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上的绿盲蝽虫小危害大,花果期这样防治,一次解决问题

绿盲蝽是梨、苹果、桃、葡萄、枣等果树开花结果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一旦防治不力,常常造成大量花和幼果被害,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导致严重减产。由于开花结果期,果树对各种药剂最敏感的时期,一旦使用不当,发生药害,造成的损失更大。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防治绿盲蝽最有效的方法。

果树上的绿盲蝽虫小危害大,花果期这样防治,一次解决问题


绿盲蝽危害特点

绿盲蝽俗称花叶虫、小臭虫等,为半翅目盲蝽科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是苹果、梨、杏、葡萄、枣等果树上的主要害虫。是北方果树上最难根治的害虫之一。成虫和若虫均可危害。以危害嫩叶、嫩尖、花蕾、幼果等幼嫩部位为主。嫩叶被害后、叶片皱缩,无法展平,叶面上出现许多小空洞。造成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嫩尖被害后,常造成嫩尖枯死,停止生长;幼果被害后,果实停止发育,果实表面出现许多凹陷的小斑点,随后发病部位坏死,造成幼果脱落,直接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果树上的绿盲蝽虫小危害大,花果期这样防治,一次解决问题


绿盲蝽发生规律

绿盲蝽在我国北方年发生3~5代,以卵在棉花枯枝铃壳内或果树皮或断枝内及土壤缝隙处越冬。第二年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相对湿度高于70%,卵开始孵化为若虫。若虫主要危害嫩叶、嫩尖、花蕾、幼果等幼嫩部位,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左右,绿盲蝽开始大量繁殖,危害最为严重。因此第一代对果树的危害最严重,成虫飞行力强,喜食花蜜,成虫白天喜欢潜伏,等到傍晚或者清晨的时候,再出来活动。6月份以后,在棉花主产区,成虫大量潜入棉田危害棉花。

果树上的绿盲蝽虫小危害大,花果期这样防治,一次解决问题


药剂的选择

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绿盲蝽最快速,最有效的措施,由于绿盲蝽白天潜伏,晚上出来危害,因此一定要选用内吸传导性好的杀虫剂,目前在生产上表现较好的药剂有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一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好,持效期长,但是由于在专利保护期内,价格较高。目前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药剂就是噻虫嗪。噻虫嗪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作用,能被果树的根茎叶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将害虫杀死。

果树上的绿盲蝽虫小危害大,花果期这样防治,一次解决问题


使用方法

(1)土壤处理:开花结果期是果树最敏感的时期,为避免发生药害,采用土壤处理的方法进行防治,不但持效期长,安全性好,防治效果也十分突出。可在苹果、梨、葡萄、枣等果树开花结果期,结合追肥,每亩可用2%噻虫嗪颗粒剂1500~2000克+尿素20~30公斤拌均匀后,进行追肥,将药剂和肥料一起施入果树周围,药剂被根系吸收后,通过内吸传导作用,将药剂传输到果树的各个部位,将害虫杀死,持效期可达3个月。

(2)滴灌使用:在果树浇水时,每亩用21%噻虫嗪悬浮剂300~500毫升,加入滴灌液中,随滴灌液一起施入土壤中,在根系吸收水分时,将药剂一起吸收,并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将害虫杀死。持效期可达50~6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