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孫太后和朱祁鎮這一對母子?厚顏無恥沒有底線?

紅星照耀神州


當明英宗朱祁鎮成為也先的俘虜後,他賣國求榮、殺害忠良的作為,讓明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評語,成為了一句笑談。

過河拆橋這件事上,孫太后的本領,同樣高明。

一、大明朝第一個“賣國”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開創了兩個第一:

1、重用宦官王振,導致土木堡之戰中二十五萬明軍精銳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虜;

2、成為也先的開門鑰匙,做了大明朝第一個“賣國”皇帝。

1449年8月,朱祁鎮御駕親征被也先打了個全軍覆沒,明英宗本人也成了也先的戰利品。

也先認為可以用明英宗嚮明王朝討要財物,便帶著明英宗踏上了南征北京的道路。

也先的大軍到達大同城下後,也先對守城都督郭登說:你們只要給我金銀財寶,我就把皇帝歸還給你們。

郭登關緊大門,表示我並不想理你們。

明英宗急了,他站了出來,讓人傳指給郭登:快開門吧,「朕與登有姻連,何外朕若此!」

郭登讓英宗使者回來報告:「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啟閉。」

《明史紀事本末》:二十三日,也先擁上至大同城下,索金幣,約賂至即歸上。都督郭登閉門不納。上傳旨曰:「朕與登有姻連,何外朕若此!」登遣人傳奏曰:「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啟閉。」

二、朱祁鎮重新掌權後,殺死了挽救明朝的功臣——于謙

1457年,隨著明代宗病重,大明王朝再一次陷入了繼承人的選擇“風波”中。

明代宗是明英宗的弟弟,當時明英宗被俘虜後,于謙為了防止也先用明英宗要挾明朝,便推舉明代宗做了皇帝,以此穩定民心。

于謙的這個決定,雖暫時緩解了隱患,可明代宗把明英宗接回來後,卻不甘心讓出皇位,還將明英宗軟禁了起來。

明代宗為了徹底取代明英宗,他廢除了明英宗兒子朱見深的皇太子職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做了太子,奈何朱見濟身體不好,被立為太子一年後就病死了,這太子的位置便一直空著。

所以,明代宗這次生病,給了那些野心家機會,他們眼看代宗不行了,自己只要扶持英宗繼位,自己不就擁有從龍之功了嗎?何愁壯志難酬!

說做就做!正月壬午這天,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幾人衝入明英宗被囚禁的地方,請求英宗重新登基。

病床上的明代宗聽到消息後,詢問左右:是于謙做的嗎?

侍從回答道:是太上皇。

明代宗鬆了一口氣:這就好!這就好!

《明史紀事本末》:景帝聞鐘鼓聲,大驚,問左右曰:“于謙耶?”既知為上皇,連聲曰:“好,好。”

明英宗復位後,第一件事便是將明代宗貶為親王囚禁起來,而後便是懲治于謙這樣的代宗朝重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英宗的復辟之路上,容不下於謙這個先前保衛住了大明王朝的功臣。

《明史》:丁亥棄謙市,籍其家,家戍邊。

三、朱祁鎮重用宦官王振,導致土木堡事件發生,朱祁鎮掌權後,竟立碑祭祀王振這個“忠臣”

土木堡之變的起因,是由於王振在也先和大明進行馬匹交易時,因也先虛報人數想要多討要獎賞,王振便趁機將也先帶來的馬匹壓價到市價的五分之一,這件事激怒了也先。

《明史·食貨五》:時也先貢馬互市,中官王振裁其馬價,也先大舉入寇,遂致土木之變。 

《明史·卷三百二十八·列傳第二百十六》:十一年冬,……瓦剌使來,更增至三千人,復虛其數以冒廩餼。禮部按實予之,所請又僅得五之一,也先大愧怒。

王振引起了一場戰爭,這只是作死的開始。

土木堡之戰中,王振幾次干預大臣們提出的軍事建議後,自己這個門外漢玩起了當將軍的遊戲,也正是在王振的指揮下,明軍走入了也先的包圍圈。

最終,二十五萬明軍的虐菜局,就在王振的操作下,被對方一舉翻盤。

多年之後,明英宗復辟成功,他竟然對王振念念不忘,還感慨起王振的忠誠。

1457年,英宗下旨,命人用香木給王振做了個雕像,並在京城智化寺北院為王振建立旌忠祠,用來供奉雕像。

《明史》:獨以王振擅權開釁,(英宗)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

不得不說,如果朱元璋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後代,恐怕會痛心疾首吧:我老朱家怎麼會有這種後代?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孫太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當年為立她為後,明宣宗不惜廢掉原配妻子胡善祥皇后,讓胡皇后出家當了道姑,而後孫氏才上位,當了皇后。


