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疫情過後的經濟及消費,大家怎麼看?

揚哥的vlog


我們來一起簡單聊聊~ 我們不用聊太大 太宏觀 僅說我個人對於疫情之後 我會如何消費 和帶來的影響~


1、我會如何消費~

(1)整體來說 會更保守 杜絕貸款 最大限度減少使用信用卡 花唄這些短期借貸產品 因為從這次疫情看 我們境外旅遊業還沒有復工 沒有收入 但是有國內房貸壓力 生存壓力 在這些壓力之下 我預估我只能堅持到今年6月 就會破產 ~ 讓我認識到 還是要有足夠的存款 才能抗住危機~

(2)如果有幸沒有破產 大環境恢復後 我也會減少自己的消費 用於儲蓄 應對下一次危機 當然我不希望有下一次~ 比如 星巴克就別喝了 喝速溶 牛排就別吃了 吃燉牛肉 紅酒就別品了 喝啤酒~

(3)努力工作 爭取獲得更多的收入 增加自己的儲蓄~

其實總體來說就是開源節流~


2、開源節流下是否會選擇保險 股市 或者其它理財~

(1)保險 我已經有過好幾份的 都是平安的 從體驗上看 我基本對於保險徹底放棄 具體不說了~

(2)股市 10年的老股民 還沒有解套 如果6月所有積蓄花完 將被迫割肉 這筆錢將用於後面3個月的生存 和支付房貸~ 之後短時間不會再進入股市~

(3)其它理財 以後我只放定期 和部分貨幣基金 主要還是要保守 保守 保守 並維持一定的靈活性~

總結以上 就是不在冒險去投資 還是要增加自己的儲蓄 做好危機應對~


3、行業中朋友的想法

(1)作為海外的旅遊業 今年我們業內已經共識 全年基本黃了 所以沒飯吃 正常~ 我們沒飯吃 沒收入 即便是疫情過去 也無力消費 所以對疫情後經濟刺激只有微小影響

(2)大多我們的客人 也透露 這次疫情讓他們在今年的收入銳減 所以大多人今年也放棄了出行計劃 更多的是在家裡恢復元氣 所以很多人應該不會報復性的去做疫情後的消費

所以我們判斷 可能在疫情過後 會有一個小高潮 大家去消費 但是更多的人將消費 和理財方面做的更加保守~ 我想這次的疫情會讓大家聰明起來~


4、復工的影響

我所在的菲律賓 現在有很多人失業~ 可以想到疫情過後 企業恢復生產的時候 會有一大波復工潮 這個時候 急於找工作的人會很多 企業可能會卡住位置 所以很多人的工資 還會低於疫情之前 這樣有可能更加降低了大家在很多市場上消費的積極性~ 我並不是悲觀 而是在菲律賓看到 很多人都在領救濟金 這些人 和以後能回到工作上的人 主要消費方向還是在最基礎的吃喝上 所以對於瞬間提升消費力 帶動經濟馬上覆原 恐怕還要有些時日


無量胖胖


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出口,投資。

出口今年不行,未來一定是在消費和投資板塊加大政策力度。 中國向全世界證明了他的強大。個人堅定的看好國內經濟。


開火車的種田漢


1三駕馬車

平時有了解過經濟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淨出口。現在疫情導致經濟下滑,未來必須尋找增長點。出口這塊肯定是沒戲了。只能在消費和投資上下手。很多人就在猜:那國家會選擇哪個呢?然後準備開始壓注。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


2消費

當下,保GDP已經不是第一位了,最重要的是穩就業、保民生!三月份的國家發改委例行發佈會就說了:

目前,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正在顯現,受影響較大的,在行業上主要是消費類為主的生活服務業,在市場主體上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重點群體上主要是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我們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六穩”工作要求,全力以赴穩住就業。

你想想,現在很多餐館還不能開業,勢必會造成大量的廚師等從業人員暫時的失業。

並提到: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下一步,我們要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國內,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統籌消費增效、投資加力和民生改善,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充實完善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預案。

