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40歲老來得子,小妾生下親兒後,李鴻章如何對待其繼子?

jucicy




官運亨通的李鴻章從曾國藩的手中接過了湘軍的旗幟,成為滿清漢人官員中的最高代表。李鴻章死後,有中國近代的大文人梁啟超為他寫傳,以記錄他一生的功業。

中國人常說福無雙至,李鴻章也同樣如此。在官場上如魚得水的李鴻章在40歲之前卻沒有生下一男半女,這件事讓他非常不開心。儘管他也用盡了許多辦法,卻依然不能開枝散葉。

李鴻章的政敵們暗地裡都罵他這是因果報應,壞事做多了才會斷後。這件事讓李鴻章非常難堪,但也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吞。既不能回應,也不能承認,這讓一輩子非常要強的李鴻章就像吞了一隻蒼蠅一樣難受。

李鴻章出生於1823年,最終在1862年他40歲這一年,過繼了他六弟李昭慶的兒子李經方。李經方出生於1855年,這一年剛好8歲。沒想到三年後,李鴻章就生下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李經述,10多年後又生下了一個李經邁。



儘管李鴻章有了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但他依然把李經方確定為自己的嫡長子,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在教育方面,李鴻章也一視同仁,給他們請了同樣的老師,並沒有厚此薄彼。

其實這也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在中國歷史上,在鄉村地區推行的是家族制。尤其是在李鴻章這樣的鄉紳家族中,最講究的是抱團。只有家族強大,才有個人的強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李經方是李昭慶的兒子,但同出一門,依然會視同己出。無獨有偶,袁世凱的養父袁寶慶也從他哥哥那裡包養了袁世凱,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來養。

李鴻章聘請了名師來教導自己的兒子,因為他主持了洋務運動,痛感學習外語的重要性,還讓李經方早早就學習了英語,並且還學了很多經世濟民的學問。



1882年李經方考中了舉人,花錢捐了一個候補知府。但李鴻章並沒有讓他去上任,而選擇讓他跟隨自己來經辦洋務,主要處理一些外交事務。

晚年的李鴻章曾經說過一句話,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侷限性。李鴻章由他同時期官員的很多問題,那就是對外國的事務知之甚少,尤其是一些外交上的規則,更重要的是一些關於國外的情報。

後來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前,遠在朝鮮的袁世凱敏銳的覺察到日本有侵略朝鮮的野心,他多次請求李鴻章向朝鮮增兵,以鎮壓日本的企圖之心。但李鴻章都不以為然,導致了朝鮮戰場的失利。

李鴻章這個人做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對內飛揚跋扈,對外卑躬屈膝。對於李經方同樣是如此,李經方一直活在李鴻章的陰影之下,受著自己父親的控制,難有獨自擔當一方大任的機會。

儘管李經方也做了不少事情,但基本上都是在李鴻章的主導下來完成的。他個人對於事件雖然有不同見解,但都不得不屈從於李鴻章的獨斷專行。



在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李經方就隨從前往日本進行談判。他強烈要求對日本態度強硬,但李鴻章都拒絕了,李鴻章苦苦哀求日本人給出讓步。在談判桌上哪有求出來的利益?最終清政府只有挨宰的份兒。

1904年的日俄戰爭俄國雖然打敗了,但沙皇態度強硬:賠錢沒有,要想打仗,咱們接著來。李鴻章和光緒皇帝缺乏這份勇氣,所以只有被日本人欺負。日本是一個小國,耗不起長期的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準備了多年,又打了一年多。日本國內的資源基本上消耗殆盡,甚至有不少日本的農民餓死,國內爆發了多起農民起義。只要李鴻章敢拖延下去,日本國內的矛盾就會大爆發。

但李鴻章對於日本國內的情況一無所知,清政府的情報工作非常落後。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鴻章的獨斷專行就變成了怯懦無知,李經方在這樣的情況下也無從發揮。



