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平均工資又出來了,你怎麼看?

鷹眼記錄


平均工資什麼都不能代表,最低工資標準才是顯示一個區域經濟實力的標準。以上海市為例,最低工資標準為2300,西安市為1460。這就是差距 ,城市裡一般會有70%的人拿著最低工資,高薪只佔2-3%.然後剩下的就是中等收入者,白領,公務員,企業中級管理人員,高危行業,平均工資一般會略高於中等收人者,以一百人企業為例,高管年薪一百萬,工人月工資3000,70名工人每年240萬工資,三個高管年薪也是240萬,那麼平均工資就達到6000了。


用戶3224027860


網上查了一下,2019年全國各地平均工資表已經出爐,有鼻子有眼,你還不得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老陳月薪只五千,隔壁住了王大仙;算命卜卦月百萬,富豪一擲萬八千。還有一順口溜:別墅住個張千萬,平房住個窮光蛋,別墅平房一平均,月入都過500萬。

行業不同,高收入者靠腦瓜賺錢,一年賺過千萬毫不費力;低收入者靠體力賺錢,月收入達到半萬就樂得屁顛屁顛,乃所謂有智者吃智,無智者吃力。下面的一張表是全國各地每多少人中有一千萬富翁?號稱“唯楚有才"的湖北丶湖南竟然表裡查不到,可見富翁之多。北京每83人中就有一人是千萬富翁,並列排名第20名的鄂爾多斯和福州,每630人中就有一人是千萬富翁。

可想而知,中國的已經超過中等收入家庭的人數之多。

平均工資不等於你的實際收入,是理論上的東西。如果說月百萬的個人算下來的平均只有一萬,只能按一萬給,打死他也不會讓你平均,這樣一想,我信!不信,咱不成了大傻瓜。


老狼48440790


我國最為官方的全國平均工資統計機構為國家統計局,每年度的統計年鑑裡,國家統計局都會公佈該年度全國的平均薪酬,最新一版的統計年鑑為《2018年統計年鑑》,對於平均工資劃分為兩類人員,一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為82461元,摺合6871.75元/月;二是城鎮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為49575元,摺合4131.25元/月。這兩個數據應該算是比較貼近實際水平的。

2019年剛剛過去不到20天,國家統計局尚未公佈《2019年統計年鑑》,所以2019年全國的平均工資暫且無處可查。網上目前可以查到的2019年平均工資,都是各個城市的平均工資,統計來源為各個招聘網站的求職數據。如下圖所示系收入排名的前20名的城市,其中北京以10910元排名第一,上海以10231元排名第二,這兩所城市也是僅有的兩所平均收入超過萬元的城市。

當然看到上面的平均薪酬不要氣餒,因為求職網站上發佈的平均薪酬一般都是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均的平均薪酬,很多打工者以及上了年紀的人,基本不會使用到求職網站,所以說這些求職網站上的數據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真實的平均薪酬水平。

舉個例子:以我所在的城市廈門為例,平均薪酬8147元/元,但是實際在廈門工作過的人應該知道,大部分在廈門的打工者,平均薪酬基本不會超過6000元。如下圖所示,系廈門本地的86923份樣本抽查數據,平均薪酬只有3804元,超過6000元/月的人數佔比只有16.7%而已,所以說求職網站統計的數據打對半差不多就是所在城市真正的平均薪酬水平數據。這類樣本抽樣的數據甚至比統計局的數據更加真實,畢竟統計局的數據很多都帶有一定的水分在裡面。

總結

不用去盲目追求高與低,從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錢夠用就好,人要學會知足常樂,攀比除了讓自己活得更累之外,沒有其他用處。


鯉行者


平均工資出來了,當個參考吧,瞭解自己的工資,處於什麼水平,看看自己是否又拖了後腿,也知道那些城市,收入更高更有錢景。

其實平均工資最沒意思,還有其他很多東西,以平均以後就很沒意思,因為真實的玩意兒都被平均這兩個字給覆蓋了。

一個富豪年收入10個億,一個高管年收入1千萬,一個小白領年工資都是10萬元,那麼這三個人平均下來有意思麼,沒意思,因為平均工資不能體現真實收入,差距太大了。

平均工資這玩意,主要是在統計學上,有一些研究項目可以用的比較有意思。比如年度平均工資歷史比較,十年之前與今年的平均工資對比等,這樣來研究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一些內在關係等。

