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你會送他們去養老院嗎?

養老院的故事


這個要視情況而定,我的母親在養老院已經四年了。我來談一談我的初衷和感受吧。

我的父親1999年去世,當時我和哥哥都已經結婚,母親在父親過世後始終一個人生活,當時

我和哥哥因為孩子還小,工作也忙,很少回家看望她,只是平時經常打電話。到了2015年初,母親突然患腦梗,剛出院的時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當時我給母親請了住家保姆,但是因為保姆的素質良莠不齊,我們在半年的時間就換了4個保姆,好的保姆實在很難招到。在此期間,母親的病情一點點好轉,由最初的完全不能自理,到半自理,自己能吃飯、能拄著柺棍去衛生間,同時最後換的這個保姆,經常和母親鬧小矛盾,做飯也不可口,我和哥哥還都各自有工作,實在無暇照顧,所以決定給母親送養老院。

送養老院後,為了減少母親的孤獨失落感,我堅持每個週末都去,一直堅持到現在,讓她感覺到和家裡一個樣。同時,在養老院的其他老人都是同齡人,很多也都患有老年病,甚至比她還嚴重,所以母親去了之後,有了我每週的看望,還有其他更為嚴重老人的比較,母親在心理還略微有一些優越感,而且也比較適應這種集體生活,大家相處的也比較融洽。

基於此,我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建議:

1、如果父母身體較好,生活能夠自理,不建議送養老院。

2、如果父母身體不好,有一方生活不能自理,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另一方能照顧,兒女再經常去幫助照顧,就不需要送養老院,如果另一方不能照顧,兒女也都比較忙,就需要送養老院。當然如果有較好的保姆也可以在家照顧。

3、如果像我母親這樣,就必須送。

4、最好送距離兒女家比較近的養老院,這樣便於兒女經常看望。我有一個同事把母親送到一個環境條件非常好的養老院,但是在郊區,同事忙於工作,去的也不及時,結果,她的母親去了23天就去世了,這讓我的同事追悔莫及。

5、無論送不送養老院,都需兒女常去看望老人,多多陪老人說說話,及時幫助老人處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總結這幾年送養老院的好處:老人在一起都是同齡人,有共同語言,不感到孤單寂寞;省去了洗衣做飯等生活瑣碎的事情。弊端:就是有時候做的飯菜不一定可口,護理員照顧的不一定周到。這就需要兒女經常去買一些老人愛吃的東西,多多照顧一下老人,彌補這個弊端,讓老人內心有一種依靠感和踏實感。


若水若溪1


有條件的,老人也願意在家養老的,還是居家養老比較好。這一方面對老人的身心是個安慰,可以天天和家人待在一起,心情會比較踏實。另一方面,從兒女的角度來說,父母在身邊,盡孝心,陪伴父母最後一程,心裡也是安慰。畢竟生前一盞茶,勝過走後去拜佛。

但是,居家養老對子女會有一定的要求。要有時間和精力。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經驗。而大部分的子女做不到這些。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可以居家請保姆照顧,而差一點的就比較麻煩。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呀,長時間也容易產生矛盾,影響子女的工作和家庭。況且子女對醫學知識掌握有限,有時候好心卻照顧不到位。

說實話,這幾年養老院的服務水平已經提升了不少,但是還不太盡如人意。所以,有很多老人主觀上還是不太喜歡去養老院的。這也給子女出了個難題。到底該不該送老人去養老院,這算不算不孝順,這些問題越來越突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也越來越緊迫。

真心地呼籲社會的力量,認真地考慮老年人養老的問題,更好地建設完整健全的養老體系,這不僅僅是關係到老年人本身的養老,更關係到每個家庭未來的幸福指數。


缺席的審判長


我個人覺得把年老的父母送去養老院就象把垃圾扔進回收站似的,無論自己有多麼光面堂皇的理由,也有失為人子之道,我絕不會這樣去做……

我爸七歲喪父,我奶奶二十七歲守寡!當時他娘倆家無寸田,年夜飯紅薯都吃不上,母子倆忍飢挨餓,抱頭痛哭,只想什麼時候能在年三十夜裡能吃一頓飽飯。但即使是這樣的處境,奶奶沒想改嫁,父親沒去偷盜,堅守自己本分,做個坦坦蕩蕩的人!所以我爸的童年是伴隨著淚水和苦難走到成年!

