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全球抗疫下影響力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為什麼在全球抗疫下影響力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友導讀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華爾街在最短的時間裡遭受了最大的損失,一些人不禁要問:“這是資本主義當前形式的終結嗎?”另一些人則擔心,ESG和影響力投資(可持續投資)在這一時期會失去意義嗎?過去20年間一直致力於推動ESG和影響力投資的,荷蘭TBLI集團創始人Rober Rubinstein就當前形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來,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以福祉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以承受危機,並防止流行病的爆發和社會崩潰。他認為,只有投資於那些整合社會和環境風險、為利益相關者(而不僅僅是短期股東)服務的公司,才能獲得成功。


本文轉自“善財志”

本文長度約2267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3分鐘


為什麼在全球抗疫下影響力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我們需要一個有彈性的社會,以及一種能夠為全體人民提供支持的機制。這將使經濟得以經受住這些危機,並防止流行病的爆發和社會崩潰。

但是,試圖以可持續性的心態投資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證據。不熟悉特定策略的投資者需要證據,但問題不在於證據,而在於信念。你可以看看人們對CDO (擔保債務憑證) 存在的風險做了多少研究,你會發現幾乎沒有。但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有多少資金進入了CDO ?太多了。即使沒有證據,這些投資者依然相信,與抵押貸款相關的CDO總是能給他們帶來大量回報。

ESG和影響力投資之所以增長迅速,是因為它描述了一種投資形式——有多個受益人,而不僅僅是投資者;它關注所有的風險因素:社會、環境 (氣候變化) 和治理,以及財務。如果一家公司擁有非凡的社會業績,它通常會減少僱傭最優秀、最聰明員工的支出,而是延長聘用時間。大多數員工都在尋求某一目標/為了某一目標工作。此外,環保性能好的公司,往往浪費更少,支付更少的罰款,使用更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所有這些都會帶來更高的回報和更低的風險。

最重要的是,ESG和影響力投資有其固有的價值觀和原則,這些價值觀和原則根植於我們大多數人的成長過程。這為投資增加了可信度,而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與宗教信仰沒有特別的聯繫。

為什麼在全球抗疫下影響力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各種報告和協議對市場的增長起了很大作用。但推動ESG和影響力投資的主要是新興市場經濟增長造成的資源消耗。

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 的萊斯特•布朗 (Lester Brown)強調了來自中國經濟增長的壓力。以8%的速度增長,中國將在2030年達到美國的消費水平,這意味著中國每天將消耗6000萬桶石油 (目前全球消耗約為8400萬桶 )。

當我們把目光轉向糧食、鐵礦石、紙張、煤炭、鋼鐵和肉類,這類大宗商品的需求量會更大。如果再加上印度,再加上其他30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達國家,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種資源利用低效率的情況下,線性增長是不可能的。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

為什麼在全球抗疫下影響力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布朗表示:“西方的經濟模式——以化石燃料為基礎、以汽車為中心、一次性的經濟模式——在中國行不通。”

為了避免資源衝突,對金融部門來說,真正的機會是大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這就是可持續性的意義所在。少花錢多辦事。這也意味著更高的盈利能力。

許多人喜歡將ESG或影響力投資視為一個利基市場。讓我們把它看作是一個大聚會,而且我們提前到達了那裡。我們看看ESG的發展和影響力投資的障礙是什麼?

· 金融部門(資產所有者和管理者)只瞭解他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並且很難聽進去新的想法。

· 媒體很少關注可持續性問題。

· 分析師或基金經理很少有真正接受ESG和影響力投資的動機。

· 產品價格不能反映其真實成本。如果你在歐洲買一輛自行車,將會有近21%的銷售稅。如果你買了機票,就不用交銷售稅或煤油稅。

· 許多理財顧問和規劃師沒有向客戶傳授ESG和影響力投資方面的知識。

· MBA商學院一直在教授傳統的/常規的課程,很少有商學院提供全面整合的可持續金融課程。但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變。

· 一個重要的挑戰是管理隔離。新信息的傳遞總是存在障礙,而管理網絡也遵循同樣的思路。獲取新信息非常困難。

· 最重要的是,金融部門並不相信ESG和影響投資。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變。

現在,一些富豪正在重新審視19世紀傳統的慈善方式。用這些資產,建立一個不動本基金,或者信託基金,把這些錢投資,然後你就可以捐出利息收入的5%。這5%是由納稅人補助的。許多非常大的基金會,洛克菲勒、福特、蓋茨,都沒有按照他們的價值觀來投資。事實上,許多這樣的機構投資的公司和項目與基金會的良好工作背道而馳。不同之處在於本金的總額是基金會撥款總額的20倍。(根據美國稅法4942節的規定,私人基金會每年必須用掉其資產總額中的5%——編者注)

如果我們把本金投入到一個風險調整後的投資組合中,使資產所有者的價值觀與投資保持一致,那會怎麼樣呢?我們將使用100%的本金而不是5%的利潤。如果我們捐出5%的利潤,我們將使用105%的錢。這就是影響力投資!

在當前低利率的環境下,財富所有者與財富管理者之間的對話相當乏味,也無法鼓舞人心。理財經理會說:“對不起,你的投資組合因為利率下調而損失了3%。”投資組合的流動性代表了投資組合的絕大部分。如果一個顧問推薦客戶在非流動性投資中使用投資2.0決策,這種對話將會更有吸引力和激情,即便只是一小部分。影響力投資總是帶給人激情和興奮感。

如果你知道在未來20至30年內,鉅額財富(30萬億美元)將轉移給“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又稱網絡世代)和千禧一代的話,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機遇。Z一代的價值觀不僅僅是財務方面的。他們更願意將自己的價值觀與投資結合起來。

為什麼在全球抗疫下影響力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看起來只有真正的ESG和影響力投資者具有著未來的視野和格局,只有他們關注著現實(不可持續)發展的風險和回報。而這隻會加劇。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一個以犧牲社會資源為代價,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社會,是一種註定要失敗的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