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讓孩子“抄課文”?

關於“抄課文”的這類作業,老師們和家長們總是褒貶不一。

  • 有人很贊成佈置“抄課文”的作業。他們認為在抄課文中,既可以熟悉課文內容及結構,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還能提高書法功底,在不知不覺中練得一手好字。
  • 也有人認為抄課文是一種機械的重複,束縛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徒增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學習效果並不好,純粹是浪費時間!
應不應該讓孩子“抄課文”?

我則認為應該從不同角度,辯證地看待“抄課文”這個問題。

我不反對自己的孩子抄課文。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有再好的記憶力,倒還不如多寫多記,加深印象。

在抄寫課文的過程中,能讓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詞句的意思和用法,而且能提高寫字的速度和準確度。另外,還能減少在答題或者寫作文時出現的漏字或錯字的現象。

應不應該讓孩子“抄課文”?

但我絕不希望孩子只是簡單機械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抄寫課文——這種抄寫方式,枯燥乏味,也許能起到加深記憶的作用,但時間一長,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厭倦的情緒。這樣就反而得不償失了!

如果只是為了練字,完全可以讓孩子去寫字貼。單字的針對性重複練習,能讓書法的效果提升更快、更明顯。而多次地重複抄課文,則很可能會讓孩子為了更快地完成作業,而想方設法地提高寫字速度,導致越寫越差,毫無練字的作用!

應不應該讓孩子“抄課文”?

有些老師確實很喜歡用“罰抄課文”或者“罰抄試卷”來懲治學生。這種懲治方法往往讓學生們甚為牴觸,也讓家長們頗為頭痛。

可以想象一下以下場景——

夜深了,自己的孩子還在“挑燈夜戰”:一邊奮筆疾書地寫著“天書”,一邊罵罵咧咧地“問候”老師。家長們雖恨鐵不成鋼,但也只好奉陪到底,畢竟是“自己親生的”!

應不應該讓孩子“抄課文”?

我一向很支持老師對學生使用懲戒手段,但我不主張“罰抄多遍”這種方式。

因為這種方式收效甚微,而且還會適得其反——孩子很可能會利用上課時間來完成“罰抄”任務,或者佔用了休息時間,第二天上課無精打采,聽課效率大打折扣,形成了“惡性循環”。

而且,多次採用令人生厭的懲戒手段,也會影響孩子對老師的感觀。試問,假如一個孩子討厭某科目的老師,那他還能對該科目的學習提得起興趣嗎?

應不應該讓孩子“抄課文”?

其實老師可以改變一下簡單粗暴的“抄課文”懲罰方式。比如把“罰抄許多遍”,改成“罰抄一遍”,而且抄完立即背誦。若是還背不出來,那就繼續抄一遍。這樣的話,孩子們肯定會選擇趕緊背完,結束被繼續“抄寫”的懲罰。

抄一遍,讓孩子在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而抄完立即要求背誦——就是要孩子把抄寫的作用發揮出來,逼迫他去努力記憶。抄背結合,效果甚佳,不乏為一種更好的懲戒手段!

不管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家長,都應該與時俱進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才能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與培養。

一起分享優質教育資源,

讓我們共同成長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