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能讓老人長時間帶孩子?說說你的觀點?

一杯仙


不是說所有的老人都不能來照看孩子,讓我們現在來說一下萬事包辦的老人帶孩子會怎麼樣?

第一,老人照看孩子會剝奪孩子很多機會。比如生活自理能力,老人帶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都比同齡的孩子都要差。

第二,老人帶的孩子很多都會出現哭鬧撒潑打滾兒等問題行為。

第三,不能等待。沒有耐心。

但老人帶出的孩子也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說孩子善良,熱情,活潑,節儉。不能一概而論。


開口吧寶貝


【彩虹老師分享】做了媽媽後,多數會有兩種情況:一種自己帶;一種老人帶。我是屬於堅定自己帶孩子的那一類,因為我知道我的孩子我一定要自己帶。

我母親去世較早,所以如果帶孩子的話也只能是孩子奶奶帶,我婆婆年紀不大,身體也還不錯,無論個人衛生還是飲食習慣都是很好的,愛讀書愛運動愛旅遊,是非常自律的一個人,很多朋友都說我只管生就好了,把孩子交給這樣的老人太放心了,婆婆也表示願意給我們看孩子,但是我和孩子爸爸商量後,仍然選擇自己帶孩子。

現在孩子幼兒園大班,回想一路走來,我覺得我最正確的決定就是自己堅持帶孩子到兩歲半。

一、為什麼我堅持自己帶孩子?

1、我堅定選擇自己帶孩子,不是因為不相信老人,是因為在我成長和做老師的一路中,我太瞭解父母特別是母親對於孩子的影響了,媽媽給與我的充足的愛和安全感,是我成年後面對所有挫折和困境,最有力的支撐,是我最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後也能向我這樣有關於媽媽的回憶。

孩子前三歲成長至關重要,如果可以,媽媽最好陪伴孩子度過人生初始最重要的時期。

當然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如果真的不能陪伴孩子前三年,媽媽們也沒有必要過於自責,無論如何,你都是在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努力。


2、我見過你說的這種情況,我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表妹家的孩子就是,因為妹妹考上外地的公務員,週一到週五不回家,週末回家,孩子就是姥姥一手帶大的。每次見面就看出孩子就明顯和姥姥親,週末我妹妹回到家裡,孩子還是黏著姥姥,和媽媽疏遠。這很正常,孩子和姥姥親是很能理解的,小孩子不會撒謊,姥姥那麼辛苦養育她她自然就會和姥姥親近,要不然不是白眼狼了。但並沒有出現你說的和媽媽頂嘴之類的。

很多次堂妹跟我聊天,說自己非常後悔當初的決定,但是這個世界無限可能,就是沒有後悔藥可以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就看自己怎麼取捨了。


3、老人辛苦一輩子,給老人享受晚年的機會。

老人一輩子操勞辛苦,我覺得雖然老人有看孩子的情分,但是也不要道德綁架。但是如果考慮道實際情況,真的無法看孩子,就及時向老人求助;如果老人不能看,就自己想辦法,沒有過不去的坎,都說“養個孩子窮三年”,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另外,自己帶孩子也有助於家庭關係,就拿我來說,因為我是自己帶大的孩子,給公公婆婆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時間旅遊,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婆婆遇到事情也很理解我,婆媳關係好了,全家人都好。

二、老人看孩子可能會存在的問題:

我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小區裡就多是老人帶孩子,看的多了,確實發現了一些不太好的方面。

1、過於嚴厲或者過於寵溺。

這兩種情況應該是隔輩帶孩子最常見的。

我婆婆是屬於過於嚴厲的一批,這也是唯一我不願意讓她帶的一個原因。因為她本身對自己就要求很嚴格,出門回到家要鹽水漱口沖鼻孔,吃飯基本都是按斤兩搭配,一天多少碳水多少蛋白質,這是個優點,但是我覺得我家是兒子,男孩子的天性還是要保護好的,不然不讓幹這不讓幹那,這個不乾淨那個不衛生,孩子會變得畏畏縮縮,不利於孩子的天性發展。

過於寵溺的例子家不用舉來吧,”隔代疼“是全國都普通的現象。很多習慣小時候不注意糾正,當上學再糾正完全來不及來。

2、安全問題。

老人看孩子的一般至少也得50歲左右吧,雖說很多老人身體素質不錯,但是畢竟腿腳也不靈活來,特別是學步期的孩子,一天的運動量大的驚人,對於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是給很大的挑戰,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知道好壞,一個不小心可能家出現安全問題。

同學家的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奶奶做飯,爺爺聽著收音機看孩子,孩子的眼睛被家裡假花的鐵絲劃拉了,孩子小不會表達,爺爺覺得沒有大事,沒有告訴奶奶,等到同學和老公下班回到家,孩子整個左臉已經腫脹的非常厲害來,去醫院經過檢查治療,仍然造成來孩子終身的視力傷害。同學疼的哭暈過去了,孩子爺爺也很自責,但是沒有辦法,孩子的傷害無法彌補來。


3、育兒觀念不一致,引起家庭矛盾。

這個是很多家庭都繞不過去的坎,老一輩和我們的育兒觀念肯定存在分歧。我當時帶孩子的時候,只要帶娃出去,小區的阿姨們就會輪番轟炸:

怎麼不給孩子穿開襠褲啊,大夏天還穿尿不溼多捂得慌?

