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看兒童繪本了嗎?達到理想的效果了嗎?

大貓老師陳迅喆


非常好!孩子在3歲左右時開始看繪本,到現在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繪本的好處在於用簡單的畫法勾勒出一個奇幻世界,讓孩子易於投入,置身其中的感覺讓她覺得讀書是件很快樂的事。


劉坤Scofield


首先很幸運回答你的問題。

其次我覺得我們大部分家長買回去的繪本僅僅只是講了一個故事,好點的孩子理解了故事內容,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大家都沒有正確應用繪本,甚至包括好多老師也沒用正確應用。

繪本又名圖畫書,它是一個新生事物,記得我們小時候,大家都看的是文字書,偶爾有些電腦配圖,

那時候大家想要寫出好文章,就要收集好詞好句好段,那時候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所以以前的思維是固化的,大家的創新靠得抄襲,甚至沒有創新可言。但是為了讓我們思維得到拓展,國外繪本開始迎進中國,大家通過觀察圖片,去感受內容,這裡要強調一下,我們的繪本都是手繪的,而且接近孩子,通過孩子的視角,孩子可以理解圖畫的內容,一開始我們繪本還只有在0-6歲,再到後面的0-12歲,孩子還是要看繪本,那繪本究竟哪裡好呢?具體怎麼看?

首先老師或者家長導入繪本主題,比如《犟龜》

家長可以這樣導入,有個小烏龜叫淘淘,它收到獅子國王的一份信,讓大家參加它的婚禮,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烏龜淘淘他去了嗎?他是怎麼去的,都遇到了那些人哪些問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二步家長引導孩子觀察圖片,並通過提問,引導孩子觀察圖片的重點部分,比如,小烏龜淘淘在幹嘛呢?它在哪裡呀,它拿的什麼呢?它是怎麼想的呢?,會是這樣嗎?我們接著往後看,

第三步,家長可以問小寶貝,他去了嗎?等等問題?總結小寶貝的故事

第四步,家長講故事,告訴孩子繪本中真正的故事

一本繪本大概可以這樣去看,關鍵部分就在第二步觀察圖片,這裡我們讓孩子觀察圖片,我們問問題,孩子先是觀察,再思考,再表達,這就是繪本的核心,訓練孩子的思維,表達能力,敘述能力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通過看到一副圖片對圖片觀察,敘述圖片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這樣孩子的思維才能擴散,而且每個孩子的想法可能不一樣哦,所以還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所以到了小學也要看繪本。當然小學有一個語文大題就是,看圖寫話,看圖寫作文,如果孩子沒有思維,沒有這樣的敘述能力,孩子難以表達自己獨特的看法,更沒有新意可言。所以我們我讓孩子多讀繪本

總之大家大部分家長老師還不是太會陪孩子看繪本,所以大家幾本都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有的家長花3-40塊錢買一本繪本,僅僅教會孩子一個故事。

希望這篇回答可以幫到你,幫到我們一些家長。謝謝


幼幼科教


我家寶寶從出生起的黑白卡,到觸摸書、布書、洞洞書、立體書,再到後來的故事性繪本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現在寶寶兩歲,常看的一些繪本已經可以自己描述大致的意思,對一些郎朗上口的歌謠,打油詩,基本一字不拉的能讀下來。對於這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①儀式感很重要。懷抱著寶寶看繪本,這樣的姿勢對於寶寶來說特別有安全感,大人環抱著他,寶貝感受得到孩子的心跳與呼吸,孩子的視線,大人的視線都比較好,手上還可以有些互動。

②繪本選擇很關鍵。關於繪本的類別市場上的產品五花八門,建議大家多去看一些大V的推薦,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不同種類的繪本,如果不知道孩子喜歡哪一類就從家長角度先給孩子選幾類,故事類、認知類、培養好習慣類等等。

②閱讀技巧很有趣。閱讀繪本過程中,建議要聲情並茂、利用問答模式,意繪本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在一起,貼近他能接觸到的範圍與領域。

④內心認同是基礎。 要從自身認同覺著繪本會給孩子帶來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且堅持,孩子也會因為閱讀繪本悄悄的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





Jayme媽媽


我兒子幾個月的時候,每天哄睡我都堅持給他讀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快兩歲的時候看小熊系列的簡單繪本,他會靜靜地去看,也養成每天睡前讀繪本故事習慣,現在五歲,除了每天堅持給他讀繪本,其他時間只要閒下來他都會靜靜的坐在書架邊上看書,像托馬斯寶寶自己讀,孩子大衛系列這樣這樣簡單的都能獨立讀給我們聽,特別是繪本劇裡的詞彙量也很大,經常說一些詞句,而且用的都非常恰當,都是故事書學來的,書沒有白看的,內容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