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產一線上經常抱怨發牢騷的員工,我會堅決給他辦理好手續予以辭退,你的看法是什麼?

職場三哥


舉個例子,可能不太恰當:如果你們家裡的事都由你做主,也就是說你是家裡發號施令的那一位,而你的伴侶卻時常就會抱怨發牢騷,你會怎麼辦?我想你可能有如下做法,第一、真誠的和對方進行溝通,找到對方不滿意的根源;第二、雙方產生嫌隙,經常吵架。但無論如何,你不太可能會堅決的要跟他分開,各過各的。

回到上面的問題,黑雪君不認同題主的做法。因為如此做法既不合法也不合情,你貌似維護了自己的權威,但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事實上你堵住了員工們的嘴。古語有云:“防民之口 ,甚於防川。”一旦洪水來臨,你將被徹底淹沒。

01、從法律上來講,如此辭退員工,易產生很多勞資糾紛

勞動法詳細規定了勞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企業要合法用人不得任性辭退員工,如題主這般做法就未免太過於武斷了。企業主動辭退員工即便協商一致情況下也是要支付經濟補償的,而你單方面強行辦手續就辭退,想必很多員工是不樂意的,那麼相應的勞資糾紛將會很多。

02、從情理上來講,如此辭退員工過於嚴厲缺乏人情味

前不久海爾的因為員工午休問題而飽受爭議。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企業的規定過於冰冷,缺乏溫情。員工僅僅抱怨一下,就要被開除,這無論怎麼說都太過於嚴苛了。缺乏人情味的企業也許紀律嚴明,但真有大風浪的時候可能就立馬倒下了。

03、如此辭退員工看似解決了矛盾,實際上只是讓矛盾藏了起來,而且更難解決

正常道理來講,遇有不順事情,抱怨一下,發幾句牢騷是人之常情。有人形象比喻稱職的領導的胸懷要類似於垃圾處理廠——回收、分類、加工。

用任正非的觀點則是“你抗拒什麼,什麼就會擴大。”領導耳朵軟一點,對信息要分類,那些有建設性,那些是無用的,那些是破壞性的,分門別類,針對性處理,爭取找到抱怨背後的問題,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其實,悠悠眾口,怎麼能堵住呢?面對員工的抱怨和牢騷,任何領導都會有一定的牴觸,但是把人家開除了,就真的沒有抱怨了嗎。只怕是彼時人家抱怨在嘴上,而此時抱怨在心裡吧。作為領導應該如何讓正確對待員工的抱怨呢?

一、胸懷寬廣

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作為領導一定要胸懷寬廣。人前背後抱怨幾句,發點牢騷,實屬正常。如果沒有抱怨,沒有牢騷反倒不正常了。

胸懷寬廣就是能接納各種聲音,如前文提到的領導者要有垃圾處理廠的胸懷,垃圾為什麼會產生,垃圾是不是可以變廢為寶。只有允許他們的不滿和牢騷有出口,你才能找到問題所在,及時補上漏洞。

二、制度建設

任何一個企業在正式的圈子之外,也有一個非正式的圈子。而抱怨和牢騷常常就在非正式圈子裡傳播。與其任由抱怨牢騷各種吐槽在非正式圈子裡發酵,不如給其正常通道傳播。很多企業都建立了上級信箱等,希望員工可以有抱怨不滿直接反饋。這種做法是好的,但員工們怕啊,萬一反饋不當是不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而華為的做法是設立了“心聲社區”,允許員工在上面自由討論、吐槽。而這個論壇也成為了華為高層瞭解輿情收集民意的重要平臺。

三、疏通機制

員工的抱怨牢騷是應該加以疏通的。抱怨有合理的,自然也有不合理的。合理的要找到問題所在,具有共性的形成明文規定妥善解決;個案的則具體分析,個別解決,將員工的抱怨情緒良性消解。

對於不合理的也不能掉以輕心,不少企業建立的壓力疏導室就是個不錯的嘗試。領導佈置任務太多了,可不就很不爽,去疏導室對著領導氣模打一架解解氣。總之員工氣順了,抱怨和牢騷自然也就少了。

