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率“機”鬧春耕

3月24日上午,記者跟隨全省春耕生產報道組深入漢壽縣毛家灘鄉採訪,剛走進漢壽縣金穗農機專業合作社,63歲的理事長童曉華便把我們帶進基地的稻穀烘乾中心,介紹起他們今年新購進的10臺烘乾設備。

合作社的“機械倉庫”裡,插秧機、拋秧機、點播機、無人機、旋耕機、排灌機、烘乾機等各種農機設備一應俱全。這些“神器”向我們昭示,這是一支名副其實的“機械化部隊”!

走出合作社大本營,放眼田野,我們見到的是一幅人機協作的春耕圖景:一臺臺農機穿梭在原野,翻耕整地;三三兩兩的社員培管于田間,清溝瀝水;早稻集中育秧示範片內,秧苗正在茁壯成長,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了40多年的童曉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他逐漸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從1991年開始經營米業,創辦了常德市金穗米業公司,成為全省有名的“米哥”;2014年,他註冊資金800餘萬元,成立了漢壽縣金穗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73個農機大戶抱團取暖;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合作社入股加盟湖南澤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強強聯合,一舉躋身國家級專業合作社行列。目前,合作社擁有價值2300多萬元的農機設備128臺,共享農機服務中心的農機達285臺,實現了集團化融合、規模化經營、專業化裝備、智能化管理的目標。

行走在田間的機耕道上,年過六旬的童曉華精神矍鑠,健步如飛,他手指眼前的集中育秧示範片告訴記者:“這裡的秧苗在3月16日入泥,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培育,秧苗長勢良好,4月10日左右可以機拋、機插到大田。目前,大田已經翻耕了70%,農資儲備基本到位,現在是犁爬水響,後一階段就是‘起網見魚’啦!”

有了全程機械化作為後勤保障,童曉華和他的“盟軍”便以更大的膽識運籌帷幄,用硬核的實力決勝田野。他們在毛家灘鄉以及附近的鄉鎮流轉、託管土地6670公頃,拉開了春耕生產的漫長戰線,構架了“大兵團作戰”的態勢。合作社前端攜手農機專業大戶,將他們吸納為合作社成員,夯實了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實力;中端聯合澤豐農業公司,以公司流轉、託管的農田為依託,保證農機作業滿負荷生產;終端對接金穗米業公司,將合作社服務區域的稻穀按訂單收購,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糧食產業化經營的深度融合。

強將手下無弱兵。童曉華和他的73個盟友個個手中有“兵器”,人人都是農機作業的“老把式”,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毛家灘鄉牛路村的鄧四清是合作社中種田面積最多的農機大戶,去年種植100餘公頃水田,今年給別人流轉了13.34公頃,他們“父子兵”上陣,長期僱請5位民工,利用20多臺農機翻耕了86.71公頃水田,已經集中育秧1.33公頃。同村的金之理已年近六旬,他去年靠農機作業種植雙季稻賺了30多萬元,今年,他雄心不改,繼續種植31.50公頃雙季稻。太子廟鎮五福村的農機大戶黃勇明今年計劃“稻油”套作26.68公頃,種植雙季稻24.68公頃,對周邊農戶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金穗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員辛勤耕耘在前線,“指揮部”的智能化管理讓他們做到了合作共贏。合作社按照區域佈局,將農機作業項目、質量標準、績效評估、年度分配等內容,全部進入電腦軟件,在後臺進行智能化管理,充分保障了合作社及廣大社員的經濟收益。

童曉華現在已是農民企業家,但他仍然鍾情於“米哥”“老農”這些接地氣的稱謂,深信“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他表示,自己將用心、用力、用情當好“愛農村、愛農民、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的新型農民,率領“機械化部隊”服務“三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