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這時代還有多少人在寫詩,還有多少人在讀詩?為什麼?

陽光快樂的中國


詩言志,也抒情,是人生情感表達的最高境界。大浪淘沙,是會沉澱優秀詩歌的作品的。


大彭論語


我想讀詩的人總在讀詩,而寫詩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年輕時候從事過測井工作,閒暇之餘會讀一兩首詩詞,打發時間,也充實一下自己。有一年夏天的一個雨夜,由於測井儀器遇阻,測井隊伍全部撤出來了,我被鑽井隊安排到一件鐵皮房過夜,那裡面已經有一個人住著,他是鑽井隊的地質技術員。我發現他的床頭放著一本《唐詩三百首全解》,兩個人因為唐詩一下子不再陌生。這麼多年來我們還偶有聯繫,話題也都多與唐詩宋詞有關。

我覺得現在讀詩的人絕對不在少數,甚至越來越多,現在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不再為物質食糧發愁,開始逐漸追求精神層面的營養,我覺得詩詞絕對是一個最好的精神食糧。我身邊的同事們手機裡都會有唐詩宋詞之類的軟件,隨時隨地,得空就翻看幾頁。

但是現在寫詩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少得可憐。

主要原因我想一個是唐宋已經達到藝術高峰,今人實在是隻好望詩興嘆。由於生活經歷難與古人相比,漢語言發展到今天,凝練程度也已經遠不如從前,加上很少動筆寫詩,寫出來也很無趣,自己都覺得沒意思,不是無病呻吟,就是膚淺乏味。

我的看法是詩人都已改行,詩歌瀕臨死亡!


永書101


有一句話說: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是一種意境,一種美好的嚮往。

曾記得,在上個世紀的80年和90年代,詩歌曾經風起雲湧,到處詩意盎然,那個時期的青少年們,如果不知道汪國真的幾首詩,都會被同齡人笑話。

當時的我也身陷其中,知道了北島,知道了舒婷,知道了海子,知道了顧城。然後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夢想著餵馬,劈柴和出門旅遊,然後面朝大海,身後春暖花開。

在這種夢想的衝擊下,寫了好些莫明其妙所謂的詩,也斗膽寄給了一些報刊,還好,不都是音訊全無,至少有一首詩在《湖南農村報》上刊發過,得稿費10元。還有零零散散詩在一些內部刊物刊出,稿費甚微或者沒有稿費。到如今,所刊發過的詩已全部忘記,只記得在《湖南農村報》上刊發的那首詩是寫農村的種植和收割的,詩句樸素平實,根本達不到詩的意境。

好在我有自知之明,從未以詩人自居,反而時刻警醒,因此極少與人談詩,深知自己沒有詩的軀幹,更無詩的靈魂。

經年之後,我自然未能成為詩人,倒是詩離我越來越遠,遠到更遠的遠方還有遠方。

當詩歌的的熱潮漸漸退去,時代走進二十一世紀之後,寫詩和讀詩的人越來越少,很多紙質的詩歌刊物已經消失,網絡詩應景而生,但是數量與質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時代寫詩的人已經很少,能夠堅持將詩寫下去的,大部分是以前成名的詩人,他們不願意詩歌如此的衰落,他們的靈魂是與詩相通的,裡面駐著永遠鍾愛的繆斯女神!

另一部分還在寫詩的人是偶爾寫寫,寫寫玩玩的人,他們不在意詩的興盛與衰落,他們只為情感而寫,為才情而寫,為新奇或炫耀而寫。

當然,還有一部年青人也寫。而這些寫詩的年輕人,大都有過專業的知識,學的就文學與寫作。

再說這個時代讀詩的人。

現在讀詩的人已經很少了,真的很少了。餘秀華火遍全國的時侯,她的詩集也就銷售了10萬冊,而且這是所有詩作中詩集銷售量最好的。

現在讀詩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讀詩的人,這是由一些懷舊的人和文學素養較高的人組成;一種是被動讀詩的人,這些是人是經常玩手機電腦的人,他們在網絡上將推送出來的詩不在意地點開了,然後不經意地讀了。有時侯,興趣來了,他們也留言,也討論,也嘲諷,也謾罵。

但他們很少寫詩。

這就是這個時代詩歌的現實狀況。





火紅生祥雲


詩歌是浪漫的代名詞,想當年我們正青春,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文藝繁榮的春天,年輕人熱情高漲,熱愛看書,寫詩,各種文化文藝社團活躍,雖然那時物質不是那麼富足,但生活豐富多彩。

