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竹、梅為什麼被比喻為“歲寒三友”?

天香雲外飄


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

歲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中國傳統寓意指松、竹、梅經冬不衰,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松竹梅傲骨迎風,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三種植物組成,因其寒冬臘月仍能常青。

松、竹、梅被世人合稱為“歲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將其視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徵。而歲寒三友也逐漸演變成為雅俗共賞的吉祥圖案,流傳至今。


Jason688


中國古代文人喜愛寄物抒情,藉以自然物來表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堅毅不撥的青松,挺撥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冬梅,它們雖系不同屬科,卻都有不畏嚴霜的高潔風格.它們在歲寒中同生,歷來被中國古今文人們所敬慕,而譽為“歲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貞的友誼.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案是中國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築上常用的裝飾題材.歲寒三友也逐漸演變成為雅俗共賞的吉祥圖案,流傳至今.

“歲寒三友”的由來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捕入獄.經王安石等人營救,始得從輕定罪,安置黃州管制.黃州即今湖北黃岡.蘇軾初到黃州時,心情很苦悶.稍後,家眷來依,朋友來訪,蘇軾的心緒慢慢好轉,但生活上又發生了困難,便向黃州府討來了數十畝荒地開墾種植,藉以改善生活.這塊地,當地人喚作“東坡”,蘇軾便自取別號為“東坡居士”.蘇軾在東坡栽了稻、麥等農作物,又築園圍牆,造起房屋來.房子取名“雪堂”,並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裡,則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黃州知州徐君猷來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這房間起居睡臥,環顧側看處處是雪.當真天寒飄雪時,人跡難至,不覺得太冷清嗎?”蘇軾手指院內花木,爽朗大笑:“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意為風聲和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枝葉常青的松柏、經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開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徐君猷聞言,對蘇軾以“三友”自勵,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肅然起敬,從此更留意對他的照顧了.





天睛970


您好,我是復興小文花🌸。喜歡我的文字請和我一起來聊聊呀。

為什麼松、竹、梅被比喻為歲寒三友呢?這要從文人志士的嚮往說起,物對於人而已,有著精神氣概,實際上是人對於這類精神氣概的嚮往與追求。因此,我在下文中會分為以下幾點,來說明為什麼這三者被比喻成歲寒三友。

  • 歲寒之首:“松”的堅韌
  • 君子象徵:“竹”的氣節
  • 傲然之美:“梅”的怒放
  • 對“松竹梅”精神的推崇

歲寒之首:“松”的堅韌


孔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古人在最寒冷的時候,看到萬物凋零,一片寂然,唯獨松樹,依舊挺拔魁梧,傲立於冰天雪地之中。

驕傲如李太白,都為松樹讚歎不已。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清風無閒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

——唐·李白《南軒松》

松,代表了有志之士不卑不亢,不受惡劣環境影響的精神與氣質。“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他傳遞了人應當堅持自己正確的方向,不論外界如何,都絲毫不減堅韌。

君子象徵:“竹”的氣節

君子必當守節如竹。

竹與松不同。松的精神是堅定、是毅力,而竹的精神是蓄勢待發,暗藏生機。在冰天雪地的寒冬,竹無法像松一般傲然屹立,但卻在土壤深處醞釀勃勃的雄心。它在等,在等春天的到來。

此君志欲擎天碧,聳出雲頭高百尺。

只恐年深化作龍,一朝飛去不留跡。

——際智《詠新竹》

破竹之勢,銳不可當。

傲然之美:“梅”的怒放

梅花之美,是“天生麗質難自棄”、是“六宮粉黛無顏色”。但她的精神,卻是“傲然不爭”。她在萬物凋零是給人們以慰藉,在百花怒放是悄然離去。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紅梅凌寒開,春從冰雪來。

魯迅曾說,“中國真同梅樹一樣,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個樣子,一忽兒挺生一兩條新梢,又回覆到繁花密綴、綠葉蔥蘢的景象了。”

這就是中國人的氣概。她體現了幾千年來,文人墨客清高、奉獻的精神。“須知傲雪凌霜質,不是繁華隊裡身。”她不屑於與百花齊比美,卻帶來了百花盛開的希望。

對“松竹梅”精神的推崇

松茂而文,竹瘦而壽,梅寒而秀。

我們寄予了歲寒三友這些精神與氣概,實際上就是我們對自我、對一整個社會的自我約束與期望。歲寒三友使得中國人有了更深層次的精神世界,她既純潔堅韌,又傲然不羈。


復興小文花


松、竹、梅經冬不衰,傲骨迎風,挺霜而立,精神可嘉。因其寒冬臘月仍能常青,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1、常青不老的松

學松,傲寒不傲天。陳毅有首《詠松》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釋義:厚厚的一層雪壓在松枝上,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這青松又多麼純潔多麼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讚美松樹傲寒不傲天的品質。

“傲寒”,就是要不懼風雪,不懼嚴寒,不懼挫折,不懼重壓。

2、君子之道的竹

學竹,紮根不松根。鄭板橋有首《題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釋義:緊緊咬定青山不放鬆,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3、冰清玉潔的梅

學梅,報春不爭春。毛主席有首著名的《卜算子·詠梅》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釋義:風風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豔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在冰雪中俏麗開放的梅花,不是為了掠春之美,獨佔春光,而是默然奉獻。要不忘根本。梅花本素面,質樸最無華。

中國人讚賞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正是因為它們面對風霜雨雪而無懼、歷經數九寒冬而不凋。這種蘊含於內的頑強力量、外化於形的堅韌氣質,千百年來始終激勵著中華民族不畏風雨、不屈不撓、砥礪前行。



銘辰殿下


以這三物嚴寒不敗,來映射萬物凋零。 只是文人以物喻人而已!!


弄語


因松丶竹都是冬夏常青,不畏嚴寒,而梅花是不懼霜雪,迎寒而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