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最怕遇到的側切,很多準媽媽直接選擇剖腹產,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怎樣才能避免呢?

彤寶晶寶


我個人覺得,順產的側切並沒有陰道撕裂恐怖。畢竟側切是打麻藥的,陰道撕裂是孩子硬生生擠出來的。

我跟姐姐都是順產,前後時間不到一個月,姐姐的兒子8斤2兩,她懷孕前只有100斤且骨架小,個頭我們倆差不多160CM左右,我的寶寶6.48斤,我懷孕前比姐姐胖10斤

姐姐的寶寶用了12個小時生出來,她幾次堅持不住家人都沒讓剖,硬生生自己生了,導致陰道撕裂。我從進產房到生不到2個多小時,側切順產。我覺得打麻藥和縫針都沒啥感覺,只有回到病房第一次上廁所的時候由於失血過多差點昏倒那次有點嚇人。

半個月時間臥床,側切傷口就長住了,之後盆底肌的恢復也是在自己的各項鍛鍊之後有了很大的改善,起碼沒有像姐姐那樣在兩年多以後還有些漏尿。我跟老公兩年以後又懷老二,側切對生活也沒有什麼影響,只是感覺盆底肌稍微有了一點鬆弛,需要每天繼續鍛鍊。

#頭條心理情感學院#




慕紫茵


我生大寶的時候,一心想要順產,為此做了很多努力。可最後寶寶逾期還不發動,當然,逾期期間每隔兩天就跑去孕檢,因為檢查一切正常,醫生就叫我回家等寶寶發動。終於在逾期第十天的時候,沒法淡定了,直接拎了待產包住進醫院。


接待我的醫生看我都超預產期十天了,建立我直接剖腹。可我不甘心啊,想到自己為了順產,孕晚期害怕胎兒長太大了順不了,一直捱餓啊,晚上無論多餓都不敢吃東西,而且不敢吃太葷,頓頓先吃一大碗水煮青菜。


所以我還是強烈要求順產,醫生就說先給我孕檢一下,看看我的骨盆如何。結果孕檢後就說我沒法順的,首先胎兒太大,其次骨產道太窄,建議我接受手術安排。


我心裡那個難受啊,眼淚止都止不住,看到同病房那個剖腹兩天的產婦,走路弓成蝦狀,一步一步挪,不時來一聲“哎呦!”,我就接受不了。


當時我二嫂特地來陪我生娃,看到我一直哭,不停的安慰我,說她當時順產的時候,痛得大哭大叫,生到一半受不了要求剖腹,可醫生那時候大多不會安排手術的,除非你真的有危險。最後不但撕裂了,還被側切。可剖腹產就不用遭受這些痛苦啊。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對啊,剖腹產就可以避免被側切啊!於是情緒就好多了。


其實順產時要避免被側切,就要保證胎兒不要超過6斤。但是很多媽媽還是更寧願胎寶寶長得壯實吧,自古以來都追求生大胖娃娃呀,所以正常產婦,大部分生的寶寶都超過6斤了。


我家大寶當時剖出來,有8斤重。


牛犇讀書


我是剖腹產的,我體會不到側切的那種痛感,不過據我身邊那些順產的寶媽所說的,側切其實沒那麼可怕,一般都能承受,只有胎兒太大,確實對順產有一定難度,側切的口會比較大時,產婦才會感覺到側切的疼,要不然切口比較小的,產婦的注意力都在宮縮上面,哪裡還有心情去顧及側切的那點疼。



記得我生寶寶住院那會,有個孕媽因為婆婆不給剖腹產,而醫院又評估錯誤胎兒的大小,那個孕媽硬生生的把一個10斤多的寶寶順了下來,不過嚴重撕裂了,口子一直開到了肛 門,好幾天都下不來床呢。所以我覺得側切其實還好接受,撕裂才是最可怕的。

所謂的會陰側切是為了擴大陰道的出口,避免會陰撕裂,加速胎頭娩出的一種辦法。

那麼,側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怎樣才能避免呢?

