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 II 春來薺菜香: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鄉土散文 II 春來薺菜香: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前天去孫武湖邊溜達,雖然時近雨水,但北風冷冽,氣溫很低。然而我的眼睛,卻被路邊草叢裡那稀稀拉拉探出頭來的小腦袋瓜吸引了,用腳尖扒拉了一下,竟然是薺菜。薺菜哎,一看到薺菜,那透著綠意熱氣騰騰的薺菜餃子便搶破頭地湧進腦仁,讓人禁不住口內生津,欲罷不能。

“改天帶你去挖薺菜去。”見我盯著薺菜不放,老焦神秘兮兮地說。

昨天上午,我倆來到湖邊的一處樹林。剛進樹林,一片空曠裹挾著一群嫩綠闖進我的視線。多久沒見到室外的綠了,視野的飢渴被一片片蔓延開來的綠意填充得飽滿起來。菜菜們擠著身子帶著響聲地往上長,幾滴露珠滑落,癱軟成一堆,不一會兒,便浸潤到溼黑的泥土裡不見了。菜菜們也似乎久不見人來,熱情地頻頻向我點頭,把渾身的綠色擠出來給我。嫩嫩的綠,是的,而且是密密麻麻的小綠拼接而成一大片的嫩綠。樹林裡一片靜謐,幾隻喜鵲穿梭其間,唱著清脆的“喳喳”之歌,歌聲響徹樹林,響徹半空。樹木在入冬前就被理了發,酷似現下時興的板寸,修剪過的樹枝零零散散地橫在地面上,頗有點被冷落的感覺。結了凍的土地已經融解,我彷彿聽到土壤在喝飽了水分後,滿意地張著嘴巴快樂的呼吸聲。即使沒有薺菜,僅這一片靜好也讓我心生喜悅。再看腳下的菜菜們,一盤盤的薺菜餃子便從腦際連蹦帶跳地呈現到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樹林除了樹,就是一片幾乎沒有雜草的土地,給人一種這是誰家菜地的感覺。嫩生生的薺菜,在微風中揮動著它們綠色的手掌,招呼我,歡迎我。我踩著鬆軟的泥土,腳步輕捷地一步步邁向它們。

鄉土散文 II 春來薺菜香: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找到一個能下腳的地方,蹲下身子,塑料袋往邊上一放,右手拿著鐮刀開始成片地從底部切割,然後用左手提拉撿拾。我將薺菜把在手裡,往上一提,薺菜拖著一條白生生的細根跳了出來,那細根上還生有細細的根鬚,活像老鼠的尾巴。不過這白生生的薺菜根卻讓我想起小時候,秋耕時從土壤裡翻出來的一條條細長白嫩的茯根來。父親說茯根蒸了吃又面又甜,於是,我們就跟在馬拉的犁後面,撿拾茯根,竟然撿了一大捆。中午便吃上了人生唯一一頓的茯根大餐,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在童年的記憶力始終為它留著那一碗。想著想著,放下鐮刀,左手拽著菜葉,右手食指拇指一捏,把薺菜根一擼,截了一段薺菜根放進嘴裡。感覺不甜也不面,倒是薺菜味濃厚。我伸著舌頭將薺菜根頂出很遠,口腔裡還餘有些許土腥味。老焦笑了,我拿眼斜他,他還是止不住地笑,還說:“潮妮子,剁成餡煮熟了才好吃呢。”

我倆各守一方投入了一場沒有約定的競爭中,我用鐮刀挖,用手提拉,甩下泥土,就這樣,不斷地重複著,薺菜被一把把地塞進袋子。我們也不住地變換著地方,尋找更大更多的薺菜區。薺菜有板葉的,也有散葉的。大多數的薺菜很嫩,還處於苗狀,在凹凸的地段生長的薺菜會大一些。也有的從中間鼓出一包小花骨朵兒,零星的幾顆頂著白色的小花,顫巍巍地在春風裡得意的笑著。