當年的平均工資,其實說明不了什麼。不過,作為普遍的一種參考,也是有一點意思,比如網友所說的,今年又拖後腿了。

另外,作為一個收入象徵,通過平均工資,每個人也能基本瞭解,自己的收入處於什麼樣的“江湖地位”,為以後做一些準備。

最尷尬的是,簡單瞄了一眼,單純從工資角度來說,竟然達不到所在城市的平均水平,這個可是太尷尬了。因為上班的時間沒有那麼多。


波士財經


作為一個畢業一年的大學生,我只想說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ee50003bbdcf9330e9e\

小四月嘟嘟


不知道這個平均工資從哪兒來的,目前是沒有看到官方的數據,但是去年春季的時候,智聯招聘公佈了《2019春季人才流動報告》。 報告中顯示,2019年春招期間,全國求職者的平均薪酬為8165元,比2018年同期的7807元上漲5%,而北京2019年春季的平均薪酬為10910元,全國排名第一,相較於2018年的8822元,漲幅達到了7%。

本人居住的這座城市烏魯木齊,求職者的平均工資為7868元,我覺得這個數據,一點不可信。
求職者工資竟然比武漢、重慶、成都、蘇州、長沙還高?這咋可能呢?烏魯木齊目前的平均工資,也就4000出頭,即便求職者要求的7868元,扣除1000多,也還有6000多元,跟目前的平均工資差了2000多元,這個是沒有啥可信度的。

現在是動不動就喜歡搞一些平均工資,而且,動不動就平均了,這種平均,還動不動就非常高,一點不切合實際,我個人覺得,最有權威性的,還是每一年統計部門公佈的所在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裡面的城鎮居民收入情況。拿烏魯木齊來說,2019年年報還沒有出來,但查看2010年的《公告》,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01元,每個月算下來,收入3300多,這個還比較靠譜。

所以,再不要相信那些企業或者研究機構的所謂平均工資了,看了那個,你會發現,自己被平均了,自己嚴重拖後腿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看到2019年全國各地平均工資表已出爐,不禁仰天長談,我又拖國家後腿了。

19年是我努力奮鬥的一年,年終取得榮譽證書六項,工法成果三項。月工資應發4500元,實發3700元左右。對照一下這平均工資表,真有點愧對江東父老的感覺。

今年,我得通過努力爭取不掉隊、不拖國家後腿,追上平均工資。立下宏願,20年要獲得省級科技獎一項、工法成果一項、企業榮譽證書不低於四項。

同時,我還要深挖自媒體副業優勢,為頭條朋友貢獻更多優質回答,向平均工資靠齊。


涿沐清風


就這樣隨便看看,當個參考就行,不用太過在意。

一、平均工資沒有多大意義

每次平均工資出來,總有大部分人認為自己“被平均”了,拖了平均工資的後腿。但事實上,這個平均工資只是統計上的數字,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l 平均數受到極端值的影響。每個人的工資不同,把月收入百萬的人和月薪只有3000的工人進行平均,這樣得出的平均工資還有意義嗎?就比如把你和馬雲的工資進行平均,那你也是百萬富翁了。

1.平均工資受到地域差異的影響。

由於我國各地發展速度不同,經濟水平和物價水平也不同,生活條件、工資收入、消費支出都不一樣,這也就造成平均工資會受到地域差異的影響。

2.平均工資受到年齡、性別、工作行業、工作崗位等多種變量的影響。

不管每個人的特性,只是把大家的工資這一數據拿出來進行平均,得到的數據幾乎沒有參考價值。

二、個人感受與數據不一致

平均工資就是一個數字,並不能體現你真實的生活狀態。

比如,你在上海工資1萬,在鄭州工作卻只有月薪8千,但由於上海的物價水平比鄭州要高很多,所以在鄭州的8千工資能比在上海的1萬工資過得更瀟灑,還更容易存下更多的錢。

另外,平均工資也不能體現其他人真實的收入狀態。

比如,在北上廣,平均工資已經接近萬元或已經超過萬元,但這並不能表示大家普遍都是月薪過萬。恰恰相反,問一圈周邊的人,收入沒有過萬的人遠遠超過收入過萬的人。有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月薪過萬人數的佔比只有大致在10%左右。