如果不想進行側切,孕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會陰按摩和鍛鍊,以增強會陰的延展性,避免撕裂和側切的發生。

按摩和鍛鍊步驟如下

  1. 把手洗乾淨,指甲修短,孕媽坐在舒適的地方,呈分娩的姿勢
  2. 取個鏡子放在會陰前,以確保清楚的觀察到會陰周圍肌肉組織
  3. 取少許按摩油塗在會陰周圍
  4. 輕柔的按摩會陰部分,緩慢的向前拉伸陰道組織,然後再按摩會陰肌肉組織1分鐘即可

由於這些動作孕媽第一次可能不怎麼熟練,所以鍛鍊前最好諮詢下醫生,如果孕媽身體原因不能進行此按摩的話也不要勉強。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順產都要側切的,孕媽不用過於擔心,以免徒增壓力。

哪些情況需要進行側切呢?

1.陰道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會陰部有炎症

2.胎寶寶胎頭位置不正

3.子宮口已經全開,胎兒有明顯缺氧現象的

4.胎寶寶心率異常、羊水深度渾濁混有胎便



慧說育兒


一個朋友生大寶的時候,7.5斤,竟然不用側切就順產生下來了,助產士都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另一個朋友就沒那麼好了,寶寶5.3斤,也是順產但因為她分娩時用力不對,最後體力不支,助產士眼看胎音不穩,不得不給她側切了。

其實,如果孕媽提前做好功夫,用對方法,大多數時候不用側切都能順利生下寶寶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時候需要側切吧。



順產時因為會陰需要最大限度地拉伸擴張,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則可以需要側切:

●產婦的會陰肌肉僵硬、彈性差

●胎頭太大或過低

●胎兒缺氧需要儘快把胎兒取出來

●遇上肩位難產時,也就是小寶寶的肩膀被卡住了

怎麼避免側切?

給會陰按摩(見圖二)

想要避免側切,懷孕期間就要做好功課了。第一步驟,用“U型”按摩法給會陰按摩,注意力度要從輕到重慢慢加強。接著進入第二個步驟,從左向右畫圈。每回按摩10分鐘,建議每天早中晚各按一次。



分娩方式要選對

分娩方式很重要,生寶寶的時候儘量採用中側躺式或蹲式的分娩方式,這兩種方式可以減少側切的風險,建議有條件最好選擇豎直蹲式。如果採用平躺、腳踩馬鐙的分娩姿勢骨盆出口會變小,原本放鬆的肌肉也變得緊張起來,會陰的柔韌性變差,自然撕裂或側切的風險就大大提高了。

用力要用對

無庸自疑,產婦一下用力過猛,胎頭下降太快,容易造成撕裂,加大側切風險。為此,分娩時要控制好力度,讓會陰的肌肉及陰道有時間慢慢拉伸,減緩衝力,避免側切。

分娩時採用腹式呼吸

練過瑜伽的孕媽應該知道腹式呼吸,產婦吸氣的時候把腹部慢慢鼓起,用鼻子吸氣3秒,接著屏住呼吸,閉氣2秒,然後深深吐氣5秒就走完一個流程。每分鐘能做5-6回,每回拉長呼吸時間。它可以幫助你放鬆身體、放鬆子宮及會陰部的肌肉,降低側切的風險。


美媽很帥


其實側切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很少有孕媽媽會因為怕側切而選擇剖腹產。

側切就是順產媽媽在順產過程中為了防止嚴重的撕裂而採取的會陰側切術,即在會陰後的聯合中線左側45度左右剪開一個2--5釐米的口子。為什麼說側切沒有那麼可怕?