再看看現在的年輕人,除了因為讀書而讀書,然後玩手機,不喜歡交際,生活工作壓力大,有空了玩會遊戲,還有誰在寫詩,也就是說誰在浪漫。

我們那時候談戀愛寫情書,寫詩,動了真情,現在看看都動容,當然因為沒手機只能這樣。現在的年輕人談戀愛,見面就問三子,很現實,然後加微信聊天,有一句沒一句的就沒了下文。我覺的如今城市剩男剩女被剩下這也是原因之一。


傲雪紅梅123456


中國人口基數大,有文化的人很多,所以按絕對數來說,寫詩的人還是挺多的,但是讀詩的人確實不多了,被詩詞感動的人更少。

但是我認為現代人不喜歡詩詞,並不是什麼壞事,文學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人為文學服務,任何一種文學表達形式都只適合某個時代。唐詩宋詞、明清話本、民國白話小說……都有其時代特徵,與社會環境、文化普及和經濟水平有關。

現代科技發達,創造財富的機會很多,人們物慾為主利益至上,誰都想過上好生活,我覺得沒什麼錯。寫詩從來就是個人情感表達,即是李白蘇軾也沒法以詩詞養家餬口。現代文字工作者不願寫詩,主要原因是寫詩無利可圖;讀者不喜歡詩,是因為從詩裡確實吸收不到適合現代生活的知識。

假如某天廣大讀者喜歡詩詞了,一行詩值二百大洋,那麼可以肯定,大量的網絡寫手段子手等天量“文字工作者”一夜之間就會轉行寫詩,——別說他們不會寫詩,利益驅動下人類學習的熱情會讓你懷疑人生。

現實情況是,你發一首詩到微信群裡,沒人會理會;但是你發一個段子一定有人響應。所以現在是段子手、網絡寫手走紅賺錢的年代。君不見,在頭條一個段子手的粉絲比所有詩人的粉絲加起來還多!而且詩人的粉絲裡很多還是互粉的——這些“互粉”並不是直正意義上的讀者。

現在詩詞還有官方的扶持推廣,電視有詩詞大會,地方有各種詩詞比賽,即使這樣,詩詞也顯出沒落氣象,如果沒有了官方扶持推廣,還不知道是怎樣一幅景像呢。




火雷


我們是把詩看做高一層次的文學作品,認為很多人寫出來的東西不配稱為詩,現在的詩人門檻太低。寫出來的作品不堪一讀,但是由於現代詩的零門檻,我們又不能不說這些人確實就是詩人。

這是非常矛盾的事情,垃圾詩,也是詩。我在前面講過詩人這個稱謂,是最不值錢的,特別是寫出來各種各樣東西的人還和你是熟人,難免不打個哈哈,點個贊——儘管你的內心認為這算什麼詩?

所以你會覺得現在寫詩的人多。

為什麼讀詩的人少了?這些朋友未必把自己的感情宣洩當做詩,只是發個朋友圈感嘆一下,大家讀過了,贊過了,心裡覺得這詩垃圾,並不認為自己讀過詩了——這就是原因。

這是典型的現代人心口不一落下的毛病。

不錯不錯,小六子也寫詩了——寫詩的人真tm多。

垃圾垃圾,這玩意兒也叫詩——真沒有值得讀的詩。

而讓你靜下心來,去讀《詩經》、《楚辭》、《全唐詩》,大部分人並沒有這份耐心。快節奏的生活本來就只適合現代詩和朋友圈的碎片記憶。

碎片般的感情流露,也是生活。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在當今飛快發展的網絡社會,大部分人熱衷於快速獲取知識以追求時間的最大利用價值,並沒有沉下心去閱讀、體會前人經典作品的打算。

用一大段可以創造效益的時間去讀、賞析不能產生現實價值的古詩詞,大部分人不會去做這種無用功。

所以,寫詩的人多了?因為表達需求旺盛了,無所謂好詩、壞詩,這是好事。

讀詩的人少了?因為人們的追求不同了,無法靜下心來真正深入閱讀,這是壞事。

這兩者之間的人數增長對比,是個人的觀感。

就好像做學問的人永遠比用零碎知識來寫雞湯的人少一樣,這是正常的,無法改變的。



劉三辰


據我所知,當今這個時代,還是有很多人在寫詩和讀詩的。我就是一個喜歡詩歌的人,閒暇之餘,偶有心得,也會掏出手機寫下幾行詩,聊以自娛自樂吧!