史書有記載“孫氏陰取宮人子為己子”一案。說是當初還是貴妃的孫氏為能當皇后佯裝懷孕,而利用手段控制宮女懷孕產子。再偷樑換柱把宮女所生的男孩據為己有,而這個男孩就是朱祁鎮。然後母憑子貴當上了皇后。

此事如是真的,那麼,朱祁鎮就不是孫皇后的親生兒子。孫皇后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六朝,在“土木之變”和“奪門之變”中,孫皇后都以豐富的政治經驗與皇太后的尊嚴,力挽狂瀾,成功地駕馭了兩“變”,對國家在非常時期保持安定發揮了作用。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朝二十多萬(一說五十萬)精銳部隊在土木堡遭瓦剌騎兵圍殲,皇帝朱祁鎮被俘並被挾持繼續攻掠明朝北方重鎮,明朝陷入空前危機。孫太后擯棄了部分朝臣南逃的主張,採納了于謙等主戰派的建議,讓皇帝異母弟朱祁鈺即位,尊朱祁鎮為太上皇,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太子,積極備戰,堅守京都,取得了北京保子戰的勝利,化解了大明的危機。

在打退瓦剌進攻後,朱祁鈺戀棧皇位,幽禁被遣送回京的太上皇朱祁鎮,又廢除了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孫太后任憑景泰帝朱祁珏的廢立,她處心積慮地保護好被幽禁的朱祁鎮和被廢的小太子朱見深,靜觀時勢之變。



朱祁珏命途多舛,兒子與妻子杭皇后相繼死去,且再無子嗣。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珏病重,又拒絕朝臣重新立朱見深為太子的奏議。孫太后站穩立場,支持徐有貞、石亨等實施“奪門之變”,擁戴朱祁鎮復辟,又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一次危機。

從以上陳述來看:孫太后的人品如何值得商榷!但有政治謀略,為大明作出過貢獻!


說朱祁鎮厚顏無恥併為過。

朱祁鎮由於年輕無知:既無沙場爭鋒經驗,又無運籌帷幄的謀略。好大喜功,為個人留名青史,在閹人王振的蠱惑下御駕親征,導致大明二十多萬精銳土崩瓦解!

將士們殞身犧牲後,他沒以身殉國,還當了遊牧民族的俘虜。在明知瓦剌也先以自己為人質,攻取大明城池,損害大明利益的情況下,還苟延殘喘,根本無自殺殉國的舉動,沒民族尊嚴與氣節!與“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朱棣和朱由檢想比,簡直是太祖朱元璋的不孝子孫,是徹頭徹尾的縮頭烏龜,真正厚顏無恥!


希望星晨58298869


朱祁鎮和其母孫太后厚顏無恥,毫無底限?這從何說起?明英宗朱祁鎮雖然算不上什麼明君,但他皇帝生涯前半身年少無知少年心性導致征戰失敗,就連自己也成了俘虜,最終還丟失了皇位成為了俘虜。但後期朱祁鎮再次即位後,經歷了世間滄桑之後,朱祁鎮可是英明神武的不得了,這如何能算毫無底限?孫太后就更不用說了,她可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賢后,沒有她的話,明朝國運岌岌可危。如此二人被稱為厚顏無恥,這實在是一種褻瀆。明英宗朱祁鎮繼位之時年僅九歲,可以說朱祁鎮從小就沒受過任何委屈,從他開始記事不久後就貴為天子了。所以這也養成了朱祁鎮熱血且雄心壯志的性格。但一個沒經歷過風浪的少年皇帝自然心高氣傲的緊,這才導致了朱祁鎮在掌權後開始肆意妄為。

朱祁鎮掌權時,正好是三楊內閣大臣紛紛離世,掌控明朝大局的太皇太后張氏駕崩之際,所以沒有了正確的引導下,朱祁鎮開始重用之前一直被太皇太后壓住的太監王振。也正如此才導致明朝開始走下路。嚴格來說朱祁鎮並非昏君,他只是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一個少見人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是一個少年皇帝呢!朱祁鎮一直都十分的推崇自己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他認為自己就該像自己的父親一樣,帶兵親征,討伐不臣。所以在瓦刺扣邊之際,朱祁鎮就有了親征的念頭,之後讓太監王振這麼一攪合,就更加堅定了朱祁鎮親征的想法。

