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腦懸疑《無人生還》


有一部小說,看著恐懼。不看,又想知道:

幾個各個領域的精英,個個不傻,先後被殺。

兇手到底是誰?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欲罷不能,說的就是《無人生還》。


《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1939年發行時書名為Ten Little Niggers,後改為Ten Little Indians),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克里斯蒂創作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939年。

懸疑小說有很多,情節大多老套,無非就是猜疑,報應和懲罰。但阿加莎·克里斯蒂卻開創了孤島殺人、童謠殺人模式的故事,懸疑感滿分。

一 故事梗概: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無人生還》講的是八個素不相識的人受邀來到海島黑人島上。

走馬行船三分險,飄洋過海難上難。

他們抵達後,接待他們的卻只是管家羅傑斯夫婦倆。用晚餐的時候,餐廳裡的留聲機忽然響起,指控他們賓客以及管家夫婦這十人都曾犯有謀殺罪。

眾人正在惶恐之際,來賓之一忽然死亡,噩夢由此開始了。

餐桌上有十個小瓷像。從第一天晚上開始的幾天時間裡,每天都有人按著兒歌裡述說的方式死去,每死一個人,餐桌上的瓷瓶就會少掉一個。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一時之間,人人自危,都希望能找出一個辦法拯救自己的生命。

可是海上起了大風浪,不可能尋得救援或者逃出生天。唯一的求生辦法就是找出兇手。

誰是兇手呢?荒島已經被他們搜尋數遍,不可能有容身之處,所以兇手必然在他們中間。倖存著的人們彼此懷疑,彼此試探,可是一切的警戒,一切的提防,還是沒有能阻止那最後一刻的到來。

風浪停息了,島上的明爭暗鬥也停息了,只留下了十具屍體……無人生還。

二 帶罪之人,聚在一起:等船返航等來殞命。

印第安島:傳言是一個叫歐文的財主買下了這個島。對這個神秘的小島,報紙和輿論還炒的沸沸揚揚。它離岸很遠,需要坐船才能到達。

法官:退休老法官沃格雷夫,收到老友來信,受邀請去島上赴宴。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女教師:克萊索恩,年輕的女老師,收到來信聘請到島上做歐文先生的暑假兼職秘書。

隊長:退伍軍人,隆巴德,收到來信重金邀請去島上,幫忙處理棘手的場合。

老女人:布倫特,65歲,憤世嫉俗的信教徒。被邀請到島上免費度過這個暑假。

將軍:麥克阿瑟,退伍的老將軍,部隊的老同事來信邀請島上敘舊。

醫生:阿姆斯特朗,外科醫生,受邀到島上為歐文先生看病。

帥哥:安東尼·馬斯頓,紈絝子弟,喜好飆車與美女,受歐文邀請到島上去參加派對。

偵探:退休的警官,布洛爾(戴維斯),受歐文僱傭,冒充軍人去島上赴宴,並監視其他人。

男管家和他的妻子:羅傑斯夫婦,提前被歐文通過信件聘用,到島上來準備幾個人的宴會。他也沒有見過歐文先生。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十個小兵人,外出去吃飯。一個被嗆死,還剩九個人。九個小兵人,熬夜熬得深。一個睡過頭,還剩八個人。八個小兵人,動身去德文。一個要留下,還剩七個人……

這首古老的英國童謠是貫穿小說的線索。

既然有童謠,很顯然,這就是有計劃有預謀的謀殺。孤島,無人來,兇手必在其中。明知道獨處會死,為什麼不都聚在一起,這樣等船來不就 行了嗎?

那麼,大家聚在廳堂,三三兩兩結伴,不就讓兇手無空子可鑽了嗎?

這是一群心理素質極強的戴罪之人。法律有漏洞,犯錯的人,要麼戴罪立功,痛改前非,改頭換面,金盆洗手。要麼就換一種死法。比如這種孤島殺人。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正義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三 受邀客人先後赴死:兇手是誰?


整個案件的兇手就是:退休老法官沃格雷夫!

退休後的法官設計了這次“巧妙”的謀殺,來懲罰他認為的罪惡,處決這些法律無法發揮作用的案件。登上島的這幾個人的案件,都是法官私下了解到的。

此外,法官自己患了絕症,他知道死亡的時候到了。

法官利用歐文的名義,把其他9個人騙上島,自己也一同上島。他決定安排罪惡輕的人先死,無須經歷之後的折磨和恐懼。

法官在唱片機播放完大家的罪行後,將隨身攜帶的氰化鉀放到了馬斯頓的杯子裡,殺害了他。

同時,在控訴的過程中,法官觀察了多人的面部表情,根據自己的法庭經驗,他確認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趁大家混亂之時,法官把過量的安眠藥放到了白蘭地裡,害死了管家羅傑斯夫人。

之後法官又殺死了麥克阿瑟將軍和羅傑斯,並趁亂遛進隊長隆巴德的房間,偷走了他的手槍。

第二天,法官還是用毒藥害死了老女人。在之後的徹底搜查中,法官把手槍藏在了一堆罐頭下面,而且他的毒藥已經用完了。

最關鍵的一步到來了。法官成功地說服了阿姆斯特朗醫生,讓法官假死,從而使“兇手”亂了手腳,然後當大家都認為法官死了後,可以暗中調查“兇手”。

醫生相信了法官的話。法官與醫生合作,裝作中槍死亡。然後把醫生偷偷約到海邊後來,法官又在懸崖邊將醫生殺害,推下懸崖。

大家以為法官死了。法官想剩下的兩個人就不用他動手,就可以看著他們互相殘殺了。

當大家把法官的“屍體”抬到房間裡後,就沒有人來看過他,他也就得以暗中行動,繼續在“死後”殺人了。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當看到僅剩的女教師把隊長隆巴德打死後,法官的計劃基本成功了。最後,女教師也如預期的一樣,迫於恐懼和內疚而懸樑自盡。之後,法官把女教師上吊的椅子挪開,擺好。

