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勒“吃貨”多

說起咱庫爾勒人的吃,近年來在新疆可謂名聲在外、無人不知了。外地人到了庫爾勒,常常驚歎於這裡的餐飲業之發達、餐飲市場之紅火,在嘖嘖稱讚的同時頓生羨慕之情。而好吃的庫爾勒人也常常為自己擁有的“口福”而沾沾自喜,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對庫爾勒人來說,親朋好友聚會,交流最多的就是關於“吃”方面的信息了。哪兒又新開了家飯店,哪兒又有了好吃的東西,永遠是最熱門、最受歡迎的話題。什麼龍山的紅柳羊排、六隊的饢坑肉、州賓館巷道、庫爾勒棉紡廠的小烤肉、團結路延伸段的柴火烤肉;什麼託布里其的“三大盤”、阿瓦提的啤酒鴨、大巴扎的烤包子、雞蛋麵;什麼塔指東路的柴火饢,鐵路小區的涼皮子、肉夾饃,說起來那是熟門熟路、張口就來。什麼哪兒的椒麻雞最正宗,哪兒的胡辣羊蹄最夠味;牛肉麵誰家的最好吃、手工面誰家的最筋道;什麼哪兒的抓飯地道,哪兒的火鍋麻辣;還有什麼大盤雞、辣子雞、餃子、餛飩、砂鍋、燒烤、小籠包、麻辣燙、羊雜碎、刀削麵、丸子湯等,大多數庫爾勒人都能眉飛色舞的說出它們中的“佼佼者”。說者津津樂道,聽者直咽口水,有心急者立馬呼朋喚友 “殺”過去先吃為快,誰讓咱是“吃貨”呢? 即使因為一窩蜂奔“飯局”常常碰見熟人,顯得有些尷尬也在所不惜。

近年來,大多數庫爾勒人把在外就餐作為和家人、朋友聚會的首選,已成為一種交流手段和生活方式。由於愛吃,庫爾勒人在吃上很捨得下功夫,對美食的追逐可謂不辭辛苦、不遺餘力。諸如來回打“的”就為吃一碗羊肉湯揪片子,開車到東站吃一碗涼皮子外帶倆肉夾饃不嫌麻煩,更有甚者,驅車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到尉犁縣吃一頓烤全羊,到焉耆縣吃一碗羊雜碎、涼皮子,到農二師31團的卡拉水庫吃一頓大盤魚,甚至千里迢迢從烏魯木齊往回帶一份“百花村”的涼麵也不稀奇。

庫爾勒人不喜歡“炫富”,親朋好友平時一見面就喊窮,都說沒錢,提起飛漲的物價更是一個個怨聲載道,好像連飯都快吃不起了。可每天一到吃飯的點兒,你就看吧:什麼打工的、經商的、機關的、學校的;什麼下崗的、練攤的、有錢的、沒錢的,紛紛出現在高、中、低檔不等的餐廳裡大快朵頤,尤其是有點名氣的餐廳,更是人滿為患。如此熱鬧的場面,別說外地人,就連咱自個都驚歎不已:庫爾勒人真愛吃、真能吃、真會吃、真敢吃。

民以食為天。如今欣逢盛世,國力日漸強大,經濟迅猛發展,收入逐步增長,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吃上自然不甘落後,咱庫爾勒人也不例外。俗話說,留住胃就留住了心。正是因為庫爾勒有這麼多美食,才使我們更加熱愛這座邊陲小城。那些四處漂泊的打工者之所以成為新庫爾勒人,那些步履匆匆的外地客商之所以看好庫爾勒,那些行蹤不定的中外遊客之所以青睞庫爾勒,美食功不可沒。

愛生活,愛庫爾勒,愛庫爾勒的美食。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庫爾勒人,衷心希望家鄉的美食越來越豐富,讓我們在忙碌和重壓之中偷閒享受舌尖盛宴,吃出一份好心情,吃出一副好身板,抖擻精神打拚人生。

(陳耀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