我看你整天帶孩子都給孩子說話唱歌的,孩子話都不會說,他能聽懂了?

你管孩子管地太嚴了,小孩哪裡有不吃糖的,人家都吃!來,吃兩顆!

一開始還會解釋,後來家一笑而過來,說不通講不明的,就聽聽自己該怎麼做家怎麼做。


關於誰看孩子,我個人的觀點還是儘量自己看,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孩子關鍵成長期家那麼幾年,錯過來家錯過了;如果條件真的不允許,就教給老人看,給老人充分的信任,但是孩子成長中還是需要爸爸媽媽的用心,下班或者休息的時候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



彩虹老師有能量


老人多是包辦代替法,原則性不強,容易溺愛孩子,導致孩子要麼責任心不強,要麼四體不勤,不懂感恩,理所當然的認為所有人都該對自己好。而且,老人帶的孩子多,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不深,不利於孩子以後身心靈發展的引導,孩子會認為小時候不管,長大了獨立了才來管,會更容易形成反抗叛逆等問題,親子關係糟糕的後遺症。


刺蝟女孩闖天下


我們家是老人帶孩子,隔代對孩子更加溺愛,但也屬於人之常情。作為父母,要能以理開導老人,用事例引導老人,一味的忍讓和抱怨只會兩敗俱傷。


捲土重來未可期


老人帶娃或許會發生這些

一、婆媳關係不和

在國內,很多父母和孩子是沒有界限感的。老人覺得生活在子女家裡就是自己家。兩代人的觀念易發生衝突,有時候一兩歲的小孩吃手,媳婦不樂意了,認為是婆婆沒有把孩子帶好,有時候再加上之前的小摩擦,就會控制不住情況,大吵一架。兩代人很容易因生活習慣、教育孩子等問題,升級為婆媳之間的矛盾。因此,老人帶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懂得分割點在何處?不知何時該哄娃?何時不能由著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各杼己見,又互不相容。

二、教育孩子問題

寶媽與老人的教育觀念容易發生衝突,現在的孩子從小父母都開始教唐詩宋詞和簡單的英文。但是,老人覺得能解決孩子的溫飽、安全問題,就心滿意足了。老人與父母帶娃要分出側重點。父母上班時,可由老人負責看管,在家或外出參加戶外活動,休息日,工作日的晚上,由父母來帶,家長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撫養全部交與老人。另外,年輕人要與老人互相體諒、包容、加強溝通,多給老人講現代教育理念,教育孩子採取相同的教養方式,以免父母一套,老人一套,孩子不知該聽誰的。

三、孩子飲食問題

老人也心疼孩子,經常會買零食給孩子吃,孩子有什麼要求,幾乎有求必應。即使父母苦口婆心勸說的情況下,有時候,老人也會瞞著父母悄悄滿足寶寶,你說老人不說吧,他們也花錢了,也出力了,吵也不是,說也不是。

有位寶媽近來一直感覺很累,越長大越孤單,明明覺得自己學是個孩子,很快已經也為人母,生活的雜七雜八的煩心事接踵而來。女兒真的還太小,急一工作撇下她,錯過她這兩年成長最好的時期,會不會太自私,生了她卻沒有時間帶她,讓老人帶孩子,又心生愧疚。

老人帶娃溺愛孩子很潰見,表現在各個方面。衣服每天那兩套,每天吃的那兩種,各種溺愛事事滿足,感覺這叫縱容。她現在一天天的長大,她的思維、模仿能力、學習能力越來越強,脾氣也長了不少,我以後會不會因此而後悔。

有關專家強調,寶寶未滿三歲時,父母最好留在自己身邊,辛苦一些又有何妨!有的寶媽上班時擔心家裡的孩子,在家時又擔心公司,最後發現一個都沒顧全好。如果兩個選一個,我會全心全意去做,毫不猶豫地選擇女兒,因為女兒的這兩年一旦錯過就沒有了。

四、不給孩子規則

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不斷學習育兒經驗,帶孩子去玩時,給其講好規則,如果違反規則會怎麼樣,即使孩子受罰後,也讓他明白父母是先禮後兵。而老人不會講這些,犯錯了就要受到懲罰或者縱容。

兩個老人帶孩子去遊樂場玩耍,孩子一生氣就在地上打滾,臨走時號啕大哭不想走,被奶奶嚴厲訓斥,爺爺打了屁股。這就是老人帶孩子的一個弊端,事先不給孩子講規則,一出現問題,不是連哄帶騙,就是你看斥責動手。