然後,法官撿回那把手槍,自殺了。

是的,《無人生還》這部小說裡的兇手就是是第六個“死”的法官。

小結: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人物按死去順序排列:

吸毒飆車男 飆車殺人 ,紅酒毒死;

女僕, 算是管家幫兇, 睡夢中死去;

將軍 ,殺了跟妻子有私情的下屬, 坐在外面被殺了;

管家, 殺害女主人, 內臟被挖出來在廚房死去;

毒舌老修女, 殺了自己的養女 被蜜蜂蟄死;

醫生 ,醉酒手術,害死了病人克里斯, 死在坑裡 滿頭綠色海藻;

警探, 作假證害死蘭道, 被狗熊刀子扎死;

隆巴德 ,為了鑽石,餓死了東非某部落21人;

演員是一個誠實的大帥逼 ,被維拉開槍殺死;

維拉 殺了自己的家庭學生,死不悔改 ,上吊自殺;

法官低音炮 最終boss 假死 實際最後開槍自殺。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確實有一部分屈死鬼。更多的是心存僥倖的作惡者。

法律有漏洞,法律在與時俱進,在逐步完善中。一些作惡人可能會鑽法律的空子,在法律的邊緣作惡多端,但總有一些像沃各雷夫那樣的正義者來懲罰你。

那麼,這幾個莫名其妙地被死的人中,有沒有一個屈死鬼呢?

有一個。

四 僱傭兵最悲劇

菲利普·隆巴德曾是僱傭兵隊長,他做事果斷,不夾雜一絲猶豫,但是這種性格更接近於冷血。

在一次任務中,他和東非部落二十一名成員被困雨林,在森林中迷路。情急之下,他竟偷走成員所有糧食,只與一兩人一起帶走了全部糧食,留下剩餘的二十一個東非部落土人活活餓死。事後菲利普聲稱這是人的求生本能。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遮掩與愧疚。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句唐詩: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松的這首詩描寫了安史之亂後的戰爭戰亂殃及江漢流域,兵荒馬亂、生靈塗炭的現實。詩中揭露了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將軍的戰功是千千萬萬人的生命換來的。

這裡的情感很矛盾。如果均分糧食,那些成員會死嗎?

我們的早期革命者在長征路上給出了答案:同舟共濟,眾志成城。

那麼,隆巴德死有餘辜。


五 敬佩阿加莎之邏輯縝密。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阿加莎·克里斯蒂)



在《無人生還》中,阿加莎設置了不少隱喻。一開篇,她就在懸念叢生的信件中加入了別墅主人U·N·0這個極富隱喻的署名。正如小說主角在質疑主人身份時所討論的那樣,U·N·0是個極富於基督教意味的名字,代表的是一個未知數,看似惡作劇的兇殺案在暗諷現實生活中無辜者受冤、罪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審判內涵。

《無人生還》不同於傳統單一的線性歷時敘述,而是以空間或人物為中心的共時敘述。故事情節也更生動曲折,迭宕起伏。又如十個小兵的童謠、十個小瓷人預示著兇手的謀殺計劃和謀殺過程;布倫特閱讀的聖經字段:“外邦人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他們的腳被自己暗設的羅網纏住。耶和華已將自己顯明,他已施行審判:惡人被自己的所作纏住了。惡人都必須歸到陰間”,既蘊含著兇手申張正義的意圖,又使故事前後呼應,也就打通了文本各章節的脈絡。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六 小結:

也曾看過黑白影片,都沒有小說好看。書中的懸疑和緊張感是演員表演不出來的。

文字給想象增添了血肉。我看到了那十個各懷心思的客人同路登船,在島上相互猜忌、互相殘殺,我看到了恐懼和愧疚扯開了每一個人的面具,露出了他們醜陋不堪的靈魂。

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被死亡的陰影壓得無法喘息時,那些最原始的人性顯露無餘,不再受道德和社會的約束。他們或自私或殘忍,或貪婪或焦躁,以為能憑自己的小聰明,躲過正義的制裁。他們的心裡,唯獨缺少了一點畏懼,缺少了一種信仰。“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不受限於法律,不依附於政治,它大過每一個個體,高於整個社會。而它所做的就是懲惡揚善,讓所有的善舉都得到嘉獎,讓所有的罪惡都受到制裁。”


燒腦懸疑《無人生還》|孤島殺人,誰是兇手?

為了行使正義審判而存在的荒島,最終無人生還,就連整個鬧劇的編撰者也為自己判了死刑。

別墅古堡謀殺案的故事模型有它的高明之處:這個封閉案發場所的設定常常十分周全。地處偏僻、大雪封山、四面環水,電話不通,等等。

但也存在著致命敗著:第一個受害者出現之後,明知兇手就在我們中間,一致接受的最佳應對之策竟然是各回各屋,鎖緊房門?力量分散的結果,自然導致下個受害者的接踵而至。

這個故事還有個硬傷,就是這些人還有良心,還知道自責。並且心理服弱,要是換幾個臉皮厚,心理強大的結局就不一樣了。

只因一著錯,滿盤都是空。花花世界,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