既要保障吃穿用行這樣的基本消費重振文化旅遊和餐飲消費,把被凍結被抑制的消費釋放出來,穩住傳統消費和實物消費,又要培育升級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服務消費,全面推廣健康消費,把疫情期間催生壯大的以網絡消費為代表的新消費潛力、動能釋放出來,使消費回補和擴大增量有機結合,不斷拓展消費新的增長點。

民生是根本問題,經濟增長的同時,至少要保證底層人民的生活不能受太大影響。消費將是國家今年大力扶持的對象。


3投資

前段時間,都在爭論“老基建”和“新基建”

老基建就是城市的基礎建設和地產項目這些。新基建就是5G、雲計算等互聯網基礎建設。

到現在竟然還有人冥頑不靈,始終認為國家一定會拉房地產來刺激經濟,我今天告訴你:不可能!

底層邏輯很簡單,08年的“四萬億”造成的副作用,使房價虛高,嚴重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讓老百姓買不起房;而且房地產不能讓中國強大,只有科技創新才能提高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鄧小平更是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當然,僅僅是這點底層理論當然不能說服那些人。但是,現在,實錘啦!國家一定不會拉房地產!

近期監管部門已下發要求,明確2020年全年專項債不得用於土地儲備、棚改等與房地產相關領域,同時新增了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項目。這意味著在1.29萬億提前批專項債不得用於土儲、棚改後,後續至少1.7萬億專項債也不得用於這兩個領域。這將對投資形成有效拉動,進而穩增長。

2019年超2萬億專項債發行,但是基建投資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並未突破5%。主要原因在於專項債大部分用於棚改、土儲兩大領域,未形成有效投資,因此要求提前下達的2020年專項債不得用於這兩個領域。但近期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監管部門明確後續專項債仍然不得用於棚改、土儲領域,以拉動投資。


4“棚改”和“舊改”的區別

這次新增了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項目。

這裡面大家最疑惑的肯定是這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了,覺得這也會拉動房地產,但其實“舊改”跟“棚改”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2019年7月4日,國務院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講話中指出“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是群眾所盼,還能拉動有效投資、促進消費”。


“舊改”與“棚改”的區別:簡單來說,棚改屬於典型的大拆大建,舊改現階段只是小修小補。棚改是把舊房子拆了,然後建新房子。於是過去那些年,到處都是在拆遷蓋新房。你想想,假設開發商從你手中花40萬買來然後拆了建新房,這新房他還會只賣40萬嗎?肯定不會呀,他會賣60萬,而且樓層更高,戶數更多!房價就這樣漲了20萬。別的開發商一看,這賺的真他娘多,於是也加入了拆遷大軍,拆更多的房,建更多的新房。這就是之前造成房價問題的原因之一,對民生問題的傷害很大。舊改則是在舊房子的基礎上加裝一些比如電梯、配建停車設施,還有水電氣路及光纖等硬性設施,以及發展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助餐、保潔等服務,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舊改”會影響房地產市場嗎?答案是肯定會的,但是這種影響,絕不會像“棚改”一樣刺激房地產市場的過熱發展,反而是實實在在的改善民生!所以,國家這次絕不會再去浪費金錢在房價上,而是切實的提升居民福祉和提高中國科技競爭力。


5大醫療領域

接著說上面提到的專項債,國家也明確表示了要側重於“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公共衛生設施”。

武漢剛封城時,市內的醫療資源應用水平真得非常不及格,03年那會是國家醫療水平不發達,醫院和醫務資源都不夠豐富,條件有限。但已經有了當年的經驗,為什麼到了2020年還會出現那麼多告急的狀況。況且武漢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理應醫療儲備做到最豐富。

當然,我也不過於批判部分事件。但,我相信國家在這次的事件後一定會超級重視醫療問題,尤其是防疫、應急處置、公共衛生資源等領域。

還有生物醫藥和創新藥板塊,我們的藥物研發水平離美國真的差得太遠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要重點發展的對象,而且板塊內的公司過去幾年也發展的非常不錯,無論是盈利水平還是增速都很理想,非常值得投資。