我小的時候,因為家貧,冬天腳被凍傷,多少個夜晚裡,我爸都是把我的腳放到他的懷裡給我暖腳,雖然自己很小,但蒙朧中的記憶伴隨著我的成長,多少次記憶起父母因家中糧食不足,他們餓著肚子上床睡覺,卻對我們兄弟姐妹五個愛護有加,因為對我父親來講,童年沒被餓死,成年之後能有子女成群,己是上天對他天大的恩賜,所以他無怨無悔去接受他的苦難……

我父親一生中最擔心的是兄弟姐妹不諧,所以儘可能的不給我們添加負擔,即使自己病重,也不想去醫院住院,每一次都是在我千里迢迢趕回家逼著他去住院,他才會去醫院看病,給他再多的錢也捨不得亂花,剩菜不吃完決不買新菜,所以每次和父親吃飯,總是儘自己所能把菜吃完或偷偷倒掉!

父親的晚年最喜歡看到的是子孫纏繞,看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常常感嘆他自己小時候只有母子倆吃年夜飯的場景!每天最喜歡去我兄弟三個的房子裡轉轉,去追憶他小時候的生活環境……

常言道“父愛如山”!我不知道我們身為子女的,有什麼理由,有什麼資格認為父母是子女的一個負擔,他們燃燒自己的血肉,把我們養大成人,今天我們子女為他們做的點點滴滴,他們都能記得清清楚楚,我們只要回到家中,父母問候我們的第一句話總是“餓不餓,渴不渴”,絕不會問“你賺到多少”!我們無論在外面做的有多失敗,他給我們的總是“沒事,人在就好”!今天也許我們己功成名就,但我們欠父母的卻永遠也還不完……


東南一哥


關於送敬老院的問題,我來聊聊我家。

媽媽很早就跟我說,我老了以後,如果腿腳不方便,你們就把我送進養老院,我不想拖累你們,而且,我覺得養老院也不錯,老人們多,可以一起聊天打麻將,你們有空就去看我,我的積蓄就夠用啦。

媽媽只所以跟我講這樣的話是受了舅媽的影響,舅舅舅媽都是教師,我母親孃家的大家庭裡,舅媽作為姊妹裡的老大(舅舅是唯一一個男丁,還是老大,已經沒了,所以舅媽在姐妹中深得愛戴,所以也自然是老大)她在家裡地位頗高,姊姊妹妹都深受影響。

舅舅家二子一女,大兒子和女兒也是教師,小兒子在國家糧食機構工作,舅舅去世後,舅媽腿腳不好,喜打麻將,出門不方便,家人上班後,自己在家裡感覺孤獨,所以毅然要求送自己去養老院,第一自己不拖累孩子,第二養老院照顧的很好,第三自己不孤獨,打打麻將身心舒暢。拗不過舅媽,哥哥們商量好以後就送舅媽去了養老院,哥哥上班的地方離養老院近,一有空就去看她,用輪椅推著她曬太陽,每天在暖棚和老人們喝茶,擺龍門陣,打麻將,看看演出,老人家過的有滋有味。

春節的時候,哥哥姐姐們要把她接回來過年,舅媽說了“你們好不容易放假,去旅旅遊,和朋友們喝喝酒,走走親戚,就這麼幾天,我在家你們都不方便,我不回去了,你們空了來看我好了”其實,對於舅媽來說,子孫滿堂圍繞膝前,那自當是最幸福最快樂不過,但她總為子孫們著想,總把自己放在最後。

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有兒有女卻要送老人去養老院會被評價為大不孝,像我舅媽這種思想開放,不給兒女添麻煩的人實屬少數,她的選擇也就影響了我媽媽那個家庭裡的所有人。

我十三姨(這真是個大家庭)年紀大了,姨夫痛風,腿腳不利索,還有其他的病,說話不清晰,還流口水,所以照顧姨夫非常吃力,而且又愛操心,反而自己每天也病泱泱的。舅媽就力勸哥哥姐姐把姨夫送到養老院,一是減輕姨媽負擔,二來她認為孩子們在不同城市上班,照顧父母實在太累。十三姨夫剛去養老院實在不習慣,我舅媽每天開導,我的眾多哥哥姐姐們也隔三差五去看望,我舅媽還用自己多年研究的中藥知識給十三姨夫配了藥,姨夫吃完,不但說話清晰了,也還不流口水了……