本身朱祁鎮對於軍事又不在行,而且朱祁鎮出出徵太過於倉促,軍隊都是零時湊起來的。戰鬥力也就那樣,再加上天公不作美,一路上盡是大雨延綿,導致朱祁鎮大軍還沒有和敵人交手,就非戰鬥減員嚴重。後來更是聽信了太監王振的讒言導致大敗自己被俘。但做完俘虜被弟弟朱祁鈺囚禁之後,在大臣的擁護下再次即位的朱祁鎮,經歷的事情多了,其性格也更加的穩重。此時的朱祁鎮任用賢臣,積極聽取納諫,仁儉愛民,簡直就成了明君的典範。所以說,從整體來看,朱祁鎮並昏庸無能,只不過是機緣巧合之下犯了少年人都會犯的錯,後來不也浪子回頭了嘛。

再說孫太后方面,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後,明朝上下頓時亂成一團。俗話說的話“蛇無頭不行”。朱祁鎮被俘後,明朝不僅沒有了當家作主的人,更重要的是瓦刺人還拿朱祁鎮當敲門磚,騙開明朝邊疆的城門大肆搶劫。在這個混亂時期,孫太后一方面命郕王朱祁鈺監國,另一方提升于謙為兵部尚書,支持對抗瓦刺入侵的相關事務。之後為了安定人心,孫太后一力促成了朱祁鈺繼位稱帝。大明朝這才穩定下來。至於孫太后花錢贖回朱祁鎮,以及後來默許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擁護朱祁鎮復位,原因也很簡單,畢竟朱祁鎮是她親生兒子。她有如何能不關心朱祁鎮呢?坦率的講,孫太后並沒有做錯什麼,所以也談不上厚顏無恥。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在真正的歷史上,朱祁鎮並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朱祁鎮應該是普通的妃子所生,最終被當時還是皇貴妃的孫氏抱養為自己的兒子,孫氏最後依靠這個兒子成功地登上了皇位。

在起初的時候,朱祁鎮依靠嫡長子的位置獲得太子之位,進而登上皇位。所以在這個時候,朱祁鎮這個皇位來也是相當之正,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而孫氏由皇后進封為皇太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從這一點上講,兩母子並沒有什麼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孫氏由皇貴妃身為皇后的時候,朱瞻基因為和孫皇后感情好,所以強行將沒有過錯的胡皇后給廢掉。而背後的理由是孫氏生了兒子,胡氏沒有兒子。但真正的歷史孫氏也沒有生兒子,只不過把別人生的兒子據為己有而已。

在之後朱祁鎮碰到了瓦剌入侵,結果朱祁鎮不懂軍事,卻率領軍隊御駕親征冒險出擊,結果導致明軍被瓦剌打敗,自己也被瓦剌給俘虜了。這個時候群臣強烈要求立皇弟朱祁鈺為新的皇帝斷絕瓦剌的野心,而孫太后這個時候只不過作為皇族最德高望重的成員,對這一結果予以確認而已。孫太后這一行為做得很不錯,她在關鍵時刻避免了明朝覆滅的可能。當然由於孫太后和朱祁鎮的關係,她在立朱祁鈺以為皇帝之前,先行確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希望將皇位儘量留在朱祁鎮這一系。

當然朱祁鈺當上皇帝之後肯定不甘心這一點,所以在皇位穩固之後,強行將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廢掉,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他們這一系沒有皇帝命,朱見濟在當了太子一年之後就夭折了。而朱祁鈺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病入膏肓,即將不久於人世了。而石亨等人在發動奪門之變之前,曾經去找過孫太后,得到了孫太后的默許,最終成功的發動了奪門之變,將朱祁鎮重新扶上皇位。孫太后此舉雖然是為了朱祁鎮,但同時也是為了穩定當時的政局,因為當時在那種情況下,皇位回到朱祁鎮這一系來是最好的結果,可以使國家穩定,避免動盪。否則的話有可能牽起很多腥風血雨,所以孫太后和朱祁鎮此舉也是為了國家的穩定需要而已,談不上多麼無恥。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如何評價孫太后和明英宗朱祁鎮這一對母子?用厚顏無恥沒有底線這8個字,有點過分了。我個人對這兩位的評價是:

孫太后:心地善良,忍辱負重。

明英宗:寵辱不驚,敢於擔當。


我們先說孫太后:她是一位善良的人。

提起孫太后,我們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女人,她叫胡善祥。在明英宗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還是孫子的時候,明成祖朱棣便讓胡善祥做了皇太孫妃。後來朱瞻基當了太子,胡善祥又做了太子妃。朱瞻基當了皇帝之後,胡善祥就做了皇后。

可就這個皇后一生無子,只生兩個女兒。為了維護嫡長子繼承製,朱瞻基就廢掉了他的皇后位,讓孫太后(也就是朱祁鎮的親媽)做了皇后。

孫太后做了皇后之後,對這個前任皇后依然是禮敬有加,在朝廷有宴會的時候。坐在皇帝身邊的還是讓胡善祥坐上去。一直到胡善祥病故。

從這一件小事上來看,孫太后實際上是一個心地很善良的女人。


當年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之後,孫太后又支持吳妃的兒子朱祁鈺,做攝政王。

因為那個時候瓦剌軍已經打到了北京城下,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孫太后義無反顧的支持朱祁鈺做了攝政王,只讓自己兩歲的親孫子做太子(那個時候朱祁鈺是沒有兒子的)。

可不成想:朱祁鈺做了20天攝政王之後。覺得還是自己當皇帝比較好。就直接幹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景泰帝。

景泰三年的時候,朱祁鈺廢掉了他大哥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的太子。換上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還軟禁了他的哥哥,朱祁鎮。孫太后不得不擔心著自己的兒子,拉扯著自己的孫子,小心翼翼忍辱負重的生活(因為誰也不知道朱祁鈺會不會殺掉朱祁鎮和殺掉見深)

直到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新當成了皇帝。這一切的情況也才得到了改觀。

所以孫太后她是一位心地善良並且能夠忍辱負重的人。


我們再說一下明英宗朱祁鎮:雖然是一位奇葩皇帝,但敢於擔當,有熱血。

朱祁鎮一生最大的敗筆,是御駕親征瓦剌的時候被人俘虜了。沒有做到他老祖宗所說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果他當時戰死了或者自殺了,那他也名垂千古了。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譭譽參半,或者說被人黑的不輕。

針對他御駕親征這件事,我想說兩點:

1.他有熱血,敢御駕親征。當然並不是說沒有御駕親征的就不是好皇帝。但敢於御駕親征的一定是有熱血的皇帝。敵人入侵,他敢拿起刀槍保衛家園,這是鐵骨錚錚的一條漢子。

2.他被俘虜一年沒有出賣國家利益。我們不知道朱祁鎮在瓦剌軍這一年是怎麼過的?但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明朝有賠款,割地,和親,納貢這樣的事。所以我判斷他沒有出賣國家利益。


針對他發動奪門之變重新做皇帝這件事,我也想說兩點:

1.當時的皇帝景泰帝朱祁鈺病重,而朱祁鈺沒有太子(他的兒子朱見濟夭折了)。一旦朱祁鈺去世,當上皇帝的就兩個人選:一個是原來的皇帝朱祁鎮;另一個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而朱見深那個時候只有八九歲,所以朱祁鎮重新當皇帝的可能性更大。就算明朱祁鎮不發動奪門之變,等朱祁鈺死後,他依舊會做皇帝。

2.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是被逼的,有三個主謀分別是曹吉祥,石亨和徐友貞。

曹吉祥的作用是聯絡孫太后,取得了太后的懿旨。

徐友貞精通天象,屬於狗頭軍師那種,給大家做精神支持。

石亨掌管著皇城鑰匙,把兵馬帶進了紫禁城。

當這三人帶著兵馬找到朱祁鎮的時候,朱祁鎮還在看書呢。

說朱祁鎮敢於擔當,是因為他敢御駕親征。說朱祁鎮寵辱不驚是因為他由皇帝變成太上皇,又變成囚犯,又變成皇帝。這一輩子是能當人上人,能做階下囚。

最後講一個歷史記載的小故事

當明英宗復辟成功之後,鐘鼓齊鳴,百官朝拜。而這個時候,明代宗景泰正在洗漱。

他聽到這個鐘聲之後,就問周邊的太監們說這是不是于謙造反了?周圍的人說不是,是太上皇復辟了。

朱祁鈺說:哦,是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明·楊瑄 《復辟錄》:鼓鐘鳴,群臣百官入賀。景皇帝聞鐘鼓聲,問左右雲:“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從這看,當哥哥的朱祁鎮和當弟弟的朱祁鈺感情上其實挺好的。


