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幼兒園“多動個不停”,寶爸寶媽知道怎麼辦嗎?

多動混和注意缺失幼兒案例分析

寶寶在幼兒園“多動個不停”,寶爸寶媽知道怎麼辦嗎?

梓豪在中班一個很調皮的男孩,平時他的表現就很“突出”,非常好動。如果老師批評他,他偶爾會停下動作,但過一會老毛病就又犯了。經常有孩子來告他的狀,因此有一些孩子就不喜歡跟他一起玩。

事件描述:

1 在學習新早操的時候,每個孩子都在跟著老師的動作模仿起來。只有梓豪一個人滿教室到處跑,一會滾地、一會玩音樂室裡的樂器

2 吃飯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在喝湯,唯獨他一個人拿著調羹在敲飯碗,把調羹也玩到掉在地上

3 梓豪在家裡是爺爺奶奶帶的,家裡的藥箱都放到高櫃子上的。他曾經爬上櫃子拿過爺爺的高血壓藥吃了10幾粒,導致要到醫院洗胃

4 有位小朋友準備要坐凳子,被梓豪拉開了凳子不知道,屁股摔了一塊淤青,被家長投訴,並完全沒有悔意,只是站著沒有表情

個案分析:

1 成長背景對他發展有一定影響。家裡只有老人,監護人文化背景低對孩子沒有科學的教育意識

2 缺少溝通。梓豪的父母由於工作比較忙,很少照顧他,更別說和他交流了。這使得孩子內心比較孤獨。家庭是孩子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是他的第一個學校,沒有良好的環境,孩子自然會有些反常

3 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麼東西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動畫片裡經常出現的一些人、物、動物,對他們的吸引力非常強。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因此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並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於他人的行為

4 真正的核心是注意力缺失多動不安:明顯的坐下來靜下來困難,視聽覺注意障礙、情緒穩定性差,容易有衝動傾向,行為唐突、不顧及後果

對梓豪這樣的孩子,幼兒園和家長曾多次教育他、批評他,但效果不佳。後來,指導家長和老師嘗試著採用鼓勵、激勵的方法,孩子的行為明顯有所好轉。尤其經過系統的注意力干預1.5年,孩子終於可以進入真正地課堂

梓豪在機構系統注意力干預:

1 建立課室常規

舉手回答問題/提要求、保持端坐的姿勢、課程中不可離開座位

2 孩子坐下來靜下來【感覺統合訓練】

3 孩子可以慢慢地看得清楚、聽得見【視聽覺注意訓練】

4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可以允許情緒的表達/表述【情緒素養建構訓練】

5 行為表達符合學校常規【問題行為矯正訓練】

6 回家作業家長配合,指導孩子完成【家庭訓練】

梓豪幼兒園老師積極性干預:

1 成功體驗

梓豪活動時不是很積極,注意力也不會集中在活動中。但有一次,老師在組織社會活動時,講到農民耕地需要什麼?他居然主動舉手回答了問題,我及時表揚了他,並給他貼上了小紅花,他開心極了。這以後,每當講到一些他生活中的經驗他都特別積極、認真聽課。這是一個良性的轉變。

2 點滴鼓勵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梓豪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樂意幫助老師做生活上的工作,我就以賞識他的語氣對他說:“梓豪,你真是個勤勞的孩子。如果以後你一直聽老師的話,和小朋友好好相處,上課認真舉手,那老師小朋友會更喜歡你。”他點了點頭。

梓豪家庭干預:

1 配合機構進行系統注意力干預

2 配合幼兒園老師進行持續的正性鼓勵,給到更多積極的成功體驗

3 減少斥責,更多地看到梓豪,看到梓豪這個人,而不是梓豪的症狀和問題

4 積極完成機構設計的家庭方案,堅持訓練1-2年,梓豪的注意、情緒、行為問題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