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因为你们不懂“能力圈”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4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那些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因为你们不懂“能力圈”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单位于2018年4月29日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73.6%的中国城镇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

似乎这个时代,心理健康都成了奢望,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被各种“成功人士”所影响,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不甘平庸的人选择用努力回应焦虑,考证,考级,学习各种技能,似乎一刻不停的学习才能够让自己心安一些。

但是,扪心自问,有多少课程是付了钱以后再也没有上线过的?有多少书是买了以后用来压泡面桶的?白花了这些精力和钱后,你的焦虑有所缓解么?

所以,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请对自己诚实一点,请别把忙碌当做努力,也请别把花钱当做学习。

舒适圈、成长圈与恐慌圈

说到提升自己的某种技能,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能力圈,这也是巴菲特在价值投资第一原则。能力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舒适圈、成长圈和恐慌圈。最里面是舒适圈,最外面是恐慌圈,中间是成长圈。

在舒适圈,一切东西都是我们能力内的,熟悉的,做起来没有困难,同样也没有新鲜感,无论完成多少次都不会增加新鲜的经验,只会增加完成次数。

在成长圈,有一部分的新鲜事物是没有接触或了解过的,做起来有困难,但是努力可以克服,并在克服的过程中成长并获取新鲜的经验,这也是最适合成长的阶段。

在恐慌圈,我们对面前的事物一无所知,无从下手,所以心中充满了恐惧。

所以想要提升技能,最合适的方式是位于成长圈,既不会自我局限,也不会过于恐慌。但是现实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所以针对不同的阶段,还是要有不同的策略。

那些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因为你们不懂“能力圈”

01舒适圈:选择成长方向,向成长圈过渡

舒适圈,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最舒服的位置。此时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动力去驱动自己向成长圈前进。

有一天,领导安排我去统计这一个月公司的用餐情况,并向公司员工收取餐费。统计用餐情况是用微信接龙形式记录的,我得把记录导出到excel后再汇总成表格。

经过半小时的努力,我终于把数据复制粘贴到excel上,看着几千个人名,一个个数出来肯定是不现实了,可是excel有没有这样的功能能够统计区域里样本数据呢?

记忆里肯定是没有这样的东西了,问人也不知道问谁。于是我遵循了“有不懂,问度娘”的良好习惯,打开百度,搜索“excel统计姓名公式”。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插入函数,选择区域,选择样本,向下一拉,完成工作。用时十多分钟,避免了又一个小时的重复劳动,效率提升了近6倍。

我的这次学习知识并运用,就叫纵向挖掘,excel基础运用是我已经掌握的,而我不了解的公式就是已掌握的知识的进阶,而经过这次应用,我下次遇到相似需求也就能够处理的更快了。

那么再思考一下,虽然用公式解决了人名统计的问题,但是从微信记录里导出人名还是手动操作的呀,这部分工作可以省下么?答案是肯定的,python爬虫可以实现,而且比我手动复制粘贴半小时省事多了。

而这就叫横向挖掘,与已知事物相似或相关的知识,主动去了解,接触,拓展。

现在就很明显了,无论是纵向挖掘还是横向挖掘,最重要的是--与自身需求或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原因也很明显,在这些领域人往往能迸发出最大的源动力,毕竟我要是没有发现省时省力的工作方法,我就得用自己晚上娱乐的时间去加班了,还是没有加班费的那种。

那些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因为你们不懂“能力圈”

02成长圈:能力圈扩张的黄金赛道

如果说能力圈三个部分做个比较,那位每个人于成长圈的阶段时,进步速度无疑是最快的,因为既不会很难受,也不会太安逸,每一次进步都会鼓励下一次的努力。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说,以前我是很讨厌跑步的,因为以前很胖,动一动感觉好费劲,但是现在减肥成功后,慢慢地喜欢上了一个人慢跑的感觉。