李鴻章死後,李經方和李經邁都先後擔任了駐國外大使,負責清政府的外交工作。後來李經方回國經過多方談判把郵電交通事務從外國人手中奪了回來,這也是他一生的最高光時期。

李經方的頭腦非常清楚,他們老李家的權勢都賴清政府所賜。因此在張勳復辟期間,兄弟二人非常賣力。當張勳復辟失敗後,他就躲在了大連。

晚年的李經方作為李鴻章的嫡長子在上海主持家族事務,把李鴻章生前的著作集結成冊。李鴻章的二兒子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在李鴻章去世的時候悲傷過度,不久也隨他而去。李經方1934年病逝於大連,時年80歲。

對比曾國藩的後人和李鴻章的後人,我們不能看出兩個人家教的不同。曾國藩的後人到現在為止出了幾百位名人大家,李鴻章的子侄輩出了不少億萬富翁,後來就慢慢的凋零了。後來的大文學家張愛玲就是李鴻章的外孫女,這大概是他的後人名氣最大的一個吧。


新知傳習閣


李鴻章1823年出生,18歲中了秀才,22歲中舉,中舉這年(1844年)娶了正妻周氏。婚後多年,直到1862年,他已經有40歲,卻膝下無子。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於是在這樣的思想下,他過繼了李經方。自從有了兒子以後,他的人生似乎變得更加順利,當年年底就坐穩了江蘇巡撫之位。


兩年後,妻室趙小蓮突然生下了李經述,李經方的處境一度變得很尷尬。

古人重嫡,李經方雖是老大,卻不是嫡出,日後李鴻章所有的資源,都應該是由嫡子繼承。

從1862年到1864年之間,李鴻章致力於平定太平軍的軍事行動之中,戰績卓著,他的前途是看得見的光明,所以,未來他的地位、財富,將會積累到一個無法想象的程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確定嗣子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李經述剛出生的時候,恩師曾國藩就說過:這是未來的輔國之人!老母親逢人就說:他的父親這樣有作為,以後他也會像他的父親一樣有出息!

然而,就在眾人吹捧李經述的時候,李鴻章卻明確表示:李經方才是我的嗣子!嗣子,放在帝王家,那就是太子,將來繼承皇位之人。


放在李鴻章的家裡,雖然未來不能稱帝,但是卻能優先得到父親的舉薦,在朝任職,還能繼承父親的爵位和絕大部分的財產。所以,李鴻章對於這個繼子,可以說是關懷備至。

實際上,李經方並沒有讓李鴻章失望,先是因為學識過人、書法甚工而中了秀才,21歲又中了舉人。

原本按照當時的規定,中了舉人不能直接在京任職,而是要去地方上做候補官,學習怎麼處理政務。

但是,因為他掌握了5門外語,更因為他嗣子的身份,所以不久後被留在了京城任職。在此期間,李經方訪問過日本,還多次陪同父親和列強交涉。


反觀李鴻章的嫡子李經述,此人之才比之李經方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在朝中只得了一個虛職,幾乎從未做過什麼事情,他多次向父親提出想入朝做事,卻屢屢被李鴻章拒絕。

這樣來看,似乎李鴻章真的像他當初所說一樣,把李經方當做嗣子來對待,但是,在他臨終之時,卻寫了奏摺,裡面明確提到:李經方才不堪用。

這是什麼情況?臨死給嗣子拆臺?這樣來看,似乎他對這個繼子很不滿意。

然而,實際上情況卻是,處理族裡諸多糾紛,他都是交給李經方來做,李李鴻章淡出官場後,他也經常把時局的變動寫信給李經方聽,信中經常會提到他本人的見解、主張,毫無保留,顯然這個繼子在他心中佔據了極大的分量。


為何一邊說“才不堪用”,一邊卻又對兒子如此推心置腹?其實,這裡還有一件秘事。

李經方此人對朝廷極為不滿,當年隨父親談判的時候,見到列強之嘴臉,由此早已不願意被朝廷統治。

當時皇帝出逃,人心動盪,甚至有英國官員來電,勸李鴻章自立,而李經方同樣也有此想法,所以他經常和父親密謀,希望推翻腐朽的滿清政府,可是一直被父親拒絕。

但是,李鴻章畢竟是一個儒生,受慈禧重用,可能生出了知遇之心,雖然明知道清朝已不可救藥,卻一直在竭力做一個“裱糊匠”。

但是,他的心中應該是認同兒子的主張的,所以一面打壓著繼子,讓朝廷不要重用他,以免生出事端,一面卻暗中引為知己,在書信裡和兒子表露自己的心跡。這樣既不失朝廷對他的期望,也能避免李經方捲入事端。