1.傷口不大。側切的傷口一般2-5cm,產後也會進行縫合,有些孕媽媽側切的傷口比較小,甚至都不用縫合,而且側切其實是很容易恢復的,一般產後兩個星期就能完全恢復,而且對於以後的夫妻生活影響不大。



2.側切過程。在分娩過程中,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孕婦有可能會造成二度以上的撕裂,就會進行側切。側切的過程很快,剪刀咔嚓那麼一下就完成了,並且,側切的時候是在陣痛高峰的時候進行,產婦完全感覺不到痛,側切完成了都不知道。有些產婦還會先打麻藥再進行側切,所以基本上是沒感覺。

3.側切的作用。如果胎兒胎位不正,胎頭過大,早產等情況,胎兒需要儘快生出來,以免造成缺氧窘迫,這就需要側切。產婦如果需要產鉗等方式助產,或者產程過長,會陰彈性不好,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也需要側切,側切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護胎兒和產婦,縮短產程,避免撕裂,保護盤底肌。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因為產婦比較多,側切能夠幫助醫生儘快結束產程,以幫助更多的產婦。懶媽媽也側切過,側切的時候完全沒有感覺,在縫針的時候才感覺到疼痛,但是產後恢復比較快,不需要特意調整睡姿,也沒有特別護理,只是用醫院配的藥水洗洗就好,但是不建議側切的姐妹們像我這麼懶。

在大部分的順產媽媽中,側切率達到90%,數據非常龐大,只有少部分順產媽媽是不需要側切,也沒有撕裂的,如果孕媽媽在懷孕期間注意鍛鍊,其實也有可能避免側切的,當然並不是絕對的,怎麼避免呢?

1.孕期體重管理。想要避免側切,胎兒的體重是關鍵,一般足月胎兒的體重在5--8斤,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物質條件也非常豐富,女性在懷孕的時候也倍受保護,所以經常會出現一些胎兒比較大的情況,孕媽媽真的想要避免側切就一定要注意控制胎兒的體重,胎兒最好不要超過7斤。

進入孕中期,孕媽媽的胃口會變得很好,但是胎兒主要還是骨骼方面的生長,雖然需要一定的營養,但也要控制飲食量的攝入,以免孕媽媽體重增長過快,到了孕晚期會更容易餓,吃得更多,胎兒更大。在懷孕7--9個月是胎兒體重增長最快的時候,孕媽媽這段時間的飲食非常重要。



①一些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一定要避免,比如說榴蓮,熱量高,糖分高,很長胎的,孕媽媽一定要嚴格控制。

②水果雖然很好,但是糖分比較高,每天最好不超過500克,儘量選擇一些糖分低的水果來吃,或者直接用胡蘿蔔,青瓜,西紅柿等來代替水果。

③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青菜,多吃魚肉,瘦肉,雞蛋,牛奶,各種綠葉青菜就好,注意營養多樣化,少吃一些澱粉類食物,這類食物比較長胎。

雖然說要控制胎兒的體重,但是也要確保胎兒有足夠的營養,免得影響到胎兒正常的生長髮育,到了懷孕36周左右孕媽媽需要做一次b超,醫生會根據這次b超的結果來估算胎兒的體重,如果胎兒體重適中孕媽媽只需要繼續原來的飲食方式就好,只要正常飲食,胎兒一般都不會偏小,但如果胎兒偏大,孕媽媽就更要注意調整好飲食了。

2.加強運動。孕期運動的好處非常多,增強體質,鍛鍊身體,還能消耗掉身體多餘的能量,讓胎兒和孕婦保持較好的體重,最主要的,多運動還能增加皮膚的彈性,包括會陰的彈性。比較適合孕媽媽的運動就是散步,如果可以,孕媽媽也可以做瑜伽和游泳。


3.會陰鍛鍊。會陰的彈性在側切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決定作用,所以孕媽媽可以多鍛鍊會陰的彈性,一些比較難的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比如說會陰按摩,有可能會造成感染。

孕媽媽可以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就是自己收縮會陰,也就是在排尿的過程中夾斷尿液的動作,一般從懷孕32周開始,每天做200次,每次堅持10秒鐘,通過這些鍛鍊來增加會陰的彈性,減少側切的可能。

4.提前和醫護人員溝通。如果孕媽媽不想側切,可以提前和醫護人員溝通,醫護人員就會更有方向的提示產婦如何避免。

5.正確用力。在分娩過程中,孕媽媽需要用力配合子宮收縮時的產力才能更順利地娩出胎兒,但是產婦不能自己亂用力,要在醫生的指引下慢慢用力,免得一下子用力過猛使得胎兒娩出過快造成撕裂。

但是仍然有些孕媽媽不管怎麼做,都避免不了側切,在側切之後應該怎麼護理?

