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上的綠盲蝽蟲小危害大,花果期這樣防治,一次解決問題

綠盲蝽是梨、蘋果、桃、葡萄、棗等果樹開花結果期危害最嚴重的害蟲之一,一旦防治不力,常常造成大量花和幼果被害,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導致嚴重減產。由於開花結果期,果樹對各種藥劑最敏感的時期,一旦使用不當,發生藥害,造成的損失更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防治綠盲蝽最有效的方法。

果樹上的綠盲蝽蟲小危害大,花果期這樣防治,一次解決問題


綠盲蝽危害特點

綠盲蝽俗稱花葉蟲、小臭蟲等,為半翅目盲蝽科害蟲,廣泛分佈在我國南北各地,是蘋果、梨、杏、葡萄、棗等果樹上的主要害蟲。是北方果樹上最難根治的害蟲之一。成蟲和若蟲均可危害。以危害嫩葉、嫩尖、花蕾、幼果等幼嫩部位為主。嫩葉被害後、葉片皺縮,無法展平,葉面上出現許多小空洞。造成葉片光合作用降低;嫩尖被害後,常造成嫩尖枯死,停止生長;幼果被害後,果實停止發育,果實表面出現許多凹陷的小斑點,隨後發病部位壞死,造成幼果脫落,直接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

果樹上的綠盲蝽蟲小危害大,花果期這樣防治,一次解決問題


綠盲蝽發生規律

綠盲蝽在我國北方年發生3~5代,以卵在棉花枯枝鈴殼內或果樹皮或斷枝內及土壤縫隙處越冬。第二年當溫度穩定在10℃以上,相對溼度高於70%,卵開始孵化為若蟲。若蟲主要危害嫩葉、嫩尖、花蕾、幼果等幼嫩部位,一般溫度在25℃~30℃,溼度在80%左右,綠盲蝽開始大量繁殖,危害最為嚴重。因此第一代對果樹的危害最嚴重,成蟲飛行力強,喜食花蜜,成蟲白天喜歡潛伏,等到傍晚或者清晨的時候,再出來活動。6月份以後,在棉花主產區,成蟲大量潛入棉田危害棉花。

果樹上的綠盲蝽蟲小危害大,花果期這樣防治,一次解決問題


藥劑的選擇

化學藥劑防治是控制綠盲蝽最快速,最有效的措施,由於綠盲蝽白天潛伏,晚上出來危害,因此一定要選用內吸傳導性好的殺蟲劑,目前在生產上表現較好的藥劑有噻蟲嗪和溴氰蟲酰胺,溴氰蟲酰胺是由美國杜邦公司開發的一種雙酰胺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好,持效期長,但是由於在專利保護期內,價格較高。目前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藥劑就是噻蟲嗪。噻蟲嗪是第二代新菸鹼類殺蟲劑,具有很強的內吸傳導作用,能被果樹的根莖葉吸收,並在體內傳導,至植株的各個部位,將害蟲殺死。

果樹上的綠盲蝽蟲小危害大,花果期這樣防治,一次解決問題


使用方法

(1)土壤處理:開花結果期是果樹最敏感的時期,為避免發生藥害,採用土壤處理的方法進行防治,不但持效期長,安全性好,防治效果也十分突出。可在蘋果、梨、葡萄、棗等果樹開花結果期,結合追肥,每畝可用2%噻蟲嗪顆粒劑1500~2000克+尿素20~30公斤拌均勻後,進行追肥,將藥劑和肥料一起施入果樹周圍,藥劑被根系吸收後,通過內吸傳導作用,將藥劑傳輸到果樹的各個部位,將害蟲殺死,持效期可達3個月。

(2)滴灌使用:在果樹澆水時,每畝用21%噻蟲嗪懸浮劑300~500毫升,加入滴灌液中,隨滴灌液一起施入土壤中,在根系吸收水分時,將藥劑一起吸收,並傳輸到植株的各個部位,將害蟲殺死。持效期可達50~6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