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發展目標——訪清澗縣縣長高明偉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佈局之年。近日,記者就清澗縣“十三五”以來取得的成績和“十四五”的規劃與展望,以及在全市整體發展中的定位與建議等問題,採訪了清澗縣縣長高明偉。

記者:“十三五”期間,清澗縣取得了哪些成績?

高明偉:“十三五”期間,是清澗快速發展、奔跑前進的五年。以2015年和2019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從41.05億元增長到61.4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從37.4億元增長到71.8億元,財政收入從7894萬元增長到1.5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6.79億元增長到12.38億元,城市居民收入從23529元增長到27716元,農村居民收入從8234元增長到10622元。先後被評為全國“最具魅力文化旅遊名縣”“生態文明先進縣”,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林業產業強縣”“人口文化示範縣”“法治文化建設示範縣”。同時,成功創建了“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縣域生態質量居全省第一。

記者:“十三五”期間,清澗縣的城鄉面貌和群眾生活都有哪些改變?

高明偉:這五年裡,清澗縣城面積由2.8平方公里擴展到4.9平方公里,城鎮人口由2.9萬人增加到4.9萬人,城鎮化率由26.5%提高到43.7%;秀延河兩岸新增9座橋,岔口、南坪等處架設5座人行天橋,中心停車場、公共體育場、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也建成投用,城市功能更加改善;4個棚戶區改造順利推進,實現了從“一樓獨大”到高樓林立的轉變,法院大樓、文廣中心、人民醫院、標準化幼兒園陸續入駐西城新區,成為清澗“新城”;沿黃公路、清辛公路、“雙十路”、242國道過境線、綏延高速的全面貫通,以及延榆高鐵的即將上馬,讓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同時,清澗縣率先在南六縣中推進了教育體制改革,2017年高標準創建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2018年“雙高雙普”創建圓滿達標;縣人民醫院、中醫院順利搬遷新址,中醫院成功晉級“二甲”,婦幼保健站和計生指導站合併為婦幼保健院,醫療衛生水平顯著提升;累計建成1500多套保障性住房,引黃工程通水告別缺水歷史,群眾幸福指數連續多年居全市前列,2019年實現全縣脫貧摘帽。

記者:接下來的“十四五”,清澗縣有哪些規劃?

高明偉:進入“十四五”,清澗縣將立足發展實際,積極爭取債券項目和社會投資,建設一批事關當下、利己長遠、惠澤民生的大項目和好項目。推進延榆高鐵建設、城區市政道路擴建、“石東路”項目建設,進一步凸顯“全秦要戶”優勢;推進市政供氣管網、城市雨水管網、城區道路排水、集中供熱、老舊小區等項目建設改造,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推進西城區二次開發,新建文化廣場、星級酒店、綜合商場等項目,全面拉大城市框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目標,逐步實現小區物業全覆蓋,機電、維修、家居等“三家門市”遷出城,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發展目標。

同時將嚴格按照“永遠在路上”理念和“四個不摘”要求,不斷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提升農村飲水、道路、綠化、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保障水平;結合“三變”改革,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培育一批特色明、效益好的家庭農場,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圍繞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和“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全面加快幸福院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紮實搞好人居環境整治,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深入推進法治和新風建設,讓鄉村振興落到實處。

此外,清澗縣將利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關鍵時期,高效推進產業發展。樹立集團帶動發展理念,形成“集團公司+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體系,推進傳統紅棗、山地蘋果、黑毛土豬、湖羊養殖綠色化、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通過“互聯網+”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利用“塬上清澗”“西部糧倉”等電商品牌,將清澗農特產品銷售至全國各地及海內外;堅持高標準基礎設施、市場化管理運營、大手筆宣傳推廣“三力齊發”,打造一份本土化、原生態、高質量的文化大餐,讓“東西線一日遊”更具吸引力。

記者:您對全市“十四五”整體發展有哪些建議?

高明偉:清澗縣是榆林的“南大門”和“門戶區”,我們有信心和決心為全市“三大目標”和“兩個更大”作出積極貢獻。同時,我對全市“十四五”的整體發展,提出4點建議:一是繼續加快在能源產品轉化、提煉和深加工上步伐,不斷提升能源產業的高精尖發展水平;二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在能源產業之外尋找製造業、服務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吸引人口回鄉創業;三是加快科創新城建設步伐,重點建設地標性建築,突出文明文化氣息,為榆林樹立新的風向標;四是加強對各縣區的統籌規劃、一體發展,例如打造文化圈、旅遊線等。

記者 白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