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說“喜歡油畫的人要比喜歡國畫的人,越來越多”,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

影影圈圈


國畫和油畫可以說代表著世界東方和西方兩大主要繪畫畫種,雖然同為視覺藝術,卻是東西方文化在繪畫藝術上的體現,有著各自的繪畫理論體系,有著迥然不同的特點和特色。

有人說,國畫是筆墨和線條的藝術,油畫是造型和色彩的藝術。我覺得這兩句話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畫和油畫各自的特點。國畫注重寫意,注重文化底蘊即"畫書詩印一體”,追求畫面意境的深邃遼闊,在刻畫客觀物象時意在“似與不似”之間,體現出一種含蓄深沉的意境和朦朦朧朧的美。油畫注重寫實,追求畫面的形象逼真,在刻畫客觀物象時力求精準一致,體現出一種直接直觀真切的美。油畫同時強調色彩豐富飽滿。

為什麼喜歡油畫的人越來越多?坦誠地講,我以為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油畫看上去形象直觀,色彩絢麗,更具有通常意義上的畫感,視覺衝擊力感染力似乎更強。

二是油畫內容題材廣泛,表現形式多樣,提供給人們欣賞選擇的餘地比較大。

三是油畫藝術理論體系更系統,更完善。

四是油畫宣傳推廣的力度比較大,幅蓋面更廣。

五是相對於國畫來講,油畫較容易學習和掌握。







燈影書畫


雖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是自從西方油畫引進國內之後,經過近百年的發展,中國油畫現狀如何,暫且先不去討論,而有一個現象,讓人也帶疑惑的,那就是有人說“喜歡油畫的人要比喜歡國畫的人,越來越多了”,造成這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喜歡油畫的人要比喜歡國畫的人,越來越多,

或許有人不承認,喜歡油畫的人已經比喜歡國畫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一個事實,究竟為何呢?很大原因是對油畫的發展勢頭不瞭解,對國畫的真實現狀不是很清楚,就好比,初戀總是最美好的,記憶最深刻的,國畫如同人們的初戀,當然了,這只是比喻而已,

言歸正傳,喜歡油畫的人要比喜歡國畫的人,越來越多,最主要原因是,油畫的文化是“人文主義”精神,它受眾的群體是全世界的人類;國畫是“筆墨文化”,和書法文化緊密相關,而書法文化的奧妙之處,就連國人都難以搞清楚,西方世界的人,就更有難度了,可以說是完全的“小白”,所以說國畫的受眾群體非常小,




不論是喜歡國畫藝術,還是喜歡油畫藝術,都要去了解藝術的文化,換句話說,當我們對藝術的文化不瞭解,自然也就欣賞不懂藝術或者說欣賞起來有些費勁,而且創作起來也費勁,比如,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瞭解,就難以將國畫的“寫意”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而且創作出優秀的國畫作品,還要有一定的書法造詣,


從創作上來說,油畫就相對要比較簡易些,不會那麼麻煩,只要不會色盲就行,可以直接從素描學起,不會像學習國畫一樣,還要學習書法那麼複雜,至於國畫與油畫帶給人的視覺效果就不多解釋了,總之,豐富的色彩魅力,是沒有人可以抵擋的住的,而這豐富的色彩魅力,也只有油畫才有。又因為油畫的市場廣泛,所以收藏投資油畫的人也更多,


詩夜城主


為什麼喜歡油畫的多。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多年的藝術高考體制決定的。由於我們國家藝考路線是以素描,色彩,速寫三大類為主線導致大量考生選擇西畫入門考學。藝考培訓如今產業化專業化比較濃厚,考學的門檻比較低,導致很多中學開始實行高考分流,把文化課中等水平的或者以下的都分流到藝考的大軍中。甚至學校實行藝術聯考體制主抓升學率,很多學生高中學習藝術也是無奈只好進入門檻比較低的美術學習。至於國畫這塊一般藝考班沒有幾個專業的教師和幾個願意學習的學員,因此,素描,色彩,速寫三大樣變成了各種考試門檻的流派學習達成了速成的道路,複製性非常強。另外,改革開放以來咱們國家全面西化過度導致中國的元素、藝術、文化思想缺失,再者簡體字的淡化沒有書法等等這些因素缺失就很難去支撐國畫的藝術水平和文化水平。隨著設計類,遊戲類,服裝類,廣告類等等這些領域的加劇外來文化視覺把大部分中國畫的審美給淡化了。當然,現在也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國畫藝術的魅力了,開始重視書畫學習和教育。。。


