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你会送他们去养老院吗?

养老院的故事


这个要视情况而定,我的母亲在养老院已经四年了。我来谈一谈我的初衷和感受吧。

我的父亲1999年去世,当时我和哥哥都已经结婚,母亲在父亲过世后始终一个人生活,当时

我和哥哥因为孩子还小,工作也忙,很少回家看望她,只是平时经常打电话。到了2015年初,母亲突然患脑梗,刚出院的时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我给母亲请了住家保姆,但是因为保姆的素质良莠不齐,我们在半年的时间就换了4个保姆,好的保姆实在很难招到。在此期间,母亲的病情一点点好转,由最初的完全不能自理,到半自理,自己能吃饭、能拄着拐棍去卫生间,同时最后换的这个保姆,经常和母亲闹小矛盾,做饭也不可口,我和哥哥还都各自有工作,实在无暇照顾,所以决定给母亲送养老院。

送养老院后,为了减少母亲的孤独失落感,我坚持每个周末都去,一直坚持到现在,让她感觉到和家里一个样。同时,在养老院的其他老人都是同龄人,很多也都患有老年病,甚至比她还严重,所以母亲去了之后,有了我每周的看望,还有其他更为严重老人的比较,母亲在心理还略微有一些优越感,而且也比较适应这种集体生活,大家相处的也比较融洽。

基于此,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建议:

1、如果父母身体较好,生活能够自理,不建议送养老院。

2、如果父母身体不好,有一方生活不能自理,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另一方能照顾,儿女再经常去帮助照顾,就不需要送养老院,如果另一方不能照顾,儿女也都比较忙,就需要送养老院。当然如果有较好的保姆也可以在家照顾。

3、如果像我母亲这样,就必须送。

4、最好送距离儿女家比较近的养老院,这样便于儿女经常看望。我有一个同事把母亲送到一个环境条件非常好的养老院,但是在郊区,同事忙于工作,去的也不及时,结果,她的母亲去了23天就去世了,这让我的同事追悔莫及。

5、无论送不送养老院,都需儿女常去看望老人,多多陪老人说说话,及时帮助老人处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总结这几年送养老院的好处:老人在一起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不感到孤单寂寞;省去了洗衣做饭等生活琐碎的事情。弊端:就是有时候做的饭菜不一定可口,护理员照顾的不一定周到。这就需要儿女经常去买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多多照顾一下老人,弥补这个弊端,让老人内心有一种依靠感和踏实感。


若水若溪1


有条件的,老人也愿意在家养老的,还是居家养老比较好。这一方面对老人的身心是个安慰,可以天天和家人待在一起,心情会比较踏实。另一方面,从儿女的角度来说,父母在身边,尽孝心,陪伴父母最后一程,心里也是安慰。毕竟生前一盏茶,胜过走后去拜佛。

但是,居家养老对子女会有一定的要求。要有时间和精力。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经验。而大部分的子女做不到这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可以居家请保姆照顾,而差一点的就比较麻烦。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呀,长时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子女的工作和家庭。况且子女对医学知识掌握有限,有时候好心却照顾不到位。

说实话,这几年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已经提升了不少,但是还不太尽如人意。所以,有很多老人主观上还是不太喜欢去养老院的。这也给子女出了个难题。到底该不该送老人去养老院,这算不算不孝顺,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也越来越紧迫。

真心地呼吁社会的力量,认真地考虑老年人养老的问题,更好地建设完整健全的养老体系,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老年人本身的养老,更关系到每个家庭未来的幸福指数。


缺席的审判长


我个人觉得把年老的父母送去养老院就象把垃圾扔进回收站似的,无论自己有多么光面堂皇的理由,也有失为人子之道,我绝不会这样去做……

我爸七岁丧父,我奶奶二十七岁守寡!当时他娘俩家无寸田,年夜饭红薯都吃不上,母子俩忍饥挨饿,抱头痛哭,只想什么时候能在年三十夜里能吃一顿饱饭。但即使是这样的处境,奶奶没想改嫁,父亲没去偷盗,坚守自己本分,做个坦坦荡荡的人!所以我爸的童年是伴随着泪水和苦难走到成年!