事實上,李經方也許就是因為受到父親這樣的庇護,這才得以活到了80高壽。所以,李鴻章對自己的繼子,其實真的如同當初的承諾一樣,是真的當成嗣子來培養的。


參考資料:《李鴻章傳》、《洋務之夢:李鴻章》、《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曆史漩渦中的重臣與帝國》


小小嬴政


李鴻章作為晚清的重臣,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但是在歷史上的褒貶不一,是一個爭議非常大的人,當然今天對於李鴻章的爭議就不說了,就說一下李鴻章的幾個兒子。

李鴻章一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李經方,次子李經述,三子李經邁。

李經方生於1855年六月初六出生,但是這個其實不是李鴻章的親生兒子,而是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的兒子,就是因為李鴻章到了四十歲還沒有兒子,所以過繼給李鴻章的。李鴻章對於李經方是非常喜歡的。

但是李經方剛過繼給李鴻章不久,其實李鴻章有了兒子了,也就是李鴻章的次子,當然也是親生的長子,李經述是李鴻章的繼室趙氏所生的,生於1864年,這個時候的李鴻章已經41歲了

但是趙氏體弱多病,也是經常臥病在床,所以趙氏的貼身丫鬟莫氏也是對他很細心的照顧,後來就由莫氏服侍李鴻章了,三子李經邁的母親就是莫氏,而三子李經邁出生在1876年,這個時候的李鴻章已經是53歲了,不得不說李鴻章還是很能幹的。

其實李經方在李鴻章四十歲的時候才過繼來,但是第二年李鴻章就有了兒子了,但是李鴻章對於李經方的喜歡是一點沒有少。即使李鴻章有了兒子,仍以李經方為嗣子。後來也是悉心的教導李經方,1882年的時候李經方考中了舉人,隨李鴻章襄辦外交事宜,1886年的時候就去了英國,擔任參贊。後來又出使日本。

其實後來李鴻章身邊經常是帶著李經方的,可以說李鴻章對李經方的喜歡比他得兩個親兒子都要多,比如說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當時李經方就在李鴻章的身邊,也是見證了《馬關條約》的簽訂的。而李經方能夠在仕途上這麼暢通無阻,一方面是因為他自己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李鴻章對於他的提拔可以說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李鴻章,也就沒有李經方的後來。李經方出使英國,沙俄,還有李經方是中國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這些都可以說是因為李鴻章的關係。

1934年九月李經方病逝於大連,終年80歲。


中國歷史研究所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科學上難以解釋。一個人多年膝下無子,但是隻要他領養了孩子,很快他便會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所謂的沖喜?)而那些領養的孩子命運便大相徑庭了。

李鴻章在晚清非常有影響力,人們對他的評價也兩極化。一來他確實對晚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二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都是李鴻章去簽署的。

筆者認為其實這本無可厚非,這些條約李鴻章也是在上級的指示下才去簽訂的,與他關係不大。最終的決定權根本不在他的手中,他不過是一個替罪羊罷了。

這樣的一個人,他四十得子又會怎樣對待自己的繼子呢?

李鴻章有一個繼子,他是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之子。因為李鴻章一直沒兒子,按照古代的習俗。六弟過繼了自己的兒子給李鴻章當大兒子,也正如我們開頭所說。

但凡是沒兒子的時候,再去領養一個,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孩子。那麼李鴻章如何對待李經方?

