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執拗不聽話,我動手打她後發現她想打我,今天早上又發生衝突她掐住我的脖子,我該怎麼辦?

ASUKA_TSOU


實不相瞞,我家娃算是很快度過了叛逆期,其實現在想來 ,沒有叛逆期,真的沒有,只有不會妥協和不願意想辦法的父母。12歲的某一天,我以為可以像7、8歲時候對孩子事無鉅細地管教,拿起癢癢撓就可以抽到他哭哭啼啼求饒……那天晚上,我心無畏懼地抽了一下、兩下、三下……奇怪的是他沒有哭,沒有狡辯,沒有解釋,沒有任何表情,抽到第四下,他突然大吼一聲,低下頭撅起屁股像老牛一樣向我肚子頂過來[捂臉]講真,那一刻我竟然作為一個母親,害怕極了,差點嚇尿了[流淚][流淚]我立刻見風使舵,死死抓住他的肩膀,害怕他一頭將我頂翻[捂臉][捂臉][捂臉]立刻求饒:兒子,媽不打了,你別衝動別衝動[我想靜靜][我想靜靜]兒子隨即立刻停下了,哇地一聲哭出來,那個委屈勁兒把我也嚇壞了,第一次明確知道:這個小人兒來了血性了,要成為小男人了,脾氣和力氣都蠻了,個子高過我了,我估計我打不過他了[大笑][大笑][大笑]我內心盡然還有一絲竊喜:我生的小爺們初長成啦!他不是逆來順受的主兒,他有血性,是個小爺!哈哈哈 ,從那以後,別說和他吵架,我簡直是投其所好,討好他,事事以他立場想明白了,揣摩透了才去和他商量,磕磕絆絆一年後,兒子說:媽,你只是不要著急就可以。我在努力學習,我也不會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現在14歲,1.75米,活潑陽光,學習也還不錯,情緒很穩定。算是相互磨合分歧高峰點慢慢回落,安全著陸。不說了,他上網課,我得幫他去打王者榮耀[酷拽][酷拽][酷拽][大笑][大笑][大笑]


蘭羽123


我的前幾年也是,你說啥他都和你對著幹,感覺可憋屈了,後來我把他帶到外面去幹活,不讓他和他的那些同學在一起,慢慢的就把他給訓過來了,中間也有兩次我想打他,後來他認錯了,感覺還是帶在身邊好,起碼他有安全感,也會聽話些。


梧桐心語6851613


我想你在教育孩子的成長之路上,也是以暴力教育為主吧?甚至你的父母也是如此,這就是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傳承。

我從來沒有打過我兒子,兩個兒子都一樣,從胎教開始,讓愛流轉,從他生出來不會講話開始,就跟他聊天。

比如每次去打預防針,我都會一邊整理一邊告訴寶寶,等下我們要去打預防針,可能會有一點點疼,但是沒關係,不要怕,媽媽會陪著你。寶寶幾個月的時候,打預防針,就不會哭了。

小時候為了讓他對食物產生興趣不挑食,他會拿勺子那一刻起,就讓他自己參與吃飯,雖然弄得到處都是,但是他很開心,雖然髒兮兮的,但是他成長了,我整理乾淨就好了。

大一點,他想要玩具,我說可以,待會帶你去,但是一次只能選一個。有一次寶寶拿了兩個玩具,我蹲下來告訴他,媽媽從來不會騙你,答應你的事情都會做到,對嗎?他懵懂的點點頭,我說,你答應媽媽的也要做到。他就選擇了一個,放回去一個。

真的從來沒有因為要買東西,吃東西,大鬧天宮。

其實我從小寄養在奶奶家,叔叔經常打我,所以我也有暴力傾向,以為暴力才能解決問題。我看的第一本早教書是《七田真天才早教法》,並且讀過《非暴力溝通》。言傳身教,甚為重要,多學習用愛,用尊重的心態去跟孩子溝通,相信一定會有成效。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孩子可以吐露心聲的父母!希望所有家庭親子關係和諧幸福!


就要樂呵呵


一是自己做的不好,孩子小時候身為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二是碰到不聽話的孩子,小時候沒打服,小時候打到他基因裡,長大了也會有所忌憚的。如果小時候沒管好長大了打不過了就不要動手了,孩子做錯事了提醒一下就可以了,聽不聽的由他吧。


拾有八玖


過去責罰孩子往往都是父親動手。知道為什麼?因為男性往往具備絕對的力量。即使遇到反抗,也能鎮壓下去,可以完成訓戒。而人的本能,當遇到反抗無效時,會妥協屈服。積威之下可以成為服從的習慣。

女性訓戒大多效果不好。一旦一次無力鎮壓反抗,就再無訓戒的可能。

孩子不輕易打。打也要師出有名。暴力不可濫用。那是萬不得已的辦法。而不是教育的常態。


實現一個曉目標


在診室裡遇到一些十來歲的小孩子,情緒不穩,不分場合的哭鬧、打東西甚至傷人行為,教育孩子是一個大課題,很多小孩子就是因為教育不當,出現了情緒障礙了才找醫生,有時候真的太晚了,很難去糾正或要花很長時間去糾正,使他們錯過了很多的東西。孩子們給大人難堪,對此很煩惱,罵不是打也不是,很抓狂,對待情緒不穩的孩子,我們該怎麼做?