少校柳下惠


最近《大明風華》這部影視劇非常火,很多看了這部影視劇的人都有這麼一個感覺,那就是在劇中的孫太后和朱祁鎮這對母子倆,顯然是沒有任何底線的。明朝歷史上這對母子真的也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事實上即便是真實歷史上的孫太后和朱祁鎮,這對奇葩母子確實也是毫無底線的,他們對於整個明朝的發展並沒有起到任何的正面效果,反而時不時的就扯一下後腿。

首先我們先來聊一聊孫太后,可能有些人會說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是在孫太后的主持和做主下,朱祁鈺才順利登機,成了景泰帝,最終幫助大明王朝穩住了發展局勢,但是我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因為當時明朝已經處在了生死存亡風雨飄搖之際,朝廷內外的輿論都是強烈要求讓朱祁鈺登基為帝,孫太后只是在這樣輿論影響下,最終只能被迫答應讓朱祁鈺上臺。後來朱祁鎮被囚於南宮,之所以能夠奪門之變取得成功,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因為孫太后的默許。由於孫太后的家族在奪門之變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民營中朱祁鎮重新登記後,對於這個家族的內部人員,重賞人數多達二三十人。可見,孫太后從根子上就不承認景泰帝的存在,她認為皇帝就應該是她兒子來做。

至於說朱祁鎮更是荒唐的不行,在土木堡事變發生之前,他雖然腦子很聰明,但是經歷的人情世故並不多,一味的只寵幸宦官集團,以王震為首的宦官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和皇帝的荒唐要求,最終導致土木堡之變的發生。後來他重新登上皇位後,又幹掉了對於明朝貢獻非常大的于謙,你能說他好嘛?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明朝軍隊損失慘重,重要官員死傷殆盡,明朝皇帝不是都說要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嗎?他連自殺殉國的勇氣都沒有,回國後還好意思復辟,搶自己弟弟的天下。

如果僅僅只是這些倒也就認了,最起碼他在復辟登基之後,還是做出了一些實事的,自己非常節儉愛護臣下,能夠積極聽取官員的建議,但是他做出了一個最不能讓人認可的事情,那就是給當初土木堡之變的主要罪魁禍首王振立祠堂,我也是醉了。


小芊芊愛歷史


朱祁鎮即明英宗,明朝第六和第八任皇帝,明宣宗長子,其母為皇后孫氏。

朱祁鎮出生四月就被立為太子,即位時年僅九歲,“遵遺詔大事白皇太后行。”當時,宮中傳言要襄王為帝,太皇太后張氏力挺朱祁鎮登基,並重用賢臣輔國。

張氏駕崩後,土木堡之變使朱祁鎮失去皇位,後又經奪門之變重新上位。

孫氏,曾被丈夫明宣宗評為“德義之範,冠於後宮。”被尊為皇太后之後,在兒子被瓦剌俘獲之際,果斷否決南逃主意,採納于謙主張,立庶子朱祁鈺為帝,化解了大明空前危機。駕崩後,被尊為孝恭孫皇后。但,史書有“孫氏陰取宮人子為己子”之說。

朱祁鎮37歲駕崩,經土木堡之變後,回國又被軟禁8年,終於體會到如何當皇帝。所以再次復出後,他重用賢臣,平定石曹之亂,遺詔廢殉葬制,“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綜上所述,這一對母子都做了以他們身份該做之事,值得後人肯定!


2許雲輝


現在影視劇裡面對於歷史上的人物篡改太多,有很多都不是真實的事。

對於明英宗和孫太后我這裡分別舉幾個事蹟來說說。


先來明英宗吧。

我們都知道明英宗因為倉促出戰,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皇帝自己都被俘虜了,可是說明英宗此次被俘,就相當於是明朝塌了半邊天,把一個鼎盛大明朝開始步入衰落。

言歸正傳,明英宗被瓦刺首領也先俘虜後,因為明英宗的積極配合,倒也沒受什麼罪,甚至過的還非常滋潤。

一、明英宗被俘虜後,自己作為也先的嚮導,幫助也先前往邊關的城池索要財物,可以稱得上是古代皇帝漢奸第一人了。



二、奪門之變後,聽信徐有貞的讒言,誅殺了對大明有再造之恩的于謙。這還遠沒有結束,第二次當上皇帝后,不肯正視自己弟弟景泰皇帝對於大明做出的貢獻,甚至在其死後,還給了一個惡諡,“戾”,並且還將景泰皇帝明代宗遷出皇陵,而明代宗也是唯一一個沒有進皇陵的皇帝。

