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父母有能力的情況下,有沒有義務去給子女買房買車?你怎麼看?

澤澤哩


我作為一個30出頭的老年輕人,來談談我的看法。

隨著現在提前消費的興起,不少年輕人是沒多少存款。結婚生子,自然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沒有一份好的工作,或者一條好的生財之道,結婚後的前幾年,必定是一個經濟緊張的日子。

以我個人來說吧,我20多一點點就結婚了,結婚的第二天,兩個人身上就剩1000多塊錢了,之後開始了打工生涯。最艱難的時候,是那年的夏天,廣東的天氣炎熱,蚊子特別多,我們倆買了一盒2塊5的蚊香,居然只剩幾毛錢了,打火機都買不起,只有熬到月底發了工資,才總算告別每晚被蚊子叮咬說不著的日子。

結婚的第一年,我愛人懷孕了。住院、寶寶的生活用品,奶粉,尿不溼,一下把打工大半年的積蓄花的所剩無幾。

但是,生活還得繼續,過了2年,小寶出生了,再過了3年,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車,再過2年,我付了房子的首付。這些都是我們夫妻倆一起掙的,父母只給了萬把來塊錢。

如果父母有能力,手頭寬裕,能給緊巴巴的孩子一些幫助,那是再好不過了,最起碼不用像我們夫妻倆那樣辛苦的活著。

如果父母覺得給錢子女,子女就會不思進取,沒有壓力,這完全可以看子女平時的表現,再說,這樣的子女應該還是少的。等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應該都成熟了一點吧。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各位一起探討。





想取個好名字都被佔用


男方父母有能力的情況下,有沒有義務給子女買房買車。我覺得沒有義務。父母有能力給子女買房買車,並且情願買的情況下,這不叫義務,這叫愛,這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如果父母有能力給子女買房買車的情況下,沒有給子女買房買車,子女也沒權埋怨父母。父母有父母的生活,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他們考慮比較長遠。子女們畢竟還年輕,還能打工賺錢。所以,做為子女首先應該想想自己在社會上如何打拼,父母的錢再多,也是花去多少,少去多少。家庭生活過日子,不是一天兩天,三年五載,經濟收入應該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只有這樣才能家庭興旺,地久天長。



光信善待家人


明確地說沒有這個義務。但是如果雙方父母都有這個能力卻不買那麼這兩個年輕人就要反思一下了,你們做的什麼事寒了父母的心,在中國多數父母會給兒子準備婚房,或者是幫忙首付,可是現在有些不靠譜的孩子拿父母辛苦買的房子去抵押貸款,到頭來什麼都沒剩下,還有就是兩個年輕人結婚的時候會跟父母商量(其實更多的是為了讓老人拿錢辦婚禮),可是離婚的時候卻是兩個人自己就去辦了手續,然後有的是自家辛苦半輩子買的房子分出去一半,還有父母不幫你們買房最多的原因就是反對這兩個人結婚,認為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兒媳(女婿)。最後說一句,父母有多大的能力和金錢真的跟孩子沒關係,不想給你們支持一點毛病沒有,因為跟你們比起來她們認為錢更值得信賴。


戚琪1996


有沒有義務這個要看父母的能力啊,要是父母都是農村人一家有幾個孩子的,父母種地一輩子地能存幾個錢啊,那個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啊,都想讓孩子過的比別人好,但是父母要有這個能力啊,只能靠自己了,我17歲出來打工,媽媽在我11歲不在了,全是靠自己拼出來的,父親在2011得了癌症賣房子給他看病,醫生都說讓我放棄,我當時就想只要他有一口氣我都要給他治療,我在醫院陪了他七個月還是離開了,雖然房子錢都沒了,但是我盡力不後悔,現在買了房子生活過的還可以,我一直都是靠自己。如果父母沒有這個能力的也不要埋怨他們,要只他們身體健康比什麼都好…


三石哥愛美食


可以研究一下婚姻法,明確指出的就是權利與義務,沒有提及的就不是權利和義務。義務是有法律依據的,道德綁架不是義務,道德不能制約法律與法規。


小女天天好


子女年滿18歲,扶養義務結束,子女以後就得贍養父母,但在中國還存在很多重男輕女(子女多)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裡,很多父母因為疼愛子女,所以在婚前幫兒女購置很多結婚用的大小物件(往往給兒子大部分,女兒少得或沒有)


天天天藍214864197


我覺得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父母,也要看能力,想要車要房就看你自己的能力了,父母沒責任給小孩房和車[捂臉]


嵐蘭廢品回收公司


有能力就有義務,沒能力想盡義務也是水中花鏡中月,也只是南柯一夢


用戶66915348650


當然沒有義務

法律規定是撫養到孩子18歲成人,父母也有老的一天,所有的消耗度會折現,要麼是父母的身體狀況,要麼是孩子的壓力


人力資源大傻


兒子有能力買房,會瞧的上你那兩錢?兒子沒能力買房,難道你住房,讓你兒子外面淋雨?我總覺得問這些問題的人沒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