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律”的距離

前段時間,衡水中學疫情期間的作息時間表引發熱議。從早上5:30起床晨讀,到晚上22:00結束一天的學習任務,16小時的學習時間,包含了4節網課、7套練習題訓練及糾錯。


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律”的距離

(圖:衡水中學疫情期間作息時間表)


在這種學習強度下,還得全靠自覺,實在讓人肅然起敬。

受疫情影響,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開學儀式,同學們通過網絡方式觀看。明德實驗學校的校長魯江在開學儀式上說:“生活中對立的兩個方面,是相對的,而且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如果危機發展到了極點,就是轉機的開始。”


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律”的距離

(圖: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校長魯江)

由於疫情的影響,學生們只能在家進行自主學習。但是能不能把這次的“危機”變為“轉機”,就要看在這個時期裡,是不是足夠自律。當你停下休息的時候,別人還在努力奔跑,就這麼一點點的變化,日積月累,量變引起質變,最終你只能望著原本一起奔跑的人那個遙遠的背影。


01 | 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


面對疫情期間的網課,有人掛著電腦打遊戲;有人躺在沙發裡蓋著被子看體育老師賣力地教運動;有人在屏幕前坐沒兩分鐘就要起來找吃的、喝水、上廁所……

可是,也有人用幾根樹枝作支撐、一塊膠布做擋蓬,在網絡信號更強的戶外進行學習;有人在陽臺上蹭鄰居家的網絡學習,還沒有地方可以坐,常常一站就是半天;有人家在寒冷的高原上,由於學習的地方無法烤火,每天手腳都凍僵,甚至長了凍瘡……即使是面對這麼惡劣的學習條件,她們還是堅持下來了。

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律”的距離

(圖:站著上網課的學生)


機會向來只會被有準備的人抓住,而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做好準備。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與身邊學霸的差距是“智商”,其實是日復一日的“自律”。


02 | 優秀的人,都猶如苦行僧般自律


提起蔡徐坤,大多數人的印象,可能還是停留在那個在屏幕前略微緊張地說“特長是唱、跳、rap、打籃球”的男孩子。他出道的時候大多數路人其實並不看好,甚至一些“黑料”一度被頂上熱搜。

一位記者在採訪蔡徐坤之前,被許多同行告知:這是一位極度自律的藝人。


全網“黑”的時候,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流量最大的時候。但是他並沒有趁機到處接綜藝節目撈錢,而是沉下心來,默默磨練自己的唱跳、舞臺表演。近期熱播的《青春有你2》頻頻上熱搜,擔任青春製作人的蔡徐坤也因為自己高情商的待人處事方法、專業的點評讓人刮目相看,收穫一批“路轉粉”甚至“黑轉粉”。就像他自己在節目中對學員說的:“不要急著回應所有聲音,你的作品是舞臺”。

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律”的距離


蔡徐坤曾在採訪中表示:

“每天起床,我都會想清楚今天要幹什麼,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

“每天睡前,我會回顧今天的工作,有什麼地方是做得好的,有什麼地方是需要改進的。”

“我必須剋制自己,讓心態平穩下來,如果太浮躁,就不能腳踏實地做音樂了。”

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個與自己先前印象中不一樣的人,沒看到的是他為了扭轉別人的看法背後付出的努力,和那份對於音樂理想的自律和執著。

自律的人不一定優秀,但是優秀的人一定自律。


03 | 奇(zì)跡(lǜ),寫作奇蹟,讀作自律


如果說奇蹟有跡可循,那一定是自律留下的。

《風雨哈佛路》中的女主角莉絲,為了改變命運,爬出自己猶如泥潭般的生存環境,開始了自己漫長而艱難的求學之路。她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把地鐵站當家……最終靠著自己強大的自律能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並且申請了全額獎學金,踏進了哈佛校園;

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律”的距離

《肖申克的救贖》主角安迪,遭人誣陷,在被判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餘生的情況下,也沒放棄希望。他每天用小鶴嘴鋤挖洞,挖了20年,最終從洞裡成功逃脫;


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律”的距離


《人生果實》是一部日本的紀錄片,在豆瓣得到了9.5的高分。紀錄片講述了一位日本建築師和他的妻子,因為對現代公寓的密集型居所不滿意,二人在城市一隅打造了一處,猶如桃花源的二人居所……

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律”的距離


有人說,真正的自律,不僅是在面對生活時的自控,更是一個人骨子裡永不言敗的精神自律。

所謂的奇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日復一日地堅持做一件普通的事情。

距離高考只有76天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讀,能不能有一個好的收穫,就看剩下的日子裡,能多大程度地自律。


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請再咬咬牙鼓勵自己。

人生沒有捷徑,但是通往成功的“官方道路”裡,一定有一條名為:自律。


(注:部分圖片資料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