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越努力越焦慮的人,因為你們不懂“能力圈”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4篇職場文章陪你成長哦。

那些越努力越焦慮的人,因為你們不懂“能力圈”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等單位於2018年4月29日發佈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顯示,73.6%的中國城鎮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人僅為10.3%。

似乎這個時代,心理健康都成了奢望,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被各種“成功人士”所影響,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於是不甘平庸的人選擇用努力回應焦慮,考證,考級,學習各種技能,似乎一刻不停的學習才能夠讓自己心安一些。

但是,捫心自問,有多少課程是付了錢以後再也沒有上線過的?有多少書是買了以後用來壓泡麵桶的?白花了這些精力和錢後,你的焦慮有所緩解麼?

所以,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請對自己誠實一點,請別把忙碌當做努力,也請別把花錢當做學習。

舒適圈、成長圈與恐慌圈

說到提升自己的某種技能,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能力圈,這也是巴菲特在價值投資第一原則。能力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舒適圈、成長圈和恐慌圈。最裡面是舒適圈,最外面是恐慌圈,中間是成長圈。

在舒適圈,一切東西都是我們能力內的,熟悉的,做起來沒有困難,同樣也沒有新鮮感,無論完成多少次都不會增加新鮮的經驗,只會增加完成次數。

在成長圈,有一部分的新鮮事物是沒有接觸或瞭解過的,做起來有困難,但是努力可以克服,並在克服的過程中成長並獲取新鮮的經驗,這也是最適合成長的階段。

在恐慌圈,我們對面前的事物一無所知,無從下手,所以心中充滿了恐懼。

所以想要提升技能,最合適的方式是位於成長圈,既不會自我侷限,也不會過於恐慌。但是現實往往不能盡如人意,所以針對不同的階段,還是要有不同的策略。

那些越努力越焦慮的人,因為你們不懂“能力圈”

01舒適圈:選擇成長方向,向成長圈過渡

舒適圈,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最舒服的位置。此時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動力去驅動自己向成長圈前進。

有一天,領導安排我去統計這一個月公司的用餐情況,並向公司員工收取餐費。統計用餐情況是用微信接龍形式記錄的,我得把記錄導出到excel後再彙總成表格。

經過半小時的努力,我終於把數據複製粘貼到excel上,看著幾千個人名,一個個數出來肯定是不現實了,可是excel有沒有這樣的功能能夠統計區域裡樣本數據呢?

記憶裡肯定是沒有這樣的東西了,問人也不知道問誰。於是我遵循了“有不懂,問度娘”的良好習慣,打開百度,搜索“excel統計姓名公式”。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插入函數,選擇區域,選擇樣本,向下一拉,完成工作。用時十多分鐘,避免了又一個小時的重複勞動,效率提升了近6倍。

我的這次學習知識並運用,就叫縱向挖掘,excel基礎運用是我已經掌握的,而我不瞭解的公式就是已掌握的知識的進階,而經過這次應用,我下次遇到相似需求也就能夠處理的更快了。

那麼再思考一下,雖然用公式解決了人名統計的問題,但是從微信記錄裡導出人名還是手動操作的呀,這部分工作可以省下麼?答案是肯定的,python爬蟲可以實現,而且比我手動複製粘貼半小時省事多了。

而這就叫橫向挖掘,與已知事物相似或相關的知識,主動去了解,接觸,拓展。

現在就很明顯了,無論是縱向挖掘還是橫向挖掘,最重要的是--與自身需求或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領域。原因也很明顯,在這些領域人往往能迸發出最大的源動力,畢竟我要是沒有發現省時省力的工作方法,我就得用自己晚上娛樂的時間去加班了,還是沒有加班費的那種。

那些越努力越焦慮的人,因為你們不懂“能力圈”

02成長圈:能力圈擴張的黃金賽道

如果說能力圈三個部分做個比較,那位每個人於成長圈的階段時,進步速度無疑是最快的,因為既不會很難受,也不會太安逸,每一次進步都會鼓勵下一次的努力。

以我自身的經歷來說,以前我是很討厭跑步的,因為以前很胖,動一動感覺好費勁,但是現在減肥成功後,慢慢地喜歡上了一個人慢跑的感覺。

慢跑可以說是最孤獨的運動了,清晨或者傍晚,無人的公園,路上空無一人,耳邊只有風聲和耳機裡的里程數報數聲。

我一開始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連續跑3km,但是總是會因為肚子痛而半途而廢,經過百度查詢應該是是膈肌疼痛,降低速度,疼痛的時候彎腰等都可以緩解。然後我自己也注意跑步的時候多穿了衣服,用來保暖。跑步前充分拉伸、熱身,活動關節。

