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百年孤獨》的開場白影響了多少作家嗎?

火柴人阿羽


當我從廈門大學的圖書館中,雙手捧起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這本《百年孤獨》,翻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那第一段夢幻般的開頭所深深的吸引住了: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十二個字,卻像是一雙巨手將我們的感受穿插了三個不同的時代。

難怪要說加西亞.馬爾克斯開創了現代魔幻主義寫作流派!

因為這種寫法真的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創新。

要說對我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我現在寫的小說開頭基本都是加西亞的風格!

以上就是本人的看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勞道博哥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當時,馬孔多是個20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佈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這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其偉大之處在於他創造了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

這樣的句式,受到了後世許許多多作家的模仿。這個開頭被文學評論家認為在小說寫作中極富挑戰性,好比一場足球賽,解說員一上來就告訴了觀眾本場比賽的結果。

那種感覺像是時光荏苒,彷彿多年以後一個人在回憶時滄桑的口氣。

長鏡頭的推近,時光的轉換,作家主體的介入,使作者和讀者雙重地進入了一種純客觀的視角中,故事自身成為了一個既非現在、又非未來的古老傳說。

我們永遠與故事進行的時刻有著一定距離,使故事成為了一個純故事,讓故事的發生本身更孤獨。這種敘述模式,讓許多的作家為之著迷。

餘華、蘇童、格非、陳忠實、韓少功、莫言等,幾乎那個時期崛起的所有作家,或多或少都承認受過馬爾克斯的影響。



浮生寄清風


從作品發表以來,還存活於世的作家。

《百年孤獨》開場白的魅力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百年孤獨》節選

這段開場白的魅力在於用了倒敘法。站在未來的時間節點,敘述之前的往事。將讀者的視角拉向未來,又迅速拉回過去。很有視覺的衝擊力,讓好多同行作家都不得不驚呼“寫作還有這種操作”。

作家及讀者對於該書籍的評價

我讀這本書的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莫言

這是一本天才之作。

——餘華

當時讀完這本書籍的第一感受是“太難了”。幾天的孤獨感都讓人難以忍受,更何況是一百年的孤獨。現在疫情期間,想必後續讀者更加深有同感。在家待著幾天,就恍如隔世,恨不得衝破枷鎖,在草坪上狂奔。

後續作家不得不接觸的理由

對於新版書籍,正常會經過一段市場打磨時間。這時候的專業作家、讀者,便會對書籍進行一個評分。好的話,自然口碑佳,聲名遠播。壞的話,想必過一段時間便會被時間的沙土掩蓋。

以現在的結論,《百年孤獨》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是很多讀者書架上必不可少的一本書籍。可以這樣試想一下:作家是不是也需要閱讀?閱讀比普通讀者更多的書籍,來填補他們專業上的缺口。那麼,好的書籍怎麼可能錯過呢?

《百年孤獨》發行以後,反響甚好,所以很多作家自然而然會選擇閱讀。這完全沒有不閱讀的理由,除非是已故作家。而且,正常情況下,都會進行多次閱讀。

結語

好的作品,可能是書中某處是個亮點,也有可能是整部書籍合起來是一個亮點。諸多因素,反正,《百年孤獨》是喜愛讀書之人不得不閱讀的書籍。


書中夜問


影響了諾貝爾獲獎者莫言。


離離朵朵


我不認為它影響了多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