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危”與“機”,盤點中小微企業的六種死法

2020年的“危”與“機”,盤點中小微企業的六種死法

本文來自猩銳傳媒創始人兼CEO、財經專欄作家陳琦的公益直播課《2020年企業生存的“危”與“機”》

疫情期間,清華、北大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的現狀,其中一項是——如果不開工,企業還能維持多久?數據顯示,34%的企業只能維持 1 個月,17.91%的企業能維持3個月,僅9.96%的企業能維持 6 個月以上。

2020年的“危”與“機”,盤點中小微企業的六種死法

“預計本次疫情對公司2020年營收影響程度”這項中,29.58%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 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只有4%的企業認為下降幅度低於10% 。

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認為:收入突然降為0時,企業賬上的現金可用月數超過18個月,非常安全;超過12個月是相對安全;低於6個月處於危險邊緣;只能維持3個月,則處於危機之中。近期,美團公佈了2月份新增外賣騎手的構成比例,其中小微企業創業者佔13.8%,這說明已經有一批個體商戶創業失敗,重新尋找新的出路。

資本市場的劇烈震動導致股價暴跌,即便是現金流穩定的上市公司同樣面臨艱難的局面。

諾亞財富董事長汪靜波、董事殷哲和張嘉玉願意零薪酬,核心高管降薪40%,其餘高管降薪30%,海外高管無薪休假。房天下總部和地方主要管理人員工資減少1/3,取消職務津貼、取消車貼;全體人員工資減少1/4。上汽集團旗下上汽大通和零部件企業上海匯眾將會實施降薪方案。績效獎金級別越高折扣也越高,此外取消了年休假補貼、技術中心服裝費以及書報券等福利,一線員工全勤獎調整為生產奮鬥獎,將根據產銷量安排適時發放。

第一批倒閉的企業:兄弟連、K歌之王、百程旅行......

第一批求救的企業:西貝、老鄉雞、魅KTV......

無論是營收過億的新三板公司、還是中概股上市公司,或者是中小微初創型公司,加速他們衰敗和死亡的原因無外乎以下6點:

2020年的“危”與“機”,盤點中小微企業的六種死法

盲目擴張、反受其累:

前期盲目市場擴張,牽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疫情期間沒有進賬,但支出是在增加的,反受拖累。

重倉線下、疫情衝擊:疫情對線下業態的影響最大,如果前期重倉線下實體,損失也就越大。

資產負債、雪上加霜:原本公司財務就是負債狀態,疫情期間將導致負債激增,無疑雪上加霜。

還未盈利、命懸一線:如果前期公司盈利,賬面上會有一些正向資金,即便沒有,疫情過後也是能快速緩過來的,風險也相對小一點。

依賴資本、後方無援:很多互聯網公司是嚴重依賴資本的,覆巢之下無完卵,風險投資市場也不樂觀,基金募資越加艱難,投資策略從“投前”轉向“投後”,想要獲得資本輸血,難上加難,必將面臨後方無援的局面。

轉型困難、突圍艱難:不同的項目,它的基因是不同的,如果項目的基因就是線下業態,並且不適合線上模式,因此想要轉型突圍的成功概率是很低的。

現階段的疫情局勢從內控轉為外防,儘管情況明朗很多,但恐慌情緒會蔓延。除此之外,股市樓市雙殺、降薪裁員,工作和投資節節失利,消費者的財富縮水將進一步削減消費需求,所有的企業都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那具體該如何自救呢?

2020年的“危”與“機”,盤點中小微企業的六種死法

嚴控現金流:裁員降薪、股權激勵、低價出貨、縮減開支、調整賬期

向外求援:銀行貸款、股東融資、媒體發聲、政策扶持

戰略轉型:探索新業務、業務大瘦身、線上大融合

全員營銷:擁抱直播、流量開發變現、員工共享、打造創始人個人品牌

不要浪費一場危機,有危必有“機”,要把蕭條當做再發展的飛躍臺。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大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並且去適應大環境尋求逆勢反彈的機會。

2020年的“危”與“機”,盤點中小微企業的六種死法

行業機遇:宅經濟

疫情催熟宅經濟,一大波新的創業方向凸顯出來。眾所周知,創業最大的困難莫過於教育市場和用戶,疫情本身無疑就承擔了這樣的職能。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知識付費、企業服務、線上娛樂、生活服務等,都是可選擇的創業方向,順勢而為是可以提升創業成功概率的。

市場機遇:重新洗牌

疫情導致線下市場重新洗牌,原先固化的競爭格局被打破,大量的長尾企業被淘汰出局,市場份額被釋放,資產價格會降低。最近有很多朋友開始大量收商鋪,也有投資人以估值砍半為由投資優質資產,賭的就是疫後逆勢反彈、大賺一筆。另外,疫情之下會產生企業漏洞和社會問題,“漏洞和問題”產生需求,也就是機會。也將加速優勝劣汰,強者越強,弱者離場。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巨頭釋放的產品紅利也將成為很多普通人進階的關鍵,比如:直播、短視頻。

2020年的“危”與“機”,盤點中小微企業的六種死法

經營:倒逼改革

1.企業管理改革:對於企業而言,疫情相當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經過此戰可篩選、培養核心團隊,提高作戰能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學習阿米巴模式+合夥人模式,把組織架構變成一個個小單元組織,充分發揮靈動性探索新的業務邊界。另外,企業管理的數字化趨勢不可逆轉,儘可能用科技對沖企業經營中存在的不確定風險。

2.業務模式改革:在聚焦核心盈利業務的基礎上,拓寬固有業務的盈利邊界,這其中包括探索創新型業務、業務的場景化嘗試。舉例說明,近日上市公司藍色光標宣佈成立藍標大學,專注於為營銷從業人員提供全職業週期的教育培訓服務。這項創新型業務就符合了前面所說的業務模式改革,不僅拓寬了固有業務的盈利邊界,還鞏固了核心業務的地位。在未來,我們的企業要形成反脆弱力,無論是天災人禍,還是科技進步,我們都能做到適應不同場景化的業務創新。

3.認知改革:這次疫情教育了市場、用戶、資本,也教育了廣大創業者重新審視“創業”這件事,讓原本浮躁的創業氛圍變的現實。也讓他們更加重視財務和風控,更加腳踏實地。

管理:企業文化

面對疫情,我們現在打的是兩場仗,一場是經濟仗,肯定輸了,但儘量輸得少一點;另一場是企業文化仗,一定要贏,如果文化仗再輸了,整個企業就完了,我們一定要激發起夥伴們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塑造能打硬仗的企業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