事實上,李鴻章還是很有氣度的。雖然有了自己的親兒子,但仍然將李經方視為己出,並親切地稱呼他為“大兒”。

李鴻章非常重視對李經方的培養,而李經方先天就比較聰穎,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很快就考中了府學廩生,也就是名列一等的秀才。這讓李鴻章非常開心。

不久之後,李經方就被接到天津直隸總督衙門上課,授課老師也是李鴻章託人待聘的名師。

李鴻章也有意讓李經方通過外交走上仕途,因此在直隸總督衙門學習期間,李鴻章還為他請外國老師,安排他學習五國語言。不得不說李鴻章為他創造的學習條件真的很不錯了。

而李經方最終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望,在5年後的鄉試中中舉,並且熟練地掌握了五國語言。

在李經方中舉後,李鴻章並沒有讓他繼續參加科舉考試,也沒有讓他待在家中等待朝廷的安排。反而是將他一直帶在身邊,讓他處理一些外交事宜。


實際證明,李鴻章的這個辦法確實比其他步入仕途的方法更加有效。四年後,李經方在李鴻章的推薦下擔任英國參贊,赴英處理外交事務。

李經方雖然起點不低,而且有李鴻章一直在為他的仕途出謀劃策,但是李經方並沒有在晚清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難道是李經方在外交方面沒有天賦麼?可是如果李經方在這一方面沒有天賦,李鴻章也不會向皇帝舉薦他擔任英國參贊。

原因到底在哪裡呢?筆者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李鴻章身上。李經方雖然飽讀聖賢書,而且精通五國語言,但是在他的外交生涯裡基本上都是在扮演李鴻章助手的角色。

他常常也很有想法,但他提出的所有與李鴻章不同的意見都被直接否決,這也讓他十分苦惱。


尤其是在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時,李經方有自己的策略計劃。但是李鴻章剛愎自用,完全不採納,最終在條約上畫押簽字。

其實筆者認為這是封建社會一些有才學的人的通病,因為自身比較有學問,所以會很清高。當然,自身有才學並且善於採納的學者也很多,不能一概而論。

李鴻章自視清高,剛愎自用,導致《馬關條約》的簽署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而李鴻章此時疾病纏身,所以李經方理所當然的就成了替罪羊,替父背鍋。

李鴻章為他提供了最好的教育,也一直在為他規劃人生道路,看似什麼都替他準備好了,可是就是沒有給他一個施展自身才華的機會。

李經方空有一身本事,卻一直活在別人的陰影下,自己的才華難以施展。最終也因為李鴻章的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矛頭指向了他,李經方的一生也算是鬱郁不得志了。李經方的這一生,成也李鴻章,敗也李鴻章。


史之策


李經方六七歲時是由李鴻章六弟李昭慶過繼給李鴻章。此時李鴻章年近四十。

三年後,李鴻章喜得嫡子李經述。這時李鴻章並沒有區別對待。

光緒三年(1877年),李經方與李經述在天津直隸總督衙門讀書,李鴻章委託洪汝奎為他們代聘名師,潛心科舉。後還隨朱靜山、白狄克學習英文。

李經方到也爭氣,於光緒八年1882年考中舉人,這讓李鴻章欣慰。李鴻章一生致力於富囯強兵,對於李經方的培養也是,考中舉人後沒讓他去外地當官,而是讓他留在身邊,處理外交事務。

經過磨鍊,李經方擔任過駐英參贊,並且代表清出使過日本,關鍵是在《馬關條約》簽訂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

李鴻章是否有偏心,這個外人不好評論,但總體而言,李經方過繼李鴻章之後,確實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當然這與李經方自身努力是分不開的。


普通男人學習


民間自古有“來窩蛋”的慣例,即某夫婦倆沒能生育或者說生下孩子也總是夭折,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收養別人的孩子,那這對夫妻就會有孩子出生了,而且成長得很順利。這不,晚清的李鴻章就是一個例子。

李鴻章晚年得子

史說李鴻章雖然娶了四個老婆,但直到40歲還沒有生下孩子,也不知道是李鴻章的生理問題還是他老婆的故障。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怎麼辦?李鴻章是當時的紅人,自然有人給他出主意,叫他收養了一個兒子,正是他六弟李昭慶的小兒子李經方。李鴻章也蠻看重他,視之為嫡長子。說來也怪,3年後,李鴻章便與趙氏夫人生下兒子李經述,1876年,李鴻章和側室莫氏又生得兒子李經邁。


