達了一個艱難的任務,下屬提出質疑的時候,領導順口就說出這樣的道理“諸葛亮從來不問劉備為什麼我們的箭那麼少”。一時間,下屬聽了這樣的話,心中知道這話不對,卻又不知道從何反駁,讓人內心鬱悶,而領導因為這句話獲得了口頭上的勝利,在日後的爭辯中屢屢拿出這條“雞湯”,讓人厭煩。那麼,這句看似有理有據的“雞湯”,他的繆點有哪些呢?

劉備把權利都交給了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你劉備三請之後才出山,諸葛亮出山之後,在為劉備做事之前,他把醜話說在前頭,如果拿不到劉備的兵權和生殺大權,他無法調兵遣將,尤其是張飛和關羽,所以,劉備為了能發揮諸葛亮的本事,將自己所有的權利都交給了諸葛亮,一時間,諸葛亮的權利在劉備的集團達到了頂點,哪怕是張飛和關羽不聽話都可以斬殺,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權利,諸葛亮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在與東吳的交涉中,正因為有這樣的權利,能夠代表劉備集團說話,才受到了東吳集團的重視,如果沒有這樣的背景,魯肅憑什麼聽他的安排,別說為他準備船隻扎草人,恐怕和他說話都不會。

如果主管再說“諸葛亮從來不問劉備為什麼我們的箭那麼少”,你可以說“劉備也不會只讓諸葛亮幹活而沒權利,我連正點下班都說了不算。”

我有諸葛亮的本事為什麼跟著你

諸葛亮,字孔明。這一點介紹或許多餘,因為在當今世上,幾乎人人都知道諸葛亮的大名,這樣一位存在,即便放到今天,最次那也是絕對的流量明星。

諸葛亮位於武廟十哲,在中國歷史上比文治武功,即便是拉出來一個總榜單,他也是名列前茅的大神,在他的面前,很多你認為的所謂“戰神”根本都比不了,這樣的一位千古名相,自比管仲樂毅,恐怕放眼全球五千年,能出其右者也不有多少。

如果你能做到諸葛亮一樣的水平,顯然老闆給你的工資根本不足以僱傭你,畢竟他沒有劉備的能力和背景。我如果和諸葛亮一樣厲害,我為什麼要跟著你幹?

諸葛亮不是打工仔

諸葛亮的地位和身份,與我們今天的打工仔有著本質的區別,他之所以沒有自己創業,而是跟著劉備,那是因為在當時諸侯割據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強大的背景會被人瞧不起,劉備恰巧有這麼一個“中山靖王之後”的強大背景,又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漢獻帝的認可,他帶著衣帶詔成為了天下人盡皆知的皇叔,有著匡扶漢室正統的血脈,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也不是主動應聘的打工仔,而是劉備“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顧問”。

諸葛亮相處仕有的是人爭搶,跟隨劉備是為了匡扶漢室,為了大義出山,他做得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完成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所以他在劉備集團危機關頭佔了出來,面對周瑜的為難,他依靠自己能力化險為夷,但是這看似隨意的“草船借箭”,其實有著很多複雜的因素在其中。魯肅的暗中幫助就是第一道關卡,魯肅為什麼要和大都督對著幹,鋌而走險去幫助諸葛亮呢?那是因為諸葛亮有親戚在東吳為官,可不是單純因為魯肅好心。

諸葛亮草船借箭之後,並沒有因此而獲得封賞,反而招來了殺身之禍,周瑜不能允許有這的勁敵出現,想要扼殺他在搖籃裡。在這危急時刻,諸葛亮再次故意陷入周瑜的“陷阱”,幫助了周瑜借東風,完成了赤壁之戰最後的佈局,悄然離去了。