1.傷口的護理。產婦在醫院會有護士幫忙護理傷口,出院之後只需要用清水或者醫院配的藥水每天清洗兩次傷口,並且擦乾就好,一般四五天之後傷口就好了。因為產後惡露比較多,為了防止感染,一定要勤換衛生巾。

2.避免便秘和用力。如果便秘了,排便的時候就需要用力,或者在其他時候用力都會容易造成傷口破裂,傷上加傷,所以產後一定要避免便秘,也千萬不要做需要用力的活。

3.選擇有利的睡姿。側切過後如果側臥很容易壓到傷口,所以孕媽媽可以選擇仰臥,側臥的時候就要避開側切的那一邊,也就是說,如果側切的是左邊,那就右側臥,往相反的方向就對了。

4.禁止夫妻生活。過早的同房會影響傷口的恢復,而且子宮需要在產後六個星期左右才能完全恢復,所以在月子期間禁止夫妻生活。

側切是分娩的一種輔助方法, 如果能夠避免就最好,如果因為各方面的原因,確實避免不了也並沒有什麼大礙,坦然接受吧。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瞭解更多。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懶媽媽的帶娃生活


我是剖腹產,肚子上捱了一刀,沒體會過側切的痛苦;有個同事生了兩個孩子都是順產的,她說她生一胎的時候側切過,但是感覺並不是很痛,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已經被陣痛折磨得麻木了。

身邊倒沒有因為害怕側切而選擇剖腹產的朋友,而且剖腹產不是說你想做就行的,也要醫生經過評估,具有剖腹產指徵才能進行。

那麼什麼是側切呢?

所謂側切,是指在胎頭著冠之前,在會陰部位左右45度角的位置斜著切一刀,以擴張陰道開口的方式幫助分娩。

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側切?

1.胎兒窘迫

也就是說胎兒發生了缺氧的情況,需要儘快把它取出來,側切能夠加快產程;

2.發生肩難產

順產的過程中肩膀被卡住了,這個時候側切可以幫助儘快分娩,減少嬰兒危險;

3.胎位不正

如臀位分娩的寶寶,這種風險性比較高,通過側切的話,能更快地讓寶寶娩出。

4.巨大兒

如果寶寶的體重過重,頭圍過大,無法順利地通過產道,這個時候側切也能夠加快產程。

5.其他異常情況

產婦需要藉助產鉗或真空吸引器分娩,多數是因為產婦的產力不足,這個時候通過側切能夠加大陰道開口,讓寶寶儘快通過。

其實側切並不是所有的順產的產婦都要經歷的,準媽媽並不用過分擔心,而且如果做好準備,側切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西爾斯懷孕百科》裡面推薦了幾種防止側切的方法:

1.練習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是準媽媽在孕期就可以進行訓練的一種運動,主要作用是鍛鍊盆地肌,盆底肌鍛鍊好了,在真正分娩的時候,準媽媽可以以比較放鬆的姿態來應對。

2.換一種分娩方式

我們常規的分娩方式是平躺、蹬馬鐙的形式,但是這會讓骨盆的出口變窄,而且會讓會陰部位的肌肉緊張,所以最好是換成蹲式或者是側躺式;比較害怕疼痛的產婦也可以跟明星謝依霖一樣,嘗試水中分娩。

3.控制推出的速度

有很多準媽媽在生產的時候因為疼痛難忍,會無法控制寶寶娩出的速度,亂使勁,這樣會導致寶寶推出過快,導致撕裂。

4.適當地按摩

如果有條件可以用熱敷,或者用按摩油的方式按摩會陰,幫助放鬆肌肉。

另外,孕媽媽在孕期的時候也要注意營養的攝入,防止巨大兒的產生,可以多做運動,以保持充足的產力,這樣也可以有效避免側切。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你好,我是希媽,國家高級育嬰師,致力於孕期、0-6歲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希媽育兒