有一年春節,我回川,還專程去養老院看望舅媽,舅媽滿頭銀髮,耳聰目明,聲音洪亮,身體毅然特別健康。舅媽跟一群老頭打麻將,贏了8元,期中有一個老頭輸了兩元不高興,舅媽還把錢還給那老頭。告訴我讓我和家人放心,剛走了一群慰問團,還過來表演節目呢。告訴我養老院24小時陪護,什麼都好。還專門囑咐哥哥用她的退休金請我們吃飯。

所以我媽媽她們姊妹七個受舅媽的影響很深,所以她就能想開,未來孩子們負擔會更重,她儘量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

可是我,雖然老人都為我們著想,他們一輩子都奉獻給兒女,在她需要兒女照顧的時候,卻仍然儘量堅強給孩子更多生活便利條件。老人們太苦了,雖然老孃思想開通,但我仍然不會讓她去養老院,我願意親手給她做做飯,每天瞭解她的血壓,給她零花錢,跟她聊天說個笑,讓她品評一下跟她學的菜,小時候,父母照顧我,等他們老了,我們來照顧她。


可喜可樂的維他命


送養老院是每家沒有辦法的辦法。你以為一般家裡負擔得了,每個收費三,四千還要買各種各樣生活用品,給護理員額外小費。電話一來要住院再交住院費。我母親九十多從進醫院,養老院五個月花了五萬多,這還是在有錢旳情況下,等到我們這一輩想去還沒有錢,那才叫可年。


用戶5518742161179


我的觀點是和父母一起住。

送父母去養老院其實是很殘酷的一件事情。他們養我們長大,到我們養老送終的時候,我們卻將他們丟在養老院。這是很殘忍的。

我曾經在養老院做過一個月的義工。那裡的老人,一部分身體強健,每天下下棋,聊聊天,在我們看來生活還是不錯的。另一部分,身體殘疾或者生病,每日被病痛折磨著,養老院的護工都是很貼心的照顧他們。

有一天我和一群爺爺奶奶聊天,才知道。雖然養老院的環境很好,但是卻限制了他們的自由,他們是被社會,被家庭拋棄的一群可憐的人兒。養老院高高的牆壁就像是牢籠一樣,圈住了他們想念子女的步伐。

當父母老了,我會跟父母一起住。陪他們共度老年拾光,帶著他們旅行,走他們想走卻從未走過的路。陪伴才是最長久的深情。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父母在不遠行》 ,或者關注她的微信公眾號:你我的好拾光。


小魚講感情


我怕老,更怕活到80-90歲。還有一兩年我就60歲了,20年後的今天是什麼樣的結局不得而知。

在我母親85歲的時候,(我們的父親已經去世)而她的街方老友也相繼去世,以致母親唯一的樂趣,(打麻將和大字牌)也跟著消失,加上我母親行走不方便。我是家中的老小,在沒有和我的哥姐商量,獨自把我母親送到老人院。母親在老人院的日子裡,我每天都到院子看看,陪母親說說話,當然我的哥姐也隨時看望,我有看到母親每天上午和其他房友一起打麻將,看電視……母親還說老人院的食譜很好。問題來了,當母親知道費用多少的時候,包括我的哥姐也有看法,所以所以母親只在老人院呆了一個月。無語

看到今天的母親,我快樂不起來。因為我也步入老年隊伍,我怕怕怕😱


Noma22


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是獨生子女,老了進養老院養老是很正常的。現在的人養老可以有很多選擇,但最好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二代人生活習慣不同。住在一起容易產生矛盾。我有多個退休的老同事,兒女都聽孝順的,他們結伴到養老院去了,他們也都有自己獨立的住房,退休金也挺高的。現在也經常回家住幾天,我和他們有多次交談,他們對自己的選擇都挺滿意的。


柳樹林12



米多媽媽的日常生活


我今年68歲,兩個女兒,我和我老伴自己住,我們相互依靠,如果我們實在動不了啦,我們會選擇養老院,或者同事同學抱團養老,不選擇讓女兒來照顧我們,因為女兒有女兒的家,她們要工作,要掙錢養她們的家,還要供養她們的子女讀書上學,整天忙於工作,接送子女上學,買菜做飯,已經購辛苦了,所以我們不願意去打攪她們,讓她們安心工作,讓她們教育好子女,她們日子過好了,我們就滿足了,也就放心了,安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