慢慢地隨著身體適應,我的里程數從3km到5km,發展到現在的8km,每次看到自己進步的成績後,信心也會隨之增加,而信心也是我挑戰下一階段的動力。

而現在的8km,是不是就是以前我的恐慌圈呢?畢竟如果3km都費勁那8km就是要命了。但是對於現在的我已經是成長圈或者舒適圈了,這就是自己的能力圈擴大的成果。

恐慌圈:能做啥做啥,總比不做強

雖然成長圈是最合適的階段,但是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例如領導安排了一個從來沒接觸過的工作,面對挑戰一下升職加薪或者放棄嘗試,收拾東西走人,我們有選擇的餘地麼?人要有風險意識,所以不管有沒有處在恐慌圈,我們都要考慮好應對措施。

那些越努力越焦慮的人,因為你們不懂“能力圈”

1.不要覺得你啥都不會,總有一些能做的。

如果說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教給了我什麼,那首要的就是沒有做不好,只有不想做。中國以前面對過這樣的疫情麼?只能說與SARS類似,但是這次的新冠肺炎傳染力要強得多。那麼面對如此大的挑戰,國家是如何做的呢?

武漢封城,十天蓋起來一棟醫院,政府一聲令下延長春節假期,強力號召14億人在家乖乖待著等等。看上去五花八門,實際上呢?可以總結為根據以往或者類似經驗,判斷哪些措施可能會有用,並去做就可以了。

經驗都是相通的,國家也好,人也好,切忌鴕鳥心態。面對困難要理智的分析,辦法往往都在自己的腦子裡,只不過沒有意識到或者不想去做罷了。

2.不要怕失敗,那些成功的人跌倒次數比你多的多。

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成功人士的講座內容偏少,雞湯偏多這一現象?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呢?其實很好理解,假如以站在臺上的成功者的視角來看待問題。這位成功者創業十次,九次失敗,第十次成功了,其中開過火鍋店,淘寶店,民宿,註冊過公司等等。

現在他站在演講臺上,面對臺下一幫想創業的小白,能夠提出什麼創業的建議呢?他不可能和小白擅長領域一樣,他也不知道小白擅長啥,更不知道小白資金量如何,家庭如何。那麼他能教給小白什麼呢?是不是堅定的信念?因為從他的經歷來看,九次失敗哪怕失敗一次,他都站不到講臺上去講述成功的經驗。

所以不論是創業者還是普通工薪,面對困難時,除了要有嘗試的勇氣,更要有堅定的新年,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摔倒在路上不願爬起來的人。

那些越努力越焦慮的人,因為你們不懂“能力圈”

3.多去找大咖吸取經驗。

人這一生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幸運的是全新的領域太少了,大多數領域我們都可以找到行業的大咖,並向他們求助,請教經驗。他們走過的路,摔過的跟頭,都可以為我們將來要走的路提供參考。這裡的大咖不光侷限於人,還有書、網絡、媒體等提供的知識也是可以參考的。

4.注意休息,不要讓自己垮掉。

無論怎麼說,身體健康永遠是最為重要的,注意休息,適當鍛鍊,不要當有命掙沒命花的傻子。

5.吃掉這部分恐慌圈後,總結經驗,再好好地獎勵自己一下,然後繼續前進。

經過不斷地努力,我們終會克服眼前的困難,就跟這次疫情中的中國一樣,困難不會打垮我們,只會讓我們更加強大!

這時,再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拿起筆和紙一一記錄下來,說不準不久的將來,這段經歷會成為一本暢銷書,而我們也會因此得到豐厚的稿費,誰知道呢。

但不論有沒有稿費,這都是自己的一次成長,好好獎勵一下自己,和好朋友聚一聚,讓自己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第二天開始,再進行新的征程。

那些越努力越焦慮的人,因為你們不懂“能力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