希望以上分析和建議能回答你的疑惑。

歡迎關注@黑色的雪聊職場。黑雪君十年世界500強經驗,公司人事經理。每天和你探討不一樣的職場人生,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學習感悟。

黑雪說職


無能力的管理者,就會採取這樣的辦法,把員工給辭掉。其霸道嘴臉顯示無遺。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放下身段,傾聽員工發牢騷的原因,想辦法解決問題,達到雙贏的目的。


一簾幽夢一安永連


有牢騷不能說完全不正確,因為工作中有很多本該直接完成的反而走了彎路,是這位員工不滿因起牢騷滿肚子,在工廠這樣的事情很多,因為決定者聽了磚家的話而造成的改了領導認錯不行就的這樣幹,有局話我在廠內長說磚家是把撿但的工低複雜化這就是磚家。


用戶102073777039


說一下我上一個公司吧!半年時間辭職了4個同事,都是外派駐廠的,辦公室大小雙休、法定假一樣不少,外派駐廠的跟著生產沒有任何假期。工資和辦公室一樣,辦公室經理說漲工資說了幾次,結果都沒漲。我辭職的時候公司人事副總從8點談到11點半,隻字不提待遇問題,就說年輕人應該多付出。


天涯逝流風


這樣說,看你這個樣子你管理水平還差得很。


不要說認識我一一


一線員工經常抱怨發鬧騷,堅決辭退?!想問問網友怎麼看?

子佳的看法很簡單:

  • 要是你是老闆,工資給的足夠高,能快速補充到人保證生產線不亂,最重要的是這和狀態還能持續不斷地保持下去,那我得說一句,NB!你可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只要不違法缺德,咋幹也不能算錯。

  • 要是你就是一基層管理者,是幫忙打工的,那我覺得還是好好學習管理知識,分情況處理問題。管理從來不是簡單粗暴式的一刀切,這種搞法,遲早會把自己給“玩死”。

作為老闆,如果在勞資市場有著絕對的市場優勢,工資給的足夠吸引人,實話講:簡單式地開除掉“負能量”一線員工,在可以理解的範疇之內

老闆不是天生就一定是“簡單粗暴”式的,近幾十年隨著西方管理科學的引入與傳播,不乏老闆們去學習科學管理、人性化管理。

很明顯,至少最開始老闆也是希望能人性化關懷,與員工情同一家,員工好好幹活,賺到錢了,老闆拿大頭,員工拿小頭,大家皆大歡喜,良性循環。


但是實際上,老闆往往會產生失望,最後情緒失控,也就忘了什麼人性化關懷,怎麼簡單怎麼來,怎麼能快速解決問題怎麼來。

很最快速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換個人。畢竟,讓人改變,和換個人,後者明顯更快見效,也很簡單直接。(而且生產一線工作的可替代性也決定了損失較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老闆失望、進而採取簡單粗暴解決問題的情況?

一方面,老闆對員工容易保有較高的期望,覺得員工和自己一樣,會把企業真正當家一樣,什麼事都不計麻煩、不計成本,能有多拼就有多拼。

另一方面,員工在初次面試、入職初期都會刻意隱藏和包裝自己的形象,容易給老闆帶來好印象。

這本身就帶來了期望與實際的錯位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旦發生矛盾,老闆就會產生心理落差,從而產生不爽心理。

再加上大部分情況下,老闆對員工的評價也沒有可以量化的評價體系,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主觀判斷和感性認知,只會產生更大的評價誤差。

老闆開始失望、挑剔,自然給錢就會不爽快,員工也會產生不滿,因此不斷產生惡性循環,直到員工開始經常抱怨發鬧騷,老闆“忍無可忍“,選擇直接“換人”。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老闆有這種行為發生,當然肯定談不上支持,但是覺得可以理解,情有可原:

一方面是老闆個人期望太高,另一方面是對企業是絕對的“心血之作”的感覺,容不得半點瑕疵。

小結:在這種情況下,老闆只要給的工資到位,乾的好就用,乾的不好就換,尤其是換掉的還是乾的不好,還經常抱怨影響其他人的員工,子佳覺得在不違法、不缺德的情況,也算是市場經濟的自由選擇,無可厚非。

如果是個基層管理者,這種做法不僅於企業不利,也於自己不利,最終的結果就是“損企業利益,也沒利著自己”。

為什麼說同樣一件事,作為老闆幹了情有可原,基層管理者幹了就不對了呢?

