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西瓜大棚農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臨夏市:西瓜大棚農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臨夏市:西瓜大棚農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一年之計在於春,西瓜種植正當時。連日來,在臨夏市折橋鎮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民們忙碌的身影,到處都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3月23日,臨夏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走進折橋鎮大莊村西瓜苗繁育基地看到,技術人員正在為西瓜苗栽種作準備。

將“營養土”裝進育苗杯、灑水、種籽、灑上蓋籽土、再轉移到大棚內,一道道工序都非常講究,技術人員趕著晴好的天氣,加快西瓜籽的栽種。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西瓜籽種上後,每天的田間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澆水,還要關注大棚內的溫度、溼度。播下約30天后,待瓜秧出現‘一葉一心’或者‘兩葉一心’,就可以移植到大棚了。眼前在指導栽種的臨夏惠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王彩金告訴記者說。

臨夏惠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 王彩金:大棚裡面三十天接骨對花,人工對花以後,大概要六十天,兩個月差不多成熟,因為這裡的天氣,白天比晚上的溫差大,時間也比較長,預計瓜的質量都比較好,也比較甜,吃起來也比較好,產量一畝地,大概在頭茬的話在八千一畝差不多,如果到二茬七千差不多,價錢在這邊也可以,去年是兩塊到兩塊五之間,今年我想也差不多吧。我們是來自浙江台州的,我剛來的時候有些不適應,現在感覺還可以,這邊空氣比較好,環境還是可以的,我到這邊心裡上也很滿意。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走進新建的大棚內,除了擺放整齊的育苗杯之外,一列列固定在育苗杯之間的藍色絲線格外引人矚目,經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藍色絲線原來是將特製的絕緣電阻絲鋪在土壤上,把電能轉化為熱能,就像家裡安裝的地暖一樣升溫平穩、溫度均勻,有利於西瓜苗快速生長髮育,進一步消除低溫寡照等天氣因素給西瓜苗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據瞭解,此次折橋鎮種植的西瓜品種為“美都”,屬於鮮食中熟雜交品種,適宜在早春大小棚保護地進行種植,常溫下生長期為40天左右,單瓜重量在6-9千克左右,果實呈圓球形,果皮為綠色,果肉呈桃紅色,口感甜而多汁,較耐存儲,第一生長週期產量為每畝3050公斤左右,第二生長週期產量為每畝3100公斤左右。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只有實現了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來源才會不斷湧現。要想在原有的土地上挖出更多的“金疙瘩”,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土地利用價值。今年折橋鎮通過流轉農戶土地2054.9畝,採用高效農業,搭建鋼架拱棚4000個,用於西瓜種植,而流轉土地的農戶可以收到每畝1500元的租金。據工作人員介紹,一畝地平均能種植620株西瓜苗,四月底種植後,預計六月底成熟,按照往年一斤2.2元的價格銷往本地及廣州、深圳、香港等市場。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效果圖】

在家門口大面積種植西瓜的這件事,讓家住折橋鎮大莊村一社的馬玉飛很是高興,當記者採訪到她的時候,她正在鋼架大棚裡平整土地,忙碌的她放下手中的活和記者聊了起來。

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村民 馬玉飛:我是大莊村的村民,今年因為疫情,錢沒地方去掙,在這裡一天給八十塊錢,挺好的。一個月兩千多,兩畝多地也流轉過了,離家也近也方便,家也能顧上,挺好的。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已經在西瓜種植基地工作了一星期的馬玉飛嚐到了在家門口上班的甜頭,她迅速把好消息告訴同村的好姐妹,他們也前來打工掙錢,大家一起在大棚裡忙碌著。正在工作的臨夏惠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告訴記者說,西瓜種植基地用工量很大,西瓜培育需要精心呵護,他們希望附近的村民都能到基地打工,一起帶領大家增收致富。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折橋鎮村民致富路上“西望”滿滿。

來源丨臨夏聲音

临夏市:西瓜大棚农事忙 致富增收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