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還有人相信中醫理論可以治病,有效的不是古方和中草藥嗎?

多讀書少亂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山還是那個山只是換了一個視角。醫學都是以解刨學為基礎,中醫也是。中醫理論是把解刨學和中國的古代哲學結合到了一起,造成現代很多人對中醫的誤解,這個不能怪西方西醫學的話語主導,也不能說中國人崇洋。中醫在中國幾千年難道沒有救死扶傷麼?中藥就耗無作用麼?顯然不是。西醫在藥物開發方面不也是在大自然的植物和動物還有微生物中尋找有效成分麼,這和中藥有區別麼?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的統一,有整體觀念。

在中醫裡有很多醫學觀點中國人是不認的,包括哪些中國的醫學工作者,但是同樣的觀點在西方實驗室被確認之後,國內就會追風,但是奇怪的是他對中醫觀點的中醫解釋還是不認可,這就奇怪了。

還有中醫自身的問題,古人講尊古而不泥古,很可笑的是現代人貌似不記得這句話了,有人說中醫不能進步不能現代化,這顯然是不對的,你不讓他進步他怎麼進步?醫學是以解刨學為基礎的~你總是以理論出發研究中醫怎麼能進步,天天寫論文卻從來沒進過實驗室進行試驗怎麼能進步?當然有人會說西醫已經把解刨學研究的透徹了,那是不可能的,而中醫的解刨學也沒有在中醫的理論思想指導下有什麼進步(這一點需要更專業的人來說一下)。

醫學是為了人類活的更好,西醫有很多無能為,中醫也不可能一技全能。黑貓白貓都是好貓,何必去談論誰有用誰無用?難道爬珠峰南坡上去的就是世界認可的,北破爬上去的就是黑天鵝事件麼?

希望中醫能有突破不能陷在爭論的泥潭中。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一次坐在課桌前學習中醫為中醫盡一份力。太多限制無奈回不去了[流淚][祈禱]


矇眼摸大象


首先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中醫根植於中國文化,沒有中囯文化就沒有中醫。中醫理論源於中國文化,所以古人學醫並非難事,為什麼?文化!為什麼古人學醫沒有今人學中醫難呢?這就是文化斷層在當下的困難。

不知有人注意到沒有,歷史上對醫學有著重大貢獻的人本來並非醫者。

扁鵲:秦越人按當今的說法是賓館的經理;倉公:淳于意是齊國管糧倉的,相當於今天的糧食局長或地方糧油公司經理;醫聖張仲景是長沙太守,相當於當今省級行政區的軍政一把手;皇普謐是學者,在學醫之前已經有《帝王世紀》,《玄宴春秋》這類著作,可以說著作等身,因病學醫,他學醫時已經五十歲了,但並不妨礙他寫出針灸學經典《針灸甲乙經》;葛洪是道士,道號“抱朴子”其著作《肘後方》至今仍可用;山中宰相陶弘景是個雜家並非醫家,《神農本草經集註》也同樣是經典;宋朝名醫朱丹溪年近四十才學醫,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傅山也同樣不是醫家,他的《傅青主女科》同樣是非常好的專注;溫病大家吳鞠通習醫多年後才下決心“乃去舉子業”。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非職業醫者寫了這麼多重要且經典的著作。

為什麼?非職業醫者都能夠為後世留下經典?——文化,重要的事說三遍,文化 文化 文化。古人講,秀才學醫,籠中抓雞。范仲淹有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學中醫的首先並沒有痴迷於中醫,都是先痴迷於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對中華文化有深刻的認同與理解,然後才被中醫文化所吸引,理解中醫理論自然不難。

很多反中醫的人是被文化殖民了,不能理解中國文化,更無法理解中醫理論。

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中醫是否科學,或現科學能否解釋,而是大力推廣傳統文化,有了文化認知,就會有文化認同,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不能被西方文化所殖民。

當每一箇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有認知,有文化自信,那麼中醫理論就不會如讀天書。

有些人去中醫化真正的目的是去中國化,去中國文化,最能體現中國中化,又能拿來說事的只有中醫。總不能去反中國哲學,文學,反孔孟老莊,詩詞歌賦有點無的放矢,反中醫,以科學的名義反中醫對反中華文化的人來說是個可拿來說事的抓手。

所以文化才是最後的競爭,且不可被反中華文化的人當槍使,這杆槍是保護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中醫。



麻辣並不燙


人體像宇宙一樣複雜,也只有中醫是未來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