慢跑可以说是最孤独的运动了,清晨或者傍晚,无人的公园,路上空无一人,耳边只有风声和耳机里的里程数报数声。

我一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连续跑3km,但是总是会因为肚子痛而半途而废,经过百度查询应该是是膈肌疼痛,降低速度,疼痛的时候弯腰等都可以缓解。然后我自己也注意跑步的时候多穿了衣服,用来保暖。跑步前充分拉伸、热身,活动关节。

慢慢地随着身体适应,我的里程数从3km到5km,发展到现在的8km,每次看到自己进步的成绩后,信心也会随之增加,而信心也是我挑战下一阶段的动力。

而现在的8km,是不是就是以前我的恐慌圈呢?毕竟如果3km都费劲那8km就是要命了。但是对于现在的我已经是成长圈或者舒适圈了,这就是自己的能力圈扩大的成果。

恐慌圈:能做啥做啥,总比不做强

虽然成长圈是最合适的阶段,但是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例如领导安排了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的工作,面对挑战一下升职加薪或者放弃尝试,收拾东西走人,我们有选择的余地么?人要有风险意识,所以不管有没有处在恐慌圈,我们都要考虑好应对措施。

那些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因为你们不懂“能力圈”

1.不要觉得你啥都不会,总有一些能做的。

如果说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教给了我什么,那首要的就是没有做不好,只有不想做。中国以前面对过这样的疫情么?只能说与SARS类似,但是这次的新冠肺炎传染力要强得多。那么面对如此大的挑战,国家是如何做的呢?

武汉封城,十天盖起来一栋医院,政府一声令下延长春节假期,强力号召14亿人在家乖乖呆着等等。看上去五花八门,实际上呢?可以总结为根据以往或者类似经验,判断哪些措施可能会有用,并去做就可以了。

经验都是相通的,国家也好,人也好,切忌鸵鸟心态。面对困难要理智的分析,办法往往都在自己的脑子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想去做罢了。

2.不要怕失败,那些成功的人跌倒次数比你多的多。

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成功人士的讲座内容偏少,鸡汤偏多这一现象?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其实很好理解,假如以站在台上的成功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位成功者创业十次,九次失败,第十次成功了,其中开过火锅店,淘宝店,民宿,注册过公司等等。

现在他站在演讲台上,面对台下一帮想创业的小白,能够提出什么创业的建议呢?他不可能和小白擅长领域一样,他也不知道小白擅长啥,更不知道小白资金量如何,家庭如何。那么他能教给小白什么呢?是不是坚定的信念?因为从他的经历来看,九次失败哪怕失败一次,他都站不到讲台上去讲述成功的经验。

所以不论是创业者还是普通工薪,面对困难时,除了要有尝试的勇气,更要有坚定的新年,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摔倒在路上不愿爬起来的人。

那些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因为你们不懂“能力圈”

3.多去找大咖吸取经验。

人这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幸运的是全新的领域太少了,大多数领域我们都可以找到行业的大咖,并向他们求助,请教经验。他们走过的路,摔过的跟头,都可以为我们将来要走的路提供参考。这里的大咖不光局限于人,还有书、网络、媒体等提供的知识也是可以参考的。

4.注意休息,不要让自己垮掉。

无论怎么说,身体健康永远是最为重要的,注意休息,适当锻炼,不要当有命挣没命花的傻子。

5.吃掉这部分恐慌圈后,总结经验,再好好地奖励自己一下,然后继续前进。

经过不断地努力,我们终会克服眼前的困难,就跟这次疫情中的中国一样,困难不会打垮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大!

这时,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拿起笔和纸一一记录下来,说不准不久的将来,这段经历会成为一本畅销书,而我们也会因此得到丰厚的稿费,谁知道呢。

但不论有没有稿费,这都是自己的一次成长,好好奖励一下自己,和好朋友聚一聚,让自己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第二天开始,再进行新的征程。

那些越努力越焦虑的人,因为你们不懂“能力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