腦海裡還存活著以前學過張潔的《挖薺菜》,文章一開頭是這麼寫的“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我對薺菜也很有感情。小時候,雖然沒經歷什麼大災大難,也沒遇到過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歲月。但父母都經歷過,聽母親說,生活困難時候,薺菜就是糧食,不僅好吃而且有營養,跟寶貝似的。餓得眼睛發著綠光的人們都把目光投到土地上,有點綠色,就被幹瘦的手指拔出來直接塞進嘴裡嚥了下去,就連樹皮都被扒光填了肚子。母親是家裡的老大,下面曾有過幾個弟弟,不是生病沒錢治就是吃不上都夭折了。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就容易鬧饑荒。不管地裡有沒有野菜,母親都會跟著外婆提著籃子去挖野菜,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空著的肚子看到希望。

鄉土散文 II 春來薺菜香: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還記得那年春天,我懷著八個月的羽,跟著母親一起到麥田裡挖薺菜。正是春和景明時,麥苗泛著綠,春風和煦,柳枝搖搖,一望無際的田野令人心曠神怡。站在麥田裡,春風拂面,像母親的手那樣柔軟。我行走在田間,伸開雙手,指尖,指縫都能感受到春姑娘飄動的髮絲。田埂上,麥壟間星星點點的薺菜讓我不得不屈膝俯身,有時候直接跪到地裡,向一側俯身,右手拿著鐮刀挖,再用右手撿起扔進不遠處的籃子裡。母親見我行動費勁,就讓我只提籃子,我便圍著母親轉。母親挖菜很快,眼也尖,一會功夫,菜就佔據了籃子的大半。母親用薺菜炒雞蛋,包水餃。直到現在,年逾古稀的父母仍然以挖野菜為樂趣。挖得多了,吃不了,會打電話讓我們回家拿,或者用熱水一焯,一團一團的裝進塑料袋放進冰箱,啥時候想吃了隨時拿出來化開吃。

“哎!想啥呢,那麼出神?”老焦的叫喊聲把我拉回到現實,看看各自挖的一大袋子薺菜,心滿意足,商量著離開。沉甸甸的薺菜在袋子裡驕傲地晃動著,我打定主意要拿出一袋子給二姐,父母這一冬天住在二姐家,這麼鮮嫩的薺菜正和他們的牙口,現在疫情當前,老倆出不來進不去的,當然也挖不著薺菜,更甭說吃了。

鄉土散文 II 春來薺菜香: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餃子好吃,菜難擇。那麼一袋子約五六斤薺菜,我足足用了八個小時才擇完。一手操著小剪刀一手捏著薺菜跟,像大夫做手術一樣將薺菜的根部切除,再扯掉幹黃腐爛的敗葉,偶爾瞟一眼電視上播放的影片,那個身影,像個機械師。

我將擇好的薺菜放到水盆裡,用清水沖洗了四五遍,然後投入燒開的熱水裡,焯了一下,又撈到笊籬裡漏著水。這才去忙活著炒雞蛋,和麵,切火腿,洗韭菜。一切準備的差不多了,開始切薺菜,橫著切、豎著切、再剁,直到薺菜變成了碎末才放入菜盆。又將切好的韭菜放入其中,菜盆裡紅的火腿,黃的雞蛋,綠的當然是韭菜、薺菜,白的是蔥末。放入鹽、雞精、香油、醬油。等餡料調好了後,便迫不及待地包起心心念唸的薺菜餡餃子。

鄉土散文 II 春來薺菜香: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忙活了半天,終於可以坐下來吃飯了。將一個餃子塞進嘴裡,隨著牙咬舌拌,一股熟悉的味道滑入咽喉,唇齒間的薺菜香久久不散。最關鍵的還是那麵皮裡裹不住的綠,成功地勾起食者的味蕾,讓人迫不及待地頻頻下筷子,吃它個溝滿壕平。一盤子水餃下了肚,胃一下撐起來,打了個飽嗝,心想:這兩天的功夫沒白費,一家人吃得舒舒坦坦。至於減肥,下一頓再說嘍。

這幾年,人們似乎更加熱衷食用這道鄉間野菜了,因為它不僅有營養,而且天然無公害,關鍵是唇齒留香,令人難忘。


審閱:高蕊

簡評:作者從春來散步發現了薺菜直到寫到把挖來的薺菜包成餃子,吃進肚子裡。寫得饒有趣味,且這挖菜過程中有對過去日子的回憶,寫出了母親對自己的疼惜,也有作者對母愛的回饋,小小薺菜中折射出人間偉大的親情,是篇好文。

作者:尹桂寧,70後,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人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