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風雨攬投路,一半靠拼勁一半靠實力!

疫情期間,怎樣平衡精力和時間、兼顧投遞和收寄,是擺給攬投員們的一道現實難題。成都市彭州郵政分公司攬投員陶緒波給出的答案卻很簡單:“一半靠拼勁,一半靠實力。”

10年風雨攬投路,一半靠拼勁一半靠實力!

在有限的時間裡,爭抓搶趕每一道投遞工序,精打細算每一次收寄機遇,竭力讓寶貴的一天變得充沛和富足,此為“拼”的意義。而“實力”的鎧甲,則是用積攢的豐富攬投閱歷,在時間的打磨和加持下,步步為營堆砌的底氣。

這就是陶緒波對自己10年攬投歷程的小小總結。


在這次疫期中,陶緒波每天都要花16個多小時的時間奔波在一線,一邊竭力“投”,一邊積極“攬”。截至目前,陶緒波日均投遞量達220件,累計實現業務收入19.3萬元。

用拼勁和實力揮筆作答,陶緒提交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10年風雨攬投路,一半靠拼勁一半靠實力!


清晨,天剛微亮,四下還沉寂在料峭的初春裡,但彭州郵政的攬投部裡卻已是一片通亮和鼎沸。

咣噹一聲,第一輛郵車拉開車廂門,這聲音像是某種特定的儀式拉開了攬投部一天的工作序幕。

裝卸、搬運、分揀,大夥有序且快速地忙著手中的工作。穿梭在人群中的陶緒波格外顯眼,他身姿挺拔、動作迅捷,渾身是勁兒。此時的他正提起兩個大件包裹,大步流星,隨後穩穩地放進自己的“責任田”,如此往返,“一畝三分地”很快便被壘成了小山峰。近一百個郵件,不到一個小時,陶緒波已全部分揀完成。


10年風雨攬投路,一半靠拼勁一半靠實力!


陶緒波負責的投遞段道是由40多家單位組成的集中連片工業園區。園內覆蓋廣、人流密,加上錯綜交雜的地形和零落分佈的廠區,這給攬投帶來不少考驗。

為快速“消化”園區待投遞的郵件,陶緒波總結了一套秘訣:採取“井”形投遞戰線,在園區四面各設一箇中心點,再由點向面擴散,逐一攻破,集中“清盤”。同時,為儘可能攬件,陶緒波將最後的“陣地”留在東南端外來人員多、寄遞需求較高的床用織品廠。每次投遞該廠區,陶緒波則扛著郵袋從作坊輾轉到辦公區,趁投遞間隙和大家打照面、拉家常,長此以往,大家都習慣將寄件交給這位熱情的快遞小哥。

由於園區較偏遠,陶緒波經常會給大家捎帶生活品,劉孃孃要的九尺板鴨,張姐要牛肉鍋盔.....陶緒波都盡力滿足大家的需求。這些平日裡積攢下來的友情也給陶緒波日常的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

疫情發生後,園區各單位均禁止快遞人員通行,但不少門衛室卻為陶緒波敞開門,有的甚至還為他騰出一席地來存放包裹。“小夥踏實熱心,前不久還為我們帶來消毒液,個人防疫工作也做得足,我們都放心他把郵件放在這裡。”園區的門衛大爺笑著說起陶緒波。

這邊,陶緒波正撥通紙廠姚姐的電話,還沒開始說前綴,連線那端便傳來一聲利落的應答,“知道,馬上下來。”疫情期間,大家對堅守前線的郵政快遞更增好感,同時也更加理解陶緒波工作的艱辛,對他的來電都會快速響應,並且積極取件。這些都為陶緒波節省了不少精力和時間。


10年風雨攬投路,一半靠拼勁一半靠實力!


下午三點過,陶緒波完成工業園片區的攬投工作,在一張臨時搭建的桌子上,陶緒波開始抓緊時間吃午飯。“多虧了這把太陽,飯菜還是熱乎的呢。”陶緒波笑著打趣,汗水滲出來,在他黝黑的臉上蜿蜒。

匆忙地了扒了幾口飯,陶緒波開始前往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攬件。這家客戶原本是家醫用機械製造廠,受這次疫情影響,客戶開始大量生產防護服和口罩,連日來全國各地的訂單紛至沓來,客戶用郵需求亦是與日俱增。時間緊、郵量多、發件急,既要確保產品第一時間寄出去,又得保證郵件順利達到目的地,這些都考驗著陶緒波的專業能力。

在同事的協助下,陶緒波做足了充分準備。他積極奔走協調,固定每日的支撐人員和加班車,爭取到多項利好政策,為客戶開通“綠色通道”,優先保障郵件當日收寄。同時,為有效監測郵件轉運進程,陶緒波還建立了信息臺賬,全面進行跟蹤查詢,及時發現、梳理異常問題,隨時與客戶溝通。

“我們與小陶已經合作了7年,在這期間,我們換過很多合作方,但從來沒有想過要換掉郵政快遞。”銷售處王先生對陶緒波的工作能力表示充分肯定。


10年風雨攬投路,一半靠拼勁一半靠實力!


暮色漸濃,陶緒波將近三百多件郵件運回營業部,逐件驗視、分裝、打包,為趕上末班轉運趟車,他與同事們得加快進度,連貫地切換操作流程。晚上12點55分,加班車抵達營業部,陶緒波趕緊和同事們一起將郵件搬進車廂。

凌晨2點,繁忙的一天結束了,陶緒波走出營業部,疲憊寫在臉上,但他眼中卻依舊充滿力量。


腳踏實地 工作努力

這個小夥很給力



作者 | 熊月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