三、不要把平均工資當作唯一的工資參考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要反映多數人的工資狀況,應該公佈的數據是中位數或者是眾數。但在現實中,要統計出職工的中位數或眾數難度實在太大。

其實,早在2009年,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馮乃林在接受採訪時,就已經承認只公佈平均工資有所不妥,他說:“我們統計中的最大的問題也就是現在我們平均工資的數不能夠反映出差異……一個普遍的大家的感受就是’平均工資’掩蓋了工資分配中的比較大的差異,或者說是不平等。”“我們現在一共有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數值可以代表這個平均額度,我覺得除了平均數,如果我們能夠發佈‘工資水平中位數’或者‘工資水平眾數’可能更容易被公眾理解。”

那為什麼只發布平均數卻不發佈中位數和眾數呢?馮乃林當時的解釋稱,“工資統計的算法就是用工資總額和職工人數進行比較,也就是用工資總額除以職工人數得到的這個平均工資。現在我們還沒有更細的從其他途徑統計工資的方法,所以現在只公佈平均工資。”

“如果要計算那兩個數(中位數和眾數)就需要每一個單位的每一個人的工資來計算,所以可能就比較困難……目前的條件不允許我們做這兩個數值,所以只能用平均數。”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2019年全國平均工資的話題,這個數據來自於1月7日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年冬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

根據這份報告的數據顯示,全國38個監測城市的平均月薪為8829元,同比漲幅為9.1%。整體來看,各地的平均工資水平都不低,很多人都感嘆拖了後腿,不過這個數據並不能反應真實的2019年全國平均工資水平。

一方面是此數據僅為冬季求職期的情況,只是某一時點的水平,另一方面這只是智聯招聘這一平臺能夠統計到的數據,樣本數不夠,一般統計的數據主要以網絡類及技術類工作為主,忽略了很多傳統的低端的工作職位情況,造成整體平均工資水平偏高。

2019年全國各行業的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我們可以看一下統計局公司的2018年全國各行業的薪酬情況:

根據數據來看,2018年各行業全部就業人員年收入為68380元,平均月工資為5698元,即便是2019年有所增長,應該也是在6000元左右的水平。從數據可以看出,信息傳輸、科學研究、電力等行業整體工資水平靠前,而住宿餐飲、修理服務等行業工資水平較低,以住宿餐飲業為例,平均月工資水平只有3800元左右。

並且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薪酬水平較高,而辦事員、生產服務人員薪酬水平則較低,以居民服務為例,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薪酬達到生產服務人員的近三倍。

再看分地區的情況,東部地區薪酬水平偏高,平均為74754元,而中部地區則偏低,為56605元。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還是較為明顯,這主要是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差異所決定的。

因此,對於近期大家所說的2019年平均工資水平,如果感覺到自己拖後腿了,也不用太過沮喪,一方面本身該數據並不能反應真實的平均工資水平情況,有一定的水份。另一方面,本身各行業、各地區以及不同級別的崗位工資水平就有明顯的差異,平均工資只是“被平均”的結果,咱們只要做好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爭取把自己的薪水漲起來就行了,沒有必要過度的去和別人比較。


財經宋建文


國家統計局目前暫未公佈2019年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網上熱議的是智聯招聘7日發佈的《2019年冬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報告顯示38個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8829元。平均薪酬絕對值環比上升1.5%,同比漲幅為9.1%。

網友每次看到智聯招聘發佈的薪酬報告,都覺得自己收入被馬雲等富人平均了。

不同機構統計平均薪酬的樣本、口徑都會不同,因此統計數據所具有的代表性也不同。智聯招聘做為國內大型人才招聘公司,其樣本量也比較大。

但是這份報告的分析樣本是以市場上白領人才供需薪酬為主,與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口徑相差較大。

國家統計局發佈公告顯示,2018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達到82461元,扣除物價因素,近40年的年均實際增長率為7.7%。

按此口徑計算,2018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為6871元。預計2019年應達到7200元左右,剔除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等繳費後,實際到手的工資水平應在4000-5000元。

如果這樣來分析,估計應該和多數人的實際收入水平相當了吧。所以,數據一出來,大家不要過於激動,多分析,多比較,以官方數據為主,其他數據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