李鴻章生下親兒子後,並未取消養子李經方嫡長子的身份,也如親兒子一般對待,從小對其重點培養。親自聘請名師,其中還有英,法,俄等外語老師。後來李經方學會了5門外語,尤其精通英語。參加科舉考試後,李經方中得舉人,從此,李鴻章總是把李經方帶在身邊,幫助自己處理一些外交事務,以便將來接任這個官職,這便也加速了李經方的升遷之路。

李鴻章對這個養子很是嚴格。李經方跟隨著這個養父,長大後經常為父親出謀劃策,而更多的還是按照李鴻章的思想辦事。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李鴻章的幕僚和李經方曾勸說李鴻章擁兵自立,建立漢室政權,怎奈李鴻章沒有同意,李經方沒辦法,更是對腐朽的清政府失去了信心。


李經方始終聽繼父的話,使自己空有一生才華也沒有用武之地,李鴻章用自己的思想捆綁李經方,沒有給李經方施展才華的機會。馬關議和時,李經方和日本伊藤博文據理力爭,最後還是李鴻章制止了兒子。李經方實在不放心,於是讓人把自己和大家的建議寫成紙條提供給李鴻章,建議父親在跟日本人談判時不要退讓,然而李鴻章並沒有採納。

甲午戰爭之前,李經方在日本幹過3年大使,比較熟悉日本國情,與日本官員也熟悉,對於如何跟日本週旋有自己的策略,可惜李鴻章根本不聽,最終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給日本。此事引起了全國民眾的憤怒,後來去臺灣畫押時,李經方在李鴻章和清廷逼迫下完成了最後的畫押程序,替父親背了黑鍋。


溥儀退位後,李經方居住在大連日租界,但拒絕為日本人做事,也不去朝拜滿州國,晚年基本不參與政事,1934年逝世於大連。

李鴻章雖然把養子李經方培養成人才,也成為了朝廷命官,但李經方一直充當的是李鴻章的助手,跟在他身邊做著遭人唾罵的外交工作,使得一生不愉快,有心想把事做好,可是受到李鴻章的阻礙,跟著落下一個賣國臭名,實在冤。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李鴻章是滿清末年的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在滿清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雖然很多人對李鴻章的指責非常的多,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李鴻章在當時中國的地位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幾乎是慈禧太后之下第一人。

李鴻章起初的時候一直沒有子嗣,所以為了避免無後,過繼了自己六弟的兒子李經方為自己的兒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經方將在李鴻章死後繼承李鴻章的財富,並且繼承李鴻章其他的一切。不過意外還是出現了,到了李鴻章40多歲的時候,他的小妾終於給他生下了兒子李經述和李經邁,這讓老來得子的李鴻章感到非常的高興。

在這種時候,他原來的繼子李金方的地位就非常的尷尬了,因為他不是李鴻章的直系後人,而李鴻章現在有了直系後人,如果按照古代一般的規律的話,他將無法再繼承李鴻章的財富。不過李鴻章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的不錯,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而是繼續確立李經方的地位,並且悉心栽培他。李鴻章重金聘請了一些外語老師來教李經方外語,使他能夠精通多國語言,後來又讓他進入外務部當官。

可以說李經方雖然不是李鴻章的親兒子,但是李鴻章確實把李經方當作親兒子對待。而且在外交戰線上,李經方可謂是李鴻章的左膀右臂。不管怎麼樣,李鴻章對李經方還是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只不過後來因為時局的變化,李經方未能夠成為李鴻章那樣的大人物。不過不管怎麼樣,李鴻章對自己的這個繼子還是相當不錯的。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李鴻章一直到四十歲,都沒有子嗣,民間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直到李鴻章與夫人趙氏生下兒子李經述之前,李鴻章就收養了一個兒子,這就是他六弟李昭慶的小兒子李經方。

李經方

說到李鴻章對這個繼子怎麼樣,用一個詞語來——視如己出,簡直再合適不過了,雖然當時李鴻章已經有了自己的親生寶貝兒子李經述,但他對李經方是和親兒子一模一樣的待遇,從小就對他重點培養,更是聘請了多國的老師來教李經方。李經方也比較爭氣,年幼的他就精通五國語言,尤其是英語,後來,李經方考取了舉人,但他放棄了去外省候補的機會,而是選擇了跟在李鴻章後面處理外交,事實證明,這條路可比自己單獨在外打拼,四處碰壁好的多了。