五、老人溺愛孩子

老人帶孩子的弊端比較明顯,對孩子過於寵溺,無任何理由地寵愛孩子。有時教育批評孩子時,老人會不樂意,數落寶媽不對,大家都不開心。不讓老人帶,有時候又沒有時間,到家每天都是孩子臨睡覺的時間,孩子困了,就容易鬧脾氣,批評孩子吧,姥姥就不願意了,孩子哭,她也哭,我這麼一個淚點低的人卻哭不出來,只有氣憤、震驚和無奈。

六、限制孩子發展

很多老人帶孩子,害怕發生磕磕碰碰,幾乎不離孩子左右,這樣限制了孩子探索外界的機會,缺乏冒險性,只要認為可能有危險的就要阻止和拒絕,總擔心孩子萬一受到傷害了,無法向其父母交差。這或許與老人溺愛及個人年紀相關,年紀越大看孩子的體力不支。現在老人也開始玩智能手機了,一個爺爺坐那玩手機,他孫子跑開了,他都不知道,一個阿姨提醒他,才趕緊慌著去找了。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嘿呦喂哦


孩子嬰幼兒時期跟誰帶得多,就像誰比較多,聽誰的比較多。這是環境影響,他剛開始什麼都不懂,只有模仿帶他的人的言行舉止,對他的一切都熟悉信任,也有依賴。因為信任,所以他覺得都是對的,不允許別人質疑,誰質疑就跟誰急。

我從小跟我爺爺奶奶長大,也算是留守兒童,我對爺爺奶奶的感情,肯定比一年回兩次的父母的感情要好。我也覺得爺爺奶奶對我的愛遠遠勝過我爸爸媽媽的愛,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都是站在爺爺奶奶這邊的。我知道爸爸媽媽在外賺錢是為了我,但是我需要的是陪伴,是每天都可以跟他們在一起。有時我媽會抱怨老人家沒把我帶好,可我覺得他們哪怕是打我罵我也比媽媽長期不在家對我好。

所以我覺得你說的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難道你覺得你除了生下他,給他錢,他就會護著你,順著你,跟你一條心嗎?當初沒有帶他,現在就得接受他不如你意的行為。但是你要愛他所愛,特別是尊敬帶他長大的老人家,心存感恩的對他們,他是看得到的,會讓他覺得你是懂他的,理解他的。有不理解的地方,說出來好好溝通。他還是會聽你的。


翔睿媽


老人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幫家長帶孩子,這是家長的幸福。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如果是長時間的去照顧孫輩,那可能弊大於利。

1,從老人的體力和精力方面來講。老人可能自己覺著很健康,當然在經歷方面完全能夠勝任照顧孩子。但是不管怎麼講,老人在體力和精力上,和年輕人還是有差距的。長時間的去照顧孩子,老人的體力和精力未必跟得上。在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方面,或者同孩子的玩耍方面,可能同年輕人有著較大的差距。舉個簡單的例子,對稍大一點的孩子,年輕的爸爸,可以輕輕鬆鬆的舉起來,甚至抱著玩耍,讓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快樂,任由他去奔跑,或者是陪著他一起奔跑,一起去玩耍,甚至摔跤,甚至做一些相對劇烈的運動,但這些對老人來講可能就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照看孩子是一個非常辛苦的事,對一個年輕人來說,完整的去帶上一天的孩子,精力可能都有所不及,何況對一個老人來說,有時候可能真的是有點力不從心。長此以往,老人在照看孩子的效果方面會受到影響的。

2,從祖輩對孩子的感情來看。祖輩一般對孩子會更加的寬容,更加的溺愛。當然不是說每一個祖輩都會去溺愛孩子,從概率上講,老人溺愛孩子的可能性會大過父輩。如果老人長時間的去帶孩子,這種溺愛自然而然的會影響到會對孩子的教育,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說規矩不夠,造成有些行為無法無天,不受約束。老人對孩子的管教和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但是不一個層級的,從生物規律上來講,孩子對父母有著天然的敬畏,但是對老人則未必,所以長時間的老人帶孩子,對管教孩子是不利的,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是不利的。

三老人長時間得帶孩子,會造成父母角色的缺位。父母角色,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對孩子家庭倫理觀念的養成是極為重要的。老人長時間的帶孩子,父母給予關注、教育的時間不夠,這種家庭角色的缺失,會造成孩子對家庭觀念的不正確認識,會造成孩子家庭觀念的淡漠。現在我們經常說有些孩子養成了白眼狼,或者是不知道感恩,這和家庭的觀念的淡漠是有一定關係的。

所以說如果做父母的有時間還是儘量的多去照看一下孩子,不要偷懶。


獨孤三劍2020


我是二哥,二哥就是我,很開心能夠回答你的問題,以下的回答只代表個人的觀點,為什麼說不能讓老人長時間帶孩子,我給你以下四點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1、過分溺愛

2、過渡擔心小孩

3、經常威脅小孩

4、觀念不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d4dd6f287b2434e963b9c70e0bc61e5\

島民二哥


在我自己的經歷看來,是不希望給老人帶的,當然,不會每個人老人的思想一樣,給老人帶孩子之前你要考慮好,老人能補能給你小孩帶來正能力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