夜色主義繪畫


不管國畫油畫,從普通人審美觀點,大部分人都喜歡寫實作品。當然從藝術的角度來衡量一幅作品的藝術高度,普通人是難以分辨作品藝術價值。

油畫作品,不管是人物畫,風景畫,所表現形勢都比較自然,貼近實景,自然普通人喜歡的多。


國畫所表現形勢要求神似,筆墨韻味。現在也有很多國畫大師工筆人物畫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比如何家英的工筆人物畫和冷軍油畫人物作品,比較起來那也分不出高低。要看各人喜歡和愛好。


中國畫跟京劇相似,雖然都有中國特色,但還是仿古的多,現代生活氣息的好作品較少。年青人追求時代步伐,喜歡新的藝術。油畫在這個時代就佔了優勢。中國畫也應創新,特別山水畫。要像青年國畫家曾剛的作品,既有國畫韻味,也有現代生活氣息,普通大眾也能看得懂,自然也得到大家的喜愛。不過目前有創新精神年青藝術家還是較少。

大寫意山水畫,有些畫出自文人作品,筆墨功夫了得,但是也缺少美感,從藝術角度來說,是上等作品,但是普通人欣賞較難看懂,沒有那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普通人缺乏那種審美的眼光,自然對很多國畫作品失去興趣。

由於以上各種因素,所以現在很多人偏愛油畫也就不難理解。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大山112731471


國畫水墨丹青,講究落筆無悔,需要很深的底蘊和練習才能成就一幅好畫。國畫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題字,講究意境,大多不寫實,在學習臨摹的過程中首先要試著理解跟真實視覺不一樣的作畫。再說畫筆,中國畫一般都使用軟筆,這樣可以更加方便暈染,也更不好控制,由於現代人書寫都是用硬筆,使用方面也要有個適應過程。握筆要懸腕,水的多少也很難控制,學習起來要有更大的耐心才能畫出好的作品。

油畫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油畫顏料是不透明的,所以,覆蓋力很強,即使將多種顏色堆疊在一起,看上去也不會顯得很髒。可以一層一層地塗抹來繪畫,這樣的話,就很容易使繪畫產生立體感。學習入門快,比較容易出效果,即使新手按照佈局色彩畫個簡單的畫也能學出七八成,可以反覆修改,耐心調整,色彩豔麗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畫筆也偏硬,工具多樣,符合當代人的使用習慣。

總的來說,這跟現代人的學習習慣有關,我們從小的教育脫離了中國原始的筆墨,使用了更方便的工具。日常生活和審美也遠離了我們最古老的的書畫。商場飯店大都以細膩真實或色彩豔麗的油畫為主。久而久之,方便修改操作的油畫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了。


雍寶齋


無論你喜歡油畫還是喜歡國畫都不是壞事,藝術欣賞無高下之分。國畫是傳統國粹,油畫是舶來藝術。國畫與書法共存共生,構成了傳統藝術的兩個分支,油畫與水彩亦是這樣,因材料的不同,形成兩個畫種。國畫與油畫因繪畫材料的不同,表現手法的不同,美學思想的不同,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繪畫表現形式。作為大眾美學欣賞,無論中西畫,大部分比較喜歡寫實美術,追求“像”,比如齊白石的蝦 ,冷軍的超寫實人物,作為寫實美術,油畫具有更為貼近真實的表現手段,因此,冷軍纖毫畢現的超寫實人物受到人們的追捧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說“喜歡油畫的人比喜歡國畫的人,越來越多”,這句話是何出處?是蓋洛普調查嗎?我認為,因為文化藝術的普及提高,喜歡油畫的人是比過去多了,同時,喜歡國畫的人比過去更多了。繪畫藝術的普及帶來的是繪畫藝術的提升,欣賞品位的提升和欣賞口味的多元化,從而,促進了繪畫藝術的多流派,在這方面,油畫似乎比國畫發展的更快一些。

國畫面臨著改革,自油畫進入中國,國畫就不能獨善其身,油畫的藝術思想早已侵潤國畫,部分通曉中西繪畫的畫家做過嘗試,但不算成熟。國畫向何處發展?如何借鑑油畫又不失國畫的本來面目,保持國畫的基本特徵,提升國畫的藝術競爭力,是中國畫發展創新的一個重要問題。


用戶4395868970


油畫,接近視覺的感受,國畫,只是,意境,不可,同日,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