李鴻章作為晚清的外交大臣,處理的事物繁多複雜,李經方也算替他分擔了不少。在明白人的眼裡,這不就是培養李經方當他李鴻章的接班人嗎?所以李鴻章對李經方也更為的嚴厲。

李經方

但是後來兩人在思想上出現了分歧,李鴻章還是走一貫的“求穩”路線,而李經方確是敢做敢拼。當時李鴻章仍然是主導著大權,外交方面並不採納李經方的意見。這導致李經方覺得自己“英雄毫無用武之地”漸漸失去了一顆充滿熱血的心。後來他還替李鴻章背了幾次黑鍋,辛亥革命爆發後,李經方的官也沒了,但他仍然有著一身的傲骨,在日租界的時候也不願意為日本人服務。

總體而言,李鴻章對李經方其實是夠意思了,但是問題還出在李鴻章自己的身上,如果不是他剛愎自用,誰都不聽,可能不會背上罵名,李經方也不會鬱鬱寡歡。

李鴻章


眾志成城a


李鴻章作為晚晴四大名臣之一,大多人對他官場上的事蹟,還是耳熟能詳。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李鴻章的家庭瑣事。其實,李鴻章年輕的時候,也有一件非常煩惱的事情,那就是他雖然先後娶了四個老婆,但卻直到四十歲時,膝下仍然沒有一個子嗣。

要知道的,當時的李鴻章已經是淮軍的最高首領,後又因剿滅天平天國有功,被授予江蘇巡撫,封一等肅毅伯,賞戴雙眼花翎,可謂是榮譽之際。

但可惜的是,面對這樣崇高的榮譽和爵位,李鴻章膝下沒有子嗣可以繼承。 這樣等到他百年之後,李鴻章一脈不久徹底斷絕了麼?這顯然是李鴻章這種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知識分子所無法接受的。由此,他內心的苦惱可想而知。



在這種背景下,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就將他自己的小兒子李經方過繼給李鴻章,而李鴻章也正式將李經方收為兒子,並讓他作為自己的嫡長子,言外之意就是將來李鴻章的家業就由李經方來繼承。

但沒想到的是,三年後,李鴻章的結髮妻子趙氏為他生下兒子李經述,從血緣關係來說,李經述才應該是李鴻章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將來最有資格繼承李鴻章的所有家業。那麼,問題就來了,李鴻章的爵位和家業將來究竟該由誰來繼承呢?

面對這個問題,李鴻章並沒有厚此薄彼,還是依然選擇養子李經方作為自己的嫡長子,並且對待這個養子和親兒子一般,從小就對他重點培養,還請名師親自為其授課,並聘請了英、法、俄三種語言老師來培養李經方。這種培養方式,即使放在現在也是高規格。

在李鴻章的培養下,李經方精通五門語言,特別是英語,非常出色。以至於後來李鴻章的二兒子李經述長大後,就是跟著李經方學習的英語。後來,李經方參加科舉考試,考上舉人,不過他放棄到外省候補的機會,而是選擇跟著李鴻章工作,為李鴻章處理一些外交事宜。



當然,李經方的這個選擇,也很有可能是李鴻章的授意,因為如果到外省候補,那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更關鍵是,將來向上爬,那也是一步一個坎,對於李經方這樣的高官子弟,這實在不是什麼好選擇。

相反,他跟著李鴻章,那就是傳說中的京官,而且李鴻章親自帶著李經方參與外交的事,很明顯就是將來接他的班,繼續為大清搞外交工作。後來,李經方也不負所望,成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後來,在簽訂馬關條約時,最後的畫押,還是李經方替李鴻章完成的。

所以,等到李鴻章去世後,李經方就繼承了李鴻章的外交官職,並出任出使英國大臣,後來清政府成立郵政業務後,李經方兼任中國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至於李鴻章的爵位和家業,最後還是由李鴻章的親兒子李經述繼承,在李鴻章死後,他不僅承襲了李鴻章的一等侯爵,還繼承了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