諸葛亮能走,也沒那麼容易,如果不是趙雲前來搭救,他又如何才能走脫。趙雲是誰?那是劉備的心腹愛將,中護軍,是劉備安全的屏障。

所以,諸葛亮不抱怨箭少,因為他不是一個單純的打工者,更像是劉備請來的一位顧問,他拿著他能拿到的“頂薪”自然要拿出十分的本事來證明自己。

諸葛亮不出山上班也一樣生活,他當然不會抱怨了,他全身心投入到想辦法的狀態,去博取自己的未來。他敗了一樣生活無憂,他贏了縱橫天下。而我們呢,任勞任怨十年,或許換來的也只是一紙“辭退函”而已。

諸葛亮不抱怨因為他根本沒遇到過這個問題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畢竟不是史實,《三國演義》中給諸葛亮增加的一個小故事而已,其實草船借箭的原型事件主人公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在漢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帶兵攻打濡須,因為中間隔著天險,兩軍也誰也不能將誰怎麼樣,於是就僵持到了這裡。有一天,孫權準備看看曹操那邊的情況,就乘他的大船明目張膽的去看了,曹操一看這種情況,覺得孫權也太不拿自己當回事兒了,於是就下令用強弩射他,孫權的船由於一面受箭,很快就因為箭矢的重量產生了傾斜,眼看就要翻船了,孫權集中生智,下令將船身調轉,不一會,兩面箭矢的重量抵消,船身才重新回到了平緩的狀態,返回東吳去了。

“權乘大艦來觀軍,公(曹操)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所以,草船借箭本身就是虛構的故事,諸葛亮又如何抱怨呢,如果你膽子夠大,主管在以此來說教的時候,你可以據理力爭,把事情說個清楚。


野史日記


諸葛亮從來不問劉備"為什麼我們的箭這麼少”,是因為他沒法開口。

劉備讓他主管後勤,那麼軍需戰備物資的生產和儲備就是他的職責所在。這個問題真要問起來,也該是劉備問他。

什麼叫做"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就是各自負責掌握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承擔的本職工作。

在《韓非子-揚權》中,就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能無事"。

大意是指,讓公雞來掌夜報曉,讓狸貓來捕捉老鼠,像這樣讓他們各盡其能,那麼君王就可以做到無為而治了。

如果說劉備讓張飛去繡花,那就是劉備的不是了。我們且不說他繡得好壞,單是讓他穿針,估計就比讓他去和呂布大戰三百回合要困難得多。誰叫他生就豹頭環眼呢?他穿針,那隻能是大眼瞪小眼。

但你若是讓他站在當陽橋上,憑他"聲若奔雷,勢如奔馬"的氣勢,的確是可以震懾得住曹純所率領的那五千精兵的。這叫什麼?這就叫各盡其能。

同樣的道理,雖然劉備採納了諸葛亮的《隆中對》,並視之為自已未來的戰略方向,但在出徵西川時卻根本不用諸葛亮為軍師,因為他非常清楚,諸葛亮在軍事上並不擅長,內政後勤才是他真正的強項。

用其長而不用其短,此乃用人之道,這是劉備籍此用於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則。這事情說起來很是容易,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無他,全因這用人之道易精,識人之術難成。

真正在識人之術上有大成者,非漢高祖劉邦莫屬。看看他在沛縣的那般狐朋狗友:

蕭何,沛縣縣衙的小職員;

曹參,沛縣看守所所長;

周勃,專司紅白喜事的吹鼓手;

灌嬰是布販,夏候嬰是車伕,樊噲就只是一個殺狗的屠夫,這些人放在哪裡都屬於亳不起眼的小人物,劉邦卻能慧眼識人,用其長而避其短,使得他們個個都在自己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發揮出巨大作用,最終都得於拜將封候。

於是,我個人以為,諸葛亮從來不問劉備:我們的箭為什麼這麼少?是因為害怕劉備答覆:"如若萬事俱備,你的價值何在?”,倒不如說諸葛亮心裡清楚.,問與不問,自己的價值都在那裡,劉備早己瞭然於胸。


煮茶道史


分享一個答案

劉備從來不會對諸葛亮說,你的隆中對計劃太過於冒險,要符合現實條件。年輕人要多多鍛鍊,不要想那些七七八八的。

劉備從來不會對關羽說,雖然你是我們公司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但你畢竟有過離職記錄,所以荊州分公司就交給我的小舅子糜芳吧。

劉備從來不會對趙雲說,你個保安怎麼當的?就幾個活人你都保不下來?你看看我兒子,都被你悶傻了!你騎馬就不能慢慢來嘛!

