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下菜”?四招教你搞定“兩面派”寶寶

01

同事因為生病無暇照顧,將自己三歲半的寶寶送給姥姥照顧。第一天晚上,姥姥就打來視頻電話,大倒苦水:大寶今天沒有午睡,十八般武藝都上了也沒把他捂睡,晚上吃飯時要看電視,沒有依他,又哭又鬧,洗臉刷牙也是在他邊跑邊追的過程中勉強完成的……

聽完姥姥的抱怨,同事立即反駁:都說了,不要慣著他,最近這段時間你不在,大寶自己吃飯,雖然有點慢,但是自己獨立完成一點問題沒有,刷牙洗臉更是他主動要求自己來做,你就是太慣他了。

姥姥也不甘示弱:是啊,你看大寶跟了你十來天都瘦了一大圈。

再給大家講個故事,我兒子四歲半,在家裡手舞足蹈,歡歌笑語,用奶奶的話來說,那就是唱跳兼備,小嘴吧嗒吧嗒一時三刻不帶停的,好像在家裝了個小喇叭,睡著了才能關機。可是,一出門,就360度大轉變,別說唱歌跳舞了,讓他跟老師同學打個招呼都是“難於上青天”。

不知道大家家裡有沒有同款寶寶?在老師和媽媽手裡,是個小男子漢,又聽話又能幹,到了姥姥奶奶手裡成了“小霸王”、“小祖宗”,不僅低能還霸道任性。

“看人下菜”?四招教你搞定“兩面派”寶寶

02

這小小的娃怎麼就學會見風使舵,“看人下菜”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 環境變化,促使孩子進行自我保護。

上海市兒童世界基金會普陀幼兒園彭建萍老師分析稱:

對於低年齡的寶寶來講,在家在外表現不一樣,是很正常的現象,它標誌著寶寶已開始對周圍環境有意識,爸爸媽媽也無需為自家寶寶為什麼不愛“交際”而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會有所改變。

家是孩子最熟悉的環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他最熟悉的親人。因此,在家在熟悉的人面前,孩子的狀態更放鬆,也更大膽,到了戶外,到了幼兒園,他會對周圍的陌生環境和陌生的人產生恐懼感和距離感,尤其是天生個性內向的孩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需要更多的時間,就像我兒子,去了幼兒園一段時間,就發生了特別大的轉變,不僅喜歡上了老師還交上了新朋友。

第二, 隔代教育,溺愛產生依賴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身上。老人在照管孩子的過程中會包辦太多,甚至無原則地溺愛。同事的媽媽就是如此,孩子吃飯時邊吃邊玩,她就邊追邊哄,插空就給孩子塞一口飯。

確實,這樣的餵飯模式能讓孩子吃進去更多的飯,可是,也會讓孩子喪失鍛鍊的機會,他甚至會認為吃飯就該如此。久而久之,不喂不吃,邊玩邊吃,不給看電視就不吃,這隻會助長孩子的嬌縱任性,而且不易消化。

短期內看,是孩子吃了更多的飯,攝入了更多的營養,長遠來看,不良的飲食方式會造成消化不良,進食時間過長還會增加胃的負擔,而且還會養出低能兒。到了幼兒園,就很難快速融入環境,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

第三,“無規矩不成方圓”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裡“更聽話”?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幼兒園裡有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進餐時間,進餐方式,遊戲時間,睡覺時間甚至如廁時間,幼兒園有一套自己的作息時間,幼兒一入園,老師首先會訓練孩子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我兒子去幼兒園前從不睡午覺,剛去那幾天,老師天天摟著他哄睡,要求孩子,即使睡不著也要安靜躺著,不能有聲音,時間長了,就自然入睡了。半個月後,我兒子已經不需要哄睡就能到點自然酣睡成眠了。

在家裡,孩子就比較隨性,吃飯睡覺都是隨自己心意,你不給他培養習慣,怎麼能要求他自然養成呢?

第四, 在幼兒園“出風頭”讓他更有成就感

孩子的表現欲都很強,在幼兒園聽話照做的孩子,老師會更喜歡還會額外獎勵小紅花。有時候,小紅花的誘惑會超乎我們的想象。我也是做教育培訓的,跟孩子接觸比較多,讚美和獎勵特別能激發孩子強烈的表現欲,“出風頭”反而會促發孩子更大的上進心。

目前獨生子女偏多,在家裡,沒有人比較競爭,缺少刺激和鼓勵也會讓孩子產生倦怠,變成與幼兒園判若兩人的“兩面派”。

“看人下菜”?四招教你搞定“兩面派”寶寶

03

分析完了原因,那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四個小妙招教你掌握主動權,幫助孩子實現“表裡如一”。

第一, 創造社交機會,鼓勵孩子“走出去”

我們平時可以多帶孩子逛超市,去公園或者參加早教活動,這有助於提高孩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少他對新環境的帶來的陌生感和恐懼感。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就像成年人換了新工作需要適應期是一樣的道理,是孩子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

當孩子不愛與陌生人打招呼時,家長們不要為了面子強迫孩子,更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我家孩子就這樣,內向”等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孩子不開口,再重複一遍,然後就跟朋友轉移話題,事後要認真跟孩子溝通了解原因,尊重傾聽孩子的想法,並向孩子說明跟人打招呼是一種禮貌。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要耐心重複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裡養成主動打招呼的習慣。

第二, 在家也要立規矩

孩子在幼兒園裡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那家庭教育也要儘量和幼兒園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吃飯、睡覺、遊戲、看電視等活動都要規定好時間和方式,比如,飯前洗手,吃飯必須在餐廳,“食不言寢不語”、“細嚼慢嚥”,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吃飯時收起手機,關掉電視,做好示範帶頭作用,除此以外,還要與老人及早溝通,明確規矩並嚴格執行,沒有特殊關愛,孩子自然會養成好習慣。

第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多給孩子耐心,不要因為孩子一次沒有做好就否定打擊孩子。比如說,兩三歲的孩子可以幫忙端碗,擦桌子,一開始,他可能會擦不乾淨,這個時候不要否定孩子“你不行”,也不要什麼都不說,自己重新擦一遍,正確的做法是:首先肯定孩子“寶寶長大了,能幫媽媽幹活了”這個時候,孩子內心肯定自豪感滿滿,接下來,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操作步驟,孩子肯定會願意去學,下次,他做得更好時,一定要及時誇獎,慢慢地,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性會越來越棒。

第四, 明確獎懲措施並嚴格執行

規矩立了一定要嚴格執行,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制定好獎懲政策,一定細緻到微小的細節,比如,每天背誦一首唐詩,堅持7天后,可以給孩子買一件他心儀已久的玩具,切記,一定要說話算話,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權威。政策制定好就是執行啦,偶爾孩子有惰性,一定要恩威並施,嚴格執行。

“看人下菜”?四招教你搞定“兩面派”寶寶

04

寫在最後

“表裡不一”的孩子可能只是需要家長更多的關注,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孩子真正的心理訴求,並積極引導。你的耐心和細心才能成就孩子的“表裡如一”!

寶媽們如果還有其他相關問題可以關注留言,期待我們可以一起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共同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