不過可惜的是,李經述在李鴻章去世後沒多久,就因為悲痛而去世,其爵位和招商局又被李經述的嫡長子李國傑繼承。但僅僅過去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李經方被罷官,從此隱居大連。而李國傑的爵位,也從此作廢。李家唯一還拿得出手的家業,就只剩下輪船招商局。

但等到蔣介石北伐時,想把輪船招商局收歸國有,遭到李國傑的拒絕,於是蔣介石乾脆直接派自己手下的一個官員前去接管,對此李國傑自然不服,他便找到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花了一大筆錢讓他將老蔣的這個官員直接給暗殺了。

這下把蔣介石直接給氣炸,於是他直接派人將李國傑給抓了起來,隨後強行接管了輪船招商局。不久又藉口李國傑是個賣國賊,派軍統將他殺害。自此,李鴻章的家族,也徹底走向衰落。

等到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將其改組為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改革開放後,又將其重組為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其後招商局集團有發起成立招商銀行,成為新中國第一家企業投資創辦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我是趙帥鍋


李鴻章是晚清賢臣,雖然限於自己本身的見識,沒能挽救了晚清,壯大中國,但是他的大部分事蹟都是值得後人敬佩的。作為一個飽讀書籍的才子,他對於中國傳統的東西是極為重視的,所以對於“生個兒子”這種事情,是非常熱切的。但是很遺憾,直到他不惑之年才剛得了一個兒子。但是在這之前,因為一直沒有子嗣,他過繼了六弟的一個兒子,此時已經三歲,那麼剛得了親生兒子的他,會對繼子有不好的舉動嗎?



繼子來歷

李鴻章40歲的時候,還在為無後考慮,關鍵是他這樣的大官,如果沒有子嗣的話,就沒人能繼承他的家業。為了這些財富不會便宜了別人,他就把六弟的兒子李經方過繼了過去。因為過繼過去後, 這是他的第一個孩子,所以身份就是長子。如果沒有意外,這個孩子以後就是一等侯的繼承人,還要繼承父親的鉅額財富和人脈。

意外出現

然而,李經方去了叔父家後不過三年,許久沒見動靜的李鴻章的老婆,竟然意外生下了一個兒子。於是,李經方從此雖然還有長子的身份,但是家裡卻多出來一個嫡出的弟弟。而古代繼承家業的順序是什麼呢?就是先嫡子,然後才是長子,就連皇帝繼承也是如此,先考慮嫡子,然後才考慮長子。也就是說,此時他在這個家裡的地位,可謂是一落千丈。如果以後弟弟是個刻薄的人,完全可以給他少量的錢,然後將他打發出去。

李鴻章的態度

然而,雖然要了繼子後,只過了三年就有了自己的兒子,但是李鴻章卻對繼子依然很疼愛,而且依然承認他是“嗣子”。嗣子就是以後繼承自己爵位、家產的兒子,老李的這番做法,顯然是極為人性化的,這樣既沒有寒了老六的心,也讓繼子得到了應得的地位,還成全了自己的賢名。李經方從小喜歡讀書,父親給他請了京城的名師,後來他學得很不錯,還考上了舉人。原本當時的舉人是隻能先去外省做些後補的官職,算是“實習”,然後過幾年才能轉正,調到其他地方任職,但是他憑藉著父親的地位,直接在北洋任職。後來逐漸受到重用,這裡面除了他本身的才能外,還和李鴻章的支持有極大的關係。


其實,李鴻章也對自己生的兒子有過扶持,在1896年的時候,他受命去俄國談判,臨行前他奏報說自己老了,想帶自己的嫡子去,但是這個兒子讀書多年成了個書呆子,而繼子卻精通多國語言,還經常和外國打交道,所以最終朝廷啟用了李經方,而此時的他,已經辭官隱居多時。也就說,此時的他,已經在父親早年的幫助下完全成長起來,不再需要吃父親的老本了。

不過,李鴻章對自己兒子的私心也就這麼一次,後來就完全在和繼子一起做事,他們關係極好,並沒有因為繼子而有什麼嫌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