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愛折騰的另類皇帝——朱厚照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帝王中,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個頗具個性的皇帝。

他 15 歲登基, 年僅 31 歲就病逝。在位期間, 他多次離開京城, 一走就是幾個月, 甚至長達一年, 最遠曾到達陝西榆林、綏德一帶。即使住在北京, 他也常常衝破封建禮教和清規戒律, 做出令常人難以置信的咄咄怪事, 堪稱帝王中第一怪。已經當上了皇帝, 還要自封將軍; 放著皇宮不住, 偏偏要住豹房。諸如此類, 這個皇帝果然另類!

好玩愛折騰的另類皇帝——朱厚照


武宗朱厚照生於明朝弘治四年( 1491 年) , 是明孝宗朱祐樘的長子。次年, 即弘治五年, 年僅 2 歲的朱厚照就被父親明孝宗確立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 孝宗皇帝駕崩, 15 歲的皇太子朱厚照繼承了皇位, 宣佈改元“正德”, 故亦稱“正德皇帝”。


自封大將軍

1517 年, 韃靼小王子伯頗猛可率領 5 萬騎兵南下侵犯明朝邊境, 正德皇帝決定御駕親征, 朝中的文武百官鑑於“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被俘的慘痛教訓, 堅決反對正德皇帝御駕親征。正德皇帝不為所動, 下令解除了一名帶頭出面勸阻的御史職務, 其他官員這才不敢再出面加以勸阻。

好玩愛折騰的另類皇帝——朱厚照


4 個月後, 正德皇帝凱旋而歸, 得勝回朝。他非常得意, 下詔加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朱壽”, 並下令把繳獲的武器裝備陳列於皇宮門前, 命令宮中銀作局特製紀念銀牌, 穿上各色彩帶。然而這一切卻並沒給正德皇帝的臣僚們帶來絲毫的歡欣鼓舞, 相反, 翰林院全體官員拒絕向皇帝祝賀, 因為在他出關的 4 個多月裡, 京城的官員們幾乎完全同皇帝失去了任何聯繫。

第二年秋天, 韃靼軍隊再次侵犯邊關, 正德皇帝讓大學士草擬聖旨, 命令“威武大將軍朱壽”再度出征, 遭到了 4 位大學士的集體拒絕。有一位大學士匍匐在地, 淚流滿面, 說寧可讓皇帝賜死, 也不能做這種不忠不義之事。正德皇帝對此依然置之不理,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原有計劃進行。行軍途中, 正德皇帝又降旨加封“朱壽”為“鎮國公”, 不久又“自封為太師”, 這樣正德皇帝就變成了他自己手下的“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

這次御駕親征由於韃靼人避免接觸, 提前退卻, 正德皇帝只好無功而返。所以他剛剛回到北京, 群臣們就紛紛上書奏陳, 說京城無主, 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有位大學士公然質問正德皇帝說:“陛下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做而自封為公爵, 照此推理, 如果追封三代, 豈非要使先皇三代都同樣降級嗎?”首輔大臣的抗議則更為直率:“所謂的威武大將軍朱壽究竟何許人也? 如果並無此人, 就是偽造聖旨, 依法當處以死刑。”而正德皇帝對此照樣置若罔聞。


打造遊樂場

在日常生活中, 正德皇帝也往往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來。他剛剛登上皇帝寶座就下令讓人在皇城中為他修建“豹房”,“豹房”修好後他立即就搬出了紫禁城, 住在“ 豹房”裡, 直到 1521 年“崩於豹房”, 他再也沒回過紫禁城。“豹房”裡設有“獵房”及遊樂場所。在這裡, 正德皇帝除了處理日常政務外, 更多的時間和興趣則是在遊獵方面。

好玩愛折騰的另類皇帝——朱厚照


正德皇帝還常常不顧自己九五之尊的身份, 經常十分隨便地和臣下們混在一起。有一次, 他和臣下們在一起喝酒, 因為座位不分上下, 正德皇帝的席位上忘記了放筷子。事情發生後, 負責設宴的巡撫嚇得面無人色, 慌忙跪地請罪。而正德卻滿不在乎, 認為這只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好玩愛折騰的另類皇帝——朱厚照


他還曾多次扔下飾有皇帝標誌的專車、專輿不坐而去和別人同擠一部民用大車。他為祖母舉行葬禮時候, 因為下雨, 滿地泥水, 就下令文武百官免於磕頭。文武百官們只好抗旨不遵,“撲通、撲通”地跪在了泥濘的地上。


愛好出巡

微服出訪對正德皇帝來說也是家常便飯。1517 年, 他“微服如昌平”, 大臣梁儲、蔣冕、毛紀等追及於沙河, 苦苦地“ 請回蹕, 不聽”。直到御史張欽不得不在居庸關“閉關拒命”後,“乃還”。但正德皇帝並沒有因此放棄出走居庸關的念頭。不久後的一天深夜, 他“ 微服出德勝門, 如居庸關”, 並“ 出關, 幸宣府”。為了防止官員發現後橫加阻攔, 他特地命令心腹大臣谷大用親自把守居庸關, 嚴禁任何“出京朝官”從居庸關經過。

好玩愛折騰的另類皇帝——朱厚照


正德皇帝這種過於放縱的舉動與臣僚們的傳統觀念所形成的巨大反差終於導致了一場君臣之間的激烈衝突。這場衝突的導火線是 1519 年正德皇帝準備以“威武大將軍”名義到南方各省巡視。為了勸阻皇帝南巡, 全體監察官員聯名書諫諍。修撰舒芬等“百有七人”列隊跪在午門外, 要求正德皇帝答應他們的請求。因為正德皇帝對此置之不理, 官員們跪地的時間竟然長達 5 天之久。

金吾衛都指揮僉使張英竟然“ 自刃以諫”, 即用自殺的方式來規勸正德皇帝不要南巡。幸虧衛士及時發現, 奪下了他手中的刀, 他這才因此而“ 得不死”。其他官員也紛紛遞上奏本, 名為勸阻, 實則大有集體示威之意。緊接著, 掌管朝政中樞的文淵閣及大學士全部辭職, 後來經過正德皇帝“溫旨慰留”, 他們才勉強答應繼續留任。

面對群臣的極力勸阻, 正德皇帝大為震怒。他下令將兵部郎中黃鞏、下寺正周敘、行人司副餘廷瓚、主事林大輅等 39 人下錦衣衛獄。對不聽勸阻長期跪在午門外的一百多名官員每人廷杖 30, 結果有 11 人當場被打死或事後因傷勢發作而死亡。張英雖自殺未遂最後卻被正德皇帝“杖殺之”。最後這場衝突的勝利者當然還是正德皇帝, 只不過他南巡的時間因此而向後推遲了幾個月罷了。



《明史》裡點評正德皇帝, 說他“耽樂嬉遊, 暱近群小, 朝綱紊亂, 至自署官號, 冠履之分蕩然矣”。

的確, 作為皇帝, 正德怪異行動所導致的直接後果是王公貴族們紛紛強佔民田。他在位期間, 皇莊增至 300 多處, 他南巡給沿途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當地百姓紛紛棄業罷市, 逃匿山谷。由於階級矛盾日趨尖銳, 終於爆發了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 明王朝的統治從此更加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