其核心在於:

  • 老闆有決策權,可以根據情況變化,隨時修改政策,永遠保證對企業最有利;

  • 而基層管理者,作為企業上傳下達,管理文化的執行者,沒有決策權和影響力,一旦帶來負面效應,沒有權利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而且會因為保護自身利益,而出現隱瞞信息的舉動。

角色不同,權利不同,利益不同,思考點和行動不同,最終帶來的結果也會不同。

1、先說說為什麼對企業不利?

管理,顧名思義需要管人理事。

員工經常抱怨,作為管理者,第一反應應該是這個員工遇到了什麼問題,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哪些是其個人主觀意願問題,哪些是企業管理問題?

基於背後的原因,企業應該做出什麼樣的變化,來避免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不斷擴大蔓延。

作為基層管理者,作為企業觸達各一線層級的最前端觸角,一定要對異常情況極其敏感,並收集信息,做出判斷,以此給企業調整、決策的信息支持。

基層管理者因為不像老闆一樣有決策權,既保證不了高額的物質激勵,也保證不了後續人員的及時補充,完全是基於自己管理爽快而採取簡單粗暴式的管理方式:

  • 這樣做一方面,掩蓋了真實的企業問題,讓企業錯過優化改進的機會,

  • 另一方面,也容易破壞企業形象,在薪資、福利、環境等一線崗位人員在乎的事情如果沒有變通和決策,會極大打擊和破壞其他人員對企業的印象。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刀切式的粗暴管理,即使其中70%是確實員工有問題,剩餘30%的不當處理,也會給企業帶來傷害。

尤其是基層管理者缺乏增加應對措施的權利,更會放大這種傷害的可能性。(老闆可以隨時決策改善工作環境、增加工資水平、提高福利、表彰先進等各類方式,來衝抵這種方式帶來的傷害,把損失降到最小)

2、為什麼說對於基層管理自身也不利?

很顯然因為第一點的容易給企業帶來傷害,一旦出現問題,基層管理者就會被老闆責罰。甚至於即使和管理者本身無關,也會因為一刀切式的做法被老闆遷怒,無故“背鍋”。

除此之外,如果想要從基層管理者變為中層管理者,獲得晉級加薪的機會,並在未來有更長遠的發展,這種管理思維和管理習慣也基本上阻礙了向上一步的發展。

當從基層管理者向上晉升時,情景發生了變化:從管理一線員工,變為管理基層管理者。

這個時候,粗暴簡單式管理最大的劣勢在於:

一旦隨時開掉基層管理者,就會發現並不像一線員工那麼好補充,容易影響業務開展;而且基層管理者的工作更加複雜,對團隊和公司的影響更大,其抱怨與牢騷更應該得以重視。

基於這種原因,一旦基層管理者表現的缺乏管理常識,也無法通過日常管理現象發現問題,站在系統性角度優化與解決問題,就很難有機會再進一步。

小結:作為基層管理者,其與老闆的角色區別,決定了採取一刀切式的粗暴管理,既對企業不利,也堵住了自己的上升通道,子佳覺得這種做法“百害而無一益”,絕不可取

結語

對於經常抱怨發牢騷的員工,即使同樣是採取直接勸退或開除的做法,身為老闆身份和基層管理者身份,子佳也是不同的看法:

  • 對於老闆,其他條件到位,不違法不缺德,理解但不支持,情理之中;

  • 對於基層管理者,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都是“百害而無一益”,絕不贊成;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這句話,無論是對於企業方還是員工方,都值得深記於心。


我是子佳看職場 ,大型集團HR總經理,聚焦求職面試、加薪晉級、人際關係、勞資糾紛,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子佳看職場


