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顧品珍,走近民國川中各路軍閥

四川是民國時期南北軍閥爭奪的主要地區,所以誕生了大小不一、蛇鼠混雜的軍閥派系。

湊巧的是,通過解讀這位滇軍高級將領的軍旅生涯,即可迅速瞭解川中軍閥的發家史。

解讀顧品珍,走近民國川中各路軍閥

顧品珍將軍(1883-1922)

顧品珍,雲南昆明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騎兵科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滇軍兵工廠廠長。

1909年,顧品珍留日歸國後,出任雲南陸軍講武堂軍事教官、騎兵科長。

辛亥革命昆明重九起義勝利後,清政府四川總督趙爾豐仍然佔據成都,拒絕脫離清政府。

大中華國雲南軍政府派遣韓建鐸為總司令的"滇軍援川軍"一個師即兩個梯團八個營,出兵巴蜀,支援四川反清革命鬥爭。顧品珍當時出任謝汝翼梯團參謀長,一路征戰,直抵成都。

解讀顧品珍,走近民國川中各路軍閥

(顧品珍在重九起義中榮立的勳章)

後來滇軍兵臨城下,趙爾豐被逼無奈,交出政權。旋即入川軍政府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滇軍的首次入川與駐川。

援川回滇後,顧品珍先後擔任過多種軍職。最令人矚目的當屬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校長和滇軍兵工廠廠長。

滇軍兵工廠由唐繼堯創建於昆明海口鎮,聘有外國軍事技術員。顧品珍擔任廠長期間,日產子彈最高紀錄達30萬發以上,還能仿製手榴彈、步槍、輕重機槍等各類火器。

滇軍軍火能自給自足,在當時國內各省地方武裝中首屈一指。

1915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顧品珍出任蔡鍔主力護國第一軍第三梯團長,第二次入川伐蜀。

解讀顧品珍,走近民國川中各路軍閥

(日本軍事模式訓練出的滇軍騎兵)

在瀘州,顧品珍率部,與四倍於己的北洋軍張敬堯、吳佩孚部,血戰48晝夜,大獲全勝。該戰役也成就了朱德等軍事名將,史稱棉花坡之役。

翌年6月,袁世凱斃命,蔡鍔任四川督軍,顧品珍也升任駐川第六師師長兼成都衛戍司令。

然而好景不長,民國鬧劇不斷,緊接著張勳復辟,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於是,孫中山掀起了護法運動,唐繼堯也組織靖國軍響應。

解讀顧品珍,走近民國川中各路軍閥

(靖國北伐時期雲南發行的軍用兌換券)

顧品珍第六師被改編為"在川靖國軍第一軍",後稱"駐川滇軍第一軍",顧任軍長。

同年,四川掀起了歷史鉅變。原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教官、滇軍川籍高級將領、外號“劉厚臉”的劉存厚,帶領原尹昌衡部屬數千人,與老上級羅佩金在成都發生了兩次大規模巷戰,入川滇軍首度受挫。

北洋政府見有機可乘,立即任命吳光新為四川查辦使,率兵入川。顧品珍與趙又新、黃毓成三部聯合,向重慶發起進攻。

兵貴神速,滇軍最終還是將吳光新部趕出四川。事後,顧品珍駐軍資陽、簡陽、資中、內江等四縣。

解讀顧品珍,走近民國川中各路軍閥

(顧品珍手跡)

1920年3月,四川靖國軍總司令熊克武遭唐繼堯免職。5月,唐繼堯任命呂超、劉湘為四川靖國軍正、副司令,隨同駐川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第二軍軍長趙又新、滇軍附屬貴州部隊聯合進攻熊克武。眾將推舉顧品珍為"追擊軍總司令"。

顧品珍率滇軍金漢鼎、田鍾谷、胡若愚三個旅,及附屬貴州步兵兩個旅,四川劉湘部一個師,因指揮得當,進攻有序,終將熊克武趕往川北。

年末,熊克武在北洋軍支持下,聯絡舊部,向成都、重慶及川南,再度反撲。

解讀顧品珍,走近民國川中各路軍閥

(四川軍閥割據圖)

與此同時,趙又新所部滇軍川籍將領楊森,暗中私通北洋軍閥,臨陣反水。10月8日,楊森引導北洋軍突襲瀘州,包圍並攻破趙又新軍部。

後來,劉湘看到熊克武屢敗屢戰,欲借熊克武之勢做大自己,也率部倒向熊軍。形勢急速逆轉,滇軍退出成都,駐川滇軍各部統一由顧品珍指揮。

顧品珍因擔心唐繼堯追究其丟失四川的罪責,決定先入為主,趁兵權在握,放手一搏,驅唐代之。

顧品珍以"士兵厭戰"為由,班師回滇,部隊在畢節、昭通一帶集結。

解讀顧品珍,走近民國川中各路軍閥

(顧品珍治滇期間為民眾頒發的紀念章)

1921年2月,大兵壓境,唐繼堯措不及防,匆忙通電下野,逃亡香港。顧品珍在部分滇軍將領支持下,擔任滇軍總司令,返回昆明。4月,顧品珍接替周鍾嶽,出任雲南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