三、在明英宗當上皇帝后,大破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訓,任用王振,開啟明朝宦官干政的先河。


明英宗一生可謂是劣跡斑斑,何德何能封“英”為廟號。

那麼來說說孫皇后。

在土木堡之戰後,孫皇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並不是選出一個穩定朝局之人,而是積極的斂財,希望能夠向也先贖回明英宗,這裡我也只有呵呵,也是按這種方法,也許一個大明帝國應該是夠了。


在這個幾乎失敗後,朝廷一致希望擁立新君,而這時孫太后又不想立景泰皇帝朱祁鈺,還想立朱見深這個兩歲的娃娃皇帝,這對於朝政有何用,但是要的就是一個強力的新君。

所以朝堂上一起向孫太后施壓,孫太后才

同意立朱祁鈺為新君的。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兩母子是什麼樣的人了吧,可能也只有這樣的母親才能教出這樣軟弱的兒子。


這個歷史很正


古人對待權力的爭奪,財富的爭奪一直沒有停止過,誰都想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即便是出生在皇族的人,也不可能100%的就能當皇帝,所以說要想當上皇帝,必須有些手段才可以,朱祁鎮是朱瞻基的嫡長子,而這個孫太后就是最近熱播的古裝電視連續劇《大明風華》裡孫若薇的原型。

題主說他們厚顏無恥沒底線,這確實有點過份了,厚顏無恥沒底線談不上,但是這個孫太后確實有些手段。

在《大明風華》裡,孫若薇原本是“靖難之役”的遺孤,他一開始是想找朱瞻基報仇的,後來漸漸的愛上了他,朱瞻基當時只是一個16歲的少年,他和孫若薇沒有什麼仇恨,但是孫若威和朱瞻基的爺爺也就是朱棣有仇,因為“靖難之役”是朱棣發起的,因此孫若薇的父母變成了無辜的受害者。,而孫若微更加無辜,從此變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他想找朱棣報仇,那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他就目把目標指向了朱棣的孫子皇太孫朱瞻基,柿子都是撿軟的捏嘛。

後來孫若薇變成了朱瞻基的寵妃,而且是相當的寵愛,寵愛到什麼程度呢?在皇后胡善祥的封后大典上,朱瞻基竟然堂而皇之的賞賜了孫若薇很多的珠寶,這明明是封后大典,皇帝賞賜一個妃子算怎麼回事?這就是在打皇后的臉,皇后是有苦說不出,只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

朱瞻基和胡善祥結婚後幾年,胡善祥只生育了兩個女兒,而孫若薇首先誕下皇長子朱祁鎮,這讓皇帝朱瞻基有了廢后的藉口,終於在他軟磨硬泡軟硬兼施下,皇后主動讓位,讓位後的皇后覺得自己沒地方可去,只能去靜慈庵出家維尼,就這樣,孫若薇名正言順的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朱瞻基命短,還不到40歲就一命嗚呼,他去世的時候,皇長子朱祁鎮年僅9歲,朱祁鎮繼位以後,由於年紀太小,由其母孫太后垂簾聽政,可是後來朱祁鎮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差點把大明變成南宋,朱祁鎮被也先抓了去。徹底的成了俘虜,朱祁鎮不在的這段時間,滿朝的文武輔佐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登上去帝位,但是後來朱祁鎮大難不死又被別人給放回來了,回來歸回來了,但是他的野心還是有的,既然已經當過皇帝了,就不想再回歸平凡,他覺得皇位還應該是自己的。



於是在他的精心策劃下發動了“土木堡之變”目的是要弟弟趕下臺自己取而代之,這個時候孫太后又出現了,自己親兒子回來,這有什麼好說的,肯定還是自己兒子當皇帝啊,所以他在背後助了兒子一臂之力,朱祁鎮這才復位成功,如果就這點說,他們沒有底線,也未免太過於武斷,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孫太后這麼做也是人之常情。


佳寧姐姐說歷史


1.舔犢之情,何罪有之?首先說歷史與劇情有很大出入,歷史上孫太后確實將公中財物送給瓦剌,想要贖回被俘的兒子,在母親的眼裡沒有皇帝,只有她的兒子。

2.英宗復位,也是靠著石亨、徐有貞等投機分子的操作才成功的。他只不過是個被百姓、兄弟、臣子拋棄的太上皇而已,他只是想回家,哪怕是做個百姓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