對生產一線的職工發牢騷問題是否應該辭退?這個問題應該用一分為二觀點去對待,首先調查研究為什麼發牢騷?看他工作中表現怎麼樣?如果表現好,因分配不合理發牢騷就應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化解矛盾調動職工積極性。如果純屬搗亂影響工作可按規章制度,獎懲辦法處理,給予改正的機會以觀後效。如果是由於領導任人為親,讓和自己關係好的人幹輕活,讓部分腳踏實地幹工作的人幹累活,當分獎金時,幹活好的職工開錢少,幹活少的開錢多,甚至都佔職工名額,由於關係好,在單經常不上班不幹活,並且沒人敢惹,開錢一分不少,這種情況許多的國企業單位都有,有的一個班組定員三十人,去掉這些特殊職工幹活的只剩十五六個人,任務每月必須完成,這十五六個人每月要完成三十個人的任務,其餘人員不知去向照樣開支,請問這樣單位職工發牢騷難道不該嗎?這樣情況職工有權辭退領導嗎?這就是許多企共存的效益不好的問題,沒有一個領導上報工作時,把這種實情彙報的。都只報好的,所以職工對這種不正常現象發點牢騷還過份吧?還有的下層領導得點職工的小恩小惠,送點小禮,就可以找各種藉口給送禮的在家不上班,去幹第二職業,單位照樣開支,持續多年至今仍無人過問?一個單位的好壞,不分國營企業私營企業,首先有一個完整的規章制度,有公正嚴明的好領導,有標準的定額工作量,技術標準,和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流程,有逐級負責制的落實直至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按章辦事,無空可鑽。有一個好企業領導過硬的領導班子,才會帶出過硬的,能打硬仗的技木團隊,帶出拿得起來放的下去的職土隊伍。處事公正,職工隊伍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隨便說,也無牢騷可發。凡是出現職工隊伍沒戰鬥力,不團結及內鬨,首先領導多查管理層原因,從自身查問題找原因,多做自我批評,沒有解不開的難題。


王警濱


你也不聽他們有啥意見,能否改進,你這樣做法,我是老闆,先炒了你。


用戶4013209598265


你好。在職場多年,站在一線工人的角度上,我可以說,在你不瞭解員工常發牢騷根源時,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你自已的損失。因為,發牢騷者除非個別是有目的故意,多數是因為管理出問題,或製造出了不平導致員工不滿。並非工作不勝任,有的甚至於就是“老黃牛”類的優質員工。

首先,受益者是不會發牢騷的。就象在工資方面同工不同酬,滿意的人別說發牢騷,生怕別人知道拿多了,總是會想辦法掩蓋著。

靠發牢騷來排洩不平,多數人老實。因為通過正面的渠道,肯定無法去解決,也沒有解決他的問題。他又不願意放棄這份工作,要麼就是忍著,要麼只有靠發牢騷來找安慰。在不平面前,脾氣不好的人會選擇直接給你幹一仗,或者馬上就會走人,根本忍不住讓你去炒他,因為他們忍不了。所以相對而言,愛發牢騷者通常都是心有怨氣的老實人。如果不願意去了解他的訴求又解決不了他的訴求,還不讓怨氣適當排洩,真不是好主意。如果你提供的這份工作,對他的家庭非常重要,或者說是他收入的主要來源,就因為牢騷隨便炒掉他,真的不妥。一個老實人的積怨爆發,後果會更麻煩。

其實管理者完全可以通過員工表達的不滿,多聽各方的聲音,來完善自己的管理。兼聽則明。表面上看一團和氣,不一定就是好的員工。最難防的就是溜鬚拍馬笑裡藏刀之人,但凡能說出來的不滿都不會構成太大危害。要走進牢騷者心裡,找其不滿根源,然後決定會更穩妥一些。


羅山農民工


你是什麼東西光說開除,你也不瞭解一下員工在抱怨什麼為什麼抱怨,是不是顯得你本事大能耐大而於眾不同,遇事先從自身找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