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嚴歌苓,王安憶,鐵凝,方方,遲子建當代女作家的藝術創作水平?

S和M是神馬


四位的作品都看過,一個個說吧:

先說嚴歌苓吧!嚴歌苓的作品主任公多為女性,看過的作中《陸犯焉識》主人翁是男性,但裡面關於他的妻子和母親的描寫也用去了大量筆墨,同樣也算是一部描寫女性的作品。《補玉山居》《小姨多鶴》《媽閣是座城》《地九個寡婦》《鐵梨花》等都是絕對女性題材。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各個時代都有,這些女性都有很強的生命了,在任何環境中都有生存的智慧,她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漂亮,聰明,受男人喜愛,但卻不依附男性,獨立,自信。多鶴由於時代限制,獨立性體現的不強。所以說,從這些主人翁身上能看到作者的影子,漂亮,聰明!她的小說注重故事性,語言優美,特別是對話描寫,幽默,有特點,特別有吸引力,塑造的人物能立刻抓住讀者的心,讓人不由自主的讀下去。所以她的作品這些年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的更多,主要是源於故事講得好。

第二說說遲子建。她是東北漠河人,最冷的地方,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她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樸實粗獷,蒼勁荒涼,有一種壯美!四十年代有蕭紅,當代有遲子建,遲子建成就遠高於於蕭紅。遲子建的作品主人翁多是在底層生活的人,也是女性,是小人物,命如草芥,但在貧瘠艱辛寒冷的生活中,總會有一束紅紅的小火苗,照亮你,溫暖你,讓人感到人生值得!那些人生世俗的歡樂,庸常的幸福,小小的溫情,給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以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看過的作品中《霧月牛欄》《清水洗塵》《芳草在沼澤中》《親親土豆》《福翩翩》《世界所有的夜晚》《一罈豬油》等等都是這樣。《觀慧記》除外。她的作品根植於她所生活的那片土地,有永久的生命力。

再說說王安憶,上海人,她的文字裡有上海味,城市的,濃濃小市民的市井煙火氣息,很生活,很世俗,又很瑣碎,在瑣碎中又有一種腔調體現出來。她的文風和張愛玲有些像,都是上海的水土養出來的,多少都有些像。但有區別的是,張愛玲小說主人翁都有些病態,王安憶小說的主人翁要世俗的多,怎麼一種情形下都能活下去,活的儘可能講究一些。她的最好看的一部是《長恨歌》,看了不止一遍,語言描寫細膩,用詞特別準確。形容一種情形準確到直擊你的心。還有《妹頭》《我愛比爾》《小鮑莊》等。她的小說剛開始看稍顯囉嗦。越看越吸引人,所以愛者會非常愛,能找到的我一本不落看完,也買過幾本。

順便說一下鐵凝,她創作最好的時代是八十年代到

九十年代,最近比較少見。和其他幾位相比,算是產量底的,但官做的是最高的,目前是作協主席。看過她的《哦,香雪》,是她的成名作。後來的《笨花》《麥垛》《大浴女》《玫瑰門》,最好看的是《笨花》,從《玫瑰門》後我沒怎麼看過她的作品,因為看這部小說時,她的寫作風格變了,我沒怎麼看懂,所以以後沒有再看過她的作品,不知道近幾年她還有什麼作品沒有。

最後說說方方

從昨天我在頭條說方方日記,挺方方,結果遭到大批判,就差大字報了。發現好多反對方方的人連方方日記都沒有看過就開始噴。我都無語了,她就是以日記的形勢記錄的疫情期間的普通人的生活,結果那麼多人噴,罵。網絡暴力挺可怕,她不再寫日記的,噴子們估計也快住嘴了。

喜歡方方的小說,不是從喜歡她的語言風格,要說語言風格,遲子建,王安憶都比她語言風格明顯,她有時候就是直接講故事,平鋪直敘,文風樸實,不花哨。她的小說最吸引人的是故事,不是語言。是歷史灰塵下的個人的命運。哪些被砸中的人,歷史洪流滾滾向前,誰還顧及個體的命運呢,個體在群體面前像螻蟻一樣的命運,卻被方方記錄下來了。我最感動於這一點,她的小說主人翁不侷限於性別,男女都有。最早看她的目前記得是《桃花燦爛》,可能也有其他,印象不深了。這篇小說裡面的主人翁是男性,叫粞,是吃剩的粘到衣服上的剩米飯的意思,我驚詫於他的父母是有多不愛這個孩子才這樣起名。他的一個失敗的命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最後早逝,他有愛情,但你有保住,他善良敏感,他遇到了他愛也愛她的人,但這個愛情是個悲劇,不過方方給他安排了一個稍顯溫暖的結尾,那個和別人結婚的女孩給他生了一個孩子,以此證明,粞來過世間一趟。這部小說我看過有二十多年了,仍然記得很清楚,可見方方的小說有多好,有多深入人心。後來看她的《萬箭穿心》《軟埋》等,都是普通人的命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對方方的評價是,她不僅是一個作家,她還是一個時代的觀察者,記錄者,是一個有良心的人!對哪些噴她的,罵她的,過若干年以後,讓歷史評說吧,也許到那一天這些噴子們會有一絲悔意。