生兒育女乃人生一大要事,是一種生命延續,是一種生命的輪迴,是一種生命的傳承。然而,自古至今在生產時,女性都要面臨著無法預知各種危險情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存在著一定風險。前著日子,同時小高升級為媽媽了,在月子期間我去看望了小高。

小高是順產生下七斤重的兒子的,小高說由於子宮口沒有完全張開,無法使寶寶的頭順利出來。折騰了好長時間,害怕寶寶會有危險,醫生建議小高進行側切。側切是一種幫助產婦進行順產的手術,身體恢復起來自然沒有順產恢復的快。那麼,準媽媽們應該怎樣才能避免側切的發生呢?

如今,在產婦進行順產時有將近百分之九十的產婦都要進行不同程度的側切。那麼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在媽媽們在懷孕期間需要怎樣護理身體從而避免側切的發生。

一、準媽媽們應該怎樣才能避免側切的發生呢

1、懷孕期間進行會陰按摩

在進行會陰按摩時,先要把我們的雙手進行完全的清潔和消毒,而後將雙腿張開像半蹲坐的狀態。再將鏡子擱在會陰部位的前邊,這樣便於對會陰部位以及附近情形的掌控。將手上擦適量的專用的按摩精油與會陰部位的附近,然後輕輕地將拇指緩慢地進入到引道的深處,向著直腸的方位進行會陰部位的按壓,動作要輕柔緩慢。當感覺到有稍微的燒灼感或者刺痛感時,可以稍等這種感覺消失後,在進行會陰部位的按摩。在對會陰部位按摩的過程中可以將拇指勾起輕緩地將引道的肌肉組織緩緩地向前伸拉,因為當孕媽進行順產時,寶寶的頭部就是以這種方式生出來的,會陰部按摩大約持續一分鐘即可。

2、順產時要配合醫生和助產師來進行生產

當產婦要生產時,被推進產房後,就要遵循醫生的意見,聽助產師的話來進行順產。這樣才有利於順利快速的將寶寶生下來,醫生讓憋氣就要憋氣,助產師讓會交給產婦應該怎樣用力,讓寶寶更好的順利生下來。

在順產時,媽媽們都會處於高度緊張和恐懼的狀態,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和自己的身體健康。媽媽們還是要儘可能的使自己保持冷靜的心態來進行生產,過度緊張的情緒會對順產造成影響。如果順產不成功,就要以側切手術來輔助生產,甚至會剖宮產。

3、時常保持盆底肌的鍛鍊

孕媽們懷孕期間需要時常對盆底肌來進行鍛鍊,還要時常將陰道與肛門的肌肉以收縮的方式來進行鍛鍊。在鍛鍊時要將肛門收縮住,持續十秒鐘後鬆開,依次類推每天可堅持做二百次以上。有有助於使盆底肌的彈性和柔韌性提高,同時也有助於順產時側切的概率降低,還能夠預防生產後的漏尿和脫肛的尷尬情況發生。

4、控制胎寶寶的體重

家裡的長輩都喜歡白胖小子,覺得這樣的孩子長的壯實,是一種健康的表現。但是科學的來講,如果胎寶寶的體重過大可未必是好事。因為,胎寶寶的體重過大對順產會帶來影響,從而增加生產的難度。

由於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現在的寶寶出生淨重也是在不斷的增加。全球公認的我國的嬰兒出生淨重在六斤左右,這樣的胎寶寶體重比較容易順產,相反體重越高的胎寶寶約不利於順產。如果胎寶寶的體重過高,在順產就會容易難產,需要進行側切來輔助生產,甚至需要遭受兩重罪來順轉剖才能夠生下寶寶。

因此,在孕期媽媽們要遵循醫囑,控制胎寶寶的體重。

5﹑合理膳食更有利於順產

孕媽們在孕期的營養是很重要的,因為,此時的你不在是一個人了,有一個小小的生命在孕媽的腹中在悄悄的長大。

首先,在確定懷孕或者再備孕期間,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葉酸和各種微量元素的補充。因為,在孕期孕媽和胎寶寶是需要大量的葉酸來支撐的,同時葉酸也是孕期必吃的,葉酸具有有效防止畸形兒的作用。因此,孕媽在孕期必須要遵循醫囑及時定量的補充葉酸片。