我小的时候,因为家贫,冬天脚被冻伤,多少个夜晚里,我爸都是把我的脚放到他的怀里给我暖脚,虽然自己很小,但蒙胧中的记忆伴随着我的成长,多少次记忆起父母因家中粮食不足,他们饿着肚子上床睡觉,却对我们兄弟姐妹五个爱护有加,因为对我父亲来讲,童年没被饿死,成年之后能有子女成群,己是上天对他天大的恩赐,所以他无怨无悔去接受他的苦难……

我父亲一生中最担心的是兄弟姐妹不谐,所以尽可能的不给我们添加负担,即使自己病重,也不想去医院住院,每一次都是在我千里迢迢赶回家逼着他去住院,他才会去医院看病,给他再多的钱也舍不得乱花,剩菜不吃完决不买新菜,所以每次和父亲吃饭,总是尽自己所能把菜吃完或偷偷倒掉!

父亲的晚年最喜欢看到的是子孙缠绕,看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常常感叹他自己小时候只有母子俩吃年夜饭的场景!每天最喜欢去我兄弟三个的房子里转转,去追忆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

常言道“父爱如山”!我不知道我们身为子女的,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认为父母是子女的一个负担,他们燃烧自己的血肉,把我们养大成人,今天我们子女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他们都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只要回到家中,父母问候我们的第一句话总是“饿不饿,渴不渴”,绝不会问“你赚到多少”!我们无论在外面做的有多失败,他给我们的总是“没事,人在就好”!今天也许我们己功成名就,但我们欠父母的却永远也还不完……


东南一哥


关于送敬老院的问题,我来聊聊我家。

妈妈很早就跟我说,我老了以后,如果腿脚不方便,你们就把我送进养老院,我不想拖累你们,而且,我觉得养老院也不错,老人们多,可以一起聊天打麻将,你们有空就去看我,我的积蓄就够用啦。

妈妈只所以跟我讲这样的话是受了舅妈的影响,舅舅舅妈都是教师,我母亲娘家的大家庭里,舅妈作为姊妹里的老大(舅舅是唯一一个男丁,还是老大,已经没了,所以舅妈在姐妹中深得爱戴,所以也自然是老大)她在家里地位颇高,姊姊妹妹都深受影响。

舅舅家二子一女,大儿子和女儿也是教师,小儿子在国家粮食机构工作,舅舅去世后,舅妈腿脚不好,喜打麻将,出门不方便,家人上班后,自己在家里感觉孤独,所以毅然要求送自己去养老院,第一自己不拖累孩子,第二养老院照顾的很好,第三自己不孤独,打打麻将身心舒畅。拗不过舅妈,哥哥们商量好以后就送舅妈去了养老院,哥哥上班的地方离养老院近,一有空就去看她,用轮椅推着她晒太阳,每天在暖棚和老人们喝茶,摆龙门阵,打麻将,看看演出,老人家过的有滋有味。

春节的时候,哥哥姐姐们要把她接回来过年,舅妈说了“你们好不容易放假,去旅旅游,和朋友们喝喝酒,走走亲戚,就这么几天,我在家你们都不方便,我不回去了,你们空了来看我好了”其实,对于舅妈来说,子孙满堂围绕膝前,那自当是最幸福最快乐不过,但她总为子孙们着想,总把自己放在最后。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儿有女却要送老人去养老院会被评价为大不孝,像我舅妈这种思想开放,不给儿女添麻烦的人实属少数,她的选择也就影响了我妈妈那个家庭里的所有人。

我十三姨(这真是个大家庭)年纪大了,姨夫痛风,腿脚不利索,还有其他的病,说话不清晰,还流口水,所以照顾姨夫非常吃力,而且又爱操心,反而自己每天也病泱泱的。舅妈就力劝哥哥姐姐把姨夫送到养老院,一是减轻姨妈负担,二来她认为孩子们在不同城市上班,照顾父母实在太累。十三姨夫刚去养老院实在不习惯,我舅妈每天开导,我的众多哥哥姐姐们也隔三差五去看望,我舅妈还用自己多年研究的中药知识给十三姨夫配了药,姨夫吃完,不但说话清晰了,也还不流口水了……