以上幾位女作家,如果從可讀性給這幾位女作家排個序,嚴歌苓,遲子建,方方並列,讀王安憶要有耐心,屬越看越喜歡的,鐵凝完全不想看了。


三不才能活好


1.嚴歌苓:以剛柔並濟、極度的凝練語言,高度精密、不乏詼諧幽默的風格為內在依託,與其犀利多變的寫作視角和敘事的藝術性成為文學評論家及學者的研究課題,在多個國家已開展嚴歌苓文學研討會。其創作的“王葡萄”、“扶桑”、“多鶴”等主人公開創了中國文壇全新的文學形象。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她吸收西方世界“文藝復興”以來所形成的對“人”的價值觀的透視,開始用西方文藝理論的價值判斷來重新審視“東方人類”。

2.王安憶:可以說在王安憶的創作過程中始終呈現出一種傾向,那就是捕捉蘊含豐富的主題意象,用以營造象徵化的、隱喻性的敘述空間,更是通過在小說中編織一連串的意象,通過意象疊加和組合的方式來結構和拓展敘述空間,使小說文本的敘述空間更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主題意象在作品中構建起與文本世界相呼應的象徵世界,由於象徵意義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它不顯示精確的語義值,這就使敘述的時空淡化了作品的情節線索和人物性格發展的內在邏輯,造成一種虛實交錯、明暗掩映的模糊風格。

3.鐵凝:早期作品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注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秸垛》和《棉花垛》,標誌著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期。

1988年還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它一改鐵凝以往那和諧理想的詩意境界,透過幾代女人生存競爭間的較量廝殺,徹底撕開了生活中醜陋和血汙的一面。

4.方方:方方作為中國當代重要的作家之一創作了一系列影響較大的作品。在方方的創作中她始終以知識分子情懷關注底層,進行底層寫作。可以說,底層寫作一直貫穿在方方的創作之中。在她創作的不同階段,底層寫作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5.遲子建:遲子建是中國當代具備世俗關懷精神和悲憫情懷為數不多的作家之一。正是這些來自生活本身的情感體驗傳達的真實,來自於作家內心的悲憫情懷,賦予作品打動人心的力量。一個作家能夠放低姿態,貼近民眾,貼近苦難,貼近被遺忘的角落和遺忘的群體,本身就是一種富有感召力的悲憫精神。

自殺、他殺、病死、老死……遲子建熱衷於死亡敘事,這或許因為死亡是人性的自然(按弗洛伊德的術語叫“死本能”),是人的宿命,也是對人性的自然來說最大的神秘。從萬物有靈的角度,人死之後靈魂才可以出竅,才可以獲得更大的自由,更好地表演來自大自然的神秘。遲子建喜歡在血緣關係問題上做文章,其原因也在於此。







銘辰殿下


這幾個女作家,除了遲子建,其他的幾個都與我的媽媽年齡相近。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對她們便有一種有別於對其他作者的難以言喻的特別情愫。

而這其中,我要特別談一下王安憶。

可以說她啟蒙了我!幼年時喜歡上文學,王安憶功不可沒。哪怕到了今天,我對她的喜愛和對她文學創作水平的肯定依然是十分堅定的。

十幾歲的時候,讀的第一本王安憶的書是她的中篇小說集《香港的情與愛》,用“一見傾心”來形容是毫不為過的。後來輾轉搬家,這本舊書始終捨不得丟掉。我想,評價一個作者作品的價值,“贏得讀者的心”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標準吧!至於文學地位,就交給那些以此為生的專家們去評說吧。


襟亞


這五位女作家都是當今活躍文壇的作家,她們的共同特點是多年來一直持續馳騁文壇,這對女性作家而言,實屬不易。這幾位作家中,最勤奮高產的作家當屬遲子建,她在長中短篇小說及散文領域都有不俗成就,她的小說一直潛心表現普通人的生活,敘事語言樸實自然,短篇小說以《清水洗塵》《霧月牛欄》《親親土豆》最為著名,中篇小說的創作量在當代作家中首屈一指,最具代表性作品有《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日落碗窯》《別雅山谷的父子》等,長篇小說有《偽滿州國》《額爾古納河右岸》等多部。王安憶的代表性作品有《長恨歌》《天香》《小城之戀》《小鮑莊》《流逝》等,她的小說敘事空間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都市弄堂裡的小人物在她的筆下有種淋漓盡致的美感。初讀嚴歌苓的小說,是她的長篇小說《綠血》,中篇《金陵十三釵》使她擁有更多讀者群,而一部《芳華》更使無數人如痴如醉,嚴歌苓的小說活潑不乏詼諧,敘事語言細密精緻,這在《陸犯焉識》《扶桑》等作品中多有體現,在這幾位女作家中,嚴歌苓的長篇小說創作量應該是最多的。鐵凝的作品富有詩意和時代的厚重感,雖然近些年幾乎沒有長篇問世,但中短篇小說創作依然保持一定的數量。其代表作有《笨花》《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永遠有多遠》《麥秸垛》《哦,香雪》等。方方無疑是一位直面現實的作家,在她的小說裡,我們可以看到底層人群絕望中的抗爭、堅守與不懈的努力,在她質樸的文字裡,我們能夠看到作家的勇氣和自信,其代表作有《軟埋》《風景》《萬箭穿心》《斷琴口》等,長篇小說《水在時間之下》曾入圍茅盾文學獎前二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