劉備從來不會對張飛說,你居然徐州丟了?你怎麼搞的?要不是看你跟了我幾年我早把你弄了。你等下到財務那去結工資吧!

劉備從來不會在酒會上,說自己當年斬顏良誅文丑的威風,說自己長坂坡獨擋曹操追兵的霸氣,說自己在東吳上舌戰群儒的能力,說自己在曹操十萬大軍中七進七出,說自己是靠一雙手一步一步光著腳才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但是老闆會說。



攤劍聽潮


大家好,這裡是《老師常談》,我是老申,一個懂電商自媒體臨時工。

關於“諸葛亮從來不問劉備“為什麼我們的箭那麼少”這個問題。首先我要說的是,它不是淡淡的雞湯,而是毒藥。毒害了千千萬萬的懷才不遇的年輕人。從以下三個方面能看得出來提這個問題的人是不壞好意的人。

第一:諸葛亮不問箭為什麼那麼少,是因為他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戰在即,糧草、兵器都是必須的。面對幾十萬大軍,在生死存亡之際,留給諸葛亮的只有一條路:解決兵器。“沒箭”是他遇到的問題,也沒有人能幫他解決,問了也是百問,反而顯得自己無能,他只能尋找解決的辦法,尋找破敵之策本身就是他的作為軍師天職,這種問題難不倒他,與其向他人尋找辦法,不如尋找舒適的幫手。所以, 他根本不用問。因為,他有了解決的辦法,並且是必勝的把握。如果在生活中,領導給你工作任務,你本來就能完成他,你還會去諮詢老闆麼?

第二:劉備給諸葛亮足夠大信任和放權,並且配了三員以一敵百猛將

在當時,可以說劉備一無所有,而全內心堅定一個信念:劉備宗親。在那種情況下,遇到了一個智慧高人,就好比一個剛創業起步遇到了一個營銷高手一樣。而事實上,三顧茅廬之後,劉備的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諸葛亮身了,並且放權,絕對信任,這也是沒得辦法的辦法了。並且,給諸葛亮配了張飛、關於、趙雲三員大將,他們都是以一敵百的猛將,他們三人再加上諸葛亮自己的智慧,還有什麼是辦不到的呢?雖然量少,但全是精英中的精英了,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奢華武裝力量。如果是你,在這麼強大的實力之下,做什麼事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第三:求生欲遠遠大於避難逃亡

在當時嚴峻的敵對勢力面前,只有兩種結果,要麼被滅,要麼獲得新生,相信諸葛亮團隊的求生欲遠遠超出了避難逃亡吧,那就只能是奮力以搏了。在災難面前,哪怕只有一絲活命的希望,都值得用命去拼的。更何況諸葛亮心中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和以一敵百的強將,當然不用問劉備。這就好比在生活工作中,如果你連吃飯的成問題了,你難道還會跟老闆商量工作量的問題?肯定不會,肯定要動力了。


回到今天的現實生活,特別是很多創業的朋友,千萬不要被這種雞湯給毒害了。遇到問題,首先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自己有了想法,就不要左思想,前怕狼後怕虎的,更不要向那些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人求救,那隻能說明你低能無知,根本解決不了你的問題。

要記住“諸葛亮不問”,是因為他有解決的辦法,身邊有得力干將,有足夠的話語權。回到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如果你沒有那麼強大的資源,在職場沒有決定權,該問就問,該要就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