孕媽們要謹記,戒菸戒酒戒茶戒咖啡,以及各種的不健康的零食和冷飲等。並且要及時去醫院進行產檢,科學孕育。

其次,孕媽們要在飲食上格外的注意,一些高糖份的甜食最好不要吃,防止引發妊娠期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等情況。而且,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也要少吃的,這些食物是不利於孕媽和胎寶寶消化和吸收的,甚至會對孕媽造成腸胃負擔,引發便秘的情況,並且防止因為孕婦體重過高或者胎寶寶的體重過高而造成難產。

最後,肉蛋奶和蔬菜水果要合理搭配,多吃一些粗糧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同時粗糧中的粗纖維更有利於消化和吸收,有防止便秘的作用。孕媽們可以用出牛奶來煮燕麥片加入紅棗和葡萄乾來豐富顏色,調味,酸甜適口,營養更豐富。每天要吃些新鮮的果蔬來給身體補充營養,讓胎寶寶更好的生長和發育。

因此,孕媽們在懷孕期間不能夠太過懶惰,要進行適當合理的鍛鍊和按摩,同時在生產時要積極配合醫生和助產師來進行生產。而且要注意觀察胎寶寶的體重增長情況,防止因為胎寶寶的體重過大而不利於順產。還要在媽媽在懷孕期間養成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預防孕媽體重超標而給順產造成困難,從而來降低側切的幾率。

最後,有句話說的很好: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確實如此,原本弱不禁風的女子,在成為母親的那一刻,就變的堅強無比,那顆柔軟如蒲葦般的心也因孩子的存在變得堅若磐石。每一位女性將一個小小的生命帶到這人世間都經歷了一場浩劫,每一位母親都值得也都該被尊敬和愛護。


大俠大老虎


我生兩個孩子都是順產的,生大寶時,因為是第一胎,精神非常緊張,到最後一步沒辦法,給剪了一下(側切),生小寶的時就很順利,沒有撕裂也沒有側切,在醫院住了兩個晚上就回家了。

一、什麼是順產、剖腹產:

1、胎兒發育正常,準媽媽骨盤發育也正常,身體狀況良好,靠子宮陣發的有節律收縮將胎兒推出體外,這就是自然陰道分娩(順產)。自然分娩是最為理想的分娩方式,因為它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對孕婦和胎兒都沒有多大的損失,而且新媽媽恢復快。


2、準媽媽在分娩過程中,由於準媽媽及胎兒的原因,無法使胎兒自然娩出,或其他原因導致不能自然分娩的,醫生採取的一種經腹部切開子宮去除胎兒機器附屬物的過程。做腹部產要有依據,多數情況下醫生是支持自然分娩。

二、影響自然分娩順利的三個要素

決定分娩是否順利,有三個要素,產力、產道和胎兒。如果三者正常,產程就會順利,否則就會有困難,有可能在自然分娩時有撕裂或要側切,必要時候還要轉為剖腹產。

1、產力

產力是指把胎兒及其附屬物從準媽媽子宮內逼出的力量。包括孕婦的子宮收縮力、腹肌和肛提肌以及膈肌的收縮力。準媽媽在孕期可以針對產力做縮肛運動等這些鍛鍊,提升順產成功的可能性,減少側切的幾率。


2、產道

骨產道和軟產道是分娩胎兒的通道。骨產道指準媽媽的骨盤,大小、形態直接影響到分娩。軟產道是指宮頸、陰道及外陰,如果宮頸口凱泉、陰道沒有阻力,胎兒就能順利分娩。孕期可以多走動,活動活動。


3、胎兒

胎兒的大小、有無畸形及胎位是否正常。孕期做好產檢,有異常情況及時排查。注意控制孕期內的增重,以免造成巨大兒難產。


順產最怕遇到的側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怎樣才能避免呢?