情緒不穩的孩子

1、延遲滿足法,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採用延遲滿足時間的處理,越是哭鬧越是不能滿足,並告訴他,你的行為是錯誤,是不被接受的,從而讓他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慢慢曉之以理。

 2、給孩子規劃合理的生活方式。安排一個孩子樂意去接受、可預測、安全的常規生活,保證孩子活動內容的多樣性,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這樣他們的積極性就會變得很高。

 3、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安詳的家庭氛圍。因為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受環境影響的,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有很大的幫助的。

 4、父母要發揮榜樣作用。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且要用積極穩定的情緒去影響孩子,不要喜怒無常。因為小孩的情緒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所以為了孩子穩定情緒的養成,家長要做好表率。

 5、消除孩子的消極情緒,糾正孩子的任性。一般來說越是任性的孩子,情緒就越是不穩定;別人順著他,他就笑,不順著,他就哭。父母要懂得靈活、態度冷靜地去幫助孩子克服他們的任性。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跟他說任性的壞處。



孩子小的時候做錯了事情可以狠狠地打,讓他長記性,知道害怕,如果孩子大了還是不要打了吧,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再打會起反作用的,但是像你這種情況孩子掐你脖子我覺得可以狠狠地打一次,一定要狠,但是得注意別打壞了,讓他知道懼怕,知道服,之後還是給他講道理,要告訴他為什麼打他,大人做的不對可以讓大人道歉,但是不可以對大人動手。


兮笑巖開


  • 我是bean,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 一、孩子成了這樣,你首先應該自己進行反思。

  • 每個孩子來到世上都是天使,她之所以成為這樣,和你們家長的後天教育分不開的。作為父母首先應該自我反思,你自己的脾氣是不是特別暴躁,是不是從孩子懂事起,她一有不對,你就容易發脾氣。孩子犯了錯,不管她是有意的,無意的,你總是不聽她的解釋,粗暴對批評教育。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我覺得首先你自己應該改變原有的態度。不是說龍生龍,鳳生鳳嘛,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大都會在家長身上找到。所以要想改變孩子這樣的個性,需要作為父母的你們自身開始轉變。

  • 二、孩子是否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教育要尊重為先。

  •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的權威高,我們可以讓她絕對的服從。但是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的個子不斷長高,身體機能逐漸發育成熟,他們自己感覺已經長大,也懂得了許多父母不瞭解的知識,對父母的權威不斷地產生懷疑,並會不時對父母的權威進行試探性挑戰。這個時候,再用暴力鎮壓往往適得其反,需要和他們鬥智鬥勇。需要先肯定他們的努力,他們的知識,他們的聰明,承認父母的不足,在此之基礎上,提出建議,供他們參考。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作為父母必須把她當成人來看待,所有的事情要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並學會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把他們放在平等的地位,附下身來和孩子說話,及時調整處理的方式,絕對不能硬碰硬地進行。

  • 三、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和孩子好好溝通。

  • 孩子變成這樣了,是他自己也不願意的。父母應該在各自心平氣和,氣氛融洽的時候,好好交流談心一下。先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和孩子一起約定,從現在開始,大家都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真的控制不住時,找一個代替的方式。比如聽個歌,跑個步,要學會自我調整情緒。我想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互相約定控制各自的脾氣,找到合理的發洩方式,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

寒塘鶴影bean


你好,我就是從小被孩子打大的孩子,到現在還有心理陰影。千萬不要經常打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心裡會有嚴重的逆反心裡,我到現在都無法忘記,父母打我的場景。

孩子固執只是表面現象,成長是一個過程,孩子出狀況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動機,抱著理解的態度,巧妙的運用一些技巧,結果會不一樣。

從文字上來看,你們發生口角應該不只是第一次了,可能是經常性,孩子現在開始有逆反心裡~

1。消除心裡的憤怒,當孩子哪裡做的不對的時候,一定要忍住自己的脾氣,自己心裡默數從一到十。耐心的給孩子說哪裡做錯了,告訴孩子下次不要在犯同樣的錯誤,媽媽可以給你犯一次錯誤的機會。

2.找孩子談談心吧,我到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個溫柔的媽媽,如果媽媽一直是個經常打人的家長,孩子也會潛移默化,變的脾氣暴躁,內向,自卑。

3.改變一下自己,讓孩子看到你的改變,最近一段時間你和孩子都冷靜一下,想想自己錯在哪裡了,家長和孩子都有錯,但是孩子在叛逆期,只有你先改變,孩子會學你的。學會做一個溫柔的媽媽,這樣你在孩子的心裡,關係會變得親密的。

4.可以給孩子寫信,把你想說的把寫出來,先給孩子道個歉。說出你的想法和未來的規劃。

收斂自己的脾氣,偶爾要保持沉默,因為衝動是魔鬼,會讓自己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笑笑玩具大作戰


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像一把攥緊的拳頭,孩子越小要攥得越緊,然後慢慢放開,直到完全撒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嘗試掙脫家長的約束和管理,像一場持久的戰鬥一點不為過。最忌諱的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總認為孩子還小而疏於教育,等覺得必須要好好教育孩子的時候已經遲了,很多壞習慣都已經形成,這時候忽然攥緊拳頭,那反抗就特別激烈。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又心急火燎操之過急,強硬的甚至暴力的手段也屢見不鮮,這恰恰會激起更大的反抗。仔細想想,你是不是有這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