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aoma123321
先說結論:武則天的歷史地位高。
原因:武則天有兒子。
這不是開玩笑,作為歷史上唯二的大一統的女性執政者,兩人經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較。既然是評價歷史地位,總得有個評價標準,一般來說,考察一個政治人物的歷史地位,關鍵點有三個:
1.自己的執政理念能不能為管轄範圍內所認可,能不能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持,所謂“做大”。因此一般歷史上,統一的君王>分裂的諸侯,(秦始皇>春秋五霸)開疆拓土的君王>守成的君主>丟城失地的君主(漢武帝>漢文漢景>漢獻)。
具體到這兩人從國土面積上比較,兩人都是華夏核心區+東北+西域阿爾泰地區,西藏等地區未實施有效管轄。從前任的手上也都丟了不少地,算是旗鼓相當。考慮到慈禧管的人口更多一些,算慈禧勝半籌。
2.自己的執政理i念能否為管轄範圍外的人所接受,具備一定程度的國際影響力,所謂“做強”。舉個栗子,武則天的前老公的管轄的國土面積是小於她的後老公的,但歷史地位是前者高。清乾隆的國土面積大於康熙,歷史地位顯然康熙>乾隆無疑。
這一點兩人都做得不怎麼樣,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武則天鎮壓了徐敬業駱賓王,慈禧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對外都是敗多勝少,慈禧更是被人攻破了首都(算一次,咸豐那次不算她的)。即使考慮到三千年未有變局的因素,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慈禧比武則天上,算武則天勝半籌。
3.自己的執政理念能否流傳後世,又能維持多久,是“人在政舉,人亡政息”,還是“綿綿瓜瓞,子孫永祀”。所謂"做久"。因此繼承人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具體到封建社會,就是看接班人是不是自己的兒子,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也。兒子不會說父親的壞話,更是講究“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天啟,崇禎哥倆。天啟自幼被當做正統的帝王接班人培養,在位期間對外弄死了努爾哈赤,對內把文官壓的服服帖帖,國內也沒出什麼大亂子。崇禎呢,半路出家的皇帝,沒野心沒手段,被文官集團耍的團團轉,自己累個半死還把國給亡了,就這樣很長一段時間都還普遍認為崇禎強於天啟,說明亡是天啟的鍋,崇禎是力挽狂瀾未果,原因為何?無他,崇禎有幾個兒子在南明小朝廷給他歌功頌德,文過飾非罷了。還有明武宗同理,歷史地位似乎都是弟弟比哥哥高。
回到慈武二人身上,武則天五個兒子,她殺了三個,儘管晚年遭到神龍政變,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身後的政局也不太平,但爭來爭去的都是她剩下的兩個兒子,女兒,孫子,兒媳婦,唐朝之後還綿延了近兩百年,有的是子子孫孫歌功頌德,歷史評價低不了。反觀慈禧,兒子同治早死,找了個光緒做自己兒子,結果光緒反對自己。死前還怕光緒全盤否定自己,忙不迭的將其毒死。又是一通操作下來結果沒幾年清朝完蛋了,後面的國家領導人沒有說她好話的。
歷史評價都是後人做的,對於那種家裡有王位要繼承的人來說,還是儘量生個兒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