上面三個要素都正常,準媽媽在產程剛開始時,可以在宮縮間歇做一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補充體力,隨著宮口開大,宮縮會越來越強,準媽媽可以通過深呼吸止痛法來調整,不要大聲呼叫,造成自己精神緊張,也浪費體力。當胎頭露出會陰口,助產士會要求準媽媽呼氣時,千萬不要用力,可以做短促的呼吸動作,以免胎兒娩出過快而撕裂會陰部。總得概括來說,準媽媽孕期做好產檢,自己鍛鍊產力,合理管理體重,在分娩過程中準媽媽一定要配合助產士用力。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小書蟲媽媽,每天為您分享安全實用育兒孕產知識,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小書蟲媽媽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順產時孕媽被剪一小刀又稱側切,大多數孕媽很害怕,因為一般側切以後會陰會腫脹疼痛好幾天,所以很多孕媽提起這側切就緊張。

側切一般在孕媽順產的過程中會用到的,當孕媽的陰道不足以讓寶寶順利出來的時候,醫生就會使用側切,尤其是頭胎的新手準媽媽,二胎生產的準媽媽一般不需要側切了。

是不是每一個頭胎的準媽媽都會被側切?

當然不是!

只有出現下面幾種情況,孕媽才會被使用側切: 在孕期,體重增加過多胎兒偏大,抬頭出陰道口困難,或者卡著出不來, 到了抬頭快出來的關鍵時刻,準媽媽不會用力,也是卡在陰道口出不來,

如何避免呢?

孕期科學飲食,把孩子的體重控制在3—3.5公斤左右就好,

產前去孕婦學校聽課學習,要掌握用力的技巧, 在產房與醫生配合,吸氣呼氣聽醫生指揮。

但是提醒大家,即使需要側切,對準媽媽身體的創傷也比剖腹產還是小很多很多,恢復起來也快很多,不要因為怕側切而選擇剖腹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陳慶華大夫


“順產也要被側切,反正是挨一刀,還不如剖腹產直接了當來得痛快,還省去順產宮縮痛!”這種觀念是不是很耳熟?!


順產全要側切是假的

事實上順產真的並非人人都需要側切呢!昭媽自己,還有身邊不少朋友,順產都沒有側切。需不需要側切,是看產婦條件及寶寶情況的。即使需要側切,傷口一般也在2-5cm,產後很快就能恢復。

如何避免順產側切

一般而言,只要孩子頭圍和體重不要過大,產婦生產時用力的方法得當,都是不需要側切的呢!所以想要避免會陰撕裂和側切,其實注意以下幾點就行:

1、孕媽注意控制自己和寶寶的體重,預防胎兒巨大是關鍵。所以,孕媽們加油吧,管住嘴、邁開腿,順產無側切不是夢!

2、分娩時用力得當。孕媽在分娩過程中要和醫生密切配合,掌握好呼吸和用力的節奏,不該用力的時候千萬別用力,聽醫生口令就好,緩緩用力,千萬別用力過,這樣會導致撕裂。

3、鍛鍊增加會陰柔韌性。孕媽媽孕晚期,可通過適當鍛鍊的方法,來增加會陰部肌肉的柔韌性和彈性。如括約肌鍛鍊,堅持每天繃緊陰道和肛門的肌肉,每次保持8-10秒。

 

哪些情況需要側切

臨床上,有下列情況的產婦,才會需要做側切。

1、會陰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症、水腫等情況,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要避免陰道水腫和發炎,前期宮縮時不要胡亂用力,另外指檢次數不要太多。

2、胎兒較大,胎頭位置不正,再加上產力不強,胎頭被阻於會陰時,一般都需要側切。

3、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者合併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等高危妊娠時,為了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縮短產程,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就要做會陰切開術了。

4、子宮口已開全,胎頭較低,但是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心跳節律不勻,並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5、藉助產鉗助產時。如果胎膜早破,產程延長,平時陰道和會陰有炎症、水腫等,則會陰處的切口癒合情況可能欠佳。加上產後排便、惡露排出,也可使切口受到汙染而出現發炎情況。因此,會陰切開以後,要保持局部清潔衛生,每次大小便以後要立即用淨水清洗,以免汙染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