我們都知道,詩歌是一種用言語來表達思想情感的文章樣式。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我們都知道,中國素有“詩的國度”之美譽。在中國,不僅有上古時代的《詩經》,更有後來的唐詩宋詞成為了中華文化最珍貴的遺產而為後世傳唱至今,還有歐洲自由體詩自“五四”文學革命傳入中國,因其自由的格律,比之古體詩僵硬的格律,而更為現代人所喜愛。

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節目,獲得成功的人有最終清華讀書的才女學霸,也有風雨中送餐的快遞小哥,可見詩歌在當今社會的普及程度以及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積極嚮往和熱烈追求。

也有一些當代的詩人和作品,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像席慕容、汪國真、海子,甚至還有來自湖北農村的詩人餘秀華,都是從現實生活中走出來的詩人。而且他們的作品,也被廣為傳播。

我有一個朋友的外孫女,今年剛滿3歲,已經會背100多首唐詩,我朋友幾乎每天都在朋友圈發外孫女背誦詩歌的小視頻,這也說明了詩歌因其雅俗共賞,而有非常高的普及,以及人們對於詩歌的喜愛。

詩歌一詞的高出現頻率,更因有高曉松的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而廣為流傳。




方舟漫話


我身邊寫詩和讀詩的,客氣的說很少,不客氣的說,一個也沒有。原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這麼兩點:

1.白話的精確性對詩意的傳達越來越難了,對詩歌的寫作要求也越來越高了。詩歌需要模糊的意境,可以傳達豐富的言外之意,古漢語就是意會的語言,唐詩的審美和高度一半的功勞就在於古漢語的模糊性,有位學者說“唐詩之後全是墮落”,此話有一定的道理。

白話寫出來的詩歌,曉暢、明白、精確,沒有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象,沒有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讀詩如讀散文、小品文,失去了讀詩的朦朧美和高級感。

上世紀胡適搞的白話寫詩運動,他身體力行寫了不少,但最終以失敗收場,就在於其白話充當詩歌語言是不可能拉開審美距離的。

當然,今天也出現了顧城、海子、北島等寥寥的著名詩人,他們優秀的詩作,有眾多喜歡和推崇的讀者,這也正說明了,白活創作者的鳳毛麟角,白話使得詩歌創作越來越難了!

2.經濟學強調需求決定市場,市場決定供給。唐朝人為什麼詩歌創作達到了歷史的巔峰,那是因為詩歌在當時是每一位有志之士求取功名的敲門磚,而今天的社會,詩歌寫的再好,與功名利祿沒有半毛錢關係,只跟學歷、專業能力和技能有關。沒有詩歌市場的社會,可想而知詩歌的現狀會是怎樣的萎縮和低迷!

有人說,今天的信息化社會,白話寫出來的詩歌,一寫出來就死,這話說得有點過激,也不好聽,但值得反思。



烏咪愛讀書


詩以言志,

奈何時下金迷醉紙。

談吐嗆血,

也難免鼻之以嗤!

漢唐風已萎靡多日?

縱李杜再現,

也難逃粥羹捱時。

信大咖無病呻吟,

追“腥”族撅疼大拇指。

李長吉嘔心瀝血,

朱門下依無飯吃!

瘦馬毛長,

遍天涯懶馱酸字。

人窮志短,

窮鬧市狀若丐乞。

才高也需能耐,

詩者竟自迷痴!

天豈敢降大任於斯?

莫怪紅塵蔽日!

命運浮沉此彼一時,

為何詩多弱不可支?

是盛世難養激情,

冷笑的也叫天使?

發現的眼睛不敢與魔鬼對峙,

才令筆鋒頓笨費力。

啥樣的“醍醐”能灌頂醒目,

刺痛傲慢的孔方兄?

——精誠所至,

能開金石!

正能量騰騰烈日,

劍筆寧敢辜負盛世?





柳溪居士


我在讀詩,還幫詩作加上標點符號,自認為意思更清晰,易理解。

【詩】初相遇

作者 席慕蓉

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裡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

在夢裡,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

心裡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

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和感激,

胸懷中滿溢著幸福,

只因為你就在我眼前,

對我微笑,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

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里,

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好像你我才初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