有一年春节,我回川,还专程去养老院看望舅妈,舅妈满头银发,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身体毅然特别健康。舅妈跟一群老头打麻将,赢了8元,期中有一个老头输了两元不高兴,舅妈还把钱还给那老头。告诉我让我和家人放心,刚走了一群慰问团,还过来表演节目呢。告诉我养老院24小时陪护,什么都好。还专门嘱咐哥哥用她的退休金请我们吃饭。

所以我妈妈她们姊妹七个受舅妈的影响很深,所以她就能想开,未来孩子们负担会更重,她尽量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

可是我,虽然老人都为我们着想,他们一辈子都奉献给儿女,在她需要儿女照顾的时候,却仍然尽量坚强给孩子更多生活便利条件。老人们太苦了,虽然老娘思想开通,但我仍然不会让她去养老院,我愿意亲手给她做做饭,每天了解她的血压,给她零花钱,跟她聊天说个笑,让她品评一下跟她学的菜,小时候,父母照顾我,等他们老了,我们来照顾她。


可喜可乐的维他命


送养老院是每家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以为一般家里负担得了,每个收费三,四千还要买各种各样生活用品,给护理员额外小费。电话一来要住院再交住院费。我母亲九十多从进医院,养老院五个月花了五万多,这还是在有钱旳情况下,等到我们这一辈想去还没有钱,那才叫可年。


用户5518742161179


我的观点是和父母一起住。

送父母去养老院其实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他们养我们长大,到我们养老送终的时候,我们却将他们丢在养老院。这是很残忍的。

我曾经在养老院做过一个月的义工。那里的老人,一部分身体强健,每天下下棋,聊聊天,在我们看来生活还是不错的。另一部分,身体残疾或者生病,每日被病痛折磨着,养老院的护工都是很贴心的照顾他们。

有一天我和一群爷爷奶奶聊天,才知道。虽然养老院的环境很好,但是却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他们是被社会,被家庭抛弃的一群可怜的人儿。养老院高高的墙壁就像是牢笼一样,圈住了他们想念子女的步伐。

当父母老了,我会跟父母一起住。陪他们共度老年拾光,带着他们旅行,走他们想走却从未走过的路。陪伴才是最长久的深情。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父母在不远行》 ,或者关注她的微信公众号:你我的好拾光。


小鱼讲感情


我怕老,更怕活到80-90岁。还有一两年我就60岁了,20年后的今天是什么样的结局不得而知。

在我母亲85岁的时候,(我们的父亲已经去世)而她的街方老友也相继去世,以致母亲唯一的乐趣,(打麻将和大字牌)也跟着消失,加上我母亲行走不方便。我是家中的老小,在没有和我的哥姐商量,独自把我母亲送到老人院。母亲在老人院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到院子看看,陪母亲说说话,当然我的哥姐也随时看望,我有看到母亲每天上午和其他房友一起打麻将,看电视……母亲还说老人院的食谱很好。问题来了,当母亲知道费用多少的时候,包括我的哥姐也有看法,所以所以母亲只在老人院呆了一个月。无语

看到今天的母亲,我快乐不起来。因为我也步入老年队伍,我怕怕怕😱


Noma22


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是独生子女,老了进养老院养老是很正常的。现在的人养老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最好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二代人生活习惯不同。住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我有多个退休的老同事,儿女都听孝顺的,他们结伴到养老院去了,他们也都有自己独立的住房,退休金也挺高的。现在也经常回家住几天,我和他们有多次交谈,他们对自己的选择都挺满意的。


柳树林12



米多妈妈的日常生活


我今年68岁,两个女儿,我和我老伴自己住,我们相互依靠,如果我们实在动不了啦,我们会选择养老院,或者同事同学抱团养老,不选择让女儿来照顾我们,因为女儿有女儿的家,她们要工作,要挣钱养她们的家,还要供养她们的子女读书上学,整天忙于工作,接送子女上学,买菜做饭,已经购辛苦了,所以我们不愿意去打搅她们,让她们安心工作,让她们教育好子女,她们日子过好了,我们就满足了,也就放心了,安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