6新基建

很多人不理解新基建是什麼,我對新基建有一個自己的描述:“新時代互聯網基礎建設”。

而且是不以短期盈利為目標的,是為了長遠的發展。

不同時期,基建的對象是不同的。

2000多年前的秦朝,為了實現防禦塞外、統治全國的目的,修長城、秦馳道。正是有了秦馳道,秦國才能將自己的勢力橫縱整個國家。

後來,隋煬帝不惜成本開鑿的

大運河基建,建立了中國南北之間的貿易流轉體系。明太祖、明成祖則把驛路修到了內陸偏遠地區,使得商品貿易不再侷限於幾個主要城市,而是可以沿著道路的毛細血管行銷全國。基建的商業邏輯其實很簡單:人口的匯聚與聯通,會帶動貿易規模以二次方的規模增長。大規模的基建,將更多的人口和商品納入體系,任何的發明和商品都可以迅速銷售,工商業和經濟自然就會取得蓬勃的發展。過去,人們只是把地區與地區之間連接,而新基建則是要為了實現那個宏偉的目標:“萬物互聯”!



價值藍騎士


疫情與金融危機不同,中國當前經濟主要受新冠病毒影響而導致企業停產和人們收入下降。疫情過去以後,當一切恢復正常,經濟和消費會恢復常態。

1.自從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宣佈一級公共衛生事件到現在。大部分企業逐漸實現完全復工復產,大部分個體工商戶也開始開門營業。國家近期頒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大部分大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再加上各地放開通行限制,人員實現流動。這一些都標誌著,企業正在逐步走向正常運營。

2.疫情期間,由於企業停產,處於虧損狀態,很多人收入下降,有些家庭甚至入不敷出。這些都會導致需求不足消費下降。但是隨著疫情的逐漸消失,人們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失業的人可以找到工作,有工作但沒有收入的人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工資恢復正常。人們的購買力也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費也會恢復正常。

總而言之,隨著一線工作者和全國人民的努力,疫情正在逐漸消失,疫情造成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看,中國經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更加強大。


紙上談經


今年初,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社會活動接近停滯,企業長時間停工停產。大家都有心理準備,全國的經濟形勢,已經出現下滑。

看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幾個關鍵數據:

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

房地產方面,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115億元,同比下降16.3%。其中,住宅投資7318億元,下降16.0%。

各種投資下滑,企業停工停產,必然影響用工需求。開年以來,1月份全國調查失業率為5.3%,2月份更達到6.2%。對比近20年的登記失業率,都創出了新高!

19年底,城市地區有4.647億人就業,那失業率上升1%就意味著新增失業人口近500萬!

商業,就業形勢不好,但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卻錄得了上升。其中食品菸酒類較上年同期上升了15.6%!

這些數據的確冰涼而可怕。在生活裡也能實實在在體驗得到這些變化,抗疫初期,街上空無一人,餐飲娛樂服務停滯。企業停工停產。

不過也不用過份擔憂,畢竟這是疫情最嚴重時的數據。

隨著疫情慢慢消退,經濟環境會慢慢復甦。

說到消費,我覺得肯定是受到很大影響,短期之內難以提振,會逐漸好轉。

理由很簡單:

受疫情影響,失業率上升,老百姓普遍收入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了,短時間內,肯定會抑制消費重疊。

物價上漲,老百姓的實際購買力下降。一定會抑制非必須品的消費。奢侈品、車輛等消費肯定大幅下滑

隨著時間推移,2季度經濟情況好轉後,消費會逐步恢復。但年內與往年同期相比,仍然有差距。


宋傑商業觀察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過後會有一波反彈期,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在暗自佈局等待反彈期,特別是旅遊業,會呈現報復性反彈。整體上參考非典時期來看,經濟仍然增長。


a一融幫幫


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人均存款只有5.1萬元,人均負債達到了13.3萬元,中國人均財富只有美國的5%,美國及日本經濟80%都是賺的外國的錢,而我們恰恰相反,80%都是賺的國人的錢,這就是我們的實際現狀。


用戶55831230221


疫情過後,中國的經濟將飛躍式增長


a漂泊的農村人


會快速反彈


徐宏偉


1、疫情後大家最開始會謹慎消費,因為這兩個月很多人只拿基本工資,房貸都不夠還額,只有吃土[大笑]

2、有句話叫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所以很